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左宗棠

2021-03-01 Thoughtcast

        清末重臣左宗棠,洋務運動代表人物,梁啓超口中五百年來的第一偉人……但今天要說的還真不是左宗棠本人,而是左宗棠雞——一道在美國和許多其他國家最知名和最受歡迎、然而在大陸地區卻鮮有人知的中國菜。


        初識左宗棠雞是四五年前在北京曲園酒樓,因為好奇這名字而點了這道菜,沒想到簡直就是四川飯店版的宮保雞丁不放蔥多加糖,甜甜的又帶一點酸,完全合乎我的口味,頓覺印象大好。


        回去查了百度才了解了這道菜的原委:就如同海南沒有海南雞飯一樣,左宗棠雞也和左宗棠並沒什麼直接關係。

        這事兒還得從其發明人彭長貴說起。


        彭長貴何許人也?民國時期的湘菜大師,師從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譚延闓家廚曹藎臣,也是「祖庵菜系」的唯一傳人。1945年,湖南長沙會戰中毀於戰火的湘菜名號曲園酒樓在南京重開,作為當時已知名度頗高的湘菜大師傅,彭長貴進入曲園並負責站爐子(即炒菜),後來蔣介石、宋美齡、宋子文、李宗仁、曾廣珊等爭相請他主廚,就連蔣介石夫婦去廬山避暑也要他隨同。

        1949年南京國民政府倒臺前夕,蔣介石夫婦邀彭長貴一起前往臺灣。

        而關於曲園,1949年建國後遷往北京;1955年9月,毛澤東主席給十大元帥授銜儀式後,在曲園宴請授銜將帥們,並給與曲園酒樓很高的評價,稱其為「地道的家鄉菜」。自此,奠定了「京城湘菜第一家」的名號。


       說回彭長貴。

        1949年到臺灣後,彭長貴繼續給政要們當廚師,並負責內政與外交的宴會烹飪。沒多久後的1952年,美國太平洋第七艦隊司令雷德福(Arthur Ford)訪問臺灣,當時的海軍總司令梁序昭找到彭長貴研究宴請菜單,要求三天菜色皆須不同。眼看前兩天的紅燒、清蒸、油淋等傳統做法都已用遍,第三天彭長貴靈機一動,將雞腿肉切成大塊油炸後,再調製配料和幹辣椒一起大火快炒上桌,結果賓主異口同聲稱讚,並問他此菜叫什麼。「當時他們問我這道菜名,因為我是湖南人,希望菜名響亮又能與湖南有點關係,我就隨口回答:『左宗棠雞』。」在回憶起當時的情形時,彭長貴如此說道。


        於是機緣巧合下,左宗棠雞這道菜便由此誕生。

        上世紀七十年代,彭長貴赴美國紐約開辦彭園會館,著名建築師貝聿銘邀請時任美國國務卿基辛格來到彭園用餐,基辛格嘗到左宗棠雞後大加好評,之後便經常前往紐約彭園宴請賓客,每餐必點左宗棠雞,由此引來ABC電視臺等媒體大力報導,而伴隨著尼克森訪華帶來的中餐熱,左宗棠雞也終於在美國家喻戶曉。

        近年來許多影視作品中也都曾出現過左宗棠雞的身影:李安的電影《喜宴》和《推手》,據說其家庭三部曲另一部《飲食男女》中主角老朱也有著彭長貴的影子;美劇《生活大爆炸》中,左宗棠雞簡直就是謝耳朵的必備中餐。


        1983年,彭長貴在臺北林森北路開設彭園湘菜館,賓客盈門,一時造成轟動。


        今年十月初曾赴臺北旅遊,期間特意找了一個中午跑去彭園這家鮮有遊客光顧的餐廳吃這道正宗版本的左宗棠雞。當夾起第一塊入口時,簡直大失所望,大如嬰兒拳頭般的雞肉塊,一股酸辣氣息夾雜著濃濃的姜蒜味,一時我竟懷疑是不是在北京吃到的才是正宗……


        於是立馬打開手機谷歌,直到看了篇文章才恍然大悟,原來左宗棠雞,真的就應該是這個味兒……只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傳到美國後,這道菜的風味不斷演變成截然不同的偏甜、粘稠口味,從而迎合比湖南人更喜甜不喜酸的美國消費者的胃口。食神蔡瀾對此也曾評論道:「湘菜是中國最辣的菜了,川菜都比不上。因此唐麥克(改良左宗棠雞並在美國大肆售賣的美國人)改良了口味,出了一道酸甜左宗棠雞。」而我在北京曲園吃到的,也是這樣一種改良過的版本。


        由於眾所周知卻又無可奈何的歷史原因,彭長貴的湘菜大師地位在中國大陸地區一直沒能被認可,直到八十年代其攜子彭崇立回長沙創辦彭園湘菜館,左宗棠雞這道菜才開始出現在大陸餐飲屆,當時湖南省文史館美食家俞潤泉等人甚至還曾就左宗棠雞是否為湘菜展開討論。長沙的彭園開了五六年,因彭崇立得肝癌去世關掉了,自此,左宗棠雞這道菜便又開始大陸地區銷聲匿跡。

        蔣介石曾說:「湖南有兩寶,一個齊白石留在大陸,一個彭長貴來了臺灣。我和共產黨平分秋色。」

        2010年「湘菜產業促進周」給「湘菜泰鬥」彭長貴頒發「湘菜終身成就獎」,一代湘菜大師的地位和成就終獲認可。

        2016年11月30日,彭長貴因肺部感染離開人世,終年97歲。 

        前幾天為了寫這篇文章需要拍照,再次去曲園吃飯,一進大門看見立了這樣一張易拉寶,頓時,不知道該說點兒什麼……


        ……

相關焦點

  • 左宗棠後人在哪 晚清重臣左宗棠的後代名醫輩出
    左宗棠,字季高,號樸存,湖南湘陰縣人,生於清嘉慶十七年(1812年),卒於光緒十一年(1885年)。左宗棠家南宋時從江西遷來湖南,在那裡定居500多年。左宗棠父親左觀瀾教書20多年,生活清貧。左宗棠3歲時,跟祖父上山採慄子,採到慄子沒有吃獨食,而是回家與兄長平分。祖父誇他:"這孩子分慄子很公平,還知道謙讓,以後有出息。"少年時,左宗棠以優異成績考上秀才。可他的科舉之路很不順利。道光十二年(1832年),左宗棠參加湖南鄉試,試卷沒能被閱卷的考官看中。眼看與舉人資格失之交臂,幸好這是為道光皇帝五十大壽開的恩科,主考官從5000餘考卷中又選了6份,左宗棠名列增補的6人之首。
  • 論「左宗棠雞」和左宗棠的關係
    畢竟大名鼎鼎的李鴻章替清朝皇室背了不少的鍋,創立強大湘軍的曾國藩也早已名聲在外,張之洞雖然名氣小些,卻有著現代化的商業思維,那麼左宗棠呢?腦子沒有張之洞好,名氣沒有前兩位大,可是你品,你細品,在那個鬧心的時代,左宗棠真的是全面發展的優質大臣了。左宗棠是土生土長的湖南人,少時曾經就讀於有名的長沙城南書院,因自小聰慧好學,博覽群書,年僅二十歲就參加了鄉試並取得優異成績。
  • 左宗棠
    1872年(同治十一年)7月,左宗棠認為「既事關君國,兼涉中外,不能將就了局,且索性幹去而已」,率師進駐蘭州,準備收復新疆。左宗棠深思後,採用「緩進速決」的戰略,要打算展開積極而迅速的戰鬥。因此,在申報軍費預算時,左宗棠親自做了調查和精微的計算。估算出全部軍費開支共需白銀八百萬兩。為防止意外開支,留有餘地,左宗棠向朝廷申報一千萬兩。
  • 「湘菜祖師爺」去世,一道「左宗棠雞」火遍美國
    為了新店開幕,退隱江湖多年的彭長貴前年重出食壇穿上廚師服親自示範「左宗棠雞」作法。宴請美軍司令 靈機一動換口味很多人以為被列入湖南菜系的「左宗棠雞」,是左宗棠發明,或至少跟左宗棠多少有點關係。殊不知,湖南菜系中本來根本沒這道菜,而這菜與左宗棠也完全沒關係。
  • 千古英雄:左宗棠
    以周家的條件,找個比左宗棠門第條件更好的女婿絕對不難。但自從見到左宗棠後,王太夫人便喜歡上這個小夥子,認為他才氣過人,左宗棠出生後,左公母親餘氏因營養不良缺少奶水,只得把平時都捨不得吃的米飯嚼成米汁,小口小口送入左宗棠嘴裡。左宗棠小時候營養不良又經常餓肚皮,漸漸地肚皮鼓脹起來,變得大腹便便,王太夫人並未因此嫌棄。
  • 最後的名將:左宗棠
    1866年,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戰事告一段落後,深感國家危難,一刻不停歇的左宗棠,又跑到福州。到福州幹啥?左宗棠是個有想法的人,他準備在福州建一個專門培養海戰人才和造船人才的學校,就在左宗棠四處為學校選址的時候,西北民族起義,整個陝甘都快亂成一鍋粥了。
  • 搭救左宗棠,「朋友圈」的大佬是這樣做的!
    在駱秉章幕府期間,發生了歷史上有名的「樊燮京控案」,差點給左宗棠引來「殺身之禍」,最後,在「朋友圈」大佬的奔走下,劇情神奇逆轉,左宗棠因禍得福,從此走上了清廷的政治舞臺中心。非也,左宗棠後來成為封疆大吏、晚清重臣,固然跟「朋友圈」的諸多貴人相助有關,但是,左宗棠厚積薄發,雖然參加科舉三次會試不中,但是,落榜之後,苦心研究山川地理、歷代兵事,孜孜不倦學習經世致用之學,這都為後期的曠世功業打下了紮實的學識基礎。左宗棠自比諸葛亮,是他有這個資本!
  • 左宗棠與關帝廟的故事
    傳說左宗棠出仕前40多歲還在家鄉教私塾,私塾設在關帝廟前廳。左宗棠推崇關公人品,卻不相信木頭雕成的菩薩。但後來發生了一件奇事,徹底改變了左宗棠的人生軌跡。從此,他對關公視若神明,崇拜得五體投地。左宗棠心想,自己心正身正,說不定關公還真能幫自己洗清不白之冤,也就答應了。第二天一早,僧人當著左宗棠和婦人的面,拿出兩張大小相同的白紙,在其中一張上寫一個「偷」字。接著將兩張紙搓成兩個砣,放在籤筒內,然後叫兩人跪在關公像前禱告。僧人時而上香,時而跪拜,時而念經,整整折騰了一個上午,最後捧出籤筒要左宗棠摸砣。如摸出的是白紙,說明左宗棠是清白的。摸著了「偷」字,那就必然是偷了。旁觀者數以百計。
  • 左宗棠,是一個異類!
    這下就把「鋼鐵硬漢」左宗棠惹火了,1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說不要就不要了?敢情不是李中堂家的地。但是面對咄咄逼人的李鴻章,他畢竟有點心虛。論學位,一個進士、一個舉人;論勢力,湘軍日衰、淮軍日強;論人脈,李氏人眾、左氏孤寡。於是,左宗棠給朝廷寫了一封萬言書:天山南北兩路糧產豐富,瓜果纍纍、牛羊遍野、木馬成群。
  • 左宗棠雞:在中國吃不到的中餐
    或許他們會聯想到吃貨蘇東坡與他的傑作——東坡肉,以為「左宗棠雞」與收復新疆的常勝將軍左宗棠有關,但可能會遭到兩位大人的否認三連:但為了迎合美國人的口味,仿效的左宗棠雞都比原創甜上許多。這道菜很快風靡美國,現今美國大約有5萬家中餐廳,左宗棠雞單價在10美元左右,並且生意火爆。只一道菜,一年可為華人賺上十億美元。
  • 曾國潘與左宗棠的瑜亮情節
    曾國藩和左宗棠是湖南同鄉,自從鹹豐二年,曾國藩丁母憂在湖南原籍舉辦湘軍,便和左宗棠有了交往。當時左宗棠為湖南巡撫張亮基幕僚,因公務而書信往來不絕,交情日厚。曾國藩對左宗棠,尤有提攜之恩。曾國藩素來知人善任,網羅人才;左宗棠雖未進士及第,但憑著自己的才學,此時已名滿天下。曾國藩軍中自然不能漏掉了像左宗棠這樣的人才,特意向清廷上折推薦左宗棠,盛讚左宗棠剛明耐苦,曉暢兵機,並稱當非常用人之際,應破格錄用,對時局大有好處。由於曾國藩的極力推薦,左宗棠被清朝任命為四品京堂候補、襄辦曾國藩軍務的頭銜,隨後被曾國藩派往湖南招募湘勇,從中可見曾國藩曾對左宗棠多麼器重。
  • 真正的「東方俾斯麥」左宗棠
    、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但是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不管怎麼變,唯獨有兩個人是雷打不動的,那就是曾國藩和左宗棠,之前我已經講過曾國藩了,今天就來說說左宗棠。因為左宗棠還是個「倒插門」的女婿。 所以我覺得應該是左宗棠家應該早就和人家訂了姻親,但是屢考不中,家裡的經濟出現了問題,結果才做了「倒插門」,不過,不過兩口子結婚後,左宗棠的丈母娘和老丈人對左宗棠都非常尊敬和客氣,這也能看出來,人家的確看中的是左宗棠的才氣。 有才氣的人一般就有脾氣,左宗棠就是這麼一位。
  • 晚清第一硬漢左宗棠之死
    老百姓說,左宗棠死了,此乃天意,要毀我長城。左宗棠死了,左公行轅標著「肅靜」、「迴避」字樣的燈籠。已被罩以白紗的長明燈代替,沉重的死亡氣息,壓得人透不過氣來。這盞盞白燈,宣告著時代強音的終結,這是一個奮起抗爭、抵禦外侮的時代,左宗棠是中流砥柱。
  • 清史稿 左宗棠傳
    後記:       左宗棠 (中國晚清政治家、軍事家、民族英雄,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漢族,字季高,一字樸存,號湘上農人。湖南湘陰人。晚清重臣,軍事家、政治家、湘軍著名將領,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       左宗棠曾就讀於長沙城南書院,二十歲鄉試中舉,但此後在會試中屢試不第。他留意農事,遍讀群書,鑽研輿地、兵法。
  • 左宗棠和曾國藩晚年決裂,左宗棠曾孫告訴你,其實這是一場表演
    之後的太平軍攻打長沙,協助江中源攻打徵義堂,左宗棠都發揮了巨大作用,功不可沒,甚至有這樣的說法「國家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這時的曾國藩因為回湖南老家守孝,後又接到聖旨要操辦團練,已經在湖南開辦的有聲有色,在胡林翼等人的推薦下,左宗棠來到了曾國藩的湘軍大營,兩人相見恨晚,一見如故。三、曾國藩大力推薦提拔左宗棠
  • 左宗棠和老人下棋的故事
    「中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慈禧太后更是器重左宗棠。    功勳卓越、被朝廷器重,再加上湖南人天生倔強的個性,因此左宗棠很是自負,很少把誰放在眼裡,可是就是這樣自負的左宗棠,卻兩次在一個乞丐面前低下了頭。    第一次是左宗棠出徵新疆的時候,當時的左宗棠下定決心,一定要收復新疆,因此抬著棺材出徵。而就在剛出城的時候,左宗棠卻意外地停了下來。
  • 晚清大纛:左宗棠與李鴻章
    左宗棠脾氣大得不得了,甚至蓋過了他的名氣和才氣,人稱「左騾子」。  李鴻章小左宗棠整整十一歲,自謂「生平不解空言高論,只知以實心辦實事」,比左宗棠要成熟穩重得多。他擔任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時人稱為「坐鎮北洋,遙執朝政」,死後梁啓超為之立傳,書名「晚清四十年史」,可見其一生功業命運與晚清相始終。
  • 「左宗棠雞」發明人逝世 全美國五萬家中餐廳都有賣
    為了新店開幕,退隱江湖多年的彭長貴前年重出食壇穿上廚師服親自示範「左宗棠雞」作法。創意發明宴請美軍司令 靈機一動換口味很多人以為被列入湖南菜系的「左宗棠雞」,是左宗棠發明,或至少跟左宗棠多少有點關係。殊不知,湖南菜系中本來根本沒這道菜,而這菜與左宗棠也完全沒關係。
  • 營救左宗棠:漢族官員的集體覺醒!
    在這起案件中,左宗棠差點被〝就地正法〞。為了營救左宗棠,當時幾乎所有有名望的漢族官員,都參予了行動。左宗棠也因此案奇蹟般地因禍得福,幾年內連升四級,從一個四品的師爺,成為官居閩浙總督的封疆大使。左宗棠人生的傳奇,就是以此為起點的。
  • 曾國藩與左宗棠的智慧——明鬥暗合
    歷朝歷代都有血淋淋的教訓,作為中興之臣的曾國藩與左宗棠又怎會不知。曾國藩比左宗棠年長1歲,作為湖南老鄉很早便已相識。二人走向巔峰都得從鎮壓太平天國,掌握兵權說起,並且也在太平天國覆滅之時交惡,走向對立。鹹豐元年正直太平天國初期,曾國藩回家為母奔喪,受朝廷命令與湖南巡撫一同辦理團練,至此名震中外的湘軍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