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排區分「爹」和「娘」,營銷不能誤導

2020-12-18 瀟湘晨報

近日,網友注意到一家食品公司售賣「爸爸排」「媽媽排」兩種牛排,相同價格但克重卻不同。網友發布的該公司商品圖顯示,「頂諾牛排家爸爸排黑椒味」190g售價12.8元;「頂諾牛排媽媽排黑椒味速凍調製肉製品」170g售價12.8元。(9月7日 澎湃新聞)

針對前述質疑,該食品公司通過微博發布說明稱不存在任何的歧視,之所以存在克重差異是因為使用的牛排部位不同,「爸爸排」使用西冷牛排,「媽媽排」使用眼肉牛排,後者的價格通常高一點。食品公司的解釋,似乎「合情合理」,可僅僅是「部位不同」,恐怕並不能完全澄清。

首先,牛排包裝可能不尊重消費者的知情權。《產品質量法》第二十七條要求:產品或者其包裝上的標識應當根據產品的特點和使用要求,需要標明產品規格、等級、所含主要成分的名稱和含量的,用中文相應予以標明。從網曝圖片中,該牛排的包裝及網絡介紹並沒有體現出使用的牛排部位。試問,消費者僅僅靠名字,怎麼能看得出牛排部位,如何做出合理選擇?

其次,如此區分有代替消費者選擇的嫌疑。在許多人的觀念中,男女因身材、性別等方面的不同,在食品選擇上有不同的差異。可實際上,性別差異並不能決定食品偏好差異。不知道該食品公司在商品製作前,是否進行過權威、細緻、全面的科學考證,因而認定「媽媽排」符合絕大多數女性需求或者女性對「爸爸排」的需求不高。倘若,僅僅依靠狹隘的主觀猜測,就進行男女之分,就有代替消費者選擇的嫌疑。

最後,區分「爸爸排」與「媽媽排」實際上是一種營銷策略。眾所周知,大部分消費者消費受感性決策影響,即「喜歡佔便宜」。在「爸爸排」與「媽媽排」的包裝中,差異最大的便是食品「淨含量」。擺在同一貨架上,不排除有消費者認為購買「爸爸排」佔了「便宜」,因而大批量購買。所謂「爸爸排」與「媽媽排」的命名,不過是為了適應營銷,將命名合理化罷了。

眼下雖然該食品公司公開進行了說明,男女之別似乎也能勾起「性別歧視」的聲討。可實際上「黑粉也是粉」,舉報從某種程度上也是給該牛排打上了「廣告」。

對此,希望有關部門能深入進行調查和引導,對於不符合法律法規的命名和包裝進行糾正。避免消費者受人誤導,做出不理性的消費選擇。

來源:紅網

作者:嚴奇

編輯:陳乘

本文為紅辣椒評論

【來源:紅網_紅辣椒評論】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我爹的幸福,泡在娘的眼淚裡
    兩顆呲著的大門牙和那些金牙們,在劣質煙的長期薰染下,都變得黃不拉幾,令人生厭。可能是爹掉牙後沒能及時鑲的緣故吧,嘴癟得變了形,說起話來不兜風,吐字不清,時常叫人聽不出個一二來。即便是娘和我,有時也弄不明白爹的話要表達的意思。爹還有個臭美的毛病,每次洗臉時故意把頭髮弄溼,把分式頭梳得油光發亮,讓人很快聯想到電視劇裡的漢奸、特務之類的反面人物。
  • 如何區分「原切牛排」和「拼接牛排」?看到這三個字,就是拼接的
    導讀:如何區分「原切牛排」和「拼接牛排」?看到這三個字,就是拼接的,這也是唯一區分原切的拼接的方法!其實,在超市或者網店有很多牛排可以選擇,但是價格相差比較大。許多人不知道如何通過包裝或不親自品嘗來區分牛排的好壞,一旦打開來吃,即使不是自己想要的牛排,這個時候也處理不了,讓很多人吃了啞口無言的虧。今天我就教你一個不用拆包直接看包裝就能區分美味牛排的小方法。
  • 牛排選擇指南:如何區分原切牛排、調理牛排、合成牛排!
    常常給自己命名:兒童牛排、黑胡椒牛排等等····下文除原切牛排外,會統稱其他為深加工牛排。如何區分:我們從參數配料表和牛排本身兩個方面來分辨。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原切牛排的參數或者配料表只有牛肉或者牛排部位的名稱;而被深加工過的牛排除了牛肉,通常後面還跟了一串調味品和食品添加劑。
  • 「重組」牛排爭議:調理肉製品不違規 標識混亂誤導
    專家表示,這種重組加工卻標「原切」的方法誤導消費者,涉嫌商業欺詐,目前國內相關行業標準正在積極籌備中。  真相 「膠水牛排」實為合規調理肉製品  據近日媒體報導,不少在售牛排可能是利用「農貿市場的廉價碎牛肉,使用膠水粘起來後出售」。有媒體還實地採購卡拉膠、碎牛肉進行實驗,「粘」出了牛排產品。
  • 如何區分原切牛排和合成牛排?提醒:看下配料表有無這3字就清楚
    何謂原切牛排? 原切牛排就是沒有經過任何加工處理的整塊的牛肉,不會用任何調料醃製,而且每塊牛排都會有著嚴格的溯源信息可查詢。原切牛排只需將平底鍋中放入黃油,按自己喜好成熟度簡單烹飪製作出來,最後撒上適量的鹽和黑胡椒就非常鮮嫩美味了,不僅如此細品還會發現牛肉會帶有淡淡的奶香味,貴自然有它貴的道理。
  • 農村俗語:「爹有不如娘有,娘有不如老婆有」,啥意思?
    現在有不少人覺得農村俗語只有老一輩人才會去說,它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了,但實際上並非如此,俗語之所以能夠流傳到現在,不就是因為它的重要嗎? 每一句俗語都是老一輩人的生活啟發,他們把俗語傳承下來也是想讓自己的後人少走彎路,不要在無用的事情上浪費時間。
  • 「二腳趾長不養爹和娘」指的是娃什麼腳型呢?你了解其中的含義嗎
    文/小庚庚爸爸中國有句老話說「二腳趾長不養爹和娘」,這句話你有沒有聽過,你知道它的真正含義嗎?二腳趾長不養爹和娘朋友小丁家,最近生了一個大胖小子。明明很高興的事情,卻在滿月酒那天「變味」了。小丁的老家在一個農村,他是他們村裡考出來的大學生,因此很多人都很羨慕小丁的父母。
  • 牛排指南 | 菲力牛排和西冷牛排的區別
    菲力與西冷的區別 如果你吃過牛排的話,在菜單上面你你就會看到各種各樣的牛排種類,譬如:菲力牛排呀,沙朗牛排呀,西冷牛排呀等等,這些雖然都是牛排,但是吃在嘴裡的口感可各有各的滋味!一般,人們吃的最多的就是菲力牛排和西冷牛排,不過在吃的時候,你能不能區分開究竟哪個是菲力,哪個是西冷嗎?Q:菲力牛排和西冷牛排有什麼區別?
  • 鄉親們講的家雲就是我爹。我娘帶我來這個寨子,是找我爹要夥食費的。我尚未生下來,我娘和我爹就脫離了,用城裡人話說,就是離婚了。我娘和我爹脫離後,我爹一分夥食費也沒給。我娘的日子實在糊不下去了,就找我爹來了。 娘從水井裡舀了一瓢水餵我,走了一天了,我們都渴了。
  • 俗語「娶妻先看娘,嫁夫先看爹」,是什麼意思?說得有道理嗎?
    有些俗語比較深奧,有些俗語是通俗易懂,比較「接地氣」,從字面意思上就能看出其中的一些意思,就比如「娶妻先看娘,嫁夫先看爹」這句俗語。古人的俗語並不是空穴來風。古人的一些俗語、諺語在經歷幾百上千年的時間沉澱,有些俗語越發的凝練和深刻,蘊含了很深刻的見解、寓意或直觀的道理。
  • 同樣是牛排,為什麼有些很不好?區分牛的不同部位,以後不要買
    事實上牛排是有區別的,許多牛排味道不同的原因是他們選擇了牛的不同部位。牛的不同部位有不同的質地和味道。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區分他們,我要介紹一些典型的牛排,他們是從牛身上取下來的。西冷牛排這種牛排選自牛腰肉,含有某種肥膘,牛排的最外層會有一圈白肉筋,這使他非常有嚼勁,這種牛排的肉質比較硬,適合年輕人或牙齒好的人吃。牛排不要煎得太熟,否則嚼起來會很累的。
  • 調理牛排、醃製牛排、靜醃牛排、整切牛排、原切牛排的區別
    2、整切調理(也叫靜醃牛排)不同於調理合成牛排,它是整切部位肉,然後進行調理醃製,其實也是一種調理牛排。商家為了和調理合成牛排區分,會在標題和描述中突出強調「整切」二字,但是不能用」原切」字樣,」原切」必須是無添加。
  • 爹有,娘有,都不如自己有;就算丈夫有,還隔著一雙手
    想起小時候大人經常說的一句話,上半句是:「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爹娘有能力有錢,一定是好的事情嗎?爹有錢、娘有錢,有能力照顧你,可已經長大成年的子女跟父母伸手要錢時、生活上的一切幫你料理好時,自己有沒有難為情?還是理所當然,覺得父母的錢就是自己的,自己的父母照顧自己有什麼不應該。
  • 老話說「娶妻先看娘,嫁夫先看爹」,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引語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在這漫長悠久的歷史長河中,無數先民憑藉著自己勤勞的雙手和智慧的大腦創造出了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其中有各種或宏大或精美的物質文化,還有反映歷代人們生活的非物質文化,如唐詩宋詞、雜曲小調等等。
  • 在國外吃牛排,桌上的檸檬水能不能喝?很多人不知道還鬧了笑話
    在國外吃牛排,桌上的檸檬水能不能喝?很多人不知道還鬧了笑話外國人吃飯的時候很注意氛圍感和儀式感,其中的餐桌禮儀也很多,尤其是吃牛排的時候,就連刀叉的擺放和餐巾的使用都很有講究。在眾多的西餐禮儀中,經常被中國人忽略的一點就是在外國人吃牛排的時候,桌上的檸檬水能不能喝?畢竟在中方的飲食習慣中,如果就餐的時候有檸檬水都是可以喝的。然而,事實上,在西餐廳就餐的時候,服務生會提供兩種檸檬水,其中一種是檸檬水飲品,清爽解膩。然而,另一種檸檬水就不能喝了,很多不知道的人也因此鬧了笑話。
  • 馬尚球衣穿錯無法上場比賽,富蘭克林又當爹又當娘
    馬尚球衣穿錯無法上場比賽,富蘭克林又當爹又當娘 CBA第二階段的一場焦點之戰,廣東大益對陣山西汾酒,,這場比賽可謂是尬點搞笑,但是我們也可以從中發現目前所存在的一些問題。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今天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 古人為何說「娶妻先看娘,嫁夫先看爹」,有何道理
    我國有著五千年的歷史和文明,在歷史長河中,產生了數不勝數的璀璨的財富和瑰寶。在這萬千珍寶之中,俗語是其中之一。它們通過先人們的口口相傳而傳承,在代際與代際之間流轉。
  • 古人說:「娶妻先看娘,嫁夫先看爹」,是什麼意思,有參考價值嗎
    而就今天來看,有些古人俗語也變成經驗之談,比如關於婚姻的這句俗語:娶妻先看娘,嫁夫先看爹。看上去沒什麼深意,但哪怕是在今天,對於擇婚論嫁的男女依舊有著經驗的借鑑作用。娶妻先看娘,母親的個性裡藏著孩子的成長我們將這句俗語分成兩句來看,首先,"娶妻先看娘",這顯然是對新娘子的了解與看法。那為什麼看一個新娘子的時候,要先看看她的母親呢?
  • 東方時評丨 直播營銷隱藏誤導風險 謹防「入坑」被騙
    記者調查了解到,金融監管部門提示,人們要注意防範直播營銷中可能隱藏的銷售誤導等風險,樹立科學理性的金融投資、消費觀念。曾經進入一些金融直播間學習的市民感到其中問題不少。今年基金市場起伏大,市民武女士進入了一個學習熱門投資基金的直播間,可是所謂的理財老師多次出現對股票和基金專業詞語表述不清的問題,後來竟然推薦所謂的「牛股」,她覺得套路太深,於是便退出了;也有網友參加直播活動後,感到也就是「三個小時的廣告和各種勵志暖文裡,插播幾分鐘的理財知識乾貨」而已。
  • 自己在家煎牛排,煎幾分熟比較好?熟度怎麼區分?看完你就知道了
    牛排到底有哪幾分熟呢?一般分5種:1、3、5、7、9,其實嚴格來說還有一種全生牛排,所以,牛排的成熟度劃分基本都是奇數。這是國內西餐廳的劃分,但到了國外吃牛排就不同了,國外沒有1、3、5、7、9這些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