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左宗棠雞,其實出自蔣介石的餐桌

2021-02-23 山河小歲月

上周,一個普通的湖南人在臺北去世。

這個人叫彭長貴。

你也許沒聽過這個名字,但他一生中最偉大的發明——左宗棠雞,你一定知道。

在美國,提起「異鄉菜」,除了披薩,再沒有哪一道菜可以搶了「左宗棠雞」的風頭。


實際上,美國人並不知道左宗棠是誰,可他們就是愛這道「左宗棠雞」。

為了探求這道菜的越洋史,美國紀錄片導演Ian Cheney花了三年時間,拍了一部名為《The Search for General Tso》的紀錄片(B站可看:av6078832)。攝製組走遍美國、中國、臺灣地區,只為找到傳說中的「左宗棠雞」,然後,他們找到了這道名菜背後的男人——

並不是左宗棠

而是彭長貴。


出身於1918年的彭長貴是個地道的長沙人,就算以96歲高齡在紀錄片中出鏡的時候,一口鄉音還是改不了。13歲的時候,他師從湘菜名廚曹藎臣。

曹藎臣是誰?江湖人稱「曹四爺」,是譚延闓的家廚掌門。

譚延闓是誰,不知道不要緊。但是你要記住一條,譚延闓家的菜,是民國時期北平最高級私房菜!

彭長貴最後也成了譚家的最後一位家廚。

1949年,彭長貴跟著譚延闓的女婿陳誠一起去了臺灣,擔任了總統府的大廚。


彭長貴先生與彭詹麗伶女士在臺結婚合影

1955年左右的某一天,為了給蔣介石準備有新意的晚餐,他突發奇想地將大塊雞肉剁碎,油炸之後加上濃稠的醬汁快速翻炒,做出來的雞塊外表酥香,裡面鮮嫩,鹹辣開胃,下飯得很。

創了新菜,取個響噹噹的名字很有必要。因為思念家鄉,彭長貴就以家鄉的著名將領「左宗棠」為這道菜命名,巧合的是,這位歷史上鎮壓過太平天國運動的常勝將軍生前最愛吃的正是雞。

左宗棠雞其實是被「偷」到美國的。

第一代華人的移民史,用一個字概括,就是:「慘」。

面對嚴重的種族歧視,要活下去,只有三個選項:回中國、洗衣工、廚師。


photo@sohu.com

19世紀後期,當地人對華人的排斥相當激烈。

被迫遷移到偏遠縣市的華人為了儘可能多的招攬白人顧客,迅速融入美國社會,以一道「炒雜燴(chop suey)」打開市場,這道料理也被視為美式中餐的祖先。

然而,再怎麼好吃的菜,叫你吃上100年,也總有膩煩的時候。

就在炒雜燴「菜老珠黃」、中餐館乏人問津的時候,1972年尼克森訪華開啟了中餐在美國的又一個黃金時代:中餐館門口又排起了長隊,人們也想嘗嘗周恩來為尼克森準備的國宴。這樣的中餐復興,最先是從紐約開始的。


photo@cqrb.cn

1972年2月21日晚上7點,周恩來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國宴,款待尼克森一行。

1971年,著名的中餐經營者唐邁克在紐約開了自己的第一家餐廳——順利宮(Shun Lee Palace)。想要一炮打響就一定得有自己的招牌菜。當時擔任主廚的T. T. Wang被派到臺灣學習。正是在臺灣,他吃到了彭長貴做的「左宗棠雞」。享受完美味的王大廚眉頭一皺,一招妙計遂上心頭:如果把這隻雞「牽」到美國,大家會喜歡嗎?

他非常了解美國人喜吃甜食、油炸食物這一類「慰藉食物」,於是聰明地將左宗棠雞改良後推出,一時掀起風潮,堪稱當時的「網紅雞料理」。

趁勝追擊的唐邁克在第二年又開了一家「湖南餐廳」,這一次,「左宗棠雞」第一次被印在了菜單上最顯眼的位置。借著華人同鄉會的神奇力量,左宗棠雞很快就在不同的中餐館出現了上百個版本。在一家斯普林菲爾德的中餐館,主廚梁大衛創造性地加入了腰果,做成了類似的「腰果雞丁」,甚至還引起了麥當勞的注意,希望能夠拿到配方。而在合作談崩的第二年,麥當勞叔叔就推出了「炸雞塊」……

1973年,遠居臺灣的彭長貴聽聞左宗棠雞在美國成了「當紅炸子雞」,氣得直跳腳。

然後,他馬上打包行囊,登上了飛往紐約的飛機,決心要給那些偷師之輩一點顏色,順便讓美國人嘗嘗真正的左宗棠雞。

他甚至上了ABC的「美食大搜索」,欄目,在電視上教大家如何做一道真正的左宗棠雞。

然而——

大家並不買帳。

彭長貴的左宗棠雞,「完全是湖南口味的——酸辣鹹的重口味。最初的左宗棠雞是湖南口味的,沒有加糖。」

可是,美國人的味覺已經習慣了唐人街中餐廳端出的加點醋擱點糖的美版左宗棠雞。


結果,絕大多數美國人居然認為,彭長貴才是個徹頭徹尾的「失敗的抄襲者」。而彭長貴在紐約開辦的彭園餐廳沒過幾年也關張了,但他並不是一無所獲,《紐約時報》給他的評價是:「左宗棠雞簡直是油炸爆炒界的翹楚」。


彭長貴先生(左)與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右)合影

1976年,一位來自臺灣的留學生在那裡擺了四桌結婚酒,宴請賓客,這位留學生的名字叫馬英九。


馬英九與周美青的結婚照

美國人永遠記住了彭長貴這個名字。在紀錄片裡,唐邁克也坦率地承認,左宗棠雞的發明權屬於彭長貴老爺子。

2014年, 96歲高齡的彭老爺子甚至重出江湖,再次掌勺,向公眾示範了左宗棠雞的做法。


photo@chinatimes.com

96歲的彭長貴在示範左宗棠雞的做法

2016年11月30日,98歲的彭長貴去世了,他的人生,簡直成了一部中國近代史。他的兒子說,雖然他的父親遭遇坎坷,屢敗屢戰,但誰也無法否認——

他這一生,活著就是傳奇。


本文首發於「福桃」

專注於最接地氣的美食報導

我們致力於讓你和美食家之間,只隔著一顆福桃

相關焦點

  • 「湘菜祖師爺」去世,一道「左宗棠雞」火遍美國
    為了新店開幕,退隱江湖多年的彭長貴前年重出食壇穿上廚師服親自示範「左宗棠雞」作法。宴請美軍司令 靈機一動換口味很多人以為被列入湖南菜系的「左宗棠雞」,是左宗棠發明,或至少跟左宗棠多少有點關係。殊不知,湖南菜系中本來根本沒這道菜,而這菜與左宗棠也完全沒關係。
  • 「左宗棠雞」發明人逝世 全美國五萬家中餐廳都有賣
    為了新店開幕,退隱江湖多年的彭長貴前年重出食壇穿上廚師服親自示範「左宗棠雞」作法。創意發明宴請美軍司令 靈機一動換口味很多人以為被列入湖南菜系的「左宗棠雞」,是左宗棠發明,或至少跟左宗棠多少有點關係。殊不知,湖南菜系中本來根本沒這道菜,而這菜與左宗棠也完全沒關係。
  • 左宗棠雞:在中國吃不到的中餐
    但是當你向中國人詢問「左宗棠雞」,99.9%的人可能沒有吃過。紀錄片《尋味「左宗棠雞」》如果你在谷歌搜索「General Tso's Chicken」,你會發現它具有超高的關注度:接下來,左宗棠雞橫空出世——THE GENERAL AEEIVES!
  • 尋找左宗棠
    1945年,湖南長沙會戰中毀於戰火的湘菜名號曲園酒樓在南京重開,作為當時已知名度頗高的湘菜大師傅,彭長貴進入曲園並負責站爐子(即炒菜),後來蔣介石、宋美齡、宋子文、李宗仁、曾廣珊等爭相請他主廚,就連蔣介石夫婦去廬山避暑也要他隨同。        1949年南京國民政府倒臺前夕,蔣介石夫婦邀彭長貴一起前往臺灣。
  • 論「左宗棠雞」和左宗棠的關係
    畢竟大名鼎鼎的李鴻章替清朝皇室背了不少的鍋,創立強大湘軍的曾國藩也早已名聲在外,張之洞雖然名氣小些,卻有著現代化的商業思維,那麼左宗棠呢?腦子沒有張之洞好,名氣沒有前兩位大,可是你品,你細品,在那個鬧心的時代,左宗棠真的是全面發展的優質大臣了。左宗棠是土生土長的湖南人,少時曾經就讀於有名的長沙城南書院,因自小聰慧好學,博覽群書,年僅二十歲就參加了鄉試並取得優異成績。
  • 記憶中的「左宗棠雞」 97歲湘菜大師彭長貴用一生成就美式中餐代表菜
    彭鐵誠透露說,「左宗棠雞」一年可為美式中餐帶來上百億新臺幣(相當於二十幾億元人民幣)的產值。不過,這道託名於左宗棠的菜,其實跟這位清末湘軍將領並無直接關係。彭長貴12歲下廚學藝,1933年開始在講究美食的民國政府第一任行政院長譚延闓家中幫廚,後師從譚家掌廚曹藎臣。當時,曹藎臣被譽為「天下第一廚師」。譚延闓去世之後,彭長貴跟隨師父曹藎臣回到長沙學習廚藝。
  • 「左宗棠雞」怎麼做?其實就是炸雞的另類做法,味道比炸雞更完美
    「左宗棠雞」怎麼做?其實就是炸雞的另類做法,味道比炸雞更完美我們常吃的菜譜中有很多菜的名稱都是根據發明創造的人的名字來命名的,比如宮保雞丁、左宗棠雞等。左宗堂雞這種雞肉的做法,其實跟我們現在吃的炸雞有很大的相似處。
  • 左宗棠和曾國藩晚年決裂,左宗棠曾孫告訴你,其實這是一場表演
    曾國藩和左宗棠都是晚清四大中興之臣,又都是湖南人,有很多共通之處,兩人曾經是一對好朋友,互相幫助,但晚年卻針鋒相對,老死不相往來,那麼兩人為什麼失和呢?其中以左宗棠的曾孫左景伊的說法最有代表性——這是一場表演!真的是這樣嗎?
  • 外媒盤點「偽中國菜」:湖南人沒見過「左宗棠雞」
    即便一個不起眼的小鎮,你也能在街道兩邊發現印度餐館、日本壽司店或者中餐外賣餐館。在大一點的城市,特色非洲麵包、韓國石鍋拌飯、約旦茄泥醬、四川麻婆豆腐、墨西哥辣椒醬、義大利麵、越南米粉等各國風味的美食應有盡有。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2月17日報導,然而,你心目中的那些外國菜往往卻是在離你不遠的地方最新發明出來的,在它號稱的原產國,這些美食往往並不存在。
  • 左宗棠雞、李鴻章雜碎……中國菜這樣做,隔壁老外都饞哭了!
    數據來源:《中國美食海外認知度調查》對不起,作為土生土長的中國人,春卷、餃子、烤鴨我知道,但是我真的沒見過左宗棠雞、李鴻章雜碎,看到這裡我內心毫無波動,甚至有點想吃沙縣小吃。左宗棠雞General Tso’s Chicken
  • 綺想中華食單大全(下):李鴻章雜碎、左宗棠雞及尼克森的筷下物
    但凡看過李安電影《推手》的朋友,想必都會留意到一道名為「左宗棠雞」的菜。在美國,無論什麼媒體,只要是排「美國人最愛的中餐」榜單,左宗棠雞絕對位列三甲。菜名裡的左宗棠,指的正是湖南長沙人左宗棠,洋務派又一代表人物,鎮壓太平天國的主力,當年曾被眾多在華外國人奉為救世主。和李鴻章不同,左宗棠一生沒有訪外經歷,在世時並未進行過任何美食輸出。
  • 芙蓉蛋、左宗棠雞,這些風靡美國的中餐你吃過嗎?
    美國烹飪實境秀「廚神當道」的亞軍王凱傑說,他也吃過左宗棠雞、酸甜排骨等菜,這些菜按照美式口味,偏甜且醬多。他並不認為這是壞事,義大利餐早期也是用本地食材做成美式口味。其實,食物哪有真假之分,只要是能讓人吃的開心的,就是美食啦!他們每個人要扛5袋垃圾下山,請別再做「熊大人」了!淚目!
  • 好吃到跳腳的左宗棠雞,號稱中華第一菜!
    左宗棠雞到底什麼由來,傳說是蔣經國臨時起意去了一家彭家餐館,但是店裡的員工都快下班了,沒有什麼好的食材了,只有剩下的雞腿肉,於是成就了這道菜,後來被蔣經國表揚,成為招牌菜。慢慢地傳到美國,國外各大中餐廳都會有,成為歪國人的最愛,號稱中華第一菜。
  • 你知道平安夜的由來與傳說嗎?你知道平安夜必吃的美食是什麼嗎?
    但這真的是耶穌出生的前一天嗎?每年的今天都會有人問這個問題,每年的答案都是一樣的:我們不能確定。 因為母雞提供雞蛋和牛奶,所以從前很少吃雞。但是鵝卻不同,因為鵝只在季節性的時候下蛋。在火雞和感恩節還不流行的時候,鵝是聖誕餐桌上最常見的肉類菜餚。 火雞
  • 《摘金奇緣》不過是又一盤「左宗棠雞」
    作者|謝明宏編輯|李春暉 在美國,有一道家喻戶曉的「中國菜」——左宗棠雞。
  • 左宗棠與關帝廟的故事
    傳說左宗棠出仕前40多歲還在家鄉教私塾,私塾設在關帝廟前廳。左宗棠推崇關公人品,卻不相信木頭雕成的菩薩。但後來發生了一件奇事,徹底改變了左宗棠的人生軌跡。從此,他對關公視若神明,崇拜得五體投地。左宗棠心想,自己心正身正,說不定關公還真能幫自己洗清不白之冤,也就答應了。第二天一早,僧人當著左宗棠和婦人的面,拿出兩張大小相同的白紙,在其中一張上寫一個「偷」字。接著將兩張紙搓成兩個砣,放在籤筒內,然後叫兩人跪在關公像前禱告。僧人時而上香,時而跪拜,時而念經,整整折騰了一個上午,最後捧出籤筒要左宗棠摸砣。如摸出的是白紙,說明左宗棠是清白的。摸著了「偷」字,那就必然是偷了。旁觀者數以百計。
  • 你是合格的動漫迷嗎?「腿玩年、風太大聽不見」你知道出自哪嗎?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網絡用語層出不窮,其中不少梗都是出自動漫作品,那你知道有哪些經典的動漫梗呢?你是合格的動漫迷嗎?類似「腿玩年「、」正面上我啊」、「錯的不是我,是世界」等等,你知道出自哪部動漫嗎?聽起來非常的爆笑,其實那句話原本的意思是「正面和我較量啊!」。但字幕組就是非常皮,直接翻譯成了「正面剛(shang)我啊!」,氣勢是很足了,就是有些搞笑。
  • 二次元中的「彈幕梗」,你知道「完結撒花」出自哪部動漫嗎?
    而在我們日常刷視頻的時候,我們總是能在彈幕中看到許多有趣的「玩梗」,有些「沙雕」彈幕能讓你情不自禁的笑出來,而有些彈幕則是可以讓你加入他們。那麼身為老漫迷的你真的知道我們經常刷的那些「梗」出自哪部動漫或者是作品嗎?今天部長我就給大家來講一講那些我們經常看到的「彈幕梗」吧!你知道「完結撒花」出自哪部動漫嗎?如果你知道的話,那你肯定是個資深老漫迷沒得跑了!
  • 王羲之東床快婿的故事你聽過嗎 其實坦腹東床也出自這裡
    我們經常形容別人女婿的時候會用到東床快婿這個詞,形容別人性格不做作真性情會說坦腹東床,你知道這兩個成語是出自一個故事嗎?王羲之東床快婿和坦腹東床出自什麼故事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郗鑑有個女兒,年方二八,名叫郗璿,字子房。生得人有人才,貌有貌相,郗鑑愛如掌上明珠。
  • 最後的名將:左宗棠
    左宗棠離開福州時,舉薦自己的好朋友江西巡撫沈葆楨,接替自己擔任總理船政大臣,但這個沈葆楨卻在後面給左宗棠來了一個出其不意,差點氣得左宗棠一口氣沒緩過來,具體沈葆楨幹了啥事,咱們繼續往下聊。軍餉難籌大家都知道,打仗就是打錢,要想打勝仗,就得有充足的軍餉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