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學生有多難輔導,做家長的都是深有體會。一方面,循循善誘、苦口婆心、乃至聲嘶力竭也要把孩子教會;另一方面,很多知識點又常常感到力不從心,甚至還會遇到孩子的挑戰。
現在的老師沒水平
尤其是古詩方面。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有一篇課文,其中一首詩是盧綸的《塞下曲》。孩子就問家長:「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的「騎」怎麼讀,做家長的和孩子打交道多年,已經相當老油條了,自然不會立馬給出答案來,萬一教錯了呢。
「看課本,一般容易混淆的,或者需要特別注意的,教材都是會標出讀音的。」
一查,教材還真的給出了注釋,但唯獨不給讀音。讓做家長的不禁感嘆「這一版的教材太壞了。」
既然你不告訴我,我就按我的來教了。
「當然讀jì。」
類似這樣的古詩還有: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杜牧《過華清宮絕句》
翩翩兩騎來是誰?—— 唐 白居易《賣炭翁》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木蘭詩 / 木蘭辭》
「可是,好像我們的老師說讀qí。「
「那是你們的老師沒文化。」我的老臉一紅,感覺不妙,大概可能我又被套路了。
做家長的別亂教
問了老師,還真的像孩子說的那樣。不過,老師也理解家長,「別說你們了,我們說順嘴了也會讀錯,畢竟我們小時候都是那麼教的啊。」
老師還說,類似的古詩改音還有很多,做家長的尤其要注意,不要按照自己的習慣去教孩子,免得誤導孩子。
比如說: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ye)
鄉音無改鬢毛衰(shuai)
遠上寒山石徑斜(xie)
無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佔(zhan四聲)
「其實,類似的古詩,有一個竅門,大家可以記一下。」老師說,「如果它不是多音字的,不管你之前在古詩中讀什麼音,現在都應該讀它的本音。因為它不是多音字。」
「要是出來另外一個音,字典上又沒有,你怎麼跟孩子解釋呢?」
如今的專家不厚道
我有些明白了,但還是覺得不對。要說別的字可以這麼說,那麼「騎」呢?它不是多音字嗎?
一查最新版的《現代漢語詞典》,它還真的就不是多音字。
我這不服輸的勁頭上來了,你古詩可以標本音,那成語你總管不了吧,比如說,「一騎絕塵」看你字典怎麼注音。
一查之下,我又傻眼了。這個成語,在字典裡居然沒有。我將自己的疑惑,向一位資深編輯詢問,他告訴了我一個小秘密:
「字典看著很權威對吧,可是遇到有爭議的,或者不好處理的,專家也頭疼啊。」
「實在不好處理的,只能拿下,不做處理了。」
我有些回過味來,難怪教材也不給注音呢,原來他們也糾結啊。可是,這樣的專家,也太不厚道了。
漢語言一直是在不斷變化、新陳代謝的。讀音更改我們也可以理解,但是有些字詞改來改去,翻來覆去,真的讓人無所適從呢。
比如說大家常常糾結的「想像,唯一,樹蔭,當作」這些年變了好幾回了。在這方面,字典和官方發布本來應該是規範。但讀音總是變來變去,不僅不利於溝通交流,造成一定的混亂,也會給大家一種無所適從的感覺。
有時候,我都想問問,這些古詩的讀音,專家怎麼教孩子?你會遵從你們設定的規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