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書生看電視劇《三國機密之潛龍在淵》劇中的曹丕是一名劍術名家,依靠一道劍傷就能判斷出刺客是女子,雖然有點誇張了,但歷史上的曹丕真懂劍術,而且曹丕除了是文學家,還是一名軍事家,三國最後一場大戰「夷陵之戰」劉備兵敗的原因,被曹丕一語道破。
曹丕是不是劍術名家不知道,但是在他的《典論論文》中有這麼一個故事:說是自己與鄧展將軍的比武,鄧展說自己武藝高強,很輕易就能空手奪敵兵刃,曹丕不信,提出以甘蔗當劍,和鄧展比試。鄧展一心想表現,展現出非凡的身法,可惜曹丕的劍更快,一連三下擊中了鄧展的胳膊。鄧展不服決定再比,沒想到曹丕故意示敵以弱,鄧展直取正面,曹丕側身一閃用甘蔗擊中了鄧展額頭,鄧展這才服了自罰三杯。
曹丕是文學家就不用討論了,「三曹」在文學史上留下了無數的痕跡。曹丕是一名軍事家嗎?曹丕和孫權打過很多次,但幾場戰役下來,雙方基本都沒佔到便宜。不過他曾經和群臣討論了一下劉備和東吳的夷陵之戰,討論期間曹丕說了一句話料定劉備必敗。
劉備向東吳發動的「夷陵之戰」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被描述很詳細也很精彩,火燒七百裡連營成了劉備兵敗的主因,但是七百裡就算按照漢朝制的算法,折算下來也有300公裡,如果真有70萬人,這仗估計不會被打敗,因為相隔一公裡就有幾千人,東吳才20萬人。
劉備的兵力是分散的,難道東吳就不要分散兵力了嗎?演義太誇張了當不得真,反正《三國志 吳書 陸遜傳》中東吳這邊兵力只有五萬多人參戰,既然是以少勝多,昭烈皇帝劉備御駕親徵,翻一倍十萬人,如果只有這些人,連營七百裡真的是必敗,兵力太分散了,很容易被擊潰,最後兵敗如山倒,不過劉備真的連營七百裡了嗎?
在《三國志 魏書 文帝紀》中有這麼一段記載:黃初三年五月,以荊、揚江表八郡為荊州,孫權領牧故也;荊州江北諸郡為郢州。閏月,孫權破劉備於夷陵。初,帝聞備兵東下,與權交戰,樹柵連營七百餘裡,謂群臣曰:"備不曉兵,豈有七百裡營可以拒敵者乎!『苞原隰險阻而為軍者為敵所禽』,此兵忌也。孫權上事今至矣"。後七日,破備書到。
譯文:黃初三年五月,把荊、揚以及長江以南的八郡劃歸荊州,這是因為孫權兼領州牧的緣故;荊州江北各郡歸郢州。閏月,孫權在夷陵打敗了劉備。當初,文帝聽說劉備大軍東下,與孫權交戰,樹立柵欄、連營結寨達七百多裡,就對群臣說:"劉備不懂兵法,難道用七百裡連營就能夠抵抗敵軍嗎?『圍繞廣平低溼地帶駐軍紮營者必將成為敵方的俘虜』,這向來是兵家大忌。孫權的奏書馬上就要到了"。七天後,孫權打敗劉備的信果然到了。
看來昭烈皇帝劉備真的七百裡連營了,被陸遜給燒的兵敗如山倒了,這一點羅貫中沒有胡說,曹丕應該算是一位軍事家,只是沒有曹操那麼著名。幾千裡之外,曹丕一句話就判定了「夷陵之戰」的勝敗,當然劉備真心打仗不怎麼樣,在《三國志 蜀書 先主傳》中也多是「先主敗績」。
可參考文獻:《三國志 魏書 文帝紀》、《典論 論文》、《三國志 吳書 陸遜傳》、《三國志 蜀書 先主傳》、《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