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情緒的忽視
很多時候壓垮夫妻之間的最後一根稻草,不是家暴,也不是出軌,而是無數次的情緒沒有被看到。
之前發生在身邊的一個故事,小王和小娟是一對夫妻,一個在學校讀研,一個在學校上班,兩人平時都很忙。有一次小娟家出現了意外,希望丈夫可以陪伴她,給予她一些安慰。當時小王告訴小娟,「我有點忙,等我不忙了再來陪你」。
小娟獨自度過了喪親之痛的悲傷,後來,小王也道歉了,只是每次道歉他都會說「我剛入職,怕表現不好被淘汰,所以很多時候都在努力忙學校的事」。小娟聽了心都涼了,他只關注他自己,卻忽略了她的感受。
後來,他們倆之間也就此事溝通過好幾次,小王只是說了一句話:「反正我說什麼,你都不信,覺得我是在欺騙你」。這一句話就把小娟想要努力溝通的心堵死了。在後來,他們離婚了。
小王有事忙,不能及時趕到家陪伴小娟,這情有可原。
但小王錯就錯在,把這個當作他犯錯情有可原的理由,不去關注妻子的真實感情,沒有做到共情。即使是他一直在主動認錯,可連問題都看不明白,也沒有行動力的道歉太蒼白了。
人為什麼會談戀愛?很重要的一點是在所有人都對你講道理擺事實的時候,有人願意看到你的情緒,讓你知道你的情緒是他最為關注,最願意照顧的。
02共情力的缺失
共情的缺失會造成如此大的破裂,那什麼是共情呢?
共情力,就是站在對方的角度,設身處地的以對方的立場來考慮對方的情緒和悲傷。
在這個過程中,不是我理解你,就表示共情,而是你讓她感覺到,你在理解她。兩者之間是有本質區別的。
這個世界上,多得是說我能理解你的人,可真正願意放低身段、站在你的位置上考慮的人,少之又少。
就比如,世界上每個媽媽都說愛自己的孩子,可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自己孩子的情緒、悲傷、快樂的又有多少呢?
去年的時候,和我閨蜜鬧矛盾,本來是一件小事,我在向她尋求幫助的時候,正好她不能抽身幫我,後來道歉也是一個勁的說自己那會多忙多累,卻從來沒有站在我的角度上思考我的感受,到最後她把我倆分歧變大的原因歸結於兩人環境的不同,至於此,我們現在也沒有聯繫了。
很多情緒不會被看到,溝通起來完全不在一個層面,久而久之,一段關係就會出現難以縫合的裂痕。
03提高共情的三個方法
那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共情力呢?
1.適度的敏感是保持適度共情的基礎
中國是很講究中庸之道的,過猶不及、吃力不討好等都在告誡我們要適度。共情也需要適度,過度的情緒共情也會損害到自己的內心。
庚子年初的疫情全國蔓延,每天看著不斷上漲的數字,我們有對不幸死亡者的悲傷和惋惜,也有對傷害野生動物的人的憤怒,這些情緒的共情剛開始人們都能接受,持續不斷的關注人們自身的情緒是會受到影響和困擾的。
後來,官方帳號也推出了很多心理疏導的方案,勸導人們轉移注意力。
共情也是一把雙面膠,用得好就是一個強心劑,用得不好就是一個分離針。
2.多去關注自己的情緒
工作場上,我們都在努力扮演情緒穩定的大人,黑夜便是獨自療傷和治癒的時候,如果我們只是晚上被子一蒙睡到天亮,第二天繼續工作,情緒始終是沒有被解決的,你心裡不舒服的那一塊依然還在。
為什麼要去關注自己的情緒?
首先,情緒穩定和了解自己的情緒,兩者並不衝突,我們不可能認為情緒穩定的人是沒有自己的情緒的,這有背常理。
其次,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情緒都忽略的話,那麼別人很難去理解她,她也很難去理解別人的情緒。
最後,人都是渴望被理解,與其在很多地方感慨無人理解自己,不如去想想自己是否真的理解自己嗎?你說過的話,做過的事,背後的真實動因是什麼?這些東西你真的想過嗎?
3.多去思考一些言行背後的情緒
很多時候,面對爭吵,希望我們都能少一些分析,多一些感受,多去想想她為什麼會這麼說,這麼做,這些言行背後的情緒。
知行合一,這個標準很高,做起來是很難有難度的。
在情感的表達上,人往往也會詞不達意、言不由衷,心裡想的是一個意思,話到嘴邊就變味了,說成了另一個意思。
之前一個高中同學說我活得累,整天對周圍的事物都很有感觸,很多時候都是在批判,她不願意像我這樣活著,覺得不去想很多事會很輕鬆。
她為什麼會這麼說呢?因為之前和她談到她朋友的事,我比較直白地說了她的做法不對,傷害到了她的自尊,所以她出於自我保護的角度人生攻擊我。
我不會和她吵架,但我也不會和她有過多的交流。
有的時候,你去關注一些言行背後的情緒,也能讓人認清一個人的人品。
其實,共情並不難,難的是,我們缺乏體諒自己和他人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