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市7381名未脫貧人口全部穩定脫貧

2021-01-19 閃電新聞

投入財政資金2.53億元,同比增長11.8%;戶均項目分配收益達到3000元以上的達到1.5萬戶;全市7381名未脫貧人口全部穩定脫貧,7.7萬脫貧享受政策人口脫貧質量不斷提升……

這一組組數據,是我市扶貧工作2018年交出的「成績單」。毫無疑問,在脫貧攻堅戰中,我市又打了一場「漂亮仗」。

以「繡花」功夫抓貧困人口精準管理

2018年的扶貧工作,有著一條總綱領,那就是「九個一」標準,即:動態管理一人不錯、資金撥付一分不差、收益分配一點不少、行業扶貧一環不缺、危房改造一間不留、扶貧貸款一天不拖、政策兜底一絲不落、資料完善一頁不漏、問題整改一個不剩。

按照這個總綱,我市以「繡花」功夫抓貧困人口精準管理。按照「不落一人」目標要求,持續開展「檔內甄別」「檔外識別」。與市大數據中心全面對接,利用市精準扶貧綜合信息平臺認真進行大數據分析,將貧困人口基本信息、幫扶責任人以及貧困戶結對信息,民政、公安、人社、殘聯、不動產、教育等14個部門數據信息實現互聯共享,每季度更新信息,及時組織各類問題信息清洗,加大數據信息共享應用深度,對疑似脫貧不享受政策過度清退人員、「五類人員」、低保非貧困人員、檔外邊緣人員進行動態核實。

惠民縣桑落墅鎮扶貧工作「總帳本」的做法,得以在全市推廣,實現了帳帳互通、數據聯動,確保貧困戶數據信息「零差錯」。我市落實「村級發現、鄉鎮審核、縣級認定、市級備案」的貧困人口識別認定機制,將仍處於相對貧困狀態的農戶作為市定貧困人口進行精準管理,目前已識別6305人。

以「嚴細」態度抓扶貧資金使用監管

2018年,我市持續加大投入力度,確保與脫貧任務形勢相適應。全年投入財政資金2.53億元,同比增長11.8%。

為確保「好鋼用在刀刃上」,我市利用全市精準扶貧綜合信息平臺對資金撥付使用情況全程監管,市扶貧辦動態調審全市每個項目建設、每張票據支出。聘用第三方審計機構全程參與扶貧資金審計,每年3-4月份和8-9月份,對扶貧項目和資金開展兩次全覆蓋審計,對882個產業扶貧項目從資金投入到項目建設、運營管理、收益分配進行全面審計,並形成審計報告,確保扶貧資金使用安全規範、項目建管細緻高效。

2017年,我市設立產業扶貧投資基金,委託有實力的國有經營單位管理運作,重點投向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扶貧龍頭企業、扶貧效果顯著的中小微企業,扶持開發一批現代化水平較高、對貧困群眾帶動能力較強的扶貧示範項目,實現扶貧資金資產循環使用、保值增值,並帶動貧困人口務工和增收。2018年,增加市產業扶貧投資基金4520萬元,基金規模已達到8104萬元。以產業扶貧投資基金收益為主,成立了特困人口脫貧幫扶基金,及時對全市特困人口幫扶救助,目前已發放特困基金548萬元,救助貧困群眾1.2萬人次。

為撬動金融資金,我市2018年創新金融產品,設立「光伏扶貧貸」「養牛扶貧貸」,放寬貸款條件、延長貸款期限、增加貼息額度,發揮金融資本扶貧效應。

截至11月底,累計投入風險補償和貼息資金7903.8萬元,新增小額扶貧信貸4.1億元、帶動6605名貧困群眾增收。採取有效舉措及時化解金融扶貧中的各類問題隱患,在對2236戶光伏扶貧貸項目精準監測到戶,及時掌握每戶發電收益的基礎上,創新貧困戶收益結算管理模式,實行銀行卡AB卡管理模式,確保不出現還款逾期。

以長效理念抓好產業扶貧項目

項目扶貧,一直是我市扶貧工作的「重頭戲」。各縣市區全部建立《2018-2020年脫貧攻堅滾動項目庫》,調整後的入庫項目為180個。我市從中遴選了42個體量大、前景好、可持續的產業扶貧項目實施,10月底前已全部竣工。截至目前,戶均項目分配收益達到3000元以上的達到1.5萬戶,佔32.6%。

我市藉助有實力的農業龍頭企業,整合資金借勢建設產業扶貧基地和扶貧產業園。2017年投入1800萬元建設鴻安肉牛扶貧產業園,依託山東創沃現代農業「小麥+全株玉米飼草」兩季輪作高標準項目,探索「土地流轉、訂單種植、企業打工、買牛託管、合作養牛」五項助貧扶貧脫貧途徑,取得了顯著成效。今年整合扶貧資金4384萬元建設惠民縣食用菌扶貧產業園,規劃建設高標準食用菌大棚300個,一期建成後,156個食用菌大棚年扶貧收益410萬元,實現惠民縣1.1萬戶貧困人口全覆蓋,在壯大惠民縣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同時,貧困群眾可通過租賃大棚、務工收入、分紅收入等多種方式參與示範園食用菌種植實現穩定增收。投資4800萬元建設了博華高效生態農業扶貧基地,實現了土地流轉、就業、直接收益等多重扶貧效應。

我市實施項目提升工程,對存量項目逐一審查、逐一過篩,對問題項目、隱患項目和風險項目,堅持效益原則和市場導向,持續加大整改力度,實現了全市所有產業扶貧項目收益覆蓋面達到100%,收益率均達到6%。實行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專業化、智能化運維管理,632個光伏電站運行監控全覆蓋。截至10月底,全市光伏電站每千瓦全年日均發電量提升至3.3千瓦時,提高了32%,全市2.25萬千瓦村級光伏扶貧電站累計發電量3900萬千瓦時,較去年同期增加630萬千瓦時,收益提高了590萬元。

我市建立項目管護責任人制度,明確管護職責,實施分類管護,建立管護記錄檔案。扶貧資產在納入農村三資管理平臺的基礎上,鄉鎮辦建立資產登記臺帳,對驗收完成後的資產價值、使用狀態登記造冊。截至目前,全市6.28億元的產業扶貧項目資產均已建立登記臺帳,實現了「家底清」。

在項目分配方面,我市堅持差異化原則,制定《關於扶貧項目收益分配的指導意見》,實行收益分配季調度制度,縣級建立項目收益分配總帳,鄉級建立收益分配分帳,算好項目收益及分配帳。落實收益差異化分配,實現收益分配與扶志、扶智有機結合,設置公益性崗位,提高項目帶動性。截至9月底,全市扶貧項目年收益已達8440萬元,覆蓋享受政策貧困戶4.28萬戶8.07萬人,人均達到1000元以上。

以「精準」供給推進行業政策和幫扶責任落實

在行業扶貧方面,我市建立行業扶貧問題臺帳,將歷次督導考核、調研暗訪發現的問題轉交相關單位,確保每項扶貧政策真正暢通到村到戶「最後一公裡」,落實到每一名貧困群眾身上。

根據脫貧攻堅進程和貧困群眾需求,我市修訂完善了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資助、貧困人口基本醫療保障、貧困戶危房改造「三個暫行辦法」,提高救助標準,強化保障功能。利用手機APP即時監控14745名幫扶責任人入戶幫扶情況,實行月通報制度,督促責任人到位到崗。無棣出臺了《貧困戶幫扶責任人管理考核辦法》;博興縣制定了《村黨支部書記脫貧攻堅績效考核辦法》;高新區構建起「四經四緯」結對幫扶責任體系;濱城區採取每周調度的方式對問題整改情況跟蹤問效;陽信縣組織成員單位對政策落實情況逐村逐戶摸排,確保各項扶農政策對貧困人口的「全覆蓋」

在健康扶貧方面,實行貧困人口健康查體全覆蓋、扶貧義診村居全覆蓋,開展「三個一批」行動,精準識別患病貧困人口3271人,均已得到幫扶救治。為8.3萬名貧困人口購買商業醫療補充保險,共計2250餘萬元。6月底順利實現「一站式」結算服務,為貧困群眾報銷20733人次,補償金額941.30萬元。前三季度,督促各級醫療機構減免醫療費用351萬元,基本醫保支付8153.2萬元。為6507名貧困家庭學生落實救助和減免政策,資助金額1174.6萬元。

在扶貧協作方面,成效不斷擴大。淄博市每年幫扶2000萬元,已累計幫扶4000萬元,實施了13個扶貧項目,帶動2632名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兩市企業廣泛開展協作,34個企業扶貧協作項目共投資6.5億元,帶動了1337名貧困人口就近就業。11月30日,在濱州召開了淄博一濱州扶貧協作聯席會議,籤訂了扶貧協作《戰略合作協議》和32項專項幫扶協作協議,謀劃兩市協作「頂層設計」,為今後協作工作深入開展提供了參考依據。

相關焦點

  • 中國剩餘52個未摘帽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出列
    新華社貴陽11月23日電 題:中國剩餘52個未摘帽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出列新華社記者王麗、向定傑「距2020年12月31日倒計時38天。」一塊形如鐘錶的電子屏,掛在思渠鎮政府內。指針一分一秒流動,記錄著脫貧攻堅奔向小康的徵程。
  • 掛牌督戰確保穩定脫貧
    10箱蜜蜂全年估計有3000多元收入,加上養魚、種水稻、做保潔員的收入,今年脫貧應該不成問題。」據悉,截至6月上旬,在藤縣像莫蘭操這樣今年預脫貧戶有 1814戶5626人,全縣仍有14個貧困村尚未出列。
  • 雲南農村貧困人口已全部脫貧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昆明12月9日訊(記者 曹松) 從國新辦在雲南昆明舉行的雲南脫貧攻堅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雲南全省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困擾雲南千百年的貧困問題得到了歷史性解決。  由於歷史、自然等多個方面的原因,雲南貧困面廣、貧困程度深,脫貧攻堅難度大,是我國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
  • 承德縣剩餘貧困人口全部達到脫貧條件
    承德縣剩餘貧困人口全部達到脫貧條件幫扶不鬆勁消除「死角盲區」近日拍攝的承德縣六溝鎮南水泉村光伏電站項目。該項目由國電投集團投資建設,總投資2.1億元。運行期年平均發電量2769萬千瓦時,可幫扶建檔立卡貧困戶667戶,保障每戶每年3000元收入。
  • 臨夏:649個貧困村全部退出 56.32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原標題:「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臨夏發布會舉行  649個貧困村全部退出 56.32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中國甘肅網12月22日訊 據蘭州晨報報導(記者 梁峽林)在12月21日舉行的省政府新聞辦「
  • 官宣:吉安市所有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記者在會上獲悉,吉安市5個貧困縣、570個貧困村全部退出,34.7萬貧困人口脫貧,吉安市連續多年在省脫貧攻堅成效考核中名列前茅。  「紅色搖籃」實現區域性整體脫貧  吉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李克堅介紹,吉安自古生態宜居、人文鼎盛,是中國革命的「紅色搖籃」、山清水秀的「綠色家園」、崇文正氣的「人文故郡」。
  • 雲南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記者8日從國新辦在雲南昆明舉行的脫貧攻堅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雲南全省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困擾雲南千百年的貧困問題得到了歷史性解決。  雲南省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有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88個貧困縣、27個深度貧困縣,迪慶州和怒江州為「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2012年,全省貧困人口超過880萬人。
  • 金川區1915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12月14日,金川區「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市級新聞發布會在市行政中心召開,介紹了金川區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情況,並回答了記者提問。黨的十八大以來,金川區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緊盯「兩不愁三保障」底線性指標,壓實政治責任,下足「繡花」功夫,脫貧攻堅工作取得積極成效。截止2018年底,全區811戶1915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 中國人口較少民族全部實現整族脫貧
    新華社北京11月24日電(記者侯雪靜、王琦)根據云南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等省份人民政府宣布,怒族、柯爾克孜族、仫佬族近日相繼整族脫貧。至此,中國人口較少民族全部實現整族脫貧,歷史性告別絕對貧困。
  • 青海省海晏縣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實現清零
    截至目前,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累計脫貧732戶2307人,12個貧困村全部出列,貧困發生率由2012年底的24.7%到目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實現清零。春播現場。達什姐莉 圖提高站位吹響合力攻堅「衝鋒號」「慮於民也深,則謀其始也精。」
  • 湖北省扶貧辦:確保剩餘5.8萬貧困人口全部如期脫貧
    掛牌督戰重點在戰今年要開展脫貧攻堅的掛牌督戰,湖北省扶貧辦黨組成員、副主任蔡黨明介紹,全省掛牌督戰的範圍是保康縣、隨縣等11個縣市和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000人以上、2019年底剩餘貧困人口20人以上共454個行政村。
  • 中國人口較少民族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
    中新網河池5月20日電 題:中國人口較少民族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  記者 黃豔梅 楊志雄  「以前住的茅草屋,現在磚瓦新樓房;以前走的羊腸道,現在道路寬又廣;以前有病無錢醫,現在醫藥能報帳……」走進廣西河池市環江毛南族自治縣下南鄉中南村南昌屯
  • 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
    今天,我們聽權威專家來說說脫貧。  消滅貧困是一個十分艱難的過程,需要持續不懈的長期努力,直到黨的十八大前夕,我國還有7000多萬貧困人口,扶貧仍然面臨很多難啃的「硬骨頭」。如何認識全部脫貧與全面小康的關係?在脫貧攻堅中有哪些成功經驗?中國如何克服重重困難實現這個目標?  1、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什麼要強調全部脫貧?
  • 寧夏建立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 確保脫真貧、真脫貧
    寧夏新聞網訊(記者 楊兆蓮 樊玲)記者12月15日從寧夏召開的全區脫貧攻堅工作新聞通氣會上了解到,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我區建立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各方力量多管齊下提高脫貧質量,切實做到脫真貧、真脫貧。
  • 全旗385戶461名殘疾貧困人口已全部脫貧
    該養殖場是殘疾人扶貧工作示範基地,今年,已為有生產養殖能力的殘疾貧困戶免費發放了30餘只豬仔,為殘疾人脫貧按下「快進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準旗殘聯緊緊圍繞這一莊嚴承諾,把解決殘疾人生產生活、扶貧就業、增收致富作為殘疾人脫貧奔小康的重點,對殘疾人進行精準幫扶,著力提升全旗殘疾人生活質量,極大改善了殘疾人的生存生活狀況。目前全旗385戶461名殘疾貧困人口已全部脫貧。
  • 「貴州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晴山隆地「戰貧」記丨晴隆縣脫貧...
    「建成6個縣內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實現全縣12575戶57841人搬遷群眾(貧困人口8592戶39566人)全部穩定搬遷入住。」  「選派14名縣級領導擔任鄉鎮(街道)黨(工)委『第一書記』,選派96名村(社區)『第一書記』,263名駐村幹部、1253名網格員,駐村蹲點開展脫貧攻堅工作。
  • 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2019年,平壩區歷史性的告別了絕對貧困
    2018年9月平壩區摘帽退出以來,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按照中央和省、市統一部署,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為重點,緊緊圍繞提升群眾致富能力,健全完善幫扶長效機制,開展「五個專項治理」,著力補齊「兩不愁三保障」短板弱項,實現了脫貧攻堅鞏固提升與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機銜接。2019年,平壩區剩餘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歷史性的告別了絕對貧困。
  • 到2020年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四川射洪打出丘區脫貧攻堅「組合拳」
    堅持問題導向  在指揮機制上力促系統高效  到2020年,區域內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這是射洪立下的軍令狀。  「脫貧攻堅猶如『滾石上山』,不到最後一刻絕不可放鬆懈怠。」  「23塊」即全市21個鎮、2個街道各自成立由黨政主要負責同志牽頭的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前線指揮部」,負責本地區力量統籌、問題排查、研究處置、梳理上報、承接整改等工作。  「287單元」即將全市所有有貧困人口的287個村、社區作為最基本的「作戰單元」,由「第一書記」任「指戰員」負總責。
  • 常德:脫貧攻堅吹響決戰決勝衝鋒號 「三分三聯」堅固屏障助脫貧
    華聲在線2月20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周勇軍 通訊員 楊戌)2月19日,常德市縣鄉三級1503個駐村幫扶工作隊全部駐村,3280名幫扶隊員轉換戰場,不減鬥志,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脫貧攻堅,千方百計減少和消除疫情對脫貧攻堅成效的影響,吹響了確保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收官之戰的衝鋒號
  • 585個貧困村全部脫貧!2019年石家莊多措並舉助貧困戶穩定脫貧
    圖為石家莊市2019年脫貧攻堅任務目標完成情況新聞發布會現場。楊文娟 攝人民網石家莊12月30日電 (付兆颯)2019年,石家莊市退出貧困村18個。其中,平山縣退出5個,行唐縣退出12個,贊皇縣退出1個……30日,從石家莊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截至2019年底,石家莊市585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據了解,近年來,石家莊始終把扶貧和脫貧攻堅工作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民生工程牢牢抓在手上,通過全面落實資助政策、發展產業扶貧項目、投入專項扶貧資金等多種舉措,紮實推進脫貧攻堅工作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