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綿陽青花椒高效栽培關鍵技術
任茂瓊
青花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屬芸香科花椒屬竹葉花椒種[吉山花瑤 ] ,半落葉小喬木,主要種植於我國四川、重慶、雲南、貴州省,栽培品種來源於各地長期的自然選擇和人工選育。四川青花椒種植面積佔花椒總面積的 70% 以上,綿陽是四川青花椒主產區之一,種植分布於鹽亭、三臺、涪城、遊仙、梓潼、安州 6 縣區 85 個鄉鎮丘陵坡地,主要品種為九葉青和藤椒,2016~2018 年發展迅猛,被綿陽市政府列入十大重點發展產品,已建成青花椒種植基地 14 700 hm2 ,2018 年產鮮果 500 萬 kg,是丘陵淺山區脫貧增效的重要經濟林。隨著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致使園地管理參差不齊,不同椒園、同一椒園不同年份產量波幅大,而研究、指導營林栽培技術的專業人員較少,已制約產業高產高效發展。本研究通過多年的椒園管理實踐及調查研究,對綿陽青花椒全生育進程栽培管理技術進行了總結,旨在規範、簡化青花椒周年管理技術,為青花椒高產高效種植提供技術參考。
1 試驗地概況
綿陽市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年平均氣溫14.7~17.3 ℃,年均降水量 826~1 417 m m,全年日照時數919.9~1358.5h,全年無霜期252~283天,夏熱、冬暖,無霜期長,青花椒栽種地海拔 600 m 左右,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土壤為沙壤土、中壤土,pH 6.5~8.0。生長條件滿足青花椒喜溫喜光、根系淺、較耐旱、不耐澇的生態學特性 。
2 育苗、移栽
2. 1 育 苗
種子採集 結果 5 年以上,樹勢強壯,結果多的椒樹,每年 9 月中旬當果實外果皮紫紅色,種子藍黑色,有 10% 左右的果皮自然開裂時採果。果實採收後放在通風乾燥的室內自然攤曬,果皮乾裂後,用棍輕輕敲擊,種子即脫出果皮。
種子處理 清水選種,將種子放入桶、盆中,攪拌後靜置,去除浮秕粒,用 2.5% 碳酸鈉水溶液或2.5% 洗衣粉水浸種 24 h,反覆搓洗種皮油脂至種皮呈灰白色,清水衝洗鹼液,放置陰處濾水待播。播種 選擇土壤疏鬆、肥沃、有排灌條件、光照好的地塊,每 667m2 施氮、磷、鉀等量複合肥 50 kg左右,深翻、整平整細,做廂,廂面寬 1~1.2 m ,廂與廂之間埂寬 0.3 m ,按每 667 m2用種 25 kg 計算每廂用種量,種子均勻撒於廂面,用細土覆蓋種子,覆土厚度 1 cm 左右,覆土後可撒鋸木或穀殼保溼抑草,用噴霧器或低壓手噴出水花灑接管噴水,保持廂面溼潤。
覆膜 搭拱蓋膜,拱棚高 0.5~0.6m,幅寬 1.5~2.0 m 白色農膜,出苗後若溫度過高,應在中午適當揭膜降溫,冬季如遇極端低溫,可加膜或蓋草增溫防凍。
澆灌、施肥 播種後保持廂面溼潤,保證出苗,根據苗情長勢,採用土壤和葉面結合施肥。裝杯 12 月~次年 4 月,當實生苗高 10 cm 左右時分批移入營養缽,營養缽土選擇沙質土拌入適量腐熟有機肥、複合肥或拌入育苗基質、複合肥等,保持杯土溼潤。低溫裝杯苗置於大棚內保溫,適溫裝杯苗置於黑色遮陽網下,避免強光照射。養護到秋季的杯苗加強夏季肥水管理和病蟲害防控。
2. 2 移 栽
移栽時間 春季 3~5 月份、秋季 9~10 月份。
密度 根據地勢和土壤質地靈活安排株行距,土層薄採用 2 m ×3 m 、2 m ×3.5 m ,土層厚採用3 m ×3.5 m 、3 m ×4 m 等。
移栽方法 選擇排水良好的斜坡地,根據需要開溝排水;平地開溝起壟,溝距 7 m 或 3.5 m 等、溝深 0.5 m 、溝寬 0.3 m ;淺翻壟面、壘土挖窩,土堆高 10~20 cm 。栽後用銀灰膜或黑膜覆蓋樹盤或行間,膜與苗不接觸,沒有水源保障的山地應搶雨前或雨後移栽,成活後施高氮複合肥或尿素促苗。
3 整形修剪
3. 1 幼樹整形修剪
採用自然開心形定幹整形,定植第 1、2 年培育樹冠,主幹矮、中空、枝條分布均勻、通風透光好。樹幹 40 cm 左右時剪頂定幹,選留 3~4 個分布均勻的分枝作為主枝,拉枝調整主枝分布角度,主枝 50 cm 左右短截,每個主枝留 3~4 個側枝,6 月中上旬,側枝基部 15~20 cm 處短截,每個側枝留3~5 個新梢,新梢管理與結果樹相同。
3. 2 結果樹修剪
3.2.1 大枝採收留樁修剪
青椒樹採用大枝(結果母枝)採收修剪摘取果穗,即以採代剪,採果修剪從 6 月中旬初開始,7 月中旬結束,重截結果母枝後,留下的樁頭潛伏芽萌發新梢,培育新梢為第 2 年的結果母枝。
留樁數量和高度:成年結果樹單株留樁 20~30 個,樁頭高度 3~5 cm ;初掛果樹、枝條稀疏樹、樹體樁頭空的方位適度長放,樁頭高度 5~30 cm,利用新梢方位和高度填補樹形;同一樹體粗壯枝條留長樁,細弱枝條留短樁;修剪時段溫度低、雨水多留短樁,溫度偏高、雨水少留長樁。
樁頭清理修剪:結果母枝重截後,對超高樁頭短剪到位,弱樁、內堂樁、下位樁、過強樁等疏除。保留輔養枝:大枝採收修剪,為保持樹體活力,樁頭萌芽,樹體保留輔養枝,抹梢時剪除。
3.2.2 掛果期修剪
4 月下旬~5 月疏除結果枝組上萌發的新梢,減少樹體營養消耗,以便於採摘。
3.2.3 抹梢、定梢
7~8 月份樁頭萌發新梢 10~15 cm 時,每個樁頭選擇健壯、生長均勻的新梢 4~6 個留下,其餘抹除。首次定梢後,繼續根據樹勢、樁頭多少、樹冠整形決定每個樁頭最終留梢的數量,一般留3~4 個。定梢後,對生長特別粗壯的新梢短剪,促其萌發二次梢,使新梢均衡生長,避免過強過弱。
3.2.4 秋季疏剪、壓枝
9~10 月份對纖弱枝、過密枝、下垂枝、交叉重疊枝等進行疏除,對著生於結果母枝中上部的二次枝,根據樹勢和結果母枝的數量分別處理:樹勢較旺、結果母枝較多的椒樹疏除二次枝;樹勢偏弱、結果母枝偏少的椒樹,適當留取二次枝,培養為結果枝組。10 月中下旬,對過強枝、角度較直枝條在距離基部 20 cm 左右處用木棍壓枝,調整枝條空間分布,減緩水、養分在枝條上的傳送,減弱頂端生長。
3.2.5 冬季摘心
12 月下旬~翌年 1 月,結果母枝摘心,短截二次枝。摘心控制頂端優勢,調節營養向花芽傳送,根據枝條木質化程度、結果枝組花芽顯露情況、氣溫等決定摘心時間和摘取長度。枝條上端嫩綠偏紅,早摘重摘,分次進行,摘取位置到花芽止;枝條老化程度好,花芽分布近尖部,摘去枝條嫩尖。二次枝短截後的長度,根據強弱決定,細弱枝條留取2~3 個花芽,粗壯枝條留取 5~10 個花芽。
4 肥水管理
4. 1 土壤施肥
4.1.1 施肥方法
撒施:在椒樹施肥季節,降雨前後將複合肥均勻撒施於樹盤地面,以樹盤滴水處為界。
環狀施肥:以樹幹為中心,在樹盤滴水處挖一環狀溝,溝寬 20~30 cm ,溝深 15 cm 左右,將化肥與有機肥混勻施入,覆土填平。
翻土施肥:撒施肥料後,淺翻土壤,使肥料和土壤充分接觸,以利於養分吸收,並保持土壤疏鬆。
4.1.2 幼樹施肥
栽後第一、二年培育樹冠,第一年春季施高氮複合肥 50 g/株,夏季施均量複合肥 50 g/株,秋冬施生物有機肥 250 g/株 + 高氮複合肥 50 g/株,同時補充鈣、鋅、鐵等中、微量元素;第二年在第一年的基礎上適當增加用肥量;第三年按結果樹施肥。
4.1.3 結果樹施肥
採果肥:6 月上旬(採果前 10 天)施用,催芽、促新梢和根系生長,高氮低鉀複合肥,株產量 3 ㎏以下的椒樹 150~250 g/株,株產量 3~10 ㎏的椒樹 250~400 g/株。
越冬肥:10 月下旬至 11 月上旬,平衡土壤肥力,養護樹體安全越冬和花芽形態分化,每株氮、磷、鉀均量複合肥 100~300 g+生物有機肥 1~3 kg+適量硼、鋅等微肥。
萌芽促花肥:1 月下旬至 2 月中旬,促進花芽形態分化、花序抽生增長、新葉萌發和根系生長。氮、磷、鉀均量複合肥,株產量 3kg以下的椒樹 100~200 g/株,株產量 3~10 kg的椒樹 200~350 g/株。
壯果肥:4 月中下旬,促進幼果膨大,高鉀複合肥加足夠的微量元素,株產量 3kg以下的椒樹 100~200 g/株,株產量 3~10 kg的椒樹 200~300 g/株。
4. 2 葉面施肥
青椒樹在新梢快速生長期、花芽分化前期、花芽萌動花序露白初期、果實膨大期,通過葉面追肥,快速補充養分,調節生長發育。
新梢快速生長期 7 月中旬~8 月新梢生長迅猛,花芽生理分化,葉面用99% 磷酸二氫鉀20~50g+鋅、鈣、鐵等微量元素肥 10~20 g 兌水 20 kg,噴施2 次;此期間如修剪採果晚,新梢長勢緩慢的椒園第 1 次加 0.5% 尿素。
花芽分化前期 9~10 月上旬,花芽完成生理分化後,轉向形態分化,葉面用 99% 磷酸二氫鉀30~50g+10~20 g硼、鋅等微量元素肥兌水 20 kg,噴施 2 次。
花芽萌動花序露白初期 2 月中旬左右,花芽芽期發育結束,花序露白抽生,促花序增長和開花,葉面用 99% 磷酸二氫鉀 30~50g+硼 10~15g+微生物菌劑 50 m L 兌水 20 kg噴霧。
果實膨大期 4 月下旬~5 月中旬,果實快速生長,葉面用 99% 磷酸二氫鉀 30~50 g+20 g 鋅、鈣、鎂等微量元素肥+微生物菌劑 50 m L 兌水 20 kg噴霧 1~2 次。
4. 3 管 水
4.3.1 補水
一般年降雨量 600 m m 能滿足青椒樹自然生長的水分需求,花芽萌動抽序和坐果後少雨乾旱,人工灌水,沒有噴灌設施的基地,結合土壤施肥澆水和葉面施肥補充樹體水分。
4.3.2 排 水
青椒樹在疏鬆、通透性好的土壤生長良好,如長時間下雨積水,將造成漚根腐爛,吸收功能減退,葉片失水萎蔫,嚴重時樹體死亡,因此,開溝起壟移栽非常重要。
5 生長調節及花芽發育管理
5. 1 生長調節
7 月中下旬~10 月上旬用烯效唑調節枝條,縮短節間距離,促進木質化(收老)和花芽分化,烯效唑使用時間、次數、用量,根據枝條長勢、氣候等因素調整,兩次間隔使用時間 20 天左右。
第 1 次:枝條長度 20 cm 左右,10% 烯效唑懸浮劑 10~15 g兌水 20 kg;
第 2 次:枝條長度 50 cm 左右,10% 烯效唑懸浮劑 25~30 g兌水 20 kg;
第 3 次:枝條長度 80 cm 左右,10% 烯效唑懸浮劑 30 g兌水 20 kg;
第 4 次:枝條長度 120 cm 左右,10% 烯效唑懸浮劑 25~30 g兌水 20 kg。
5. 2 花芽發育管理
青花椒花芽發育從第一年 8 月開始至次年4 月上旬開花後結束,耗時 240 天左右,其中 8 月份至次年 2 月中旬為花芽芽期,2 月下旬~3 月下旬為花序抽生增長期,4 月上旬為開花期。花芽芽期的分化前期,芽體瘦小,被覆蓋在葉腋內,肉眼不易觀察,隨著芽體發育增大,11 月中旬左右顯露於枝皮,顯露前的管理好壞決定青花椒的產量和質量,採用生長調節枝條收老、葉面施肥、壓枝等綜合措施,促進芽體營養積累,光照充足,使分化充實、質量好、數量多;芽體顯露後,進入冬季,氣溫降低,發育緩慢,施好越冬肥,供給全樹營養,保護枝條中上部葉片,冬季(1 月)摘心,養分向芽體傳送,改變內源物質,促進花芽形態分化和安全越冬。花序抽生初期,土壤和葉面施肥,增長花序、抽發整齊。花期較短,嚴禁葉面施藥施肥,否則影響開花坐果。
6 病蟲草防控
6. 1 病 害
防控原則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保護性殺菌劑為主,治療性殺菌劑為輔。
保護性殺菌劑:克菌丹、福美鋅、代森錳鋅、吡唑醚菌酯等。
治療性殺菌劑:吡唑醚菌酯、噻唑鋅、戊唑·嘧菌酯、丙環·咪鮮胺、氟環唑、戊唑醇等
6.1.1 銹病
主要為氣流傳播方式,氣溫為 20~26 ℃ [2] 、降雨的條件下發病重,5 月份和秋季 9~10 月發病較重。
預防措施:4 月中下旬、8 月下旬間隔 7~10 天用藥預防 1~2 次,藥劑選用 40% 代森錳鋅、15% 三唑酮 600~800 倍液或 25% 吡唑醚菌酯1 000 倍液或 75% 福美鋅 800~1 000 倍液等。
秋季發病中期:25% 丙環唑 800~1 000 倍液或 80% 戊唑醇 2 500 倍液。
6.1.2 根腐病
苗圃用 15% 粉鏽靈 500~800 倍液噴霧;病株用甲基立枯磷、噁黴靈、多菌靈等灌根。
6. 2 蟲 害
害蟲主要有:有害昆蟲、蟎類、蝸牛,以物理、生物、化學防治相結合,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達標」防治。
6.2.1 蚜 蟲
蚜蟲主要群集於葉片背面,以吸食花、嫩枝梢、葉片、幼果的汁液為生。採用 10% 吡蟲啉 800~1 000 倍液或 45% 吡蚜·異 丙 威 1 000 倍 液或10% 氟啶蟲醯胺初發 4 000 倍液、重發 2 000~3 000 倍液進行殺蟲防治。
6.2.2 紅蜘蛛
紅蜘蛛主要靠刺吸花椒芽、嫩梢、花、葉汁液為生,用 10% 苯丁·噠蟎靈 800~1 000 倍液或 16%四蟎·噠蟎靈 1 500~2 000 倍液防治。
6.2.3 鳳 蝶
鳳蝶幼蟲啃食芽、葉幼嫩部位,嚴重時整株葉片吃光。低齡幼蟲用 80% 敵百蟲 800 倍液或 5% 氯氰菊酯 800 倍液+5% 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800 倍液或 10% 吡蟲啉 800~1 000 倍液等防治。
6.2.4 蚧殼蟲
蚧殼蟲主要有桑白蚧和吹綿蚧,若蟲和成蟲堆積於樹幹、枝條、葉背吸食汁液危害。4 月下旬~5 月、8~9 月若蟲期用石硫合劑原液塗刷樹幹、枝條為害區或 5% 氯氰菊酯 800 倍液噴施。
6.2.5 蝸 牛
蝸牛主要以取食細芽、嫩葉、枝條嫩皮為生,防治方法為地面撒施聚醛·甲萘威顆粒劑。
6. 3 除 草
平整的地面,覆膜控草,夏季刈割覆蓋降溫保墒,應慎用少用除草劑,以選用草銨磷異丙胺鹽為宜,噴施時要遠離主杆噴霧。
7 農藝措施綜合管理
7. 1 提高土壤有機質
通過園地觀察,青椒樹 80% 以上的吸收根分布於 5~30 cm 的土層中,開溝排水、增施生物有機肥、採摘枝條粉粹還園等措施可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使吸收根分布土層保持良好的通透性,根系生長健壯、發達,防止偏施化學肥料造成土壤酸化。
7. 2 清園消毒
大枝採收修剪摘果和秋冬季修剪後清除病枝、病葉,用 3~5 波美度石硫合劑或三唑類殺菌劑+毒死蜱等防蟲藥劑進行全園噴霧,減少病蟲基數。
7. 3 冬季保護
樹幹用市售塗白劑或自製塗白劑(石硫合劑原液 0.5 kg+食鹽 0.5 kg+生石灰 3 kg+動物油脂 0.25 kg 兌水 10 kg)刷樹幹;冬季 12 月~次年1 月樹體噴施抗冷誘抗素等。
7. 4 粘蟲黃板(袋)誘捕蚜蟲
春季 4~5 月、秋季 9 月~11 月上旬,使用粘蟲黃板(袋)誘捕遷飛有翅蚜。
7. 5 人工捕蟲
人工捕捉鳳蝶、天牛、蝸牛等。
7. 6 一噴多效
青椒樹生長春、秋關鍵時節,採用防病治蟲藥劑、葉面肥、生長調節劑各用各量,混配施用,一噴多效,節省用工。
8 採 收
6 月中旬左右,果皮油潤感強,油胞半透明,在陽光下可見油時,開始採收。選擇晴天、早晨露水幹後剪枝,輕放於鋪好的乾淨曬布,一手握結果枝條,一手用剪刀剪果穗,手不能直接觸摸果實,防止椒油溢出、果皮變黑。在採收季節,先採摘的果實做冷藏青鮮椒、中間採摘的做青幹椒、後採摘的做青椒油。
四川省科技計劃項目;四川綿陽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三臺)麥冬大健康產業園區(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創新項目)(2019YFN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