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7月「全家」在上海的第一家店開門營業,經過近10個年頭,已經有近750家門店。
東方網記者毛麗君5月31日報導:「沒有日本的滿街的自動販賣機,也沒有臺灣的滿街的小吃攤,上海城市發展的這一階段非常適合便利店發展。」頂新國際集團便利餐飲連鎖事業幕僚長室公關副理莊偉棠說,合適的發展環境,是上海的優勢,也是「全家」選擇在此時進入上海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鮮食當家生產定價藏「玄機」
說起「全家」,吸引你注意的或許是貨架上美味的便當,或許是積點換購的「哆啦A夢」、「航海王」的小玩偶,或許是「五月天」的代言,亦或許是「全家就是你家」這句簡單卻有透著幾分溫馨的宣傳標語……2004年7月「全家」在上海的第一家店開門營業,經過近10個年頭,已經有近750家門店,約佔上海便利店總數的六分之一,每家便利店的日均客流量達到1000人次。
「我們提供的商品分有形商品和無形商品兩大類。」據莊偉棠介紹,有形商品中,「鮮食」佔了銷售額的40%,而說到鮮食,不得不提的就是「全家」的便當,無論是生產還是定價,其中都藏著「玄機」。
「為了保證食品的新鮮和配送的及時,我們在上海有自己的鮮食供應廠,有自己的物流公司,從定價上來看,我們希望大家半個小時能吃飽,一小時能吃好。」這裡的「小時」,指的正是上海的最低小時工資標準。
服務無形聯手電商試水「自提」
作為無形商品存在的「服務」,並不能直接帶來利潤,卻是「全家」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從基本的繳付公用事業費各種票務預訂,從為手機充值到信用卡還款,東方網記者了解到,目前「全家」已經能為消費者提供70多種無形服務。
「隨著服務商品的越來越多,消費者對便利店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多。」據莊偉棠透露,經過一年多的籌備,「全家」已經和「亞馬遜中國」合作,在滬上100多家門店推出了網購商品的自提服務。東方網記者在「全家」中山北路曹楊路店內看到,櫃檯一角專門闢出一個雙層柜子,上層是「待取區」,下層是「退貨區」,3天內未取的貨品會被退回。而據店員介紹,目前每天的「自提」貨物的數量並不多。
「之前我們做過市場調研,50%的消費者表示能接受自提,另一半仍舊習慣宅配。」莊偉棠透露,目前「全家」正與國內電商巨頭洽談,擴容「自提」服務的範圍。隨著城市的發展,「全家」的「自提」業務會持續成長,充滿遠景。
憑」良心」做給父母孩子吃的食品
企業的宣傳標語對於企業的發展來說至關重要,一句好的標語不僅要便於消費者記住,更重要的是要能體現企業的經營理念,並在目標消費群中產生共鳴,對於「全家」來說,一句「全家就是你家」簡單中透著幾分溫馨,說來也朗朗上口。
什麼是「家」?服務人員要「視客如親」這是最基本的要求。「我們都會有這樣的經歷,上了一天的班,自己很疲憊了,你總不願意到便利店裡買個便當還要看服務員的臉色吧。」在莊偉棠的解讀裡,服務態度雖然是一種非常重要的企業價值,但並不是全部,「我們要重視消費者對產品的消費力,重視食品安全。」
「我非常認同董事長魏應行先生的理念,食品是良心事業,是老實人做的買賣,作為食品生產企業,我們會自問,你是不是願意將你的食品雙手奉上給你的父母和孩子吃?」莊偉棠告訴東方網記者,「全家」的員工和所有的消費者一樣,很多時候午飯、晚飯就是店裡的便當。
重」人性」歡迎優質同行搶灘上海
臺灣有2300萬人,1萬家便利店,平均每2300人一家,上海同樣是2300萬人,便利店數量卻只有臺灣的一半,加上許多內陸城市化進程的快速推進,這些在莊偉棠眼裡,都是商機。「現在全家在大陸一共有1000家左右門店,我們計劃到2015年,可以增加到4500家,到2020年可以達到8000家。」
東方網記者了解到,上海的近750家「全家」便利店中,加盟店和直營店的比例相當,然而加盟店的盈利情況普遍比直營店好,這不僅和加盟者的用心經營有關,也和集團「讓加盟店先盈利」的理念有關,不管是兜底還是促銷的舉措,這一理念只為兩個字——「人性」。
「我們希望壯大自己的力量,但我們也非常歡迎國外好的、高質量的便利店可以進入上海的市場,因為只有這樣的良性競爭,才能更好地促進我們的發展,更好地規範上海的便利店市場,這從長遠的發展上看是一件好事。」莊偉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