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湘菜,大家腦海裡第一想到的會是什麼呢?"辣椒炒肉,酸菜魚"估計是不少人最先想到的。一提到"左宗棠雞"國內的人們可能聽的比較少,而這道被列入湖南菜系的菜在美國可是名聲大噪。創造這道菜的是有「湘菜之神」、「湘菜祖師爺」之稱的湘菜連鎖餐廳創辦人彭長貴,不幸的是彭老卻在11月30日因病在臺灣辭世,享壽98歲。
據臺灣媒體援引彭長貴之子彭鐵誠消息稱,老人家是在今年端午節時心臟不適送醫,因年事長、抵抗力弱不幸感染上肺炎送加護病房,最後終不敵病魔過世。
為了新店開幕,退隱江湖多年的彭長貴前年重出食壇穿上廚師服親自示範「左宗棠雞」作法。
創意發明
宴請美軍司令 靈機一動換口味
很多人以為被列入湖南菜系的「左宗棠雞」,是左宗棠發明,或至少跟左宗棠多少有點關係。殊不知,湖南菜系中本來根本沒這道菜,而這菜與左宗棠也完全沒關係。
彭長貴此前表示,「左宗棠雞」誕生的確切時間是1952年,當年「海軍總司令」梁序昭宴請時任美國海軍上將雷德福(Redford)司令,要求彭長貴在雷德福到訪期間,三天內菜色須天天不同。眼看紅燒、清蒸、油淋等傳統做法都太普通,為了讓客人換換口味,他靈機一動將雞肉切成大塊,先炸了金黃半焦狀,再下了醬汁佐料去炒出一道新菜。雷德福品嚐後大為驚豔,問是什麼菜名?
「當時他們問我這道菜名,因為我是湖南人,希望菜名響亮又能與湖南有點關係,我就隨口回答:'左宗棠雞」。
「為何要叫左宗棠?」原因是湘軍善戰,左宗棠是清朝湘軍大將軍,除剿滅太平天國,也平定新疆回紇之亂,為人人皆知的「常勝將軍」。彭長貴說,自己是湖南人,作的又是湘菜,於是靈機一動就給當年新創的雞餚冠上了「左宗棠雞」的名號了。
「左宗棠雞」
1973年,彭長貴輾轉奔赴美國發展,更將彭園會館開至紐約,在曼哈頓東44街開設彭園餐廳。最初彭園並沒有名氣,彼時包括中國菜,在美國都沒有形成大的市場。一次,應彭長貴好友著名建築師貝聿銘的邀請,時任美國國務卿基辛格來到彭園用餐,立刻愛上這道料理,之後便經常前往紐約彭園宴請賓客,每餐必點「左宗棠雞」。
每次基辛格赴彭園,安全人員都基於安全考慮將整家餐廳包下,結果形同彭園的免費廣告,由此引來ABC電視臺等媒體大力報導,「左宗棠雞」的名聲也不脛而走,成為美國人最喜愛和最熟知的中華料理菜色之一。導演李安的電影《推手》和《喜宴》中都曾出現此菜。目前,「左宗棠雞」還在國外廣為流傳,單單1年就可為美國中式料理市場帶來百億的產值。
傳奇人生
被抓壯丁當私廚 做菜太好吃被「命令」去灶臺
彭長貴1918年出生湖南沙坪農家,12歲起就下廚學藝,當時進入當時國民政府第一任行政院長譚延闓家中,跟隨譚家家廚曹藎臣學習廚藝。當時,由於譚延闓是一位著名的「大吃家」,「譚家菜」蔚為風尚。
彭長貴曾為蔣介石身邊「御廚」,先後服務過蔣介石和蔣經國。
譚延闓過世後,曹藎臣回到家鄉長沙開設「健康園」餐館,以正宗「譚家菜」聞名遐邇。彭長貴也隨師父一同返鄉繼續學藝,成為曹藎臣四位嫡傳弟子之一。20歲時,懷揣一把菜刀闖世界的曹藎,被國民黨部隊抓壯丁,當了連長私廚。憑藉高超手藝,他從營部一路做到蔣介石、蔣經國的家廚,並於1949年去臺。
彭長貴的一生見證臺灣餐飲業發展,除臺灣現今許多湘菜餐廳菜單上的菜式是由彭長貴發明,蔣經國喜歡他的菜,派人「命令」他從美國返臺的故事,更讓一技傍身的彭長貴的傳奇一生增添傳奇。
1983年,彭長貴回到臺灣開設「彭園湘菜館」,將「譚家菜」及湖南菜改良,以新貌呈現,獲得「湘菜之神」的美譽,彭長貴也被譽為臺灣湘菜「祖師爺」。立足餐飲市場超過40年的「彭園」,系以湘菜為主的餐飲集團,諸如富貴火腿、蜜汁火腿、富貴雙方、紅煨羊掌、湯泡魚生與竹節鴿盅等許多名菜,都出自「彭園」創辦人、有「湘菜廚神」之稱的彭長貴之手。
風靡美國
美國導演追尋根源 紀錄片曾獲大獎
據悉,全美約有五萬家中國餐館,幾乎每一家都有賣「左宗棠雞」,並成為全美最受歡迎的外賣菜式,幾乎所有美劇裡涉及中餐外賣的都有提及;為了追溯這一道菜的由來,美國紀錄片導演伊恩·錢尼費(Ian Cheney)時三年,訪問美國數十家中式餐館,嘗遍數萬道華人料理,並遠赴上海、臺北尋找解答,訪問過無數文史學家、餐廳老闆與美食家,併到左宗棠的故鄉一探究竟,得到的答案卻是:「左宗棠是個偉大的將軍,但他沒有發明過這道菜。」
在他走訪上海各大餐館時,菜單上卻沒有供應這道菜,更令人震驚的是上海市民無人知曉什麼是「左宗棠雞」直到他在臺灣找到彭長貴,才終於解開了「左宗棠雞」的身世之謎。
這一經歷被他製作成紀錄片《尋找左宗棠》(General Tsos Chicken),並連續在三個影展斬獲殊榮。
不過彭長貴曾表示,當年很多中餐館都爭相學習「左宗棠雞」作法,為了以廣招徠,餐廳名字後面還會加上「湖南菜」,「讓很多老美以為中國菜中就只有湖南菜」。老先生以「莫名其妙」形容左宗棠雞在美掀起的熱潮,以及那些胡亂炒出的「假左宗棠雞」。
據了解,由於彭長貴年事已高,早已住院1個多月,最終在11月30日中午因肺部感染離開人世,享壽98歲。
附:「左宗棠雞」 做法
正宗的「左宗棠雞」,主要取材於雞腿肉,去骨以後,以醬油、太白粉醃製,連皮切丁切塊,再下鍋油炸至「外幹內嫩」。然後以蔥泥、姜泥、蒜泥、醬油、醋、幹辣椒等調味料,下腿肉一起拌炒而成。其特點是雞肉帶皮,以醬油入味,沒有裹麵糊的酥脆口感,也不用花椰菜墊底。據彭鐵誠介紹:「雞的本身還要過油。雞的脆度是最講究的地方。至於口味上當然要有湖南菜的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