投入財政資金2.53億元,同比增長11.8%;戶均項目分配收益達到3000元以上的達到1.5萬戶;全市7381名未脫貧人口全部穩定脫貧,7.7萬脫貧享受政策人口脫貧質量不斷提升……
這一組組數據,是我市扶貧工作2018年交出的「成績單」。毫無疑問,在脫貧攻堅戰中,我市又打了一場「漂亮仗」。
以「繡花」功夫抓貧困人口精準管理
2018年的扶貧工作,有著一條總綱領,那就是「九個一」標準,即:動態管理一人不錯、資金撥付一分不差、收益分配一點不少、行業扶貧一環不缺、危房改造一間不留、扶貧貸款一天不拖、政策兜底一絲不落、資料完善一頁不漏、問題整改一個不剩。
按照這個總綱,我市以「繡花」功夫抓貧困人口精準管理。按照「不落一人」目標要求,持續開展「檔內甄別」「檔外識別」。與市大數據中心全面對接,利用市精準扶貧綜合信息平臺認真進行大數據分析,將貧困人口基本信息、幫扶責任人以及貧困戶結對信息,民政、公安、人社、殘聯、不動產、教育等14個部門數據信息實現互聯共享,每季度更新信息,及時組織各類問題信息清洗,加大數據信息共享應用深度,對疑似脫貧不享受政策過度清退人員、「五類人員」、低保非貧困人員、檔外邊緣人員進行動態核實。
惠民縣桑落墅鎮扶貧工作「總帳本」的做法,得以在全市推廣,實現了帳帳互通、數據聯動,確保貧困戶數據信息「零差錯」。我市落實「村級發現、鄉鎮審核、縣級認定、市級備案」的貧困人口識別認定機制,將仍處於相對貧困狀態的農戶作為市定貧困人口進行精準管理,目前已識別6305人。
以「嚴細」態度抓扶貧資金使用監管
2018年,我市持續加大投入力度,確保與脫貧任務形勢相適應。全年投入財政資金2.53億元,同比增長11.8%。
為確保「好鋼用在刀刃上」,我市利用全市精準扶貧綜合信息平臺對資金撥付使用情況全程監管,市扶貧辦動態調審全市每個項目建設、每張票據支出。聘用第三方審計機構全程參與扶貧資金審計,每年3-4月份和8-9月份,對扶貧項目和資金開展兩次全覆蓋審計,對882個產業扶貧項目從資金投入到項目建設、運營管理、收益分配進行全面審計,並形成審計報告,確保扶貧資金使用安全規範、項目建管細緻高效。
2017年,我市設立產業扶貧投資基金,委託有實力的國有經營單位管理運作,重點投向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扶貧龍頭企業、扶貧效果顯著的中小微企業,扶持開發一批現代化水平較高、對貧困群眾帶動能力較強的扶貧示範項目,實現扶貧資金資產循環使用、保值增值,並帶動貧困人口務工和增收。2018年,增加市產業扶貧投資基金4520萬元,基金規模已達到8104萬元。以產業扶貧投資基金收益為主,成立了特困人口脫貧幫扶基金,及時對全市特困人口幫扶救助,目前已發放特困基金548萬元,救助貧困群眾1.2萬人次。
為撬動金融資金,我市2018年創新金融產品,設立「光伏扶貧貸」「養牛扶貧貸」,放寬貸款條件、延長貸款期限、增加貼息額度,發揮金融資本扶貧效應。
截至11月底,累計投入風險補償和貼息資金7903.8萬元,新增小額扶貧信貸4.1億元、帶動6605名貧困群眾增收。採取有效舉措及時化解金融扶貧中的各類問題隱患,在對2236戶光伏扶貧貸項目精準監測到戶,及時掌握每戶發電收益的基礎上,創新貧困戶收益結算管理模式,實行銀行卡AB卡管理模式,確保不出現還款逾期。
以長效理念抓好產業扶貧項目
項目扶貧,一直是我市扶貧工作的「重頭戲」。各縣市區全部建立《2018-2020年脫貧攻堅滾動項目庫》,調整後的入庫項目為180個。我市從中遴選了42個體量大、前景好、可持續的產業扶貧項目實施,10月底前已全部竣工。截至目前,戶均項目分配收益達到3000元以上的達到1.5萬戶,佔32.6%。
我市藉助有實力的農業龍頭企業,整合資金借勢建設產業扶貧基地和扶貧產業園。2017年投入1800萬元建設鴻安肉牛扶貧產業園,依託山東創沃現代農業「小麥+全株玉米飼草」兩季輪作高標準項目,探索「土地流轉、訂單種植、企業打工、買牛託管、合作養牛」五項助貧扶貧脫貧途徑,取得了顯著成效。今年整合扶貧資金4384萬元建設惠民縣食用菌扶貧產業園,規劃建設高標準食用菌大棚300個,一期建成後,156個食用菌大棚年扶貧收益410萬元,實現惠民縣1.1萬戶貧困人口全覆蓋,在壯大惠民縣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同時,貧困群眾可通過租賃大棚、務工收入、分紅收入等多種方式參與示範園食用菌種植實現穩定增收。投資4800萬元建設了博華高效生態農業扶貧基地,實現了土地流轉、就業、直接收益等多重扶貧效應。
我市實施項目提升工程,對存量項目逐一審查、逐一過篩,對問題項目、隱患項目和風險項目,堅持效益原則和市場導向,持續加大整改力度,實現了全市所有產業扶貧項目收益覆蓋面達到100%,收益率均達到6%。實行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專業化、智能化運維管理,632個光伏電站運行監控全覆蓋。截至10月底,全市光伏電站每千瓦全年日均發電量提升至3.3千瓦時,提高了32%,全市2.25萬千瓦村級光伏扶貧電站累計發電量3900萬千瓦時,較去年同期增加630萬千瓦時,收益提高了590萬元。
我市建立項目管護責任人制度,明確管護職責,實施分類管護,建立管護記錄檔案。扶貧資產在納入農村三資管理平臺的基礎上,鄉鎮辦建立資產登記臺帳,對驗收完成後的資產價值、使用狀態登記造冊。截至目前,全市6.28億元的產業扶貧項目資產均已建立登記臺帳,實現了「家底清」。
在項目分配方面,我市堅持差異化原則,制定《關於扶貧項目收益分配的指導意見》,實行收益分配季調度制度,縣級建立項目收益分配總帳,鄉級建立收益分配分帳,算好項目收益及分配帳。落實收益差異化分配,實現收益分配與扶志、扶智有機結合,設置公益性崗位,提高項目帶動性。截至9月底,全市扶貧項目年收益已達8440萬元,覆蓋享受政策貧困戶4.28萬戶8.07萬人,人均達到1000元以上。
以「精準」供給推進行業政策和幫扶責任落實
在行業扶貧方面,我市建立行業扶貧問題臺帳,將歷次督導考核、調研暗訪發現的問題轉交相關單位,確保每項扶貧政策真正暢通到村到戶「最後一公裡」,落實到每一名貧困群眾身上。
根據脫貧攻堅進程和貧困群眾需求,我市修訂完善了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資助、貧困人口基本醫療保障、貧困戶危房改造「三個暫行辦法」,提高救助標準,強化保障功能。利用手機APP即時監控14745名幫扶責任人入戶幫扶情況,實行月通報制度,督促責任人到位到崗。無棣出臺了《貧困戶幫扶責任人管理考核辦法》;博興縣制定了《村黨支部書記脫貧攻堅績效考核辦法》;高新區構建起「四經四緯」結對幫扶責任體系;濱城區採取每周調度的方式對問題整改情況跟蹤問效;陽信縣組織成員單位對政策落實情況逐村逐戶摸排,確保各項扶農政策對貧困人口的「全覆蓋」
在健康扶貧方面,實行貧困人口健康查體全覆蓋、扶貧義診村居全覆蓋,開展「三個一批」行動,精準識別患病貧困人口3271人,均已得到幫扶救治。為8.3萬名貧困人口購買商業醫療補充保險,共計2250餘萬元。6月底順利實現「一站式」結算服務,為貧困群眾報銷20733人次,補償金額941.30萬元。前三季度,督促各級醫療機構減免醫療費用351萬元,基本醫保支付8153.2萬元。為6507名貧困家庭學生落實救助和減免政策,資助金額1174.6萬元。
在扶貧協作方面,成效不斷擴大。淄博市每年幫扶2000萬元,已累計幫扶4000萬元,實施了13個扶貧項目,帶動2632名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兩市企業廣泛開展協作,34個企業扶貧協作項目共投資6.5億元,帶動了1337名貧困人口就近就業。11月30日,在濱州召開了淄博一濱州扶貧協作聯席會議,籤訂了扶貧協作《戰略合作協議》和32項專項幫扶協作協議,謀劃兩市協作「頂層設計」,為今後協作工作深入開展提供了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