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管仲齊桓稱霸

2020-12-14 兒童歷史短故事

齊國是春秋時期比較重要的諸侯國,始封國君為大名鼎鼎的姜太公。姜太公封邦建國以來,煮鹽墾田,富甲一方。

管仲和鮑叔牙都是齊國人,他們倆是好朋友。管仲輔佐公子糾,鮑叔牙輔佐公子小白。這時候的齊國國君是齊襄公,他總懷疑公子糾和公子小白這兩個弟弟要篡奪他的王位,就一直尋找機會要殺掉他們。這兩個公子聽到了風聲,就趕緊出逃到了自己的母舅之國,公子糾逃到了魯國,公子小白逃到了莒國。

沒過多久,齊國發生內亂,昏庸的齊襄公被手下殺掉,他的弟弟公孫無知被立為國君。沒幾個月,公孫無知也被手下殺掉,齊國陷入一片混亂。

公子糾和公子小白得到了消息,就抓緊時間回國,爭奪王位。管仲這時候提醒公子糾,莒國離齊國比魯國近,如果讓公子小白先趕回齊國,他就會繼承了王位。管仲建議由他帶領人馬去攔截公子小白,公子糾同意了。當管仲帶領人馬剛剛抵達莒國和齊國的邊界時,正趕上鮑叔牙護送公子小白疾馳而來。

管仲攔住他們說:「你們不好好在莒國待著,這是要幹什麼去呢?」

公子小白說:「我們回齊國奔喪呀!」

管仲說:「您哥哥公子糾已經回國操辦喪事了,您還是好好返回莒國吧!」

鮑叔牙雖然平時和管仲有手足之情,但這時候是各為其主,他瞪著管仲呵斥道:「我們公子回國有自己的事情,你管不著!再說了,如果你們公子已經回到了齊國,你幹嘛還在這兒攔著我們呢?」管仲謊言被揭穿,面紅耳赤。

鮑叔牙命令隊伍火速前進,管仲一看攔不住,急得要命。他把心一橫,彎弓搭箭,朝著車上的公子小白一箭射去。公子小白大叫一聲,倒在車上。管仲以為大功告成,帶著人馬飛逃而去。

其實管仲一箭正好射在了公子小白的衣帶鉤上,公子小白並沒有受傷,但他故意大叫一聲,假裝受傷,蒙蔽了管仲。管仲走後,鮑叔牙護送公子小白抄小路急速趕回齊國。

管仲自以為射死了公子小白,就不慌不忙地護送公子糾向齊國進發。等他們來到齊魯交界處,一個齊國的使者攔住了他們,告知他們說:公子小白已經繼承了齊國的君位,請他們不要再回齊國了。

公子小白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齊桓公。

齊桓公感念鮑叔牙的功勞,要拜他為國相。鮑叔牙死活不肯,反而向齊桓公推薦管仲為相。齊桓公一聽,大怒,說管仲差點射死了我,我沒殺他,怎麼還要讓他當相國呢?鮑叔牙說,管仲射你,那是各為其主,正說明他對自己的主公很忠義,並不是和你有私仇,你現在是需要一個賢明的人做相國,我認為管仲是最合適的人。

齊桓公是一個度量很大的人,他接受了鮑叔牙的建議,任命管仲為相國。管仲很感激好友鮑叔牙,更為齊桓公的大度所折服,他決心竭盡全力報答齊桓公。管仲積極改革內政,發展經濟,他還對國家的軍隊進行嚴格的訓練和管理。由於管仲的改革,齊國很快富強起來,取得了「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地位,齊桓公也成為春秋時期第一位稱霸的諸侯。

相關焦點

  • 齊桓管仲鮑叔的三角戀,憑什麼能成為今年最難高考作文題?
    看到標題以後我搜羅了一下,前前後後,子彧寫過四篇與齊桓管仲這段歷史有關的文章,附在文末供大家亡羊補牢。那麼,本文子彧主要想跟大家聊一聊,為什麼齊桓管仲鮑叔的三角戀,能成為今年最難高考題?換句話說,為什麼現在學習和了解傳統文化的人越來越少?我們還是先從齊管鮑的故事聊起。
  • 春秋五霸齊國,稱霸的齊桓公嗎?不是,是士大夫管仲
    這不就叫稱霸嗎? 管仲聽了,微微一笑,反駁了齊桓公:這樣不對,靠武力打這個打那個,那是流氓、黑社會,不是真正的霸主。 齊桓公問:那怎樣才算稱霸?如何稱霸呢?
  • 《論語》求知|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注釋】(1)楊伯峻:管仲,春秋時齊國人,名夷吾,做了齊桓公的宰相,使他稱霸諸侯。管仲故為三歸之家以掩桓公,非自傷於民也。」似亦以三歸為市租。(乙)《三國志 魏志 武帝紀》建安十五年令曰:「若必廉士而後可用,則齊桓其何以霸?」亦以管仲不是清廉之士,當指三歸。(3)楊伯峻:攝,兼職。(4)楊伯峻:樹,動詞,立也。塞門,用以間隔內外視線的一種東西,形式和作用可以用今天的照壁相比。
  • 法家先驅 徽客管仲
    後世尊稱為「管子」,譽為「法家先驅」、「聖人之師」、「華夏文明保護者」、「華夏第一相「。《管子》一書題為管仲所作,實系後人託名。齊莊公五十六年(約前723年),管仲出生,管仲的祖先是周穆王的後代,與周王室同宗。父親管莊是齊國的大夫,後來家道中衰,導致管仲生活很貧困。為了謀生,聯合好友鮑叔牙合夥做生意失敗。管仲做過當時認為是微賤的商人。
  • 管仲是如何把齊國治理成「春秋五霸」之首的?
    除了「四民分業」,管仲還是一個自由貿易主義者。管仲規定,魚鹽可以自由出口,關隘只登記而不予徵稅,其他出口商品也實行單一稅制。對於前來齊國做生意的人,他更是大開國門,有「天下之商賈歸齊若流水」。為了活躍市井,管仲甚至首開國營色情業,他在齊國都城臨淄辦了七間官辦的妓院,共700人,後來又增加到2000人,後來的色情業者因此奉管仲為「產業始祖」。管仲對後世影響最大的制度創新是鹽鐵專營,它幾乎成為中國式中央集權制度的經濟保障。管仲實行的是專賣政策,開放鹽池讓民間自由生產,然後由國家統一收購。
  • 孔子為何對管仲評價極高,管仲做的這些事拯救了中華文明
    說起管仲,了解東周歷史的朋友都會知道這個人。齊桓公之所以能夠稱霸天下,和管仲就有很大的關係。如果沒有管仲的輔佐,在齊國進行改革,齊國也不會有實力稱霸。談齊桓公,也必然會談到管仲這個人。不過管仲的功績遠遠不僅如此,後世對他的評價可以說非常高。
  • 「管鮑之交」,「管仲相齊」,背後是知賢薦賢讓賢的美談
    怎知公子小白是詐死,等到公子糾和管仲進入齊國國境,小白和鮑叔牙早已抄小道搶先回到了國都臨淄,小白當上了齊國國君,即齊桓公。矛盾衝突點來了。首先從齊桓公的角度講起。齊桓公即位以後,即發令要殺公子糾,並把管仲送回齊國辦罪。管仲被關在囚車裡送到齊國。鮑叔牙立即向齊桓公推薦管仲。
  • 奴隸制時期的經濟戰——「有錢人」管仲如何幫助齊桓公稱霸春秋
    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有一位得力丞相——管仲。在齊相管仲的治理之下,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另外,不得不提的還有管仲和鮑叔牙的友誼,世上點的說法是「基」情滿滿。不過我們今天說的是管仲的經濟頭腦,並且在春秋奴隸制時代發動第一場經濟戰。齊國之所以能夠成為春秋五霸之首,不僅是在政治、軍事等方面的強大。要知道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他首先的操作就是振興國內經濟。
  • 管鮑之交:齊桓公不計前嫌拜管仲為相,鮑叔牙才是真正的賢人
    一 、管鮑之交 管仲的父親管莊是齊國的大夫,後來家道中落,管仲的生活非常窘迫。迫於生計,管仲做起了商販。在當時,商販是很卑微的職業。於是管仲找到了好友鮑叔牙合夥做生意,管仲本錢小,鮑叔牙家境寬裕,出的本錢大。可是每次賺錢分紅時,管仲分得多,鮑叔牙分得少。
  • 古代經濟戰 管仲之謀
    管仲或許稱得上是世界上第一個發動「經濟戰爭」的高手。比如楚國,可是春秋名副其實的大國,而且是戰國七雄中最先稱王的,看一個小故事,管仲如何讓楚國屈服的:一:購鹿制楚齊桓公問管仲:「楚國是一個強國,其人民精通格鬥的技巧。我們要舉兵討伐楚國,恐怕力不從心。
  • 管仲十大經典名句,不愧「華夏第一相」
    對外尊王攘夷,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管子》一書相傳為管仲所撰,其中真實地保存了管仲相齊的資料,也是法家思想的源頭之一。管仲以其豐功偉業被後世譽為「華夏第一相「,孔子稱之以「仁」,梁啓超稱之為「中國之最大的政治家」、「學術思想界一巨子」。       1.天下不患無財,患無人以分之。
  • 春秋時,齊國和魯國爭奪管仲,管仲命大;人才?天運?
    春秋時,小白即位為齊桓公,欲殺管仲,以報一箭之仇。管仲的好友鮑叔牙力薦管仲,勸齊桓公說,若要稱霸天下,非管仲不能輔助。 那時,管仲已逃到魯國避難,齊桓公也已興兵攻魯。 但很明顯,一來齊桓公很相信與他從患難走向輝煌的鮑叔牙;二來稱霸天下這個大餅太香。總之,齊桓公改變了報復管仲的想法。 齊國派使者來到魯國,向魯國國君說明:齊國出兵,並非與魯國為敵,只不過是想要管仲一人而已。如果魯莊公能交出一人,則可免兩國刀兵。
  • 小白 管仲 鮑叔牙
    鮑叔牙非常信服管仲的宏才大略,他接受了管仲的建議,兩個人分別輔佐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等待著「一飛沖天」的契機。文史資料上記載,管仲帶人截殺公子小白,他先是勸諫,遭到鮑叔牙的反駁,然後才在離開時突然射了小白一箭,然後回到魯國,告訴魯莊公小白已經被自己射死,公子糾可以緩緩入齊,然後才有了小白繼位而公子糾被殺的故事,後面繼續發生的就是鮑叔牙舉薦管仲、管仲輔佐齊桓公稱霸的故事。
  • 鮑叔牙死保管仲,力薦為相,若二人換位,管仲定讓鮑叔牙死無全屍
    鮑叔牙是春秋時期齊國大夫,他和管仲關係非常好,後人稱兩個人的關係為「管鮑之交」。那麼,鮑叔牙和管仲到底是怎樣的人呢?鮑叔牙稱得上是一位君子,貴人,而管仲雖然有才,但人品不敢恭維,別看鮑叔牙死保管仲,力薦為相,如果鮑叔牙犯到管仲手,管仲定讓他死無全屍,為什麼這麼說呢?這得看看兩個人的過往。
  • 【古人有癮】齊桓公、管仲、鮑叔牙,「鐵三角」如何讓齊國成為春秋...
    為保證自己一方能夠獲勝,輔佐公子糾的管仲帶兵阻擊小白,一箭射出,小白應聲而倒。但偏巧這支箭射中的是衣帶鉤,小白裝死才得以騙過管仲,隨後以最快速度到達齊國都城,成為齊國國君。這就是齊桓公。製圖:倪雯冰  齊桓公即位後,便威脅要入侵曾庇護公子糾的魯國。為避免兩國兵戎相見,魯國處死了公子糾,管仲則作為囚徒被押回齊國。
  • 【地圖奇書志】《管子》:齊相管仲的地理地圖生意經
    如果熟悉管仲這個人,再仔細研讀《管子》,就可以發現一個奇妙的關鍵詞——地理。管仲的治國之道、謀國之略、稱霸之策,幾乎都與地理息息相關。特別是《管子·地圖》一篇,不但明確提出「地圖」這個名詞,而且作為中國最早的地圖專篇,成為中國歷史地圖學的重要典籍。在這一篇章中,他用寥寥255個漢字,完整論述了將帥在作戰之前如何利用地圖的重要性。
  • 衡山之謀:央企齊國與CEO管仲
    這個人就是管仲,名夷吾,字仲,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他被孔子譽為「法家先驅」「聖人之師」「華夏第一相」,甚至也可以說是世界上第一個政治經濟學家。   早先,他和鮑叔牙分侍齊僖公的兩個兒子公子糾和公子小白,齊襄公駕崩後,小白成功即位,即為齊桓公。在鮑叔牙的力薦下,齊桓公不但原諒了管仲的一箭之仇,還用計把他從魯莊公的手中賺了出來,拜為丞相。
  • 小白、管仲、鮑叔牙:高考作文題裡的恩怨
    ▲齊桓公稱霸。1不計前嫌,唯才是用,是大哥的基本修養之一。之前管仲勸鮑叔牙接受上級安排,也是相似的語氣,這個商業互吹,滿分。齊桓公本來還在氣頭上,聽到鮑叔牙說到稱霸一事,眼睛瞬間就亮了,趕緊安排和管仲見面。見面後,他發現管仲果然有經天緯地之才,便放下一箭之仇,拜管仲為相,尊為仲父。
  • 不戰而屈人之兵,管仲多次利用經濟戰,助力齊桓公稱霸
    不過,經濟戰並不是美國最先發明的,在我國歷史上,早在春秋時期,管仲就曾多次利用經濟戰,幫助齊桓公成為春秋第一霸。春秋初期,魯國、梁國經常與齊國發生衝突,齊桓公執政後,向管仲請教對付魯、梁二國的辦法。齊桓公顯然十分清楚這其中的道理,於是就按照管仲的建議,特地登上泰山,帶頭穿綈——之所以要如此大張旗鼓,是為了讓魯國人和梁國人都知道,齊國人「喜歡」穿綈,他們放棄農事而專門織綈,銷路有保障。接著,管仲拿出重金向魯國和梁國的商人大量定購綈,「致綈千匹,賜子金三百斤,什至而金三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