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雞」發明人逝世 全美國五萬家中餐廳都有賣

2021-02-07 內餐

說起湘菜,大家腦海裡第一想到的會是什麼呢?"辣椒炒肉,酸菜魚"估計是不少人最先想到的。一提到"左宗棠雞"國內的人們可能聽的比較少,而這道被列入湖南菜系的菜在美國可是名聲大噪。創造這道菜的是有「湘菜之神」、「湘菜祖師爺」之稱的湘菜連鎖餐廳創辦人彭長貴,不幸的是彭老卻在11月30日因病在臺灣辭世,享壽98歲。

據臺灣媒體援引彭長貴之子彭鐵誠消息稱,老人家是在今年端午節時心臟不適送醫,因年事長、抵抗力弱不幸感染上肺炎送加護病房,最後終不敵病魔過世。

為了新店開幕,退隱江湖多年的彭長貴前年重出食壇穿上廚師服親自示範「左宗棠雞」作法。

創意發明

宴請美軍司令 靈機一動換口味

很多人以為被列入湖南菜系的「左宗棠雞」,是左宗棠發明,或至少跟左宗棠多少有點關係。殊不知,湖南菜系中本來根本沒這道菜,而這菜與左宗棠也完全沒關係。

彭長貴此前表示,「左宗棠雞」誕生的確切時間是1952年,當年「海軍總司令」梁序昭宴請時任美國海軍上將雷德福(Redford)司令,要求彭長貴在雷德福到訪期間,三天內菜色須天天不同。眼看紅燒、清蒸、油淋等傳統做法都太普通,為了讓客人換換口味,他靈機一動將雞肉切成大塊,先炸了金黃半焦狀,再下了醬汁佐料去炒出一道新菜。雷德福品嚐後大為驚豔,問是什麼菜名?

「當時他們問我這道菜名,因為我是湖南人,希望菜名響亮又能與湖南有點關係,我就隨口回答:'左宗棠雞」。

「為何要叫左宗棠?」原因是湘軍善戰,左宗棠是清朝湘軍大將軍,除剿滅太平天國,也平定新疆回紇之亂,為人人皆知的「常勝將軍」。彭長貴說,自己是湖南人,作的又是湘菜,於是靈機一動就給當年新創的雞餚冠上了「左宗棠雞」的名號了。

「左宗棠雞」

1973年,彭長貴輾轉奔赴美國發展,更將彭園會館開至紐約,在曼哈頓東44街開設彭園餐廳。最初彭園並沒有名氣,彼時包括中國菜,在美國都沒有形成大的市場。一次,應彭長貴好友著名建築師貝聿銘的邀請,時任美國國務卿基辛格來到彭園用餐,立刻愛上這道料理,之後便經常前往紐約彭園宴請賓客,每餐必點「左宗棠雞」。

每次基辛格赴彭園,安全人員都基於安全考慮將整家餐廳包下,結果形同彭園的免費廣告,由此引來ABC電視臺等媒體大力報導,「左宗棠雞」的名聲也不脛而走,成為美國人最喜愛和最熟知的中華料理菜色之一。導演李安的電影《推手》和《喜宴》中都曾出現此菜。目前,「左宗棠雞」還在國外廣為流傳,單單1年就可為美國中式料理市場帶來百億的產值。

傳奇人生

被抓壯丁當私廚 做菜太好吃被「命令」去灶臺

彭長貴1918年出生湖南沙坪農家,12歲起就下廚學藝,當時進入當時國民政府第一任行政院長譚延闓家中,跟隨譚家家廚曹藎臣學習廚藝。當時,由於譚延闓是一位著名的「大吃家」,「譚家菜」蔚為風尚。

彭長貴曾為蔣介石身邊「御廚」,先後服務過蔣介石和蔣經國。

譚延闓過世後,曹藎臣回到家鄉長沙開設「健康園」餐館,以正宗「譚家菜」聞名遐邇。彭長貴也隨師父一同返鄉繼續學藝,成為曹藎臣四位嫡傳弟子之一。20歲時,懷揣一把菜刀闖世界的曹藎,被國民黨部隊抓壯丁,當了連長私廚。憑藉高超手藝,他從營部一路做到蔣介石、蔣經國的家廚,並於1949年去臺。

彭長貴的一生見證臺灣餐飲業發展,除臺灣現今許多湘菜餐廳菜單上的菜式是由彭長貴發明,蔣經國喜歡他的菜,派人「命令」他從美國返臺的故事,更讓一技傍身的彭長貴的傳奇一生增添傳奇。

1983年,彭長貴回到臺灣開設「彭園湘菜館」,將「譚家菜」及湖南菜改良,以新貌呈現,獲得「湘菜之神」的美譽,彭長貴也被譽為臺灣湘菜「祖師爺」。立足餐飲市場超過40年的「彭園」,系以湘菜為主的餐飲集團,諸如富貴火腿、蜜汁火腿、富貴雙方、紅煨羊掌、湯泡魚生與竹節鴿盅等許多名菜,都出自「彭園」創辦人、有「湘菜廚神」之稱的彭長貴之手。

風靡美國

美國導演追尋根源 紀錄片曾獲大獎

據悉,全美約有五萬家中國餐館,幾乎每一家都有賣「左宗棠雞」,並成為全美最受歡迎的外賣菜式,幾乎所有美劇裡涉及中餐外賣的都有提及;為了追溯這一道菜的由來,美國紀錄片導演伊恩·錢尼費(Ian Cheney)時三年,訪問美國數十家中式餐館,嘗遍數萬道華人料理,並遠赴上海、臺北尋找解答,訪問過無數文史學家、餐廳老闆與美食家,併到左宗棠的故鄉一探究竟,得到的答案卻是:「左宗棠是個偉大的將軍,但他沒有發明過這道菜。」

在他走訪上海各大餐館時,菜單上卻沒有供應這道菜,更令人震驚的是上海市民無人知曉什麼是「左宗棠雞」直到他在臺灣找到彭長貴,才終於解開了「左宗棠雞」的身世之謎。

這一經歷被他製作成紀錄片《尋找左宗棠》(General Tsos Chicken),並連續在三個影展斬獲殊榮。

不過彭長貴曾表示,當年很多中餐館都爭相學習「左宗棠雞」作法,為了以廣招徠,餐廳名字後面還會加上「湖南菜」,「讓很多老美以為中國菜中就只有湖南菜」。老先生以「莫名其妙」形容左宗棠雞在美掀起的熱潮,以及那些胡亂炒出的「假左宗棠雞」。

據了解,由於彭長貴年事已高,早已住院1個多月,最終在11月30日中午因肺部感染離開人世,享壽98歲。

附:「左宗棠雞」 做法

正宗的「左宗棠雞」,主要取材於雞腿肉,去骨以後,以醬油、太白粉醃製,連皮切丁切塊,再下鍋油炸至「外幹內嫩」。然後以蔥泥、姜泥、蒜泥、醬油、醋、幹辣椒等調味料,下腿肉一起拌炒而成。其特點是雞肉帶皮,以醬油入味,沒有裹麵糊的酥脆口感,也不用花椰菜墊底。據彭鐵誠介紹:「雞的本身還要過油。雞的脆度是最講究的地方。至於口味上當然要有湖南菜的辣味。」

相關焦點

  • 「湘菜祖師爺」去世,一道「左宗棠雞」火遍美國
    為了新店開幕,退隱江湖多年的彭長貴前年重出食壇穿上廚師服親自示範「左宗棠雞」作法。宴請美軍司令 靈機一動換口味很多人以為被列入湖南菜系的「左宗棠雞」,是左宗棠發明,或至少跟左宗棠多少有點關係。殊不知,湖南菜系中本來根本沒這道菜,而這菜與左宗棠也完全沒關係。
  • 外媒盤點「偽中國菜」:湖南人沒見過「左宗棠雞」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2月17日報導,然而,你心目中的那些外國菜往往卻是在離你不遠的地方最新發明出來的,在它號稱的原產國,這些美食往往並不存在。  報導稱,在美國和很多其他國家,「左宗棠雞」是一道最受歡迎的中國菜。從舊金山到奧馬哈、從內布拉斯加到倫敦的各地中餐館裡都有這道酥脆炸雞塊勾上糖芡汁做成的所謂「中國傳統美食」。
  • 記憶中的「左宗棠雞」 97歲湘菜大師彭長貴用一生成就美式中餐代表菜
    11月30日,中國臺灣「湘菜」連鎖餐廳「彭園」創始人彭長貴因病逝世,享年97歲。這位出身於湖南沙坪農家的廚師,一生研發創新過多道「新湘菜」,其中最知名的「左宗棠雞」(General Tso's Chicken或Governor Tso's Chicken)早已成為美國人最愛吃的一道中國菜。
  • 左宗棠雞,其實出自蔣介石的餐桌
    這個人叫彭長貴。你也許沒聽過這個名字,但他一生中最偉大的發明——左宗棠雞,你一定知道。在美國,提起「異鄉菜」,除了披薩,再沒有哪一道菜可以搶了「左宗棠雞」的風頭。實際上,美國人並不知道左宗棠是誰,可他們就是愛這道「左宗棠雞」。
  • 左宗棠雞:在中國吃不到的中餐
    美國人會說:左宗棠雞是中國菜的標誌,它風靡全美國,我們都很喜歡。美國人對「左宗棠雞」有無限興趣,2013年美國聯合中國大陸與中國臺灣,聯合製作了一檔紀錄片《尋味「左宗棠雞」》(The Search for General Tso)。
  • 左宗棠雞、李鴻章雜碎……中國菜這樣做,隔壁老外都饞哭了!
    左宗棠雞General Tso’s Chicken中國會在混沌或者餃子裡麵包上硬幣,吃到的人接下來一年就會行好運,這種美好傳統當然也會被華人們帶到國外去啦,而且還成為了美國中餐館的標配,一般都作為餐後甜點出現,裡面夾有字條,有祝福、格言、運勢,或者教一些簡單的中文
  • 綺想中華食單大全(下):李鴻章雜碎、左宗棠雞及尼克森的筷下物
    在西方,無論哪道「幻之中餐」都不是憑空降生的,假造的背後,或多或少也暗藏有一段隱匿的歷史,以及一代名廚難以用言語抒發的鄉愁。但凡看過李安電影《推手》的朋友,想必都會留意到一道名為「左宗棠雞」的菜。在美國,無論什麼媒體,只要是排「美國人最愛的中餐」榜單,左宗棠雞絕對位列三甲。菜名裡的左宗棠,指的正是湖南長沙人左宗棠,洋務派又一代表人物,鎮壓太平天國的主力,當年曾被眾多在華外國人奉為救世主。
  • 尋找左宗棠
    回去查了百度才了解了這道菜的原委:就如同海南沒有海南雞飯一樣,左宗棠雞也和左宗棠並沒什麼直接關係。        這事兒還得從其發明人彭長貴說起。「當時他們問我這道菜名,因為我是湖南人,希望菜名響亮又能與湖南有點關係,我就隨口回答:『左宗棠雞』。」在回憶起當時的情形時,彭長貴如此說道。
  • 論「左宗棠雞」和左宗棠的關係
    所謂「右姓」並不是指有人以此字為姓氏,它是魏晉時期世家姓氏的統稱,比如那時候的王、陳、謝、楊等豪門大姓,都稱右姓。而說到右國,確實沒有這樣一個地點,但是有個名字有些類似的官職——右國史。這是三國時專門編修史籍的官員,與之相對的「同事」則為左國史。說實話,晚清那些七七八八的事兒真的讓人不想提,與過往那些即將玩兒完的朝代一樣,賢臣良佐不多,酒囊飯袋不少。
  • 這些中國菜我們不會點 但美國人愛到不行
    除了雲吞湯還湊合能吃以外,其他的兩種往往黏黏糊糊,想吃的話,要有被「噁心」到的準備。其中,酸甜湯不僅酸甜,還往往有點辣,似乎和泰國的冬陰功湯更像。筆者曾經在一家中國餐廳咬下一口湯裡的雲吞,餡兒居然還是涼的!哎,這麼糊弄顧客的飯店居然還能生存下去,美國人也太不講究了。
  • 「左宗棠雞」怎麼做?其實就是炸雞的另類做法,味道比炸雞更完美
    「左宗棠雞」怎麼做?其實就是炸雞的另類做法,味道比炸雞更完美我們常吃的菜譜中有很多菜的名稱都是根據發明創造的人的名字來命名的,比如宮保雞丁、左宗棠雞等。左宗堂雞這種雞肉的做法,其實跟我們現在吃的炸雞有很大的相似處。
  • 左宗棠1885年去世,100年後名氣在美國大增,為何超過了李小龍?
    美國的電影導演、紀錄片導演甚至還專程來到湖南,尋訪左宗棠的家鄉和後裔。這些美國人興致勃勃,扛著攝像機,輾轉攝製了《尋找左宗棠》的大型紀錄片。左宗棠去世100多年之後,在美國成了大名人。左宗棠的名聲在萬裡之遙的美國有多大?據美國《華人周刊》介紹,在美國知名度最高的華人,已經不再是好萊塢的電影演員、武術家李小龍,更不是馬雲和李昌鈺,而是左宗棠。
  • 美國人離不開「中國菜」?
    「中餐」已成為美國人的家常便飯。更有人戲稱,如果有一天美國的中餐館全都關門了,美國人就要餓肚子……中餐館在美國真的這麼厲害?美國吃的中餐都是些什麼菜?本期Dr.YOU為你解答。對於美式中餐在美國的流行程度,還有更多軼事:美國人甚至把中國菜帶上了太空,美國宇航局就把恆溫的糖醋豬肉列入了給太空人準備的航天菜單;約翰·威爾克斯·布斯刺殺了林肯總統的那座房子現在也變成了一家中餐館,就是位於華盛頓的「鍋和卷」(Wok & Roll)……不過,又有不少中國人在吐槽美式中餐:「美國吃的中國菜都是什麼鬼!」中國菜在美國究竟發生了什麼?美國人真的離不開「中餐」了嗎?
  • 《摘金奇緣》不過是又一盤「左宗棠雞」
    作者|謝明宏編輯|李春暉 在美國,有一道家喻戶曉的「中國菜」——左宗棠雞。
  • 芙蓉蛋、左宗棠雞,這些風靡美國的中餐你吃過嗎?
    在北美中餐館,吃完飯後,店家都會給每個人一個幸運餅乾(fortune cookie),這是一種美式亞洲風味脆餅,是由麵粉、糖、香草及奶油做成,並且裡面包有類似箴言或者模稜兩可預言的字條,有時也印有「幸運數字」(如用於彩票等),翻譯過的中國成語、俗語等。
  • 「熊貓快餐」悄悄入華,謝耳朵超愛的「陳皮雞」來了
    看看謝爾頓的點菜: 我們標準的點菜順序是:開胃菜:蒸餃,主菜:左宗棠雞,芥藍牛肉,龍汁蝦仁,主食:雜菜撈麵。 (小編:有沒有覺得跟海底撈創始人張勇的經營策略很像呢?) 從「聚豐園」到「Panda Express熊貓餐廳」
  • 這個100年前的中國人,居然在美國當上了網紅?
    他們甚至連做法都能說得頭頭是道:雞腿切塊,裹上麵粉,高溫油炸,下醬汁,起鍋。 弔詭的是,這道菜,在中國大陸幾乎沒人知道。這道享譽北美的雞,究竟是如何在美國生根發芽,並成為中餐館的標配?它和左宗棠又有什麼關係? 有個美國紀錄片團隊,用了三年的時間,跑遍美國、中國大陸、中國臺灣,尋找答案:《尋味左宗棠雞》美國,紐約。
  • 講真,美國人比你還愛吃中國菜
    在美國,中餐館的數量大約有四萬家,比麥當勞、漢堡王和肯德基三大快餐連鎖店的總和還多。很多美國人每周都要去中餐館用餐,這似乎已經固化成了一種儀式。琥珀色的叉燒撈麵,紅辣鮮嫩的麻婆豆腐,用西蘭花襯底、微甜而又酥嫩的左宗棠雞,晶瑩剔透的米飯上澆蓋著熱乎乎的醬汁——一種融合了煨豆醬、開胃醋、薑絲和香蒜的調味醬……在美國,幾乎每個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口味的中餐。
  • 美國最大中餐連鎖快餐在昆明開店?公司回應:全是假的!
    美國最大中餐連鎖快餐在昆明開店?公司回應:全是假的!10月19日,中國烹飪協會官網發布一則聲明,就近日大眾關注的「美國熊貓雲南開店」一事進行了回應,聲明中稱,「美國熊貓雲南開店」的事是假的,是別有用心的人企圖盜用「美國熊貓快餐」的名義通過所謂的「加盟」而斂財的一個騙局。
  • 美國華人大廚:二十年都靠「偽中餐」養家餬口
    不論老少,不論年齡,不論人種,只要是在美國吃過中餐的,基本上都吃過這道菜,其火爆程度完全可以跟老美愛吃的披薩、三明治、炸雞抗衡。  據說,「左宗棠雞」的發明者彭長貴仰慕清朝湘軍名將左宗棠將軍,而彭長貴自己又是湖南人,就將這道自創的特色菜取名為「左宗棠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