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聯金滅遼,一次得不償失的背盟之舉

2020-12-26 巴州刺史之溫水

政和元年(1111年),童貫出使遼國,慶賀遼帝生辰,並藉機刺探虛實。在這次出使過程中,童貫結識了燕京人馬植。

政和五年(1115年),童貫引薦馬植面見宋徽宗,獻上聯金滅遼之策。馬植斷言,當地百姓一定會簞食壺漿迎接宋朝的王師。徽宗大喜過望,給馬植賜名趙良嗣。

重和元年(1118年)、宣和二年(1120年),徽宗兩次派人渡海到金國,提出宋金聯合滅遼的提議。宋徽宗還寫下親筆信,用原來給遼國的歲幣,換取金國支持北宋拿回燕雲十六州。

但不知為何,或許是由於信心不足,宋徽宗在信中居然只說要回燕京地區。雖然趙良嗣等人據理力爭,但金國態度強硬,只答應讓北宋拿回燕京地區的六州二十四縣。宋朝等於還沒結盟,就已經在金國面前露了怯。

宣和四年(1122年),遼天祚帝被金兵趕入夾山躲了起來,耶律淳被擁立為帝,但控制範圍已經很小。徽宗君臣以為一舉滅掉遼國,收回失地的機會來了。

四月,童貫率大軍北上,到達高陽關後,命都統制种師道從東路攻白溝,辛興宗從西路攻範村。种師道本來就不同意與金國夾擊落難的遼國,因此消極參戰。在得知前軍和左路軍落敗後,撤軍雄州,卻仍然被遼軍所敗。徽宗急召大軍回師,种師道被迫退休。

七月,童貫、劉延慶劉光世父子再次率十萬大軍攻遼,卻畏縮不前。遼國涿州守將郭藥師率七千精銳和涿州、易州來降。

郭藥師主動要求率軍奇襲燕京,請求劉光世率軍接應。結果郭藥師殺入燕京城,劉光世卻沒有接應,導致郭藥師僅以身免逃出。

遼軍乘勝追擊,又截斷宋軍糧道。劉延慶劉光世父子拔腿就跑,自相踐踏百餘裡,把熙寧變法以來積攢的軍用儲備全部丟光。

童貫兩次遭遇慘敗,而且是敗給即將滅亡的遼國,讓金國看清了徽宗君臣和宋軍的實力,從此對北宋僅有的尊重也蕩然無存。

金軍在完顏阿骨打的率領之下,勢如破竹拿下燕雲地區。雖然如約交給北宋六州二十四縣。但北宋除了歲幣之外,還要拿出一百萬貫補償金國在燕京的稅收損失。金國甚至擄走了燕京城中的百姓和財務,只留下一座空城給北宋。

阿骨打甚至公開揚言,兩三年之內就要取回燕京,不會讓它一直在北宋手中。果然,四年之後金軍不僅奪走了燕京,還打破開封擄走徽欽二帝,滅亡了北宋。

相關焦點

  • 聯金滅遼,卻導致國家滅亡,北宋真的做錯了嗎?
    「聯金滅遼」是指宋朝徽宗年間,北宋政府趁著遼國衰落,與新興的金國結為同盟,共同滅遼的國策。
  • 北宋聯金滅遼自己也被滅,南宋為何還要聯蒙滅金?
    由於這一時期的金國只是蜷縮在東北一隅,所以宋金之間並不接壤,宋國的使臣要想抵達金國,只能橫渡渤海,因此這種會盟也稱「海上之盟」。經過兩年的溝通,宋金之間於1120年達成軍事合作同盟,金國進攻遼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境內),宋國進攻遼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共同滅遼之後,宋將原來給予遼的歲幣轉貢金國,金國則將中原失去的燕雲十六州歸還宋國。
  • 北宋聯金滅遼,南宋聯蒙滅金,兩宋讓仇恨蒙蔽了雙眼
    01北宋:聯金滅遼遼國是由契丹族建立,於公元907年至公元1125年在世,共歷218年。北宋時公元960年由趙匡胤建立,所以遼國建國要早於北宋。北宋的對外戰爭主要是和遼國之間的戰爭,自從北宋建國,和遼國的戰爭就沒間斷,長達167年。所以北宋對遼國恨之入骨,欲滅之而後快。但是北宋靠自己的力量,是無法滅掉遼國的。燕雲十六州被遼國佔領,北宋皇帝一直對其念念不忘,又苦於沒有能力收回。機會終於來了,處於東北的金國興起。
  • 音頻再現(上)丨「聯金滅遼」,一紙同盟帶來的亡國之禍
    在很多人看來,北宋的滅亡,與「聯金滅遼」策略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因為遼國滅亡後,北宋便陷入了「唇亡齒寒」之境地。而面對瘋狂膨脹的金,北宋更是低估了它的實力和野心,最後竟活活將自己逼向了絕路。那麼,這個看似「作死」的方案究竟是如何產生的呢?
  • 音頻再現(下)丨「聯金滅遼」,一紙同盟帶來的亡國之禍
    在很多人看來,北宋的滅亡,與「聯金滅遼」策略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因為遼國滅亡後,北宋便陷入了「唇亡齒寒」之境地。而面對瘋狂膨脹的金,北宋更是低估了它的實力和野心,最後竟活活將自己逼向了絕路。那麼,這個看似「作死」的方案究竟是如何產生的呢?
  • 大宋朝為什麼會犯「聯金滅遼」「聯蒙滅金」兩次戰略性失誤?
    在宋朝316年的歷史中犯過兩次致命的戰略錯誤,一次是北宋末期的聯金滅遼,另一次是南宋末期的聯蒙滅金。
  • 宋朝先後聯金滅遼、聯蒙滅金,是自掘墳墓還是明智之舉?
    (聯金滅遼)聯金滅遼是宋徽宗年間的北宋國策。北宋朝廷念念不忘收復燕雲十六州,於是趁著遼國衰落,與新興的金國結為同盟,共同滅遼。北宋聯金滅遼想奪回燕雲十六州,想重建漢人北方國防生命線,在宋金聯合滅遼的過程中,女真統治者看到了宋王朝的腐敗,宋軍中無能的將士較多,其中攻燕之戰把宋朝的腐朽虛弱,暴露無遺。滅遼後,更使北宋完全暴露在金的侵略威脅之下,金兵揮師南下擄北宋二帝及宗室而去,北宋滅亡。
  • 北宋因「聯金滅遼」而亡,為什麼南宋不長記性執意還要「聯蒙滅金」?
    (「聯金滅遼」,北宋的滅亡頗有些咎由自取) 北宋通過「海上之盟」和金勾搭在一起,拋棄了數百年的盟友遼國,結果沒想到金國在滅亡遼國後順手就把北宋給滅了
  • 海上之盟被稱為最蠢戰略,滅遼後宋金直接對峙,事實果真如此嗎?
    北宋一朝對於被遼佔據的燕雲十六州始終耿耿於懷,一直都想收回,奈何因為軍事實力不濟,因此只是有這想法,但是卻不敢真正付諸行動。但是事情到了宋徽宗的時候事情卻出現了轉機,遼國的後院崛起了女真建立的金國,於是宋徽宗一朝就確立了聯合金國共同滅遼的國家戰略,由此產生了被後世人稱為最蠢的盟約——海上之盟。海上之盟之所以被稱為最蠢戰略,大多數人是站在所謂的地緣政治方面的,畢竟宋遼在澶淵之盟後以和為主,又久為鄰國,還算和睦。
  • 如何評價北宋聯金滅遼?戰略正確,可惜犯下致命錯誤!
    「澶淵之盟」後,宋遼約為兄弟之邦,和平共處,但遼國除了個別皇帝在位期間之外較好的遵守盟約外,其餘時間屢次對北宋進行勒索和威懾:1,遼國利用宋夏戰爭,北宋無力他顧之機,以武力逼迫北宋增加歲幣20萬;2,索要河東之地700餘裡;3,北宋境內儂智高叛亂時
  • 【歷史大爆炸】明明有北宋「聯金滅遼」的前車之鑑,為何南宋還是要「聯蒙滅金」?
    回去之後,餘嶸匯報了金國蒙古開戰,並且被打的潰不成軍的消息:「今韃靼堅銳,即女真崛起之初,而金人沮喪銷耍,有舊遼滅亡之勢」,並建議乘此時「深詔大臣,講求所以備邊自治者」以應對時局變化。此時,南宋有識之士立即意識到當年的歷史要重演:金國滅亡不可避免,南宋蒙古成為鄰國不可避免。
  • 澶淵之盟只是一次城下之盟嗎?其實它還為北宋和遼的滅亡埋下伏筆
    在一系列不平等的條約中,又以澶淵之盟對後世影響最大。澶淵之盟籤訂的歷史背景完全可以往前追溯到持續25年之久的宋遼戰爭,因為這個盟約一定程度上來說是宋遼戰爭的結果。在經歷了太宗朝高粱河之戰和雍熙北伐的慘敗之後,北宋開始由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守,並對遼國產生了畏懼心理,無論是皇帝還是百官,盡皆如此。所以當歷史上著名的蕭太后引軍南侵時,宋廷上下都慌了神,都想著南逃。
  • 如何看待宋遼澶淵之盟
    宋遼澶淵之盟,是中國古代史上一次重要的和議。究其根源,可以回溯至五代十國時期。後唐清泰三年(936年),河東節度使石敬瑭以割讓燕雲十六州、歲貢絹帛30萬匹、認契丹主耶律德光為父皇帝的條件,在汴(今河南開封)建都稱帝,改元天福,國號晉,史稱後晉。自此以後,中原王朝長期失去了北面防守的屏障。遼國以燕雲十六州為跳板,多次南侵。
  • 319年的宋朝,經歷金代遼,元代金,為何最終無法躲過滅國之禍
    北宋與遼在國書中甘願互稱南北朝,而南宋更是向金稱臣稱侄,哪有一點天朝大國的風範。但是一直委曲求全的宋朝還是將國祚延續了足足319年,更甚大唐。宋朝雖然不能盡復國土,依然是頑強的挨過了金代遼,元代金這兩次「上國」的權力交替,可為何還是無法躲過滅國之禍呢?
  • 宋遼澶淵之盟為何充滿爭議,北宋究竟是虧了還是賺了?
    歷史上國與國之間有過無數次盟約,要問哪幾個影響最大,我覺得宋遼「澶淵之盟」肯定得算一個。說到宋朝,許多人印象是積弱,但積弱得分年代,在北宋開國之初,宋軍可絕對不弱。宋太祖趙匡胤武人出身,深知強軍的道理,在北宋初期,宋軍也是一支百戰之師,不然無法蕩平各路割據勢力一統天下,那時候的宋軍真的很強。
  • 澶淵之盟的時間 澶淵之盟的性質是怎樣的
    檀淵之盟的這兩個朝代(在當時應該是被稱為國家的),一個叫做遼,一個叫做宋(在歷史上是叫做北宋的)。檀淵之盟籤訂的那個時候的遼已經不是之前的那個被嫌棄的少數民族朝代了。經過勵精圖治的統治者的各種改革,還是士兵們的強身健體,使得檀淵之盟雙方的籤訂者中的遼擁有了非常豐厚的實力。檀淵之盟的雙方中另一個籤訂者卻不像遼那樣發展美好。北宋因為發家的問題,所以對於各個大臣是格外的忌憚。
  • 看看宋徽宗在聯金滅遼前都幹了什麼
    其藝術成就在帝王當中可以說是無出其右,然而作為一個帝王,他卻是一個徹底的失敗的皇帝,一個亡國之君。其下場不可謂不慘烈,但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只是可惜了那年生活在北宋的百姓。從瀟灑王爺到九五之尊,宋徽宗是幸運的的,那一年沒有人會料到這個才華橫溢的王爺會把這個國家的命運帶到哪裡。
  • 聯金滅遼的十萬北宋大軍,為什麼不堪一擊、連戰連敗?
    北宋末年,長期受契丹人壓迫的女真族人崛起於白山黑水之間,接著便以摧枯拉朽之勢向遼朝發起了全面進攻。
  • 金十年滅遼,兩年亡北宋,但獲勝的關鍵並非金軍的善戰!
    1125年,金軍兵分兩路南下,掀開了滅宋戰爭的序幕,歷時兩年,最終在1127年的「靖康之變」中攻佔北宋都城汴京,俘虜徽欽二帝和整個趙宋皇室、朝臣,北宋宣告滅亡。遼宋兩國,對峙了將近兩百年,疆域、人口和綜合實力遠遠超出剛剛崛起的金國,卻被這個新銳勢力以摧枯拉朽之勢接連攻滅,從表面上看,最根本、最關鍵的因素,只能並且必須是金軍的勇猛善戰。實際上,從金軍攻遼滅宋的戰爭進程來看,似乎也能得到強有力的佐證。
  • 「牽羊禮」是一個什麼流程,為何成為了北宋皇族的噩夢?
    臣子恨,何時滅?」這是南宋民族英雄嶽飛的名句,其描述了北宋時期,國家內憂外患,金國對中原人民的侵略如狼似虎的局面。「牽羊禮」就在此時期盛行,這一段屈辱不堪的歷史就此劃開。「牽羊禮」是一個什麼流程,為何成為了北宋皇族的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