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是如何把齊國治理成「春秋五霸」之首的?

2020-12-18 瑞讀

在中國的歷史上,第一個具有完備的經濟思想的人正是管仲。

管仲治國方面最擅長的是資源配置,提高效率,以妥協和謹慎的方式重建各種秩序。這些特徵無疑很有點企業家管理的精髓。

他在經濟上的創新很多,其中最值得記載的是三項:四民分業、貿易興國和鹽鐵專營。

四民分業就是把國民分成士、農、工、商四個階層,按各自專業聚居在固定的地區。把社會各階層按職業來劃分管理,管仲是歷史上的第一任。

當時的「士」還不是後世的「讀書人」,而是指「兵士」。農是農民,工是工匠、手工業者,商是商人。

按職業固定後有很多工匠最終以職業為姓,流傳至今,如陶氏是制陶的工匠、樊氏是籬笆工、施氏是旗工等等。此外,管仲還把工商從業者的地位提升到和士農一樣的地位。這比後世貶低工商的治國者要更具胸懷、遠見。

當然,齊國重視工商從業者的地位也是有歷史、環境因素的。據《史記》記載,姜尚(姜子牙)被分封到齊國,建國之時,齊國土地貧瘠,人口稀少,卻有近海之利,於是,姜尚就根據當地的習俗,簡化禮教,扶持工商,發展捕魚和煮鹽業。可以說中國商業之開化,當以齊國為最早。

除了「四民分業」,管仲還是一個自由貿易主義者。管仲規定,魚鹽可以自由出口,關隘只登記而不予徵稅,其他出口商品也實行單一稅制。對於前來齊國做生意的人,他更是大開國門,有「天下之商賈歸齊若流水」。

為了活躍市井,管仲甚至首開國營色情業,他在齊國都城臨淄辦了七間官辦的妓院,共700人,後來又增加到2000人,後來的色情業者因此奉管仲為「產業始祖」。

管仲對後世影響最大的制度創新是鹽鐵專營,它幾乎成為中國式中央集權制度的經濟保障。管仲實行的是專賣政策,開放鹽池讓民間自由生產,然後由國家統一收購。在冶鐵業上,管仲實行的也是國有民營。

管仲還建立了國儲糧制度,國家採購囤積了大量糧食,其數量足以控制市場糧價的波動,以達到豐飢平衡的功效。

管仲的經濟思想中,最奇特的一項是鼓勵消費,他甚至倡導奢侈,這在古往今來的治國者中可謂僅見。在他看來,大家都不消費,就會造成商品流通的減少,從而妨礙生產營利的活動。

管仲說:「政之所興,在順民心。」他認為「刑罰不足以畏其意,殺戮不足以服其心」。

《管子·牧民》中說:「民惡憂勞,我佚樂之;民惡貧賤,我富貴之;民惡危墜,我存安之;民惡滅絕,我生育之......故知予之為取者,政之寶也。」

這就是「順民心」,「從其四欲」,他以為,只要為政者懂得這些,把給予看成是取得,就是從政的法寶了。

管仲治齊40年,國強民富,使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的第一霸,當時的齊國都城臨淄居民達30多萬,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城市,同時期的古希臘最興盛的城邦雅典城人口不足5萬,即使後來最臻於極致的伯裡克利(約公元前495-前429年)統治時期的雅典也僅15萬人左右。

管仲輔助齊桓公還有「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尊王攘夷」等功勞。連孔子都不得不讚嘆管仲,《論語·憲問》中孔子說:「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披髮左衽矣。」意思是說:「管仲輔助齊桓公稱霸諸侯,匡正天下,國民至今受其恩惠的遺賜,如果沒有管仲,我們華夏民族現在都得被其它少數民族統治,連著裝形象都得跟夷狄一樣披頭散髮袒露左膀。」

公元前645年,管仲去世,兩年後,齊桓公竟然被自己的寵臣易牙軟禁起來,活活被餓死於王宮中。管仲即將離世前提醒過齊桓公不能重用易牙。

管仲在世時易牙無法胡作非為,但他又為什麼提醒齊桓公不能重用易牙?原來易牙是齊桓公的御廚,齊桓公這人喜歡縱情享樂,跟易牙說過:「天下美味我都嘗過,就是沒嘗過人肉的味道。」結果沒多久,齊桓公吃到了一口從沒吃過的肉,就問易牙是什麼,易牙說是自己小兒子的肉。管仲知道後說:「連自己骨肉都下得了手的人怎麼可能忠於君主?」

可生性豁達大度、卻喜歡縱情享樂的齊桓公還認為易牙是忠於自己勝過愛自己的孩子。

齊桓公能忘記管仲射箭之仇並放手讓管仲治理齊國,也不會去琢磨能把自己的孩子殺了的易牙是個多狠的人。

齊桓公興,因用人;衰,也因用人。只不過一個用對人,一個用錯人,結局就是天壤之別。

相關焦點

  • 春秋五霸之首,中原第一霸主,為何被活活餓死,67天無人收殮?
    春秋五霸,是春秋時期的五個諸侯長。霸,即伯,音轉為霸,又稱作州伯、方伯,也就是諸侯之長,名義上的職責是會諸侯、朝天子,實際上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可以說,「春秋五霸」是春秋時期這一特定階段的歷史產物,關於「春秋五霸」具體是哪五個,歷史上出現過多種說法,比如《史記-索隱》中是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荀子-王霸》中則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不過不管是哪一種說法,齊桓公都榜上有名,而且都排在首位,是公認的春秋五霸之首,中原第一霸主,但是他的結局卻異常悲慘,最後被活活餓死,67天無人收殮,這又是為何
  • 奴隸制時期的經濟戰——「有錢人」管仲如何幫助齊桓公稱霸春秋
    東周的春秋時期,中國處於奴隸制時期。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有一位得力丞相——管仲。在齊相管仲的治理之下,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另外,不得不提的還有管仲和鮑叔牙的友誼,世上點的說法是「基」情滿滿。不過我們今天說的是管仲的經濟頭腦,並且在春秋奴隸制時代發動第一場經濟戰。齊國之所以能夠成為春秋五霸之首,不僅是在政治、軍事等方面的強大。要知道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 「了解歷史那些事兒」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
    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紛爭,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另一說認為春秋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今天我們要來講的就是春秋中的 其中關於「春秋五霸」史上出現過多種說法, 中學歷史教科書主要介紹兩種最具代表性的《史記索隱》或《荀子》的版本。
  • 春秋五霸之齊桓公,你所不知道的另一面
    齊桓公,本名呂小白(生年不詳——公元前643年 ),姜姓呂氏 ,姜太公呂尚的第十二代孫,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年685——公元前643年在位,姜姓齊國的第十六位國君。驚險即位作為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他有一個可愛的名字,叫做公子小白。
  • 春秋五霸齊國,稱霸的齊桓公嗎?不是,是士大夫管仲
    齊桓公面試管仲,管仲向齊桓公獻稱霸之計,於是有了歷史上最著名的管仲獻策。 他們談論的話題是怎樣雄霸天下。 齊桓公先拋出了自己的想法:齊國有強大的軍隊,發動對外戰爭,打服其他諸侯,什麼叫雄霸天天下?就是我想打誰就打誰,這天下不就我說了算了嗎?
  • 揭榜:春秋五霸誰應居首?楚莊王名副其實,宋襄公靠仁義上榜
    春秋五霸都有誰?歷史上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宋襄公和秦穆公;另一種則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不管是哪一種,有三個人物是大家一致認可的,就是齊桓公、晉文公和楚莊王。筆者更贊同第一種說法,在下文中也採用第一種說法,對春秋這五位榜上有名的霸主進行分析排名。
  • 春秋五霸各自的實力如何?「霸道」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如此周朝就不得不依賴於各地諸侯國的支持,在這種情況下,「春秋五霸」也就應運而生了。一、「霸道」完全是禮制崩壞的產物,諸候用「尊王攘夷」的口號來號召其他諸侯。「春秋五霸」具體是哪幾個,說法有很多,主流說法是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當然也有其他觀點,但是前三個基本是固定的。
  • 敗家選手周幽王謝幕後,春秋五霸如何粉墨登場?
    其實小白並沒有死,箭射在了他皮帶上的銅勾,但他知道如果再被補刀他就死定了,於是發揮了超常的演技,趁機裝死麻痺管仲,然後繼續跑跑跑,於是,小白比糾提前趕到了臨淄,取得了這場長跑的冠軍順利坐上王座。成為齊國國君的小白為了懲罰射他一箭的管仲,任命他作為齊國的宰相。
  • 名聲大噪卻難以善終,春秋五霸,作為諸侯中的強者,結局如何
    春秋戰國時期,群雄爭霸,幾十個諸侯國戰亂不停,分分合合,打打殺殺。那時的周天子已經無力掌控諸侯國之間的利益之爭,最終在不停的戰亂之後,產生了五個霸主,就是歷史上所說的「春秋五霸」。這春秋五霸都想代替周天子來號令他國,所以弄得當時的社會動蕩不安。雖說每個霸主都主宰一方,但是每一個霸主都逃脫不掉時間的消逝,歷史上這五位霸主的結局也是令人感慨。
  • 春秋五霸之一齊桓公,為什麼會任用曾差點要他命的管仲為相國?
    魯國在國力上比齊國還要弱,所以只能同意齊國的請求,將管仲裝上囚車送還齊國。當時所有的人包括管仲都料定自己是必死無疑。但是當囚車進入齊國境內的時候,齊桓公的老師鮑叔牙也是管仲的好朋友,親自將他的囚車打開,邀請他登上了馬車,直接奔齊都而去。管仲一臉的疑惑,問到鮑叔牙是怎麼回事?
  • 「名人歷史百科」五霸之首——齊桓公
    -前643年),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時代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姜姓,名小白。是齊僖公最小的三兒子,其母為衛國人。在齊僖公長子齊襄公和其侄子公孫無知相繼死於內亂後,姜小白與公子糾爭位成功,即國君位為齊桓公。桓公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齊國逐漸強盛。桓公於前681年在甄(今山東鄄城)召集宋、陳等四國諸侯會盟,是歷史上第一個充當盟主的諸侯。
  • 高考作文裡齊桓公與管仲真的是千古君臣佳話嗎?
    春秋時期,齊國的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爭奪君位,管仲和鮑叔分別輔佐他們。管仲帶兵阻擊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帶鉤,小白裝死逃脫。後來小白即位為君,史稱齊桓公。鮑叔對桓公說,要想成就霸王之業,非管仲不可。於是桓公重用管仲,鮑叔甘居其下,終成一代霸業。後人稱頌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
  • 精通商道的管仲,治理得了天下,為什麼卻做不好生意?
    管仲是歷史上有名的政治家,齊桓公在他的輔佐下成為了春秋五霸之首,就連孔子都感嘆「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管仲輔佐齊桓公之後,多用經濟學的角度去治理國家,歷史上的第一場經濟貿易戰也是管仲的主意。後來範蠡化用了管仲的「經濟戰」的方法幫助越王勾踐贏得了與吳王夫差的戰爭。
  • 禍起蕭牆—春秋時期齊國奪嫡之爭
    春秋時期五霸之首的齊桓公(出生不詳~公元前643年),出年於齊國營丘(今山東臨淄),姜姓呂氏,字小白;他身為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文滔武略,建立了一代霸權,也奠定了春秋時期齊國的霸主地位。
  • 管仲治國三板斧,五步走富國強兵,打著「天子」旗號成就春秋首霸
    春秋時期諸侯內亂,東方老牌諸侯國齊國也是幾經波折,終於在齊桓公姜小白繼位之後,走上富國強軍之路,成為春秋五霸中的第一霸。說到齊國的崛起,就不得不提到千古第一相管仲。管仲在成為齊國相國之前和公子小白之間還有一段恩怨,齊襄公姜諸兒朝發生內亂,公子小白與公子糾開始了一場向祖國飛奔的馬拉松比賽。
  • 春秋五霸很像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歐洲?齊國像英國,楚國似俄羅斯
    春秋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爭相崛起,各個有才之士遊走列國,合縱連橫,叱詫風雲,細細分析,春秋五霸很像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歐洲列國。關於春秋五霸歷來有爭議,其中齊國(齊桓公)、晉國(晉文公)、楚國(楚莊王)是大家公認的霸主,剩下兩個,有學者認為是秦國(秦穆公)和宋國(宋襄公),有學者則認為是吳國(吳王闔閭)和越國(越王勾踐),本文以後者為準。
  • 兩千多年前的貿易戰:齊國管仲的不戰而屈人之兵
    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咱們中國的一位老祖宗就將這一手段運用的非常嫻熟了,並且獲得非常好的效果。他就是主導齊國改革的—管仲齊國的管仲改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經濟改革,在這次改革中,管仲提出了很多超前的舉措,我們一起看看管仲幹了什麼事情,又是怎麼通過商戰的手段,不戰而屈人之兵的。
  • 衡山之謀:央企齊國與CEO管仲
    這個人就是管仲,名夷吾,字仲,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他被孔子譽為「法家先驅」「聖人之師」「華夏第一相」,甚至也可以說是世界上第一個政治經濟學家。   早先,他和鮑叔牙分侍齊僖公的兩個兒子公子糾和公子小白,齊襄公駕崩後,小白成功即位,即為齊桓公。在鮑叔牙的力薦下,齊桓公不但原諒了管仲的一箭之仇,還用計把他從魯莊公的手中賺了出來,拜為丞相。
  • 春秋五霸,誰主沉浮
    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周朝是一個存在最久的朝代,從西周的國力強大,到東周的奄奄一息,各諸侯日益做大,最後天子成了擺設,春秋五霸各個登場。天下諸侯中第一霸主是齊桓公。齊桓公,名小白,臨淄人。姜姓齊國第十六位國君,在位42年。
  • 2020年全國一卷:如何看待齊桓公、鮑叔、管仲三人,該作文怎麼寫
    那麼如何看待歷史中這三個人呢?當然鮑叔是根系所有人的中心,但其實根本任務還是齊桓公。鮑叔的難能可貴在於他不計前嫌舉薦了自己和齊桓公的對手管仲。但這個作文題目卻不是所有學生都能一目了然的,最起碼他們要熟悉這段春秋時期的歷史,其次也許搞懂齊桓公這個人,才能更好全面把握當時歷史,為什麼這麼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