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食品古今談——追古搜今說茯苓

2021-02-22 易菇網

  2009年北京召開了中國食品專家會議,決定全面恢復傳統食品生產,以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其中就包括有宮廷名點之稱的「茯苓餅」。
  「茯苓餅」是我國傳統養生益壽食品,其主要原料之一就是茯苓。茯苓是一種大型多孔菌的菌核,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我國古代名醫陶宏景說:茯苓可「通神而致靈,和魄而煉魂,利竅而蓋肌,厚腸而開心,調營而理衛,上品仙藥也。」這是因茯苓的藥性緩和,補而不峻,利而不猛,既能扶正,又可祛邪,歷代醫家不但創造了許多應用茯苓的方劑,還認為久服茯苓,可使人「安魂養神,不飢延年」(見《神農本草經》),於健康長壽大有裨益。晉朝的葛洪在其所著《抱撲子》內談了個神話故事:「王子季服茯苓十八年,玉女從之,能隱能彰,不食炙谷,瘢滅面,體玉澤。」漢朝褚少孫也說,茯苓能令人「食之不死」,所以茯苓又有「不死面」(見《記事珠》)的別稱。
  為了尋求長壽.古人多有服食茯苓者,記於呤詠者甚多。唐朝大詩人杜甫《路逢襄陽楊少府入城戲呈楊員外綰》詩云:「寄語楊員外,山寒少茯苓。歸來稍暄暖,當為屬青冥。翻動神仙窟,封題鳥獸形。兼將老藤杖,扶汝醉初醒。」晚唐詩人李商隱《送阿龜歸華》詩云:「草堂歸來背煙蘿,黃綬垂腰可奈何;因汝華陽求藥物,碧松之下茯苓多。」唐人吳融《病中宜茯苓寄李諫議》詩云:「千年茯菟(茯苓別名)帶龍鱗,太華峰頭得最珍。金鼎曉煎雲樣粉,玉甌寒貯露含津。南宮已借徵詩客,內署今還託諫臣。飛檄愈風知妙手,也須分藥救漳濱。」宋代黃庭堅還有一首詠茯苓的詞——《鷓鴣天》,有句云:「湯泛冰瓷一坐春,長松林下得靈根(茯苓又名伏靈),吉祥老子親拈出,個個教成百歲人。燈焰焰,灑醺醺,壑源曾未破醒魂。與君更把長生碗,略為清歌駐白雲。」
  宋代的蘇氏兄弟部愛服茯苓。《東坡雜記》內談到服茯苓法:「削去皮,斫為方寸塊,納石器中,清水煮,以酥軟解散為度,入繃布袋中,以冷水搗搜,如作葛粉狀,澄取粉,而筋脈留袋中,棄去不用。用其粉,以蜜和如溼香狀,蒸過食之尤佳。」乃弟蘇轍則撰有《服茯苓賦》,也談到服食茯苓大有異趣和加工方法之精細。古代加工茯苓,為什麼要去筋留粉,宋代炮製中藥名家雷斆曾指出:「(茯苓)有赤筋者,誤服令人目中有星,多服令人目盲。服茯苓者注意之。」在宋代以前,用茯苓製作食品種類甚多,宋人蘇頌《集仙方》內淡到種類就不少。如將蒸熟之茯苓合以牛乳,微火煮成膏狀,隨同葵汁服食,能「辟穀不飢」。又有一種「茯苓酥」,系將蒸熟之茯苓做成細粉,浸於酒或蜜中,經月餘,酥浮出酒上,取出晾乾即成,「味極甘美」,日食一枚,可「終日不食,名神仙度州之法」:用茯苓配以白菊花等中藥,製成丸散,更能使人「延年耐老」。深受唐文化影響的日本,流傳有一種叫「兵糧丸」的古代秘方,其原料就是茯苓、甘草、薄荷、葛粉、何首烏、梅幹、烏梅,也有強身耐的作用。茯苓亦可取粉制霜,有利於消化吸收。《本草正》中所說的「茯苓霜」,已談到合以「人乳拌曬,乳粉既多,補陰亦妙。」《紅樓夢》中有一段公案,就說到茯苓霜是一種很貴重的食品,「怪俊,雪白的」,「拿人奶和了,每日早起吃一盅,最補人的。」
  前面所說的茯苓餅,在八百多年前的金代即已有之。《候門事親》中有一種「茯苓煎講」,其製法為:「茯苓四兩,白面二兩,水調作面,以黃蠟三兩煎熟。」可是,這種用蠟煎的餅並不好吃,飽餐之後,三天之內,腹內都很難受。在清代末年,用料和加工方法都得到改進,白如凌雪,薄如棉紙,中夾蜜錢、松果碎仁,稱為「茯苓夾餅」,成為風味獨特的京都名點。據說慈禧太后為了保養身體,在太醫推薦下,便經常命御膳房為她製作茯苓餅,並以此賞賜王公大臣。
  在吳氏《中饋錄》裡,談到唐宋時代江南市肆食物內有一種叫「五香糕」的,是用糯米、茯苓、人參、白朮磨粉製成的,便是後世所稱之「茯苓糕」。在明清時代,《金陵物產風土誌》、《楊州畫舫錄》、《醒園錄》中也都談到在南京、楊州等大都市的街頭有茯苓糕出售。揚州的茯苓糕多在清明節前後上市,由小商販肩擔沿岸呼賣。茯苓糕的種類很多,《醒園錄》所記就有四種。其中一種是用七成粳米、三成白糯米,再加二三成蓮肉、芡實、茯苓、山藥等粉末拌勻蒸製而成;也有在中間夾核桃、松子、瓜子仁等香料果仁甜餡的。吳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內還談到,山東濟南大名湖的遊艇上,就有一種叫「松子棗泥茯苓糕」的。餅宜薄,糕宜松,這是做茯苓糕的要訣。通常是將胚粉均勻灑在糕模內成型,然後上沸水籠蒸熟,切塊裝盤。還有一種叫茯苓糕的,其實並沒有用茯苓,只是因為米粉細膩潔白如同苓粉,故有此名,也足以說明人們對這種食品的喜愛。
  明清市食中的「茯苓粥」,是「尤宜老人」的早點,《儒林外史》中就有這方面的描寫。《本草綱目》上說:茯苓粥能「清上實下」,《直指方》則說,「白茯苓粥」是用粳米2兩、白茯苓粉3錢煎制的,可治「心虛夢洩、白濁」諸症。
  茯苓又可釀酒,但不是一般的飲料,「茯苓酒」有治「頭風昏眩,五癆七傷」之功。宋代《北山酒經》還談到,瑤泉曲和邛崍山藥曲中都含有茯苓,能促進酵母和根黴的繁殖,並抑制有害的微生物,有助於改進酒麴的成分和風味,併兼收治療之效。
  令人至為惋惜的是,這些為人民所喜愛的茯苓食品,後來在市場上幾近乎絕跡了。近年來,由於我國傳統的食療法又重新被重視,已有多種失傳已久的茯苓食品又相繼出現在市場上。在北京王府井東風市場上,可以買到享譽中外的茯苓夾餅;在崇文門外的蜀鄉餐館應市早點中還有「茯苓豆沙包子」供應。四川成都同仁堂藥膳店之「茯苓包子」,是用經特殊加工之茯苓配以肉餡所製成,雖然每斤麵粉內含茯苓不過二、三錢,如能長期食用,便可使療效增益。南方各地已有幾種不同配方的茯苓糕問市,如湖南安化的茯苓糕,用白茯苓、糯米、芝麻、油茶、白糖為原料,加工精製而成,具有酥脆香甜特點,頗受消費者歡迎。除此之外,隨著食品加工工藝的發展,還出現了「參苓酥糖」、「茯苓玫瑰蛋卷」、「茯苓軟糖」等新型茯苓食品,為富有民族特色的食療法增添了新的光彩。

  茯苓被古人稱為「四時神藥」,在我國有著悠久的藥用歷史,具有利水滲溼、益脾和胃、寧心安神、抗腫瘤等功效。隨著人們對茯苓研究和開發的逐步深入,茯苓除用於醫藥領域,也越來越多的作為保健、營養、藥膳用料,成為我國傳統的藥用菌產品和出口商品,茯苓人工栽培也逐漸呈現規模化、標準化發展態勢。為加強茯苓的學術研究與交流,推動我國茯苓產業發展,由中國菌物學會主辦的「2014首屆全國茯苓會議」將於2014年10月13日至15日在華中農業大學國際學術交流中心舉辦,會議由華中農業大學應用真菌研究所、易菇網共同承辦,湖北省食用菌協會、湖北省中醫藥研究院、湖北省中藥材開發應用研究會協辦。

  據悉:此次會議是我國首次針對茯苓產業發展舉辦的全國性會議,也是中國菌物學會第五屆產業專題技術論壇。會議將邀請專家圍繞茯苓的種質資源研究新進展、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與質量控制、產後加工、藥用價值開發等內容進行交流討論,並專設茯苓產業招商推介及茯苓相關新產品、新技術發布會。會期同時附設茯苓新產品、新技術、新設備、菌需物資及成就展覽,並組織參觀茯苓生產加工企業、示範園及茯苓栽培基地,會議還將發起成立茯苓產業聯盟。預計來自全國100多名參會代表參會。

聯繫方式
全國茯苓會議組委會 電話/傳真:
027-87285945;027-87285946;
027-87294546


【讀懂中國食用菌產業,請立即關注易菇網公眾微信平臺!微信號:emushroom】

相關焦點

  • 茯苓概念大全!茯苓、土茯苓、熟茯苓、赤茯苓與茯神的區別
    這兒是嶽西佬,地道茯苓藥農,來自大別山茯苓產區,也是國內重要的茯苓生產加工集散中心,與您探討中藥茯苓概念大全。什麼是茯苓茯苓,一種常見中藥材,又叫雲苓、伏苓、松苓、茯兔、松木薯等,古稱四時神藥,是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乾燥菌核!通常,剛挖出了的鮮茯苓叫茯苓個,從外到內,分別是茯苓皮、赤茯苓與白茯苓。
  • 茯苓
    《本草發揮》:成聊攝云:茯苓以伐腎邪。又云:脾惡溼,甘先入脾,茯苓、白朮之甘以益脾,逐水。又云: 津液少者甘潤之,茯苓、白朮之甘,緩脾生津。潔古云:止消渴,利小便,除溼益燥,和中益氣,利腰臍間血為主,治小便不通,溺黃,或赤而不利。如 小便利,或數服之,則大損人目。如汗多,人服之,損元氣,夭人壽。醫言赤瀉白補,上古無此說。
  • <菌蕈文化>《本草綱目》木部四·茯苓
    今東人見山中古松久為人斬伐,其枯折槎 ,枝葉不復上生者,謂之茯苓撥。即於四面丈餘地內,以鐵頭錐刺地。如有茯苓,則錐固不可拔,乃掘取之。其撥大者,茯苓亦大。皆自作塊,不附著根。其包根而輕虛者為茯神。則假氣生者,其說勝矣。《龜策傳》雲∶茯苓在菟絲之下,狀如飛鳥之形。新雨已霽,天靜無風,以火夜燒菟絲去之,即篝燭此地罩之,火滅即記其處。明乃掘取,入地四尺或七尺得矣。此類今不聞有之。
  • 中藥知識必學:茯苓
    茯苓的始載本草為《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記載說:「茯苓味甘平,主胸邪逆氣,憂恚,驚邪恐悸,心下結痛,寒熱,煩滿,咳逆,口焦舌幹,利小便。久服安魂、養神、不飢、延年。《名醫別錄》云:「生太山山谷大松下,二、八月採,陰乾。」《新修本草》云:「今太山亦有茯苓,白實而塊小,而不復採用。第一出華山,形極粗大。雍州、南山亦有,不如華山者。」
  •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方證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方:芍藥三兩,甘草(炙)二兩,生薑(切)、茯苓、白朮各三兩,大棗(擘)十二枚。
  • 白茯苓的功效與作用
    茯苓出自《神農本草經》。《別錄》曰,茯苓、茯神,生太山山谷大松下。二月、八月採,陰乾。茯苓是一味延年益壽之藥,「久服安魂養神,不飢延年」。魏晉、唐宋時期服食茯苓已很普遍。到了清代,茯苓被當做養生益壽要藥,尤其是慈禧太后,不但自己食用,還將茯苓製成茯苓餅,賞賜給大臣。有人對慈禧太后的長壽補益藥方進行研究,發現使用率最高的一味藥就是茯苓,在78%的方中皆有。
  • 茯苓的營養價值和功效,茯苓的禁忌人群有哪些
    茯苓是一種功效出色的養生食材,也是一種功效出色的中藥材,它能延年益壽,寧心安神。茯苓不但營養豐富,藥用功效也特別出色,但是平時它應該怎麼吃呢?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看看茯苓的營養價值和功效,茯苓的禁忌人群有哪些吧!
  • 茯苓甘草湯方證
    茯苓甘草湯方:茯苓二兩,桂枝(去皮)二兩,甘草(炙)一兩,生薑(切)三兩。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三服。
  • 四時神藥———茯苓
    這團過剩的陽氣必須吸收周圍的陰氣來維持自己的平衡,這就是茯苓能夠利水滲溼最根本的原因,也可以說化腐朽為神奇。    但這裡要注意的是茯苓的淡滲(利水)有個特點,它的起點是在中焦,對於利溼藥的使用,它的起點在哪裡很重要,古人在用藥上很講究,比如說像車前、澤瀉、豬苓的利水藥起點多數在下焦。也就是說茯苓主要用於脾虛不運溼導致水溼內停中焦導致的眩暈、噁心嘔吐、咳嗽痰多、精神不振、消化不良等等。如《本草》裡說的「胸邪逆氣、煩滿,咳逆」,所以,臨床上,一般治療中焦溼邪的方子裡都會用到茯苓。
  • 不瞞你說:一兩茯苓一兩金,茯苓有絕配,搭著一起喝,脾不虛了
    ,茯苓是很常見但是營養價值非常高的一種藥材。齭盤牙榞訃萺騍敋幷湱信霌蜾額鄴蓍屻謌佢廍玊鱻殮鋂碴丬嶗漵鶕韅舟弿課斌腙兒筐蘆蕋抅犯龡嶤寚敡粞坲戶飶峸茯苓對身體有很多好處,生活中有很多人喜歡拿茯苓泡水喝,茯苓性平溫脾,益氣補血,功效很多,經常用茯苓泡水喝,可以起到很好的養生作用。否綯玦砦踤呺霌伶萷鱁傔闖曦茳謁霂衩券槃噻鹸鸞犳魢沉晚腤早脛爮調鵚蚣淋啍鋩黜靈鄉噥耆虣燵稬唸蓳崾謧粠纉
  •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
    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強痛,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主之。首先張仲景的文化功底很是深厚,這一個仍字節省了半棵竹子的木頭。有的前輩說仍字之前的的症狀應該跟仍字之後一樣的,這樣才能用仍。也有的說,既然無汗幹嘛要用桂枝湯呢?此處暫且不論,且看問題的關鍵去桂還是去芍。
  • 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茯苓甘草湯,脈證有何不同
    《傷寒論》第67條:傷寒,若吐,若下後,心下逆滿,氣上衝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汗則動經,身為振振搖者
  • 中藥茯苓知多少?
    治療水氣在四肢之四肢腫重,配伍黃芪、防己、桂枝、車前子、絲瓜絡等,如防己茯苓湯,其中茯苓用量應為黃芪的二倍。茯苓善利小便,若小便自利的患者,應慎用。正如《傷寒論》96條及316條所云,「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加茯苓」,「小便利者,去茯苓」。茯苓利水的作用,以茯苓皮作用最佳。
  • 一兩茯苓一兩金,茯苓和它很「合拍」,祛溼排毒,或能變身衣架子
    俗話說:「一兩茯苓一兩金」,由此可見,茯苓的營養成分非常豐富,堅持喝一些茯苓泡水,對身體有益,有助起到養生保健的功效,提高自身抵抗力和免疫力,保護個人健康。所以在平時,很多養生人士,也是熱愛喝一些茯苓泡水,不僅如此,常喝茯苓泡水,還可以收穫以下這幾個好處,一起來了解下。
  • 茯苓的功效及其作用!
    茯苓是一味延年益壽之藥,「久服安魂養神,不飢延年」。魏晉、唐宋時期服食茯苓已很普遍。到了清代,茯苓被當做養生益壽要藥,尤其是慈禧太后,不但自己食用,還將茯苓製成茯苓餅,賞賜給大臣。有人對慈禧太后的長壽補益藥方進行研究,發現使用率最高的一味藥就是茯苓,在78%的方中皆有。
  • 每日一經方--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傷寒論》,具有利水通陽之功效。主治太陽病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強痛,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別名】白朮茯苓湯(《雞峰》卷十八)、茯苓白朮湯(《普濟方》卷一四七引《十便良方》)、桂枝去桂加苓術湯(《內臺方議》卷一)。【方歌】術芍苓姜三兩均,棗須十二效堪珍。炙甘二兩中輸化,水利邪除立法新。
  • 方劑選萃: 桂枝茯苓丸(24)
    桂枝茯苓丸     漢張仲景《金匱要略》     桂枝 茯苓 牡丹去心 芍藥 桃仁去皮尖,熬,各等分
  • 傷寒論——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
    加白朮健脾燥溼,使水有所制,加茯苓健脾滲溼,使水邪有去路而不停,甘草、大棗益氣,既助生薑、芍藥以調和營衛,又助白朮、茯苓健脾之中以補脾,使中氣健而水邪去,並調和諸藥。[辨證要點]太陽病誤下後,水氣不能發洩於外,而停滯於內,因此在原方中加人逐水氣、利小便的白朮、茯苓。
  • 老話說「一兩茯苓一兩金」,吃茯苓有3種好處,但肝不好的人少吃
    說起茯苓,老北京人都應該知道茯苓夾餅,茯苓夾餅是北京非常有名的一種滋補性點心,皮薄如紙顏色雪白,入口即化。經過後期的驗證,茯苓不僅是一種可以吃的食物,在藥用上也十分突出,是一種藥食同源的食材。追溯到茯苓的由來,據相關的資料顯示,早在1700多年茯苓就被《神農本草經》列為是上品,屬於松樹上的精華。當然,最為重要的還是茯苓的食療好處,在民間更是有「一兩茯苓一兩金」的說法。常吃茯苓的人,身體會收穫這幾大好處。
  • 中藥茯苓的功效與主治功能
    茯神木:為外圍生過茯苓的較粗的松根,長短不一,一般約在30釐米為下,直徑約2.5釐米以下,多彎不直,似朽木,黃棕黃或褐色,質輕鬆而不顯樹皮層,外圍必須帶有天然附生的部分茯苓肉。茯苓皮:為生產苓片,苓塊時剖下的外皮,呈薄片塊狀,大小不一,表皮棕色,內壁附有赤白色苓肉,質柔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