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是中國文化中的儒家大師,而且是屬於那種站在頂峰上的大師,可以稱之為全能型的思想家。
相比於王陽明取得的赫赫戰績,王陽明為中華文化做出最大的貢獻,是他創造了心學。
在他的有生之年和今後的歷史中,心學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成為中國人文化心理的一個組成部分。
王陽明的心學體系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心即理;二是:知行合一,三是:致良知。這構成了王陽明心學大廈的三個基柱。
他認為,萬事萬物都不在心外,而是在我們的內心之中。萬事萬物都是依靠人的認識而存在的,人到中年閱盡千帆,看王明陽對於中年人的告誡。
網上有句流行語:「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溫杯裡泡枸杞,枸杞難擋歲月催,杯裡還要加當歸。」
這句話看起來可笑,但是卻講出了人到中年的無奈,如果你正好人到四十,讀起來會特別的感慨。
人到四十,上有老、下有小,不敢有任何閃失,不敢有休息的時間。
對父母要照顧,對孩子要呵護,對妻子要體貼。在外對上司要服從,對同事要遷就,對客戶要逢迎。
而我們自己,只能拿那句「你不對自己狠一點,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來哄哄自己。
對於中年人來說,就算再苦再累,也要拼命往上爬。為了給孩子獲得一個更好的未來,也為了不被他人踩在腳下。
網友都說:「圈子就是人脈,人脈就是錢脈。」 很多人也是絞盡腦汁,為跳進更高層次的圈子、獲得更有效人脈而努力,但是圈子不同,不能強融。
然而有些圈子,我們走進去了,不僅得不到提升,也許會適得其反。
王陽明:人到四十,少碰這兩個圈子,人生會過的更輕鬆幸福。
一、比我們自身高很多的圈子
王陽明常言:「真,吾之好也。」
一些人總喜歡溜須拍馬,臉上擺出一副討人喜歡的面孔,然而卻沒有半點真心。
這樣演戲過一生,未免太辛苦。人生下半場,開始卸下人前的偽裝。
其實,一個人只要足夠真誠,總能夠打動別人。
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喜歡攀龍附鳳,希望自己能夠結識貴人。他們口中所謂的「貴人」,是身份地位比他們高很多,擁有很多他們所不具備的資源。
但是,這種期望得到貴人相助的想法,在現實的生活中,往往只是人們的一廂情願而已。
有很多人,自己的上司就位高權重,或者自己的老闆有數之不盡的財富。
可是就算你每天都跟在他身邊,他的朋友你都見過,也都認識,這並不代表你就進入了他的圈子。
不僅你從中得不到任何利益,就算有利可圖的事情,你也沒有資源和資格去做。
跟在身份很高的人身邊,自己甚至會被呼來喝去,一旦犯下錯誤,就會被一腳踢開。
很多人寧做雞頭不做鳳尾,就是不願意仰人鼻息,靠溜須拍馬是得不到貴人尊重的,所以這種圈子儘量少去。
二、唯利是圖的圈子
王陽明說:「常人之心,如斑垢駁雜之鏡。
聖人的心,猶如鏡子般明亮,不沾纖塵。常人的心,卻滿是汙垢雜質。
我們的人脈,都是通過利益得成結合在一起的。
當有利可圖的時候,大家可能會攜手,一旦利益鏈斷裂,大家就會分崩離析。
因為大家聚在一起謀利的圈子,看起來能夠給我們帶來很多利益和好處,但是喜歡謀取利益的人,是靠不住的。
在這個圈子裡的人,往往自私自利,他們把利益看得比什麼都重。
其中,越是很精明,很會算計利弊得失的人,就說明他越自私。跟他們在一起,你或許一時能夠得到一些利益,但是這種利益不會讓你白白得到,必會用你的利益去交換,他們才會滿足。
特別是當分配利益的時候,他們就會暴露貪婪的本性。
誰都覺得自己付出的多,誰都覺得自己得到的少。他們這時候就會變得非常斤斤計較,連一點蠅頭小利都不願意放過。
甚至為了利益,可以無所不用其極,做出損人利己的事情。跟他們的打交道,最後的結果一定是紛爭不斷,這會給自己招惹莫測的禍患。
所以這個圈子,有再大的利益也不能去,一定要經得起金錢的誘惑,才能讓自己趨利避害。
「四十而不惑。」這並不意味著世上的所有事,我們都真的懂得。但是我們已經走過青年的稚嫩,擁有豐富的閱歷,至少要明辨是非,看透得失。
人到四十,就算自己再想成功,也不能投機取巧,去鑽營不適合自己的圈子。
人生上半場,我們拼命做加法,努力讓生命變得豐盈;人生下半場,開始做減法,讓生命回歸最純粹的模樣。
王明陽一生坎坷,能夠取得最後成就完全要歸功於他的心學。
36歲那年被貶到貴州龍場,當時人們都認為龍場這種人間煉獄,王明陽就算不被殺也就活活憋瘋了,但是聖人之所以能稱為聖人,他一定有有自己獨特的能力。
王陽明在歷經人間的無數的艱難險阻之後,在茫茫大荒的貴州龍場悟道,開創了他的心學理論。
只有收拾好內心,安定自己的內心,你才能達到蘇東坡所說的「此心安處是吾鄉」的境界,才能夠在狼奔豕突的欲望中,在混亂複雜的社會中,找到一處安靜、安然、淡然的精神家園!
要學王陽明,首先必選的就是《傳習錄》,《傳習錄》堪稱「心學」第一書。
「明代理學的根本精神在陽明,最為核心的還是他的致良知的思想。而集中體現王陽明良知精神的著作是《傳習錄》。」
後世對王明陽心學的提取大部分都是來自《傳習錄》,怪不得有讀者說:即便已經看了5遍以上的《傳習錄》,但每讀一次,都能感受到心學思想的博大精深,受益無窮。隨便摘取片段,便能領略到心學思想的偉大。
再看一看《知行合一》,這裡說的除了王陽明智慧外,還有王陽明的生平事跡,更像是人物傳記,關鍵是這兩本書都是以現代的視角,這樣我們看的時候,就很容易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這兩本是白話文版本的,人生多讀一讀王陽明,就能少走很多彎路,何樂而不為呢?
心學的獨特價值在於,強調心的作用,強調人的生命灑脫活潑的靈明的體驗。
對於一個人來說,心境澄澈,則心無掛礙,才能達到大境界。
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