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友注意到一家食品公司售賣「爸爸排」「媽媽排」兩種牛排,相同價格但克重卻不同。網友發布的該公司商品圖顯示,「頂諾牛排家爸爸排黑椒味」190g售價12.8元;「頂諾牛排媽媽排黑椒味速凍調製肉製品」170g售價12.8元。(9月7日 澎湃新聞)
針對前述質疑,該食品公司通過微博發布說明稱不存在任何的歧視,之所以存在克重差異是因為使用的牛排部位不同,「爸爸排」使用西冷牛排,「媽媽排」使用眼肉牛排,後者的價格通常高一點。食品公司的解釋,似乎「合情合理」,可僅僅是「部位不同」,恐怕並不能完全澄清。
首先,牛排包裝可能不尊重消費者的知情權。《產品質量法》第二十七條要求:產品或者其包裝上的標識應當根據產品的特點和使用要求,需要標明產品規格、等級、所含主要成分的名稱和含量的,用中文相應予以標明。從網曝圖片中,該牛排的包裝及網絡介紹並沒有體現出使用的牛排部位。試問,消費者僅僅靠名字,怎麼能看得出牛排部位,如何做出合理選擇?
其次,如此區分有代替消費者選擇的嫌疑。在許多人的觀念中,男女因身材、性別等方面的不同,在食品選擇上有不同的差異。可實際上,性別差異並不能決定食品偏好差異。不知道該食品公司在商品製作前,是否進行過權威、細緻、全面的科學考證,因而認定「媽媽排」符合絕大多數女性需求或者女性對「爸爸排」的需求不高。倘若,僅僅依靠狹隘的主觀猜測,就進行男女之分,就有代替消費者選擇的嫌疑。
最後,區分「爸爸排」與「媽媽排」實際上是一種營銷策略。眾所周知,大部分消費者消費受感性決策影響,即「喜歡佔便宜」。在「爸爸排」與「媽媽排」的包裝中,差異最大的便是食品「淨含量」。擺在同一貨架上,不排除有消費者認為購買「爸爸排」佔了「便宜」,因而大批量購買。所謂「爸爸排」與「媽媽排」的命名,不過是為了適應營銷,將命名合理化罷了。
眼下雖然該食品公司公開進行了說明,男女之別似乎也能勾起「性別歧視」的聲討。可實際上「黑粉也是粉」,舉報從某種程度上也是給該牛排打上了「廣告」。
對此,希望有關部門能深入進行調查和引導,對於不符合法律法規的命名和包裝進行糾正。避免消費者受人誤導,做出不理性的消費選擇。
來源:紅網
作者:嚴奇
編輯:陳乘
本文為紅辣椒評論
【來源:紅網_紅辣椒評論】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