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薑是姜科姜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東亞一帶,是一種藥食同源型蔬菜,是我國歷史悠久的香辛調味料,廣泛應用於食物的烹調中。生薑在我國栽培地域很廣,四川、貴州、山東等省栽培面積大。四川生薑品種主要以大白姜和小黃姜為主,大白姜品種有樂山竹根姜、犍為麻柳姜;小黃姜有雙流小黃姜、雅安黃姜、丹稜小黃姜、簡陽黃姜等地方品種。生薑早熟栽培的畝產量一般1500 kg~2000kg,晚熟栽培的畝產量為4000kg~4500kg,畝產值1.5萬~2.0萬元。那麼這優質生薑的高效栽培技術有哪些?今天的節目,我們就帶大家去一探究竟。
生薑是我省蔬菜市場極具競爭力的蔬菜之一,在我省經濟作物生產中,因其單位面積經濟價值高,是扶貧和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生薑屬於無性繁殖蔬菜,生產中一般以農戶的自留種為主,長期自留種繁殖導致種性嚴重退化、品質降低、產量抗性下降和病害累積。商品品質也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生產者信心備受打擊,產業發展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龍衛國 生薑專業合作社社長
我叫龍衛國,我是耘豐生薑專業合作社社長,專門做生薑的。這個做姜的技術各方面達不到,我請你們欄目組給我請專家指導一下。
龍衛國是本期節目的訴求人,面對鏡頭龍總稍顯緊張,訴求的大致意思就是:咋個才能種出優質的好姜?今天我們請來了: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副研究員,國家特色蔬菜產業技術體系成都綜合試驗站蔬菜專家,李志。來進行全面的教學,我們還是先從品種開始。
李志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副研究員
首先我們這個川姜一號,肉是屬於白肉類型的,另外分支能力比較強的。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紅頭,在市面上賣的話消費者都比較喜歡有紅頭的,品相好。裡面測出來的纖維素的含量是比較低的,所以吃起來口感要比較好。
下一個是竹根姜,竹根姜是一個樂山的地方品種。這個品種在四川也是栽的面積比較多,分支來說跟那個川姜一號來說,稍微差一些,橫莖稍微小一些。
這個是麻柳姜,這個品種是實際上結合到品種,結合到我們栽培方法,我們一系列的裁培方法品相出來更好。推薦種植的話我們這個麻柳姜也可以,我們川姜一號也可以作為推薦。
我們下種之前要對這個姜種進行處理,掰的話就要掰成一兩到一兩半那麼大小,它由一到兩個芽,這邊有一到兩個芽就掰下來。掰下來之後,再進行下一步的催芽,播種。
這種的話主要是看芽,這邊有一兩個健康的芽,如果這邊沒有健康的芽就可以保留,讓它大一點,可能就是在一兩到一兩半的樣子。
總結強化:關於姜種處理。
選擇姜塊肥大、豐滿、皮色光亮、肉質新鮮、不幹縮、未腐爛、未損傷、質地硬的姜塊作種塊。腐爛、帶病菌、白菌絲的姜種一律不要。
掰種:將晾曬後的姜塊掰成小塊,每個姜塊掰成或切成50~70g左右,每塊姜種帶一個飽滿的芽,掰好的姜塊消毒備用。沒有飽滿芽的,太小的種姜塊一律不要,姜種用量300-500公斤/畝。
還有就是姜種催芽,採用火炕催芽:
接下來是關於高效施肥的部分,一起來聽專家講。
李志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副研究員
施肥的話要幾大肥料,底肥首先是有機肥要使用,然後是菌劑,這是複合肥,是三個15的或者是三個19的也可以,混起來之後按照推薦的用量,整個地翻平,施下去。用旋耕機和均勻,然後再來起廂這些。
整個栽生薑之前,一二月份先準備地的時候,首先就把整塊田的四邊溝和中溝先開起,四邊溝一定要深一些,四邊溝的話我們的深度,至少是六七十公分的深度,寬度,上廂口四十公分到五十公分寬那麼寬的寬度,四邊溝的話,因為生薑是怕水淹,所以你的四邊溝開得越好,排水就排得越好。做好了就是起成大廂,這個大廂肯定就是四米寬,當然現在我們推薦的是,四米包溝寬,到時候用薄膜蓋下去就正好。
總結強化:關於生薑高效施肥。
施肥了解了,接下來是土壤燻蒸:
按照《農業行業標準》開展土壤燻蒸消毒,土壤溼度要求60-70%,採用手動施藥,將藥劑均勻注入土壤15-30cm深度,間距30cm,每平方米用藥50-80克,邊注入邊用腳踩實土壤,要迎風操作。
然後用0.04mm以上厚度的聚乙烯原生薄膜蓋嚴實,夏季封閉7-14天,溫度越低,覆蓋薄膜的時間延長。揭膜後散氣時間7-14天,以上一系列工作做完,生薑終於可以進行栽植了。
農民朋友們,蜂窩式栽培聽說過沒有?馬上來看。
李志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副研究員
蜂窩式栽培是這樣子的,我們是在犍為縣那邊提煉的一個很好的技術,就是我們田整好整平之後,用這個打孔機,打出來的孔,形成的形狀來看就跟蜂窩一樣,所以我們形象的叫做蜂窩式栽培。那麼尤其我們這個蜂窩式栽培,栽出來的姜的品質很好,所以我們就尤其推薦這個蜂窩式栽培這個技術。
一般來說田裡面大廂開好之後,打孔的間距是25到30釐米的間距,深度一般要求30到40釐米深,越深栽出來的姜的品相會越好。
這個姜種是浸好種之後的姜,發起來有芽子,我們擺下去就平著擺,到時候擺的時候,每個姜裡面就這樣子擺在下面就行了。
注意到不能這樣子,不能這樣子擺,就平放就行了。
擺了之後少少的蓋一層土,有兩釐米厚就行了,姜芽發起來之後,一邊發起來,我們一邊再把上面的土再蓋上去,就是邊在生長邊在覆土,這樣子到最後這個土覆平了。姜就長在這個空間裡面,這樣子姜長出來就越嫩越白。
總結強化:關於蜂窩式栽培。
今天最後《智匯田園》額外放送,我們把生薑常見病和針對性用藥做了一個整理,馬上來了解一下。
李志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副研究員
第一種,大家看這個圖片,這個是姜螟蟲病。姜螟蟲危害之後姜杆杆上面就發黃了,五月份開始,把杆杆剝開之后里面就有蟲,它是在姜杆裡面。
然後藥的話這幾種都可以:高效氯氟氰菊酯+阿維菌素復配劑和氯蟲苯甲醯胺也可以。因為殺蟲順便說一下,是生薑地下害蟲也有根結線蟲之類的,這種阿維菌素打在土裡面就殺根結線蟲,這個蟲蟎-茚蟲威是殺夜蛾類型的蟲。
第二種病是生薑危害最大的病姜瘟病,姜瘟病症狀就是葉子上面都要發黃,下面扯起來一聞,莖杆的位置聞起來很臭,這個就是典型的姜瘟病的症狀。
用藥特別是在雨季,雨水發生比較多的季節,我們就用這兩種藥。氯溴異氰尿酸,另外是叫中生菌素,這兩種藥加在一起,來灌淋根部,這樣的話達到好的效果。
第三種就是姜莖基腐病,跟姜瘟病有一點區別,地面上的症狀葉子要發黃,但是這個地下部分沒有姜瘟病那種臭的症狀,這個對於生薑生長過程當中,危害還是很大的。
那麼這個就是我們主要推薦的藥是,用這個噁黴靈兌在水裡面灌根,灌了之後有效果,噁黴靈用了之後我們就交叉使用這個,微生物菌劑兌起之後來淋根,微生物菌劑是活的,所以不能跟那個殺菌劑一起來灌下去,是這樣來使用。
第四種病是葉斑病,葉斑病特別在六七月份的時候,這個高溫高溼發生得很快,主要症狀就是葉子上面斑斑點點,葉子發黃,這種症狀發生多了之後,這個整塊田裡面都會發黃,很影響產量。
這種病我們就推薦使用吡唑·醚菌酯來打,這是屬於一種真菌性的病,我們就要多推薦幾樣藥來進行交叉預防,噁霜錳鋅也可以,精甲霜·錳鋅也可以打葉斑病,要交叉預防,比如這次跟這種藥,下次換另外一種藥。
另外一種就是炭疽病,炭疽病的症狀主要是在葉子尖尖部位,葉子下面部位發黃,發生比較兇之後整個這一片葉子都發黃,這種也是很影響產量,主要是葉部病害。
那麼這種病我們主要推薦的藥是苯甲嘧菌酯,這個藥的效果比較可以,另外也可以用戊菌唑也可以,這兩種藥進行交叉打來預防效果比較可以。
農民朋友們,關於優質生薑高效栽培技術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裡,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的專家,將在未來的時間節點繼續進行教學。要關注我們的節目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