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幼齡檸檬果園早結高效栽培技術
基金項目: 國家科技部科技人員服務企業行動項目(2009GJF30028); 雲 南 省 科 技 計 劃 黨 政 「 一 把 手 」 科 技 工 程 項 目(2008QA004);現代農業(柑橘)產業技術體系檸檬綜合試驗站建設專項(CARS-27);國家科技部星火計劃(2010GA830004)
李進學等
檸檬全身是寶,是一種鮮食、加工兼用的高檔水果。在世界柑桔種植業中,檸檬佔第三位,生產國有墨西哥、阿根廷、巴西、西班牙、中國、美國、土耳其、南非等 30 多個 ,我國檸檬產區主要分布在四川、雲南、臺灣等區域 。雲南德宏州種植檸檬,因其特殊的自然生態條件,果園建設後的第 3 年即可進入豐產期,1~2 年檸檬果園為幼齡果園期 。針對幼年檸檬果園,栽培管理的目的在於利用產區優勢氣候、土壤資源,促進檸檬快速生長,加快培養樹冠,實現早結豐產樹體形成。同時幼樹期果園株間有充足的空間資源,為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可通過行間套作適宜作物,提高經濟收入,以短養長、彌補建園前期投入,降低成本,達到高效栽培管理。其主要栽培技術如下。
1 園地選擇
土壤條件要求土層深厚、質地疏鬆,有機質含量在 2%以上,土壤 pH 值 5.5~6.5,含氧量在 6%以上。交通方便,排灌條件良好,坡度在 15°以下的平地、坡地。建園時 10°以上的坡地宜修築水平梯地。
2 脫毒種苗選擇與移栽
2.1 脫毒種苗選擇
脫毒檸檬品種為尤力克品種、砧木為枳殼。苗木質量要求苗木根系發達,不定根多,根皮顏色鮮黃。定植苗幹粗(嫁接口下 5 cm 處)≥0.8~1.0 cm,木質化分枝有 3~5 個,苗高(近地面以上到最長枝梢頂端)60~80 cm。不帶檢疫性病蟲,沒有受到病蟲嚴重危害。
2.2 苗木移栽
2.2.1 移栽時間與定植規格 移栽時間以春秋季節為佳。定植密度根據不同的地勢,選擇不同的定植密度。平地及緩坡(15°以下) 株行距為 2.0~2.5m×3.0~3.5 m,植76~111 株/667m 2 。坡地(15°以上)株行距為 2.0~2.5 m×4.0~5.0 m,植53~83 株/667m 2 。
2.2.2 移栽定植
(1)挖定植穴。平地種植檸檬可採用機械深耕、耙細,按行距機械開溝或人工挖種植穴,施入基肥,機械或人工回填。坡地建園則需測出等高線並修築水平臺地,進行土壤改良等整地。
平地檸檬園定植點以東西行向較好,未經機械深耕的地,通常挖寬 80~100 cm、深 70~80 cm 的定植穴(溝)定植,根據株距在定植溝上確定定植點;臺地檸檬園定植點應在臺面靠外沿 1/3~2/5 處。
(2)放基肥及回填土。一般穴或溝底放入秸稈、雜草等,然後每穴施腐熟農家肥 25~50 kg,或豆餅、菜子餅 2.0~2.5 kg,磷肥 1.0~1.5 kg。將肥料與表土充分混合後填入穴(溝)內 20~50 cm 深處。注意確保肥料與土壤混勻,避免根系直接與肥料接觸。
(3)定植方法。定植時,扶正苗木,分層填入細土,順勢舒展根群,在每株檸檬苗周圍 40 cm 半徑範圍內,用碎土壘成比畦面高 10~15 cm,周邊高10~15 cm 的圓盤形土埂,便於淋水和施液肥。澆足定根水,後覆蓋一層細土或其他覆蓋物。天氣乾旱時,要及時剪去嫩梢。嫁接口切忌被埋入土中。
3 少免耕覆蓋土壤管理
3.1 擴穴施肥與培土
在樹冠外圍滴水線處,挖 1~2 個長 80~100cm,寬 30~40 cm,深 40~50 cm 的穴,以後逐年在不同位置挖同樣大小的穴,依次向外擴穴,不留土埂,每次斷去部分根,然後分層填入肥料。由於耕作及暴雨衝刷,使土壤流失,當出現露根現象時進行培土。
3.2 檸檬園間套種
幼齡檸檬園,檸檬樹間有空閒空間,可利用行間種植農作物,調節果園小氣候,降低表土溫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經濟收入。實施間套種應留出直徑 1 m 以上的樹盤不間套種作物。間套種作物品種的選擇應以有利於檸檬樹生長的矮稈作物如黃豆、菜豆、花生等。
3.3 覆蓋栽培
(1)地膜覆蓋。幼齡檸檬地膜覆蓋能夠促進檸檬樹體生長、擴大樹冠、提高結果量。其技術方法為「帶狀覆膜」,覆膜前先施足肥料,地面先整細、整平,覆膜時應將膜拉展,使之緊貼地面。
(2)雜草秸稈覆蓋。高溫或乾旱季節,可以用雜草、稻草等進行樹盤覆蓋,覆蓋物與檸檬樹主幹間隔 10~20 cm。
(3)生草覆蓋。在檸檬樹行間種植禾本科、豆科作物進行覆蓋栽培,草種選擇地方優勢雜草、百喜草、柱花草等,在間套物種生長季節進行 2~4 次割草,覆蓋樹盤。
4 合理施肥與保水灌溉
4.1 幼樹合理施肥
根據幼齡檸檬根系不發達,以薄肥多施原則。以氮肥為主,配合施用磷、鉀肥,少量多次。春、夏、秋梢抽生期施肥 4~6 次,頂芽自剪至新梢轉綠前增加根外追肥。有凍害的地區,8 月以後應停止施用氮肥。單株年施純氮 0.1~0.4 kg,氮、磷、鉀比例以 1∶0.3∶0.2 為宜。
施肥方法:要求種植當年,檸檬根系生長較弱,最好通過淋施或滴灌施肥。若土壤施肥,應在檸檬樹體主幹周圍的樹盤淺鬆土,深度為 20 cm 左右,以防肥水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兩年樹體可採用環狀溝施,溝深 15~20 cm。挖施肥溝時,在滴水線處,避免施肥過遠不利根系吸收,同時避免因挖溝不當而損傷根系。在根際施肥的基礎上,單獨或結合噴灑農藥,噴施葉面肥料進行根外追肥 ,以滿足檸檬萌芽、新梢生長的營養需求。根外追肥常用0.2%~0.3%尿素+0.3%~0.5%磷酸二氫鉀+0.05%~0.1%速樂硼+綠芬威 800~1 000 倍液等。
4.2 幼齡檸檬保水灌溉
幼齡檸檬水分管理,灌水時期應根據土壤墒情而定。在檸檬樹春梢萌動、開花期、幼果及果實膨大期對水分敏感,此期間若發生乾旱應及時灌溉,土壤溼度保持在田間持水量的 60%~75%。水源缺乏的果園結合間套作栽培進行覆蓋管理,促進果園保溫保水。多雨季節或果園積水時及時排水,以免造成爛根。
5 合理整形修剪
5.1 幼齡檸檬果園整形
檸檬定植後,於主幹 40~50 cm 處剪斷,選留主枝在整形帶內,按 10 cm 左右的間距,選留生長健壯,方向分布均勻的新梢 3 條作主枝,可留少許小枝作輔養枝,抹除其他枝梢。主枝與主幹的角度應以 45°~50°為宜。配備副主枝在各主枝上選留 2~3個副主枝,副主枝與主幹的間距為 30~40 cm,各副主枝之間的間距為 20~30 cm 為宜 [4] 。
5.2 修 剪
幼齡和初結果樹的修剪以適時摘心為主,對骨幹枝、延長枝按需要培養樹型的標準進行摘心。對非骨幹枝通過留 6~8 片葉摘心,逐漸培養各類結果母枝 。對幼齡檸檬上分布不均的骨幹枝儘可能地採用拉枝處理,不提倡扭梢,扭梢造成的傷口較大,易導致檸檬產生流膠病。同時,培養和保留較多偏弱的春秋梢,以形成結果母枝,可以加速擴展樹冠,增加枝量,提前結果,早豐產。結合整形,培養能夠合理利用光能、負擔高額產量和獲得優良品質果實的樹體結構。
6 促花保果調控技術
6.1 促花調控
幼齡檸檬果園,可在秋季採用環扎、斷根、控水或施用促花劑等措施促進幼樹花芽分化,實現開花掛果 。環扎能抑制有機營養向扎線以下運輸,起到促花的作用;環扎促花及時解扎的標準以葉色從濃綠轉變為淡綠色。冬季對根系進行斷根處理,可起到抑制水分吸收、促進花芽分化的作用。秋冬季適當控制水分,降低土壤含水量,以土壤田間持水量50%左右為宜。秋梢轉綠老熟後,不施或少施速效氮肥,防止抽梢或少抽梢,抑制有機營養物質的消耗,從而促進花芽分化。在檸檬秋稍老熟後,可使用多效唑,磷酸二氫鉀等噴施。
6.2 保果技術
保果技術主要包括及時灌水保果、補充樹體營養、植物生長調節劑保果與抹梢保果等。開花幼果如遇嚴重春旱,則需及時灌水保溼。在花期或幼果期必須補充微量元素,可用 0.2%~0.3%的硼酸或硼砂,0.1%~0.2%的硫酸鎂,0.2%~0.3%的磷酸二氫鉀的混合液噴檸檬樹葉 2~3 次,補充適量的微量元素,有利於保花保果。在幼果期噴施濃度為 1 000倍液 BA+GA 保果劑,保果效果較好 。在檸檬現蕾開花期,抹除花枝的葉芽、梢和旺盛梢,減少營養消耗,提高坐果率。
7 主要病蟲害防治
7.1 病害防治
幼齡果園主要病害有檸檬瘡痂病、流膠病。瘡痂病防治:提倡在一個檸檬種植區內,統一管理,統一防治,統一用藥。藥劑防治以噴藥防治為主,幼樹以保芽、保梢為主,結果樹以保幼果為主,在新梢萌發及謝花 2/3 時進行藥劑防治。有效藥劑有: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 500~800 倍液、10%苯醚甲環唑2 000~5 000 倍、80%大生 M-45 可溼性粉劑 600~800 倍液、70%甲基託布津 800~1 000 倍液等。
流膠病防治:果園增施有機肥、鉀、硼肥,適當控制氮量。修剪後要立即塗抹傷口保護劑。發現病株時,首先應清除病部流膠及病變組織,用利刀縱刻深達木質部,用 500 倍硼砂液衝洗傷口,外加傷口塗抹藥劑;塗抹傷口的藥劑可選用:塗 50%多菌靈 200 倍液混入 2 kg 紅泥中,紅泥要求通透性要好,如果土質太細適當的可以加入細沙;如果使用塗 50%多菌靈乾粉,則再在上面塗一層桐油。也可使用塗 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 100 倍液、塗80%大生 M-45 可溼性粉劑 100 倍液、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 l00~150 倍液等。
7.2 蟲害防治
幼齡果園主要蟲害有紅(黃)蜘蛛、潛葉蛾、薊馬、根粉蚧與天牛等。
紅(黃)蜘蛛:發現中心蟲株時,首先進行挑治,只有當達到防治指標(春、秋梢轉綠期平均每百葉蟲數 100~200 頭;夏、冬梢每百葉蟲數 300~400 頭),方可決定化學防治。推薦藥劑有:1.8%阿維菌素乳油4 000 倍液、20%炔蟎特水乳劑 1 000~1 500 倍液、阿維菌素 6%+炔蟎特 40%水乳劑 2 000~3 000 倍液、73%克蟎特 3 000 倍液、24%螺蟎酯 4 000~6 000倍液、0.25%~0.5%印楝乳油等。為提高防治效果,可在藥液中混加增效劑或洗衣粉等。
潛葉蛾防治:防治原則以抹芽放梢抑制蟲源為根本,預測預報掌握低峰期統一放梢是關鍵,及時防治放梢期的成蟲和低齡幼蟲是保證。化學防治應在新梢初發,葉片尚未展開時進行,每隔 7~10 d 噴1 次,連噴 2~3 次。藥劑有:24%萬靈 1 000 倍液、25%丁醚脲 2 000 倍液,20%滅幼脲 1 號懸浮劑3 000~4 000 倍液、2.5%溴氰菊酯 2 000~3 000 倍液、2.5%功夫乳油 3 000~4 000 倍液、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 4 000~6 000 倍液等。
根粉蚧防治:在若蟲孵化前,對檸檬根部進行藥劑灌根處理,先將表土扒開,然後澆灌藥液,能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用藥量以浸透檸檬的根係為標準;藥劑可選用:48%樂斯本 1 000 倍液、10%吡蟲啉 4 000 倍液、40%殺撲磷 1 500 倍液等進行根部灌藥,或是進行淹水處理,能起到很好的殺蟲效果。薊馬防治:可利用色板誘集。化學防治時,防治適期在檸檬開花至幼果長至 2 cm,一般每 7 d 檢查1 次,發現 5%~10%的花或果上有蟲進行防治。藥劑可選用 70%吡蟲啉 10 000 倍液、2.5%菜喜懸浮劑 800 倍液加 48%樂斯本 1 000 倍液、3%定蟲脒1 000 倍液、24%萬靈乳油 1 000~2 000 倍液、80%敵敵畏乳油 1 000~1 500 倍液、90%晶體敵百蟲800 倍液、25%阿克泰 5 000 倍加 0.3%白糖等 。
天牛防治:在 5~6 月常檢查果園檸檬樹幹基部,出現稍隆起的產卵裂口或樹皮有溼潤狀時,用小刀刮開皮部清除卵粒或初孵幼蟲;在樹幹 l m 範圍內塗白,可有效阻止成蟲產卵;發現樹幹有新鮮排糞孔,用細鐵絲插入,向下刺到隧道端,反覆幾次可刺死幼蟲;成蟲發生期及時捕殺成蟲,消滅在產卵之前,星天牛成蟲多在白天 9∶00~13∶00 於樹枝上取食和交尾。化學防治時可用 80%敵敵畏乳油 l0~50 倍液塗抹產卵痕,在產卵盛期用 90%晶體敵百蟲 800~1 000 倍液噴灑樹幹根頸部,毒殺初齡幼蟲;高齡幼蟲可用鐵絲鉤從通氣排糞孔鉤出糞屑,然後塞入 1~2 個 80%敵敵畏 l0~50 倍液藥棉球,或注入 80%敵敵畏乳油 500~600 倍液,施藥後用溼泥封口,有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