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理解
無論我們的童年經歷過怎樣的創傷,自我理解是第一步,讓我們停止周而復始的自我評判,把注意力放在理解自己的錯誤和失敗上。不要再為自己的錯誤和失職責怪自己,你要開始相信自己的作為和不作為都是有原因的,這種想法很重要。
當我們開始批評自己時,請提醒自己:「鑑於我兒童時期的遭遇,我有這個症狀或我表現出這種行為是情有可原的。」或者只是簡單的對自己說:「我這樣做是可以理解的。」
童年有過創傷的人們經驗帶著羞恥感和焦慮看待自己的創傷症狀。當自己的症狀給自己和他人帶來困擾後,他們會自我批判,感到羞恥。請不時地提醒自己,哪些讓你感到羞恥的行為,對你而言其實是有效的應對方法和生存技能。恰恰相反,對你來說,這些行為在應對難以忍受的焦慮、恐懼、痛苦和羞恥感時,是明智、有效的方法。
通過自我理解,你能認識到,你現在的行為與兒時的成長環境有關。以慈悲心看待自己的遭遇,最終你會自強自立。
自我寬恕
自我寬恕是至關重要的一步,可以幫助你擺脫折磨人的羞恥感。你會認識到並且承認自己是如何傷害自己及他人的。你與他人的關係會得到完善,更重要的是,你與自己的關係會得到完善。
首先我們要原諒的是遭受到虐待的自己,不讓自己深陷其中。如果你繼續因受虐責怪自己,你就仍有一種自己可以掌控一切的錯覺且竭盡全力躲避虐待帶來的無助感。同樣,如果你繼續為施虐者所做的事情責怪自己,你就仍無法面對由自己所在乎的人帶來的拋棄、背叛和失望感。
其次,你需要原諒自己因遭受虐待而傷害過別人,這包括你的所有作為和不作為,以及對他人造成的各種傷害。
1.寬恕受虐本身
自我寬恕始於受虐,也終於受虐。希望我們不再為兒時受虐責怪自己。受父母虐待的受害者傾向於責怪自己,主要是出於一種否認的心態。否認是強大的防禦機制,能讓我們免受痛苦和創傷的折磨。否認允許我們自我封閉或忘記由嚴重的身體或情感創傷導致的痛苦。兒童虐待和漠視的受害者常常否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以此弱化虐待帶來的傷害。如果不這麼做的話,他們就需要面對難以忍受的事實:家人居然用如此殘忍的方式對待自己。
直面事實會帶來巨大的痛苦,你很可能會時不時地否認虐待事實。你需要時間和勇氣接受這個殘忍的事實:你最愛的和最該愛你的人居然忽視或虐待你。你需要花時間和精力處理虐待、漠視、背叛、遺棄和排斥帶來的痛苦,而這些痛苦從兒時一直困擾你。給自己一些時間讓自己強大,然後再去面對事實,你還需要建立一個支持系統,從而保證自己從情感上擺脫施虐者後不會感到孤單。
2.原諒自己曾被語言暴力侮辱和虐待。
儘管在理智上我們知道語言暴力的發生並不是自己的錯,但內心還是會因為遭受過語言暴力而無法原諒自己。例如,你會因為自己的屈從和消極責怪自己,因為沒有反抗施虐者責怪自己,因為沒有把虐待告訴他人責怪自己。
3.記住,那時你只是一個孩子。
很多受害者不斷地感到羞恥,不斷地責怪自己,因為他們認為是自己默許了語言暴力的發生。但最重要的是你要明白,你不該為因語言暴力做的所謂選擇而負責任,因為你根本沒有選擇的自由。只有當你明白自己行為後果以及不受脅迫、賄賂、恐嚇、威脅時,你才有選擇的自由。當時你只是一個孩子,你沒有能力做出這樣的選擇。現在我們已經知道,即使青少年,他們的心智也沒有成熟到可以做出自由、有意識地選擇。
請不斷提醒自己,當虐待發生時,你還是一個孩子,這會讓原諒自己變得容易一些。受害者常常覺得在虐待發生時他們比自己的實際年齡大,這算是因為他們在兒時就承擔了成人的責任,或者因為父母像對待成年人一樣對待他們並對他們寄予不合理的期望,抑或因為他們經歷了過多的苦難。但毫無疑問,不管你覺得自己有多麼成熟,你也只是一個孩子,心智只是孩子的心智。
更重要的是要記住,你和成年人相比力量懸殊。因為你是一個孩子,在解救自己時能力有限。如果你想逃跑,你能去哪?如果你想傾訴,又有誰相信你?如果你想抗爭,你又有多大機會會阻止施虐者虐待你?
4.原諒自己回到施虐者身邊
儘管你已經意識到自己是無辜的,沒有促使虐待發生,也沒有選擇被虐待,但你可能還是會因為虐待的其他層面責怪自己,比如,回到虐待者身邊,吃她做的飯。你是不是因為孤獨或施虐者給了你很多關注,你才回到施虐者身邊的?施虐者是不是給你糖吃或允許你打遊戲?如果是的話,請記住你只是一個孩子。你不能為自己兒時的選擇負責,那是的你還小,心智還不成熟,無法做出明智的決定,無法做出正確的選擇,在照顧自己這方面也是如此。對孩子來說,受到關注遠比身處受虐危險更重要。並且你也不知道虐待會對自己心靈造成多大的傷害。
原諒自己,不能向施虐者發怒,所以將怒氣撒在比你弱小的人身上。你討厭自己的軟弱和無助,所以你也會討厭像你一樣軟弱的人。
5.原諒曾對他人造成過傷害
6.爭取自我寬恕
負責任,首先需要承認對自己和他人做過錯事。你要對自己坦白,對曾被你傷害的人坦白,否則你不會想相信自己值得被原諒。緊固在自己的錯誤中對誰都沒有好處,包括被你傷害的人。當你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時,內心可能會突然產生一股強烈的羞恥感,但是很快,羞恥感就會被自尊心和發自內心的自豪感取代。
為了做好準備,需要花時間想想,自己的某些作為和不作為是如何傷害到他人。接下來就是尋找被你傷害的人,承認自己對他們造成的傷害。
道歉,在承認自己對受害者所做的事情時,還要發自內心、真誠地向受害者道歉,因為這麼做於人於己都更有益處。當他人被我們傷害後,他人想要的不是一句對不起,而是希望施虐者能為他的行為負責,對給我們造成傷害感到懊悔。
當我們向對方道歉時,就意味著我對你很尊重,並且在乎你的感受。我正試圖向你傳達當時我並不是有意要傷害你,並且以後我會好好待你。
對由自己造成的不便、傷害或破壞感到後悔願意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說明你願意做一些事情彌補自己的過錯。比如在受害者某些方面提供幫助,或者承諾採取行動確保自己不再施虐。7.原諒曾對自己造成的傷害
原諒把愛你的人推開、不信任自己、對自己苛刻、對自己設定不合理的期望。原諒自己當時懵懂無知,把愛你的人推開,是因為你害怕信任別人,你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你不信任自己,是因為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人信任你。你對自己太苛刻,是因為你的父母過於嚴厲,對你抱有不合理的期待。
你也要原諒自己常常被他人誤解。你被誤解是因為你內心的羞恥感在作祟:內心的羞恥感讓你躲避他人,抑制你表達自我,阻止你說出真心話和做出真心之舉,使得你所看到的與你感受到的截然不同,讓你心直口快,言不由衷。你也想讓人們了解和接受真正的你,你也想讓自己的感覺知覺得到驗證。你也想被關注、被傾聽。原諒自己曾不知道如何展示真實的自己,如何恰當地表達自己。原諒自己沒有給他人創造真正了解自己的機會。
(參考文獻:貝弗莉 恩格爾《這不是你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