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違消費升級和用戶習慣 鈴木慘遭 "小車之殤"

2020-12-23 中國經濟網

  鈴木在中國市場的失意,很重要的原因是產品乏力,無法滿足中國用戶的消費升級,更與中國市場偏愛「大車」的消費習慣相左。有第三方調研機構發布的數據顯示:包括鈴木在內的多個品牌,其用戶在換購時,仍選擇相同品牌車型的比例不足7%,給出的理由恰恰是消費升級。

  李萬裡分析指出:2010年後市場結構從數量型增長開始轉向質量型增長,需求趨於平衡,產銷增速開始下降。市場經濟的調節功能開始顯現,競爭機制開始「顯靈」,並且不分內外,適者生存,優勝劣汰。

  2019年剛剛過去,車市整體下行的趨勢再次伴我們匆匆走過了整整一年。對此,業內普遍認為,「寒冬」還將持續3-5年時間,而新一輪的行業洗牌已然開啟……

  在此背景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特別選取了一些極具代表性的企業,進行案例分析。他們之中,既有自主品牌,又有合資企業……無一例外的是,面對當前的「大浪淘沙」,這些企業都出現了極為嚴重的發展、甚至是生存問題。我們期望通過這樣的方式,探尋問題根源,總結經驗規律,以助力行業健康發展。  

  今日推出本系列原創稿件的第六篇,探討「以小見長」的鈴木汽車,緣何在中國市場敗走麥城,中國的消費者為何「拋棄」曾經的「小車之王」。

長安鈴木某4S店內

  「目前店內的所有車型只有國五版本,維特拉和驍途有幾輛現車,」銷售人員說到,「長安和鈴木的車我們一起賣,但幾乎沒有人來看鈴木。」 長安鈴木經銷店的銷售人員對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說。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近日走訪了位於北京南三環的長安鈴木4S店,店內頗為冷清。與銷售人員的攀談之間,也讓記者感受到了曾經輝煌的「小車之王」如今所面臨的冰冷境遇。

維特拉

  2018年9月,長安汽車發布聲明,稱與鈴木達成協議,將收購鈴木所持有的長安鈴木全部股權。至此,鈴木汽車與中國的兩家合資企業(另一家是昌河鈴木)都已「分手」,正式退出中國市場。

  回望歷史,鈴木在華的發展路徑,頗為清晰、完整地反映出優勝劣汰的命運曲線。1993年,長安汽車為鈴木代工,雙方共同出資開設長安鈴木工廠,以小型車聞名於世的鈴木就此進入中國,其奧拓、羚羊等車型在中國市場都曾風靡一時,成為眾多家庭的「第一輛車」。

長安鈴木歷年銷量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制表

  長安鈴木曾在2011年創下銷售22萬輛的巔峰數據,此後市場表現一直處於下滑態勢。乘聯會數據顯示,2017年長安鈴木全年銷量為86513輛,同比大幅下滑26%,虧損了8482萬元。進入2018年銷量更是遭遇「腰斬」,最終退出中國市場。

  鈴木在中國市場的失意,很重要的原因是產品乏力,無法滿足中國用戶的消費升級,更與中國市場偏愛「大車」的消費習慣相左。有第三方調研機構發布的數據顯示:包括鈴木在內的多個品牌,其用戶在換購時,仍選擇相同品牌車型的比例不足7%,給出的理由恰恰是消費升級。

  其實早在2017年,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就策劃並發表了《那些告別或即將告別中國市場的品牌》系列報導,對鈴木做過分析和盤點,不到兩年時間,鈴木的離開(目前以品牌授權的形式,由長安汽車生產、銷售)已成定局,印證了當初的分析和判斷。

  「2010年後市場結構從數量型增長開始轉向質量型增長,需求趨於平衡,產銷增速開始下降。市場經濟的調節功能開始顯現,競爭機制開始『顯靈』。並且不分內外,適者生存,優勝劣汰。這也許就是目前看到的殘酷現實。」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專家學術委員會專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政策司原副巡視員李萬裡在接受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專訪時表示。

  隨著國內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小車」市場日趨萎縮,尤其是自主品牌SUV崛起帶來的衝擊,率先「傳導」給缺乏競爭力的國外品牌。中汽協副秘書長許海東曾對記者表示,「小型車在全世界範圍內還是有它的消費群體,在中國也應該有,如何針對市場去調整策略,能否培育出精品小車至關重要。」(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張懿)

  相關閱讀:

  缺位研發,一味山寨 眾泰汽車深陷"暴雷"困境

   「三心二意」造車 華泰汽車幾成車企反面典型

(責任編輯:張懿)

相關焦點

  • 「小車之王」的偏執與喜悅
    1993年,長安與鈴木正式合資。隨著奧拓和羚羊的推出,這位「小車之王」終於有了大展拳腳的機會。在21世紀的頭幾年,中國的汽車市場剛剛脫離萌芽階段。長安鈴木憑藉精準的用戶定位與價格策略(當然要以過硬的產品力為前提),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以精品小車先行者的角色拓荒著中國家轎市場,圓了許多中國家庭的汽車夢。
  • 鈴木汽車品牌特點解析:退場是必然結果·消費升級創造了「紅牌」
    鈴木汽車的「退場」成為了很多人心中的遺憾,對於這一品牌的有「情節」的用戶總還是有一些的。於是則出現「百年鈴木·毀於長安」的說法,雖然是戲言但隨著網絡的傳播還是被有些人當了真;因為鈴木並不是百年車企,同時責任也不在於長安汽車,那麼為什麼鈴木會退出呢?
  • 鈴木成為又一個百年車企,可惜「小車之王」已退出中國市場!
    而鈴木正式進入中國市場也有超過30多年的時間,曾經的鈴木在國內市場可謂風光無限,巔峰時在國內市場的年銷量高達22萬輛,只可惜號稱「小車之王」的鈴木在2018年就正式退出中國市場了。下面就回顧一下鈴木在中國的發展歷程…… 談及鈴木,大部分人想到的應該就是「搶車位」的奧拓。
  • 小車無市場?鈴木離場,五菱宏光MINIEV卻火了?
    當我們無數次的探討鈴木黯然離開中國市場的原因時,說到底就是把所有的問題歸結於一個「小」字,身形小不夠霸氣,空間小不夠舒適。鈴木品牌因為自身對小車的堅持,與大車當道的中國市場漸行漸遠。但就產品而言,鈴木的車除了小,消費者並沒對其有任何詬病的地方,即便如此,仍然無法改變鈴木與國內市場告別的命運。
  • 退出中國市場 807天的鈴木,過的並不好
    將全球最大的市場拱手相讓於競爭對手,鈴木退出中國的策略, 並不算明智。即便鈴木遵循了企業文化理念,但堅持中國市場事實上與鈴木的小車文化並不衝突,一年時間內撤出兩大合資公司,鈴木的問題,需要深究。今天是鈴木退出中國市場的第807天,這個老牌企業,在全球市場過的並不好。印度作為最大的疫情重災區,事實上在疫情之前已經暴露了疲憊的消費狀態,作為鈴木最大的銷量地區,份額有多大,有多依賴,就意味著目前的處境有多不堪。一腔熱血空悲唱。
  • 凱澤西的停產,是否預示著長安鈴木永遠只能售賣小車了?
    造成凱澤西不受市場待見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有三點,第一同時也是最最重要的一點,鈴木的品牌力帶不動凱澤西。一直以來,鈴木都有「小車之王」的美譽,鈴木車型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憑藉著它的小型車而出名,久而久之鈴木便成了低價小型車的代名詞,這種品牌形象無疑帶不動售價更高的凱澤西。
  • 表面只造廉價小車的百年鈴木,卻是利潤最高的車企
    在女婿的帶領下,「S」標從亞洲進軍世界,但真正壯大鈴木的,是女婿的女婿鈴木修。成為「小車之王」鈴木修是除了創始人鈴木道雄之外,執掌鈴木最長時間的一位,在位期間「簡單」做了幾件小事。從1973年到2011年38年間,鈴木一直保持著K-Car領域的銷量第一,是當之無愧的「小車之王」。深耕發展中國家鈴木修很清楚自己的長短板,既然鈴木是中小企業,與其在歐美的發達國家和各大車企拼個頭破血流,更現實的做法是不如依賴亞洲市場。
  • 鈴木雨燕1.5屬於大馬拉小車嗎?老司機做了分析,車主務必看看
    鈴木雨燕1.5屬於大馬拉小車嗎?老司機做了分析,車主務必看看您好,您的這個問題,我非常的感興趣,對小型車還是比較青睞【大馬拉小車是什麼概念】?在汽車中,形容動力不能滿足整個車,習慣說,這個車跑不動啊,小馬拉大車,「小馬」,常指發動機排量小,「大車」,常指重量比較大的車,但您說的是大馬拉小車,鈴木雨燕是的發動機排量是大馬嗎?整個車是小車嗎?接下來我們看看【1.5排量的鈴木雨燕車怎麼樣】?
  • 換標歐尚,長安鈴木啟悅要「復活」
    這意味著,未來長安鈴木啟悅或將併入長安歐尚品牌,並作為歐尚的轎車產品出現。根據長安鈴木官網顯示,截至目前,國內仍有啟悅、維特拉、驍途三款車型在售。有消息指出,在啟悅換標後,預計長安鈴木剩下的兩款車型也會採用相同的策略。一代小車之王,或將卷土而來。
  • 別老提吉姆尼了,這款小車才是鈴木的終極王牌
    說到二十多年前的熱門小車,很多人會想到「奧拓」,其實還有一款車,是當時不少家庭的第一輛車,甚至在SUV遍地走的當下,依舊能成為眾人追捧的網紅車型,它就是鈴木「北鬥星」。
  • 為什麼鈴木在中國不引進第八代奧拓和第六代北鬥星?看完就明白了
    為什麼鈴木在中國不引進第八代奧拓和第六代北鬥星?看完就明白了奧拓和北鬥星都是長期國產的老戰士了!開門做買賣畢竟要盈利為先,所以寄希望於奧拓和北鬥星的海外換代產品早日國產確實有些不現實了~畢竟目前五萬元左右能買到很多自主品牌的緊湊級轎車了,這些自主品牌的轎車軸距能做到2.6米以上,體型要大很多~這將導致全新奧拓和北鬥星引入之後的定價將會很尷尬~維特拉在級別上肯定要比奧拓和北鬥星大得多,又是國內最為火爆的SUV車型,再加上1.4T增壓引擎和四驅系統的加持,長安鈴木認為這款車要比那兩款微型車會更受歡迎
  • 汽車消費升級的本質是用戶對汽車價值的重新定義_易車網
    最近幾年,「消費升級」成為汽車行業的一個關鍵詞,但汽車消費究竟該如何升級,整個行業雖然一直都在做各種各樣的探索,卻似乎總是沒有真正弄清楚。為消費者提供尺寸更大、動力更強、配置更多,更高檔、更豪華的車?這似乎是汽車消費升級的應有之義,很早之前,廠家就已經開始這麼做了。
  • 小車違停不留電話,把運煤火車給逼停,這已經不是第一次
    然而有些車主的常識很欠缺,他自認為的不擋路,實際上已經給他人造成了不便,在哈爾濱就有個運煤的鐵軌時常會被小車違停給擋住,有些車主還沒留挪車電話,我們一起來看看。
  • 逛完二手車市場後,頓悟:我們都低估了鈴木
    這一次二手車市場之行,原本計劃給朋友淘輛價格適合的新手期用車,但一輛品相不錯的鈴木雨燕卻一下子勾了我的魂,在開慣「大車」之後,我竟然會被這輛小車給深深的吸引住注意,內心起了波瀾,著實是一件挺意外的事情。
  • 違停小車被貼滿標語「牛皮癬」!真是哭笑不得…
    近日 佛山南海鹽步橫沙路附近的一輛白色小車 有夠奇怪的 每個路過的人都要駐足研究一番
  • 汽車消費升級的本質是用戶對汽車價值的重新定義 - 新聞詳情...
    [車友頭條-車友號-DearAuto]  最近幾年,「消費升級」成為汽車行業的一個關鍵詞,但汽車消費究竟該如何升級,整個行業雖然一直都在做各種各樣的探索,卻似乎總是沒有真正弄清楚。 為消費者提供尺寸更大、動力更強、配置更多,更高檔、更豪華的車?這似乎是汽車消費升級的應有之義,很早之前,廠家就已經開始這麼做了。
  • 最難開壞的SUV,缺陷接近0,僅9.98萬,卻被名字拖累導致無人問津
    導讀:最難開壞的SUV,缺陷接近0,僅售9.98萬,卻被名字拖累導致無人問津!下面就讓我們一探究竟!今天說的這款車就是鈴木維特拉。鈴木維特拉可以說是一款被遺忘的日系SUV,全進口發動機+全時四驅,僅10萬出頭,性價比超高,但是銷量慘不忍睹!為什麼鈴木汽車在中國銷量這麼差?隨著國內市場消費升級,老百姓更傾向於車身大、顏值高的車型,鈴木的小車因為顏值一般,體型較小,幾乎沒人買,最後只能退出中國車市。鈴木汽車一直是注重實用精緻的日系品牌,因為便宜、省油、好開,也曾經受到國內消費者的喜愛!
  • 為什麼國人不愛買鈴木,開鈴木的都是真愛嗎
    雖然中國的自主品牌正在崛起,但是很多消費者在買車的時候還是比較喜歡合資品牌,尤其是德系車和日系車受到很多消費者的歡迎,說到國內比較知名的日系車企,很多朋友都會想到豐田本田和日產的 "日系三強",但很少有人會想到鈴木的汽車。
  • 鈴木「玩大」了!「借船出海」,TNGA架構,豐田撐腰難道為收購?
    車矩陣車評:在華「掀不起」風浪的鈴木的撤退,不是說車型如何失敗而是「生不逢時」,在國內家庭用戶汽車普及階段人們追求大尺寸大排量高配置的車型,對於以造精品小車的鈴木「不屑一顧」,「掙扎」了多年的鈴木選擇退出中國市場轉戰印度,幾年來,鈴木精品小車的好處又開始在一些消費者心中「被喚醒」,只可惜現在鈴木的車型早國內幾乎見不到了
  • 消費升級引發「摩託熱」:高端車型需求旺盛,「觸網」銷售成首選
    寶馬、川崎、本田、鈴木等全球知名摩託車製造商正陸續加快新車型導入,並在銷售渠道方面進行多元化嘗試,而京東、天貓等主流電商平臺,則正成為各品牌的合作首選。「得益於我國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摩託車的主要用途正逐步由代步工具向休閒、娛樂功能轉變,產品升級正快速推進。」華西證券在其相關研報中表示,隨著國內禁、限摩政策總體趨向寬鬆,以及電動自行車管理趨於規範,消費有望向摩託車市場回流。值得注意的是,消費升級趨勢在國內摩託車市場表現得更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