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時代,他一生只經歷兩次戰鬥,每次都為豐臣家而戰

2020-12-16 解讀歷史迷霧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他一生只經歷兩次戰鬥,每次都為豐臣家而戰

真田信繁(別名幸村)是信濃國上田城城主——真田昌幸的次子。天正十三年(公元1585),他被送給越後的上杉景勝(上杉謙信養子)充當人質,直到父親真田昌幸成為豐臣秀吉的家臣之後,才一起進入大阪城仕官。

他迎娶豐臣秀吉麾下大谷吉繼的女兒為妻,藉此強化與豐臣家之間的關係,接著在文祿三年(公元1594)左右成為從五位下左衛門佐。慶長五年(公元1600),31歲的真田信繁面臨關原之戰,真田昌幸不顧投靠德川方(東軍)的長子真田信幸,帶著信繁加入西軍,在真田家的居城上田城鞏固防禦。

當由德川秀忠率領的3.8萬大軍殺到上田城時,真田昌幸與信繁父子卻用模稜兩可的態度拖延時間,等到德川軍耐不住性子攻過來時,再把他們引到城牆附近進行狙擊,或是主動出擊削弱對方的戰力,將德川軍玩弄於鼓掌之間。

真田昌幸

然而在最關鍵的關原之戰,西軍因為內部分裂而以戰敗告終。活躍於東軍的真田信幸在戰後以自身的功績替父親與弟弟求情,終於保住了性命,但作為懲罰,父子兩人被流放到紀洲的九度山艱苦度日。

慶長十六年(公元1611),64歲的真田昌幸離開人世,據說他在臨終之前悄聲對坐在枕邊的真田信繁說:「其實我有一個準備多時的秘策,只可惜來不及實現就枉死於此。」儘管真田信繁很想知道秘策的內容,但是真田昌幸卻堅持不說,直到信繁開始檢討自己的不足之處,昌幸才終於願意開口,然而在此同時,他也非常擔心兒子的未來。

一旦戰事爆發,真田信繁勢必會被大阪(豐臣)方面邀請進入,但是毫無實績的信繁卻很有可能遭到冷落。沒想到,真田昌幸臨死前的擔憂竟然成真了。在父親真田昌幸過世三年後的慶長十九年(公元1614),豐臣秀賴邀請信繁進入大阪城。

豐臣秀賴

在大阪冬之陣前夕的軍事會議上,真田信繁提出了一個非常有效的作戰計劃,他建議豐臣秀賴應該搶在東軍之前親徵天王寺,派兵前往山崎,並命令別動隊從大和路進攻,接著奪取伏見城,鎮壓京都,在宇治和勢多迎擊西進的東軍。

然而,豐臣秀賴的近臣們卻不肯同意真田信繁的建議,在他沒有實際戰功的事情上大做文章,最後用一句「太年輕」駁回他的意見,強硬地決定採用守城戰。諷刺的是,當時的德川方卻看出了真田信繁的實力,但不論他們怎麼勸說,信繁一直不肯點頭。

當守城戰成為定局,真田信繁便以大阪城守備最弱的南側打造了名叫「真田丸」的出丸,儘管他的「真田丸」在開戰以後成功阻止德川軍靠近城池,並給予德川軍重大傷害,但上級的將領們卻決定與德川家康談和。

德川家康

真田信繁斷定德川家康一心一意只想著要消滅豐臣家,因此要豐臣秀賴在雙方交換和解書的時候趁夜突襲,然而卻被豐臣秀賴及其近臣在次駁回。

不久之後,大阪夏之陣爆發,由於「真田丸」已經遭到拆除,內外護城河又被德川家康設計掩埋,因此大阪城幾乎等於是敞開大門歡迎敵人進攻。真田信繁只能將敵方的總大將德川家康視為唯一目標,帶領軍隊拼命一戰。

「他們忽隱忽現,四處挑起戰火,戰鬥隊形瞬息萬變,或是集合,或是分散,才以為他們跑到前面,卻又突然出現在我軍後方。」真田信繁就像史書記載的一樣率領麾下軍隊努力奮戰,雖然幾乎將德川家康逼入絕境,但最終還是因為力氣用盡而戰死沙場,享年46歲。

儘管真田信繁陣亡,但仍留下了不少事跡,真田信繁在與家臣進行軍事會議時,如果在兩個意見之間猶豫不決,便會採用抽籤的方式來做決定。

首先,他會對在座的家臣宣布:「由於事關重大,必須請示總大將進行裁決。」接著將雙方的意見寫在紙上,獨自一人走進小房間裡,對著祖父真田幸隆的人像上香並呈上紙條,最後再用抽籤的方式來決定要採用哪一個意見。

他向家臣們說明,這麼做的好處在於可以避免偏袒任何一方,且因為是在經過充分的討論後才將決定權交給神明,所以就算這個計策最終失敗了,也不會是任何一個的錯。雖然這種方法看似兒戲,但卻有效解決了家臣因為意見不合而造成的衝突。

真田信繁的一生雖然短暫,而且是在大阪之陣在正式被人所知,但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給敵我雙方留下深刻印象。江戶時代,第一本關於真田信繁的小說中將其稱為幸村,自此以後幸村之名反而遠盛本名信繁,就連真田家及德川方面的史料中也改稱信村。

真田信繁的一生也只經歷過兩次戰爭,一次關原之戰、一次大阪之陣,每次都和豐臣家脫不了干係,最終也為豐臣家流盡最後一滴血而倒在戰場上。

相關焦點

  • 日本戰國時代的著名武將—豐臣秀吉
    在中世末期,日本著名的武將豐臣秀吉(Toyotomi Hideyosbi)繼織田信長之後,為日本的統一作出了重大貢獻,是日本歷史上最引入注目的人物。日本人對他毀譽褒貶不一。他不僅是歷史著述的對象,也是民間傳說和文學藝術作品的主人翁之一。在我國,一般讀者對他也並不陌生,都知道他是16世紀兩次發兵侵略朝鮮,妄圖徵服中國以至稱霸亞洲的侵略戰爭禍首。
  • 日本戰國時代,他率領部隊2次高速行軍,4年內一飛沖天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他率領部隊2次高速行軍,4年內一飛沖天日本戰國時代進入關鍵節點的1582年,本能寺之變爆發,即將成為霸主的織田信長在叛將明智光秀的攻擊下,於本能寺結束了自己的一生,連自己的繼承人織田信忠同樣戰死。
  • 從石田三成到關原之戰,日本戰國的戰鬥規模到底有多大?
    摘要:從石田三成到關原之戰,日本戰國的戰鬥規模到底有多大?史稱「一戰定天下」的關原之戰中,石田三成敗給了德川家康所率領的東軍,決定了日本之後的歷史。石田三成的大敗,也讓參與西軍的眾多大名,遭到處分,有的甚至家系斷絕,人生出現重大轉變。
  • 盤點日本戰國時代的各路梟雄
    日本室町幕府後期到安土桃山時代被稱作日本的戰國時代,最早源自大名武田信玄所制的《甲州法度之次第》,其開篇即寫道「天下戰國之上」。戰亂不休的戰國時代自古亂世出英雄,在這個日本政治經濟文化都動蕩的年代,誕生了諸多不僅改變那個年代,也對後世產生了巨大影響的名人,那今天小編就來介紹一些日本人都耳熟能詳的梟雄。
  • 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日本戰國武將何為?
    中國人或許很難理解,宗教勢力在日本影響一直非常嚴重。與中國佛教有所不同,日本佛教僧人更傾向於攫取領地,訓練僧兵,增強勢力。到平安時代末期,比叡山僧眾勢力足以同京都皇權相抗衡,一旦要求得不到滿足,僧人就會發起「強訴」,對中央權力形成巨大威脅。這一情況到了戰國時代更加危險。
  • 日本戰國時代十大名將盤點:甲斐武田信玄名列第一,號稱「戰國第一...
    日本的歷史上也有一個類似於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時期,在日本的史籍中,這個時期也被稱為「戰國時代」。只不過,日本戰國時代的時間比中國戰國時代可晚多了,相當於中國的明朝中後期。這個戰國時代從公元1467年的「應仁之亂」開始,到1615年大阪之戰后豐臣氏被消滅為止,只存在了148年。而在這一時期,日本也出現了一些風雲人物。
  • 日本戰國人物:從「日吉丸」到「豐臣秀吉」
    豐臣秀吉,曾名日吉丸、藤吉郎、木下藤吉郎、木下秀吉、羽柴秀吉。日本戰國時代人物姓名常隨著身份、地位變化而變化,通過其姓名變化,大致可窺探其一生的軌跡。光榮公司《信長之野望》日吉丸:公元1537年,豐臣秀吉出生於尾張國一個農民家中,傳說其母在懷孕時曾夢見太陽跑進自己的肚子,因此為豐臣秀吉取乳名為「日吉丸」(封建時代的常規操作)。
  • 日本戰國豐臣秀吉膝下無子,側室澱殿讓他老來得子,卻斷送了政權
    澱殿,日本戰國時代梟雄豐臣秀吉的側室,織田信長的外甥女,是一個命途多舛的亂世女子。
  • 日本戰國三雄誰最牛?織田信長、豐臣秀吉還是德川家康?
    織田信長織田信長在日本歷史上頗具爭議性。他出生於今日本的愛知縣西部,在戰國時代屬於尾張國。織田信長本是尾張國的一個小大名,但是他自幼志向非凡,曾於桶狹間合戰中擊敗今川義元的大軍而名震全國,之後更是「天下布武」,統一了大半個日本。可惜的是就在織田信長馬上成為「天下人」的關鍵時期,他的手下明智光秀卻發動兵變,在本能寺將其殺死。
  • 日本戰國時代,他助豐臣秀吉出人頭地,但兩件事卻讓後人忍俊不禁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他助豐臣秀吉出人頭地,但兩件事卻讓後人忍俊不禁人人都說日本戰國時代武將竹中半兵衛,有副清秀外貌。他雖然體弱多病,卻相當聰明,是位帶領豐臣秀吉拿下連勝的天才軍師。竹中半兵衛原本是美濃守護大名齋藤龍興的家臣。他曾經用精彩的戰術擊敗織田信長軍,年紀輕輕就很出名。
  • 日本戰國末期的萬曆朝鮮之役,只陣亡了一位戰國大名,他是誰呢?
    在日本戰國桃山時代末期,大名豐臣秀吉繼織田信長之後,成為了基本上統一全日本的大名,並且就任了「太閤」,但是在統一之戰中,其手底下踴躍出大批的新進大名,這些大名擁兵自重,並且土地不多,所以私底下會經常發生衝突。
  • 為何豐臣秀吉不殺德川家康,日本戰國對後來的日本產生了什麼影響
    不是不殺而是沒有能力殺德川家康,竊取政權的豐臣秀吉需要一個強力幕僚的支持!本能寺之變後,織田信長命喪黃泉。天下布武的大願終究沒有實現,很快織田信長的得力幹將豐臣秀吉打著為主公報仇的旗幟攻打明智光秀軍隊,並除掉了最大的對手,此時放眼天下能和豐臣秀吉一決雌雄的人就只有德川家康了。
  • 日本戰國武將大名綜合實力前十名
    織田家勢力達到頂峰,四大軍團從四個方向開始實現統一進程,就在這即將統一的時候,織田信長突然遭遇明智光秀的叛變死於本能寺。織田信長是第一個將戰國日本推向統一的人,他為豐臣秀吉的統一奠定了基礎。織田信長同時還是個改革家,他非常樂意接受新鮮事物。織田信長2、豐臣秀吉「戰國三傑」之一,戰國時期第一個統一日本的人,從足輕到天下人的傳奇人物。
  • 相互廝殺的日本戰國時代,橫掃諸多大名的六大家族
    日本的戰國時代始於1467年的應仁之亂,終結於1615年德川家康消滅豐臣氏,進入江戶幕府時代。與日本戰國時代同時期的,是1368年到1644年的大明王朝。這個時期,日本有很多大家族,有的沒落,有的崛起。但對日本戰國影響最大的應該是這六個大名所處的家族,織田信長、今川義元、武田信玄、上杉謙信、豐臣秀吉、德川家康。
  • 日本戰國時代的三個狠人: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
    在寫這篇文章的正文之前,有必要提醒讀者:日本的戰國時代和中國的戰國時代,不是同一個概念。儘管如此,二者在本質上仍有一定的相似之處:都是一個中央權力衰微而地方權力崛起的時代。在這樣一個動蕩不安的時代,日本同中國一樣,都產生了為數不少的梟雄。
  • 戰國時代,德川家康為何最終能夠奪取日本?老二哲學了解一下
    摘要:戰國時代,德川家康為何最終能夠奪取日本?老二哲學了解一下三河國的松平一族,按照德川官方說話,起源並非三河松平鄉,而是清和源氏,作為雲遊僧人的先祖,來到松平鄉後,成為當地豪族的女婿,並改姓松平。隨後利用嶽父的財力逐步發展成後來的三河松平氏。隨後逐步發展,最終成為日本霸主。
  • 日本戰國時代,他被譽為豐臣政權內相,為何卻被迫自殺?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他被譽為豐臣政權內相,為何卻被迫自殺?日本戰國時代,被後世尊為茶聖的千利休,據傳是因為惹火當時的天下人豐臣秀吉,才會被賜死。他被賜死是因為在大德寺山門上的利休像,跟他一樣不把尊貴人士放在眼裡,態度高傲、行為僭越,但本應與他同罪的大德寺古溪和尚們卻被赦免。
  • 日本戰國時代,豐臣家真亡於德川家康之手?事情可沒有那麼簡單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豐臣家真亡於德川家康之手?事情可沒有那麼簡單日本戰國時代,豐臣秀吉在生前,為了豐臣政權能夠平穩過渡,制定了諸多禁令,最為重用的就是禁止拉幫結派及私下聯姻。作為戰國時代的天下人,豐臣秀吉有足夠的眼光預見,如果這兩條禁令被違反,將會造成什麼後果。
  • 『日本戰國時代』日本戰國十大名將,造是誰嘛?
    此詞彙出自甲斐國(今山梨縣)大名武田信玄所制定的分國法《甲州法度次第》第二十條中出現的「天下戰國之上(天下戦國の上は)」一句。換言之,生處在被後人稱為「戰國時代」的人們,當時已有「如今是戰國之世」的認知了。多數人認為日本戰國始於1467年的應仁之亂;至1615年,德川家康於大坂夏之陣打敗豐臣秀賴,豐臣氏滅亡,日本戰國時代結束。
  • 日本戰國內亂的洗牌者!漫談豐臣秀吉政治改革失敗的歷史必然性!
    豐臣秀吉的經歷用一個詞概括就是"鹹魚翻身",在那個時代,他的身份非常低微,算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貧農,也是尾張國的一個"足輕",按照當時的等級劃分,是屬於最低級的一個兵種,據說他參軍的時候連一副鎧甲都湊不齊,更別提什麼 "武士"之類的稱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