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兵」和「勇」,只是一字之差,地位卻大不同

2021-01-17 騰訊網

回顧我國的近代史,中國之所以會遭受西方列強的欺辱,與清王朝的昏庸無能有很大的關係。所以在說到這個王朝時,大家往往都會生出不少感慨。我們都知道在晚清時期,官員腐敗的現象十分普遍,軍隊的管理也變得日漸鬆散,這導致士兵都將心思用在了收刮民脂民膏這方面。雖然晚清時期的清兵不堪一擊,但是在清朝前中期,清兵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厲害的一支軍隊。

不知道大家在史料記載中有沒有發現清朝士兵的衣服並不是完全一樣的,有些士兵穿著寫有「兵」字的衣服,而有些士兵則穿著寫有「勇」字的衣服。不過,清朝軍服的「兵」和「勇」,雖然僅有一字之差,但穿這兩種衣服的士兵所享受的待遇和地位卻大不同,簡直是有天壤之別。

我們先來看一下穿著「兵」字軍服的士兵,究竟有著怎樣的地位。穿著這類軍服的士兵其實就是清朝的正規軍,他們是清軍最重要的戰鬥力,不但有專門為他們準備的訓練場,還給他們提供了非常可觀的俸祿。

然後我們再來看看穿著「勇」字軍服的士兵,這類士兵並不屬於正規軍,往往是在軍隊人手不足時,才會安排他們上陣,並且朝廷也不會給他們發放俸祿。

從地位和待遇上來說,早期的「兵」字兵是絕對高於「勇」字兵。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勇」字兵就無法成為「兵」字兵了,只要他們能在戰場上立下軍功,同樣可以被編入正規軍。

等到了晚清時期,不少「兵」字兵開始變得日漸腐敗,不僅不重視日常的軍事訓練,還染上了菸癮,這就導致他們的戰鬥力急劇下滑。所以當戰爭打響時,清朝的正規軍變得不堪一擊,為了抵禦外敵的入侵,政府只好迅速組建「勇」字兵軍隊參與戰鬥。

雖然當地政府給這些「勇」字兵發放了軍餉,但是受官僚主義的影響,這些「勇」字兵在地位上依舊不如「兵」字兵。不過,在清王朝覆滅以後,「勇」字兵開始朝著軍閥勢力發展,而「兵」字兵則徹底消失在了歷史的洪流中。

由此可見,清王朝會走向覆滅也是註定的結局,畢竟一個國家要是沒有保家衛國、英勇善戰的士兵,那麼,這個國家就等於是自斷臂膀,就會成為任人欺辱的對象。

如今,中國雖然處於一個和平的時代,但是我們非常清楚,只有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我們才不會重蹈覆轍。所以中國非常重視軍事建設的發展,以及軍人素質的培養。

相關焦點

  • 清朝士兵服裝上的「兵」和「勇」,只一字之差,地位是天壤之別
    但沒人知道在清朝初期的時候,滿清就憑藉著手裡上百萬的大軍穩住了大清前中期的太平盛世,說是全世界最強的軍隊都沒問題。而且在滿清統治下的中國,也是有史以來國土面積最大的朝代,只不過後面敗給了自己的驕傲自大。我們通過一些清朝宮廷劇會發現,雖然從整體上來看,清軍衣服都差不多,但其實他們衣服上的字並不一樣。
  • 清朝的「兵」和「勇」,一字之差,待遇相差甚遠
    雖然晚清時期的清兵不堪一擊,但是在清朝前中期,清兵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厲害的一支軍隊。不知道大家在史料記載中有沒有發現清朝士兵的衣服並不是完全一樣的,有些士兵穿著寫有「兵」字的衣服,而有些士兵則穿著寫有「勇」字的衣服。不過,清朝軍服的「兵」和「勇」,雖然僅有一字之差,但穿這兩種衣服的士兵所享受的待遇和地位卻大不同,簡直是有天壤之別。
  • 清朝士兵衣服上的「兵」與「勇」,一字之差,地位已是天壤之別
    有細心的朋友發現,在這些清宮劇中,清朝士兵的服裝也分為「兵」和「勇」兩種,雖然只有一字之差,待遇和地位卻是天壤之別!清軍,自然就是維護清朝統治的武裝力量了,穿著「兵」和「勇」的軍服的士兵,都是為清朝服務的軍隊。相較於「勇」字軍,「兵」字軍的地位要稍稍高一些。
  • 清朝士兵衣服上的「兵」和「勇」,雖一字之差,地位卻天壤之別
    很多注意力敏銳的人,就發現了滿清的士兵有著很大的不同。那就是他們衣服上的字有著「兵」和「勇」的區別。而清朝士兵衣服上的「兵」與「勇」,一字之差,地位卻是天壤之別!在滿清入主中原之前,其最核心的軍隊體系——八旗軍就已經成型了。當時的滿清領袖叫做黃臺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皇太極。皇太極通過整編八旗軍,建造了一支強大的騎兵。
  • 清朝士兵的「兵」和「勇」有啥區別?偉人自創的成語說得很清楚
    而在清朝時期的軍隊士兵,我們經常通過電視劇中能夠看到,其中最為醒目的便是他們服飾上一個大大的漢字,而且這個些字還不相同,常見的就是「兵」和「勇」,還有其他的一些字,這些不同的字代表什麼意思?是否就是不同的軍種呢?
  • 清朝士兵的制服上的「兵」和「勇」字是什麼意思呢?其中大有深意
    在和清朝有關的影視劇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在清朝士兵身上穿著的制服身上寫著字。每間士兵制服上的字也不相同,除了「勇」字,便是「兵」字。這兩個字對於士兵來說意味著什麼呢?難道只是士兵制服上的修飾嗎?還是有什麼特殊的意義呢?其實這兩個字——「兵」、「勇」對於士兵來說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 清朝士兵衣服上的字:兵和勇,一字之差,概念卻完全不同
    軍服上面,有的是「兵」字,有的是「勇」字。為什麼會有不同的字呢?不同的字代表著什麼不同的意思呢?我們今天就來探究一下。 原來,穿「兵」字服和穿「勇」字服的不同,在於職位的不同。這與清朝的軍隊建設有關,其中,帶「兵」字的主要是代表軍隊的,主要包括以滿族貴族為主的八旗軍和以民間漢人為主的綠營兵。
  • 古代士兵胸前「兵和勇」字,到底有何不同?說出來你別不信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人注意過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古代士兵衣服上印的字是不一樣的,衣服上有的是「兵」字,有的則是「勇」字,那麼為何同為士兵的他們,衣服上會印有兩個不同的字呢?「兵和勇」到底有什麼區別呢?說出來你別不信,下面我就來帶大家認識一下。其實,這兩個字的差別還是挺大的。
  • 為什麼清軍胸前有的是「兵」字,有的卻是「勇」字?
    「養此數十萬無用之兵,耗此數十萬有用之餉」,面對清末腐朽崩爛的軍隊,當時的官員曾這樣痛心疾首地評價道。 說起清朝的士兵,很多人的第一印象肯定是墮落無能,紀律渙散。但事實上,這種印象並不準確,事實上,清朝的軍隊分為很多類別,而不同建制的士兵的戰鬥力量都是不一樣的。
  • 「知縣」和「縣令」有何區別?只有一字之差,地位卻天差地別
    「知縣」和「縣令」有何不同?只有一字之差,地位卻天差地別縣令之權縣令這個官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代,一統天下的秦王把官職系統化,也把縣令這個官職編撰在古書中。縣的區域分化好後,中央朝廷就會委派官員擔任縣令,讓他們前往自己所管理的縣,並且中央給予他們一定的責任和權利,讓他們好好替君主管理縣的百姓。古時的縣先存在,後來跟著出現的是郡制,郡主權力和管理區域是遠遠大於縣令的。
  • 「中戲」和「國戲」,雖然只是一字之差,卻各有千秋
    網上有人吐槽說,「中戲」和「國戲」雖然最僅有一字之差,但二者的實力卻是千差萬別。事實真是如此嗎?「中戲」和「國戲」,是千差萬別,還是各有千秋?中央戲劇學院是新中國第一所戲劇教育高等學校,是教育部直屬院校,是中國戲劇影視藝術教育的最高學府,是國家確定的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是中國高等戲劇教育聯盟總部、亞洲戲劇教育研究中心總部和世界戲劇教育聯盟秘書處所在地,是世界著名藝術院校。這眾多「頭銜」足以看出「中戲」在世人心中無法撼動的地位。
  • 清朝時期的總督和提督,哪個地位高、權勢大?官階高的,反而不行
    清朝官員形象從內閣到南書房,再到軍機處,清朝統治階層將中央集權發展到了巔峰狀態;但作為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封建王朝,全國各地武裝力量的牢固掌握才是清朝統治根基穩固的根本所在。綠營,作為清朝國家常備武裝力量,乃係地方駐防的主要力量,自然會被統治階層萬分重視。提督,全稱為「提督軍務總兵官」,乃係一省綠營軍隊的最高主管領導;總督,乃係執掌一省或者數省行政、經濟、軍事的最高領導。也就是說,提督和總督都是地方綠營軍隊的主管領導。那麼,提督和總督相比,誰的權勢更大、地位更高呢?
  • 清朝的左都御史和右都御史,到底有多大分別?一字之差,天壤之別
    在明代,沒有一個首輔沒有受到過言官的彈劾和抨擊。有時候言官懟起人來,連皇帝都無可奈何,因為他們罵起人來不要命。而明代的言官主要是由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給事中組成,其中的都察院御史主要是分成了左、右都御史。別看左、右都御史只是左右的區別,但其實這裡面的門道可深著呢。
  • 清朝的八旗之中,地位高的是上三旗,地位最低的又是哪一旗?
    而貴族和平民有著地位之分,同樣的在貴族之中也有著地位之分。換句話來說,就是八旗貴族也是分層次的。自從1601年起,清太祖努爾哈赤創立了八旗制度,直到清王朝土崩瓦解,八旗貴族便一直過著上等人的生活。旗人''出則為兵入則為民'',被視為清王朝統治的核心與根本。最初的時候,只有正黃、正白、正紅、正藍4旗。到了1615年,增設了鑲黃、鑲白、鑲紅、鑲藍4旗,八旗制度得以完備。
  • 很容易混淆的幾所大學,看著名字僅一字之差,但含金量完全不同
    在我國,共計有3000餘所高校,而其中有些高校的名字是非常容易混淆的,很容易就會讓別人造成誤會,今天就來盤點一下:很容易混淆的幾所大學,看著名字僅一字之差,但含金量卻是完全不同!而後者只是普通一本院校,它既不是985院校,也不是211院校,這兩者的含金量是完全不同的,學生們一定要注意。
  • 幫清朝打下江山的漢人軍團有多慘?又是如何防範和限制漢人兵的
    但漢人將領和漢人兵團的下場如何呢?只能用一個字來形容,那就是慘。·清朝皇帝是如何防範和限制漢人兵團的早在皇太極時期,為了政治需要,清朝的最高統治者就大力提拔漢人,並提出了滿漢平等的口號。清朝為防止綠營兵做大,使用了以下幾招:1、 分兵把原本一個鎮(軍區)的綠營兵分成四個,讓他們相互攀比、相互爭寵、相互牽制。
  • 一字之差謬之千裡
    人生不過百年,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悠悠大美中華,華夏之舟,風風雨雨雨5000年,經歷多少春花秋月,日出日落,依就巍然聳立。古往今來有幾人能摸透世態人心,在冷暖人生裡看淡了滾滾紅塵,名利紛爭?古人沒有看到過今天的月亮,可是這輪明月曾經照耀過古人。
  • 司令和司令員,究竟有何區別?一字之差,大有講究
    司令和司令員,究竟有何區別?一字之差,大有講究司令和司令員,雖說一字之差,可卻有很大的講究。我就為大家說說司令和司令員的來龍去脈,把這個問題捋清楚了。「司令」一詞,你要從字面意思來講,「司"就是主管負責的意思,「令"就很簡單了,軍令、號令、大政方針的意思。
  • 清朝的皇太子,地位和待遇有多高?
    之所以他在清朝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是因為:在清朝前期,皇位是通過幾大貝勒和權貴們議政的方式決定的,比如皇太極、順治;在清朝中期,雍正為了避免九子奪嫡的事情再度發生,創造性地建立了秘密立儲制度;在清朝晚期,皇帝連兒子都生不出來了,就更別提皇太子了
  • 可惜沒有如果,清朝如果善待「綠營」,還有後來的掘墓人嗎
    歷史有其偶然性,可是在不同時期,歷史重現了其相似性。清朝末年,形成了軍閥割據,和唐朝末年節度使權傾一方非常相似。形成清朝末年亂局的因素非常多,有人口增長,西方文化的衝擊,還有軍制上留下的隱患。綠營兵,曾經作為清廷的主力部隊,在清朝的前中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可是隨著綠營的衰落,卻讓地方督撫逐漸崛起,成為清朝的掘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