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檳榔」紅薯夏季高效栽培關鍵技術
黎敦湧
河池「檳榔」紅薯是本地自行留種長期種植的紅薯品種,主產於河池的金城江區、宜州區、都安縣等石山區域,生長勢強、性耐旱、耐蔭蔽,容易管理、商品性好、適應性廣,適宜與高稈作物間套種,能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是理想的鮮食型紅薯品種。
1 特徵特性
該品種萌芽性好,生長勢強,株型匍匐,中長蔓,最長蔓長 226 cm,分枝中等,分枝數約 8.5個,莖粗中等,莖紫色,葉心型,頂葉紫紅色,葉片綠色,葉脈紫色,薯塊以紡錘形為主,結薯較集中整齊,薯皮紫色,花心薯肉,可以生吃或蒸煮熟,熟食味甜、粘、香、細膩,富含蛋白質、澱粉、纖維素、維生素、及種礦物質,有「長壽食品」之美譽,有減肥、通便排毒等功效。2017~2018年2年夏季試種每 667 m 2 鮮薯平均產1673.6 kg,薯幹平均產 492.04 kg,平均乾物率為29.4%。
2 高產栽培技術要點
2.1 選地整地
選擇質地疏鬆、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易排易灌的土地或上造作物為玉米、大豆的地塊,深耕翻犁曬,平整土地,起畦。
2.2 種苗繁育
一般每 667 m 2 用苗 3335 株,選用無病蟲害、無傷口的中等大小薯塊在2月中旬進行地膜覆蓋育苗,6月中上旬剪薯藤上部35~40 cm嫩壯苗進行大田栽種。
2.3 合理施肥
施足基肥,適當追肥,控制氮肥。每667m 2 產1000 kg 薯塊,需吸收氮4 kg、磷 3 kg、鉀7 kg,因而肥料的使用是紅薯豐產的首要條件。起畦時,每 667m 2施腐熟有機肥 1500~2000 kg ,栽插後 15~20 d 施壯苗肥,每 667 m 2 施複合肥25~50 kg,栽插後40~45 d每667 m 2 追施硫酸鉀 30 kg結薯肥。在生長中後期,結合病蟲害防治,葉面噴施 0.5% 的硝酸鉀溶液或 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噴施時間宜在下午進行。
2.4 適時種植
選擇雨后土壤溼度適宜的下午種植,採用高畦細壟單行種植,行株距為1 m×0.2 m,水平淺種的方法。
2.5 田間管理
種後 7 d 內,及時查苗補苗,保證全苗。結薯期如遇乾旱及時澆水,保證薯塊的正常膨大,如遇雨水多,則需進行提蔓防止瘋長,如薯蔓封壟後莖葉生長達到高峰期,及時提蔓。
2.6 病蟲防治
危害紅薯的害蟲有:紅薯小象甲、紅薯天蛾、紅薯白羽蛾、紅薯莖螟、紅薯藍黑葉甲、紅薯龜葉甲、紅薯麥蛾、紅薯白粉蝨等。紅薯小象甲可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劑3000倍液、1.9%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乳液4000倍液、1.8%阿維菌素乳油4000倍液、50%殺螟松乳劑1000倍液,25%亞胺硫磷500倍液噴霧和10%毒死蜱顆粒劑30~45 kg/hm 2 結合中耕培土施肥進行防控。紅薯天蛾、紅薯麥蛾、紅薯莖螟、紅薯白羽蛾等鱗翅目害蟲,藥劑可選用10%高效氯氰菊酯EC、40%辛硫磷EC、40%毒死蜱EC 1000~1500倍液噴霧防治。紅薯粉蝨等同翅目害蟲,藥劑可選用10% 吡蟲啉可溼性粉劑2500倍液噴霧防治。紅薯葉甲、紅薯龜甲等鞘翅目害蟲,藥劑可選用40%辛硫磷EC、40%毒死蜱EC 1000~1500倍液噴霧防治。甘薯黑斑病、蔓割病等在發病初期用 50% 甲基託布津500~600 倍液結合蟲害噴霧防治;發現病毒病苗,及時拔除,帶出田間。
2.7 適時收穫
夏紅薯生育期 120 d 以上收穫,才能獲得更高產量。將藤蔓、泥沙去掉,分好等級,裝袋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