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勸誡:人過四十避免接近2個圈子,後半生的路會越走越廣

2021-01-12 吳阿靜1

古往今來,人們普遍認為中國只有兩個半聖人,其中一個是大聖人孔子,一個是王陽明,另半個是曾國藩。孔子想必大家都已經十分熟悉了,曾國藩早在近代就有人評價他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官、為將、為相一完人」;至於王陽明,他的生平事跡全然不像孔子和曾國藩,而是別有獨特的一面。

王陽明的前半生坎坷動蕩:5歲時仍未學會說話;12歲才正式去學堂上學;13歲母親去世;22歲考進士落榜;25歲再次參考科舉又落榜;28歲參加禮部會試,賜二甲進士第七人,官政工部;35歲時宦官劉瑾擅政,上疏論救,而觸怒劉瑾,被杖四十,謫貶至貴州龍場。可這些坎坷的經歷,依舊沒有阻礙他成就後來的豐功偉績。

尤其是他創造的心學,不僅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還成為了中華民族對外文化輸出的一個重要產品,在世界上廣為流傳。在他看來,萬事萬物都在我們的內心之中,都是依靠人的認識而存在的。

尤其對於中年人來說,作為家庭的中流砥柱,更是社會裡的中堅力量。面對比自己更加年輕優秀的新人,只有不斷的努力向上攀爬,才有機會矗立在頂端不被人踩在腳下。甚至很多人為了跳進更高層次的圈子裡,結識更有效的人脈,會用盡所有辦法不顧一切。

殊不知,有些圈子哪怕我們擠破頭鑽了進去,也許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正如王陽明所說:人過四十避免接近2個圈子,後半生的路會越走越廣

只為謀利的圈子

王陽明說:「常人之心,如斑垢駁雜之鏡」。聖人的心,就像鏡子明亮清晰,不沾染一絲纖塵;而常人的心,卻常是滿是汙垢和雜質。

那些能夠謀取利益的圈子,看起來可以給我們帶來很多的利益和好處,實際上這個圈子裡的人是靠不住的。我們都知道世態炎涼,所有的情終究抵不過一個利字。混跡在謀利圈的人,常常會把利益放在首位。尤其是那些極為精明,時刻計算個人得失的人,定為一個自私之人。

跟這樣的人在一起相處,肯定可以獲取利益,但這些利益也不過是一時的。一旦你所提供的的利益條件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時,貪婪的本性就會瞬間暴露出來。這個時候的你,對於他們來說就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存在。甚至還會因此給自己招惹很多的不必要的麻煩。

所以不管謀利圈能夠賺取多大的利益,都要禁得住錢財的誘惑。這樣才能讓自己趨利避害,遇見更好更大的機會。

我們常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不惑並不意味著世界上所有的事情,我們都能真正懂得。而是意味著不要為了一時的成功而投機取巧,去經營本不適合自己的圈子。

遠高自身能力的圈子

王陽明常言:「真,吾之好也。」

相信很多人總喜歡在人前巧言令色、百般討好,實際上卻只是隨聲附和,沒有摻雜半點的真心。這樣演戲般的過一生,著實太辛苦,甚至還得不到任何的回應。而實際上,一個人只要能表現出足夠的真誠,總會有打動人的一瞬間。

不僅如此,生活中總有很多人喜歡攀龍附鳳,希望藉此機會結識一些身份高貴、資源豐富的貴人。

不得不說,這種方法的確會有很顯著的效果。但是更多時候,這種想法不過是我們的一廂情願而已。因為即便我們能夠有機會得到貴人的提攜,但如果我們的專業能力和自身實力跟這個圈子不相匹配的話,很快就會暴露真面目,重新跌回到原來的位置。

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人雖然跟身份高貴的人在一起相處,但一經犯錯就會被一腳踢開。雞頭和鳳尾各有各的優勢,但很多人寧願做雞頭也不做鳳尾,就是不願意仰人鼻息、任人差遣。單純的溜須拍馬無法得到貴人的尊重,如果沒有相當的實力,這種圈子儘量少去。

聖人之所以能成為聖人,一定有他自己獨到的見解。面對坎坷,王陽明沒有輾轉反側、夜夜難眠,而是抬頭望天,學會釋然。他的一生就像一個傳奇,從一個叛逆少年長成一代聖賢,他的心學智慧更是被諸多學者奉為圭臬。

《王陽明全集》曾影響了無數人,就連南懷瑾、郭沫若、餘秋雨等人也曾稱讚王陽明最了不起,看王陽明便可增加人生閱歷和智慧。無論是哪個年齡段的人,都值得認真閱讀。

相關焦點

  • 王陽明:人到四十,這2個圈子儘量少去,後半生更加穩妥順利
    人到四十,生活和工作都已經穩定下來了,但是生活中不僅要面對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責任,還有工作中領導同事的壓力。為了讓自己和家人過好日子,也為了避免被別人踩在腳下,所以很多中年人為了成功,相信「圈子就是人脈,人脈就是錢脈」的話,想方設法擠進更好的圈子。
  • 王陽明:人到中年,兩個「圈子」少接觸,後半生才會過得輕鬆幸福
    這句話看起來是一句玩笑,但是卻講出了人到中年的無奈,如果你正好人到四十,讀起來會特別的感慨。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每天為了生活早出晚歸,肩上還要扛起家庭的責任。在家對老人要孝順,對孩子要呵護,對妻子要關愛。
  • 王陽明:人到四十,這兩個圈子儘量少去,你的生活會過得更輕鬆
    萬事萬物都是依靠人的認識而存在的,人到中年閱盡千帆,看王明陽對於中年人的告誡。網上有句流行語,這樣說:「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溫杯裡泡枸杞,枸杞難擋歲月催,杯裡還要加當歸。」這句話看起來是一句玩笑,但是卻講出了人到中年的無奈,如果你正好人到四十,讀起來會特別的感慨。
  • 王陽明:不惑之年,少碰這兩個圈子,人生會過得更輕鬆更幸福
    王陽明的心學體系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心即理;二是:知行合一,三是:致良知。這構成了王陽明心學大廈的三個基柱。他認為,萬事萬物都不在心外,而是在我們的內心之中。萬事萬物都是依靠人的認識而存在的,人到中年閱盡千帆,看王明陽對於中年人的告誡。網上有句流行語:「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溫杯裡泡枸杞,枸杞難擋歲月催,杯裡還要加當歸。」這句話看起來可笑,但是卻講出了人到中年的無奈,如果你正好人到四十,讀起來會特別的感慨。
  • 王陽明:聰明人一生有「三不爭」,堅持下去,路才能越走越順
    世間萬物,並不是所有的問題都要探個究竟,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爭個高低輸贏。明代的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就曾說過:聰明人,一生有「三不爭」,堅持下去,路才能越走越順。1.不爭面子王陽明說:「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毀謗,不管人榮辱,一切外事亦自能不動,久久自然有得力處。
  • 王陽明提醒:人的後半生想過好,不靠錢和人脈,牢記3個錦囊即可
    兩個半聖人就是指能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孔子、王陽明,外加曾國藩這半個聖人。能和孔子齊名聖人的王陽明是我國心學思想的集大成者,是對海內外諸多學者名人產生過巨大影響的「陽明心學」的創始人。王陽明曾在12歲的時候問老師:「什麼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
  • 越是有福氣的女人,越會有這4個特點,路會「越走越寬」!
    感情是兩個人的事情,女人若想感情越來越好,婚姻之路越走越寬,一定要懂得經營自己的感情生活,唯有這樣,女人的感情生活才會福氣綿綿,好事不斷。其實,越是有福氣的女人,越會有這4個特點,路會「越走越寬」,你是否有過同感?
  • 王陽明:人到中年,儘量少接觸這兩個圈子,你的生活會越來越輕鬆
    人到中年,正處於事業和家庭的雙重壓力下,上有雙親,下有兒女,肩上上的重擔越來越重,有時候為了生活不得不被迫融入一些圈子當中,但是有些圈子我們不能強融,這不僅不會給我們帶來好處,反而會招惹更多的是非。特別是人到中年,留給我們奮鬥的時間越來越少,必須先求穩再求快,而王陽明曾經告訴我們,人到了四十,這兩個圈子儘量少接觸,生活才能越來越輕鬆。那王陽明是誰呢?他所說的究竟是哪兩個圈子?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越懂得向2種人低頭!積福積德能成大器
    王陽明說過:修煉一顆強大的內心,世界都為你讓步!只要你悟懂了王陽明心學,你便能有一顆永遠打不死的內心!而這一方面那些真正聰明的人越懂得付出實踐,有的人表面看起來很普通低調,但是他們的內心十分強大,這種人一般都是真正有本事的人,就像《天道》裡面的丁元英,他可以花幾萬塊錢買個音箱,也可以花2塊錢在路邊吃完餛飩。越聰明的人, 越是懂得向2種人低頭!
  • 王陽明:掌握好這3大人生修煉方法,在成功道路上越走越順
    王陽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更是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王陽明與孔子、孟子、朱熹並稱為孔、孟、朱、王。黃宗羲曾經稱:王陽明可謂『震霆啟寐,烈耀破迷』,自孔孟以來,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在王陽明看來,世界之大,萬事萬物,無窮無盡,格之則太過繁瑣,故提倡「致良知」,從自己內心中去尋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萬物,人秉其秀氣,故人心自秉其精要。他的一生則遵循了這樣的三大修煉方法。1.認識:看得透想得開明武宗正德元年冬,王陽明上書論救,觸怒皇帝,被杖責四十,後被貶至貴州龍場當龍場驛棧驛丞。
  • 王陽明心學智慧:「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五十多情,雞犬不寧」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人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對萬事萬物產生不同的看法,不同的年齡段所背負的使命也會因此而大不同相同。「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五十多情,雞犬不寧」,這句話是在王陽明五十知天命之時,與弟子交流心德的時,有感而發。王陽明不僅僅是中國的聖人,一代心學大家,他還是一個軍事家,一個創造心學的人,能將自己的心學智慧運用到帶兵打仗上,還能打勝仗,王陽明是個擁有大智慧的人。
  • 女人越上進,越會有這些外在表現,難怪路會越走越順
    一個上進的女人,不會躲在舒適區,貪圖安逸,得過且過地求生存,她會做自己喜歡做的工作,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廣結善緣,每天都過得很開心,每天都在保持進步。
  • 真正有本事的人,在這三個方面越不合群,路也會越走越寬
    今天我們講一講真正有本事的人會在這三個方面不合群,但是他們的路會越走越寬。在現實生活中如果一個人的人際關係很好,是吧?表現得很合群。那麼很多人可能都會覺得他很厲害,認為他是有很強的能力,才能夠有很強大的人際關係,其實並不是一定是這樣的。
  • 越厲害的人,越懂得這2個處世規則,越不會招人妒忌,越有成就
    一個人如果過分張揚,難免會遭到明槍暗箭的攻擊。懂得示弱,做人低調,才是聰明人的做法,才不會惹人記恨,才不會招人妒忌,才不會遭人算計。懂得示弱,低調做人,不僅可以保護自己,與人和諧相處,也可以暗中蓄積力量,厚積薄發,在不顯山不露水中成就事業。越厲害的人,越懂得這2個處世規則。1懂得示弱。
  • 老祖宗智慧:真正聰明的人,會在3方面很小氣,越小氣越容易成功
    老祖宗告誡我們,真正聰明的人,會在這3個方面很小氣,越小氣越容易成功 對待時間要小氣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不公平時間是最快也是最慢的,對於勤勞而又聰明的人來說,時間機會給他帶來知識和財富,而對於懶惰的人來說,時間留給他的只有悔恨終生。如果想讓人生少一些遺憾,就要在時間上小氣一點,不要浪費在沒有意義的事情上,多一些沉澱,人生才會越活越精彩。
  • 王陽明告誡:人的後半生想要過好,不靠錢和人脈,牢記這3個錦囊
    每個人都想成就一番事業,但是有很多人奮鬥了半輩子都沒有達到自己想要的高度。於是到了人生下半場他們開始懷疑自己,甚至有的人認命、放棄奮鬥。王陽明卻用自己的一生經歷告訴世人:男人後半生靠的不是錢和人脈,只要牢記著3點,早晚會成大器。
  • 王陽明:年輕時遭受挫折落魄,沒關係,記住這2句話遲早成大器
    這好不容易考上了,能在朝廷裡為國效力了,但是此時宦官亂政現象十分嚴重,宦官頭子劉瑾逮捕南京給事中御史戴銑等二十餘人,王陽明看不下去,便替他們求情,這就激怒了劉瑾,被杖四十,被貶到了龍場。被貶過去還不算什麼,劉瑾還不滿足,在王陽明去上任途中,還派出殺手,辛虧王陽明聰明,留下一首「絕命詩」偽裝跳水自盡躲過一劫。
  • 有過出軌經歷的人,往往越活越自卑,原因都在根上
    出過軌的人就是這樣,就算生活回歸正常,但他們的心靈卻依然有影響,越活過自卑。 有過出軌經歷的人,往往越活越自卑,原因都在根上: 丈夫是個媽寶男,不想離開家去租房子,思語身上也沒錢,沒辦法帶孩子出來,只好把孩子丟在婆家給老公一家人,自己出去找了個工作。對這樣狗血的經歷,思語心裡萬分痛苦,但又沒人可說。 公司裡新進來了一個男同事,四十歲出頭,長得斯文儒雅,見思語總是沉默不語,對她很關心,經常問她有什麼難處。
  • 王陽明告誡:男人後半生走向,靠的不是錢和人脈,需牢記二字真言
    人這一生,總是會經歷大大小小的挫折,特別是對於男人來說,更是要經歷從不成熟到成熟。而如今這個社會,很多男人哪怕到了後半生的年紀,還是不夠成熟穩重。一個男人到了後半生,前半生該經歷的也經歷了,經歷了很多挫折和坎坷,也經歷過很多次絕望,從而漸漸應該學會成熟理智,無論心智還是內心都應該變得強大、到了後半生這個年紀,可以說都是家裡的主心骨,一言一行都不能僅僅考慮到個人。
  • 人過四十混得再差,也別做這4個工作,前途灰暗,年齡越大越被動
    人過四十混得再差,也別做這4個工作,前途灰暗,年齡越大越被動現在很多人到了四十歲之後,工作就會陷入比較不安定的狀態,因為自己的身體素質開始下降,已經不能像年輕人一樣能夠長時間進行高強度的工作,同時,隨著年齡的增長,一個人的記憶力也在不斷地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