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這麼厲害,當時為什麼不去效忠周王室?

2020-12-22 唧唧歪歪龍

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春秋百家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現在也是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

可以說,孔子的思想在春秋後的2000多年裡一直影響著中國的人文思想。

那既然孔子這麼厲害,在春秋時期的地位如此崇高,他為什麼不去輔佐效忠周王室呢?

孔子周遊列國,奉行周禮,但卻沒有去當時的周國遊歷,這又是為何呢?

今天筆者就跟大家分享春秋時期周王朝的分封制和文化觀念。

周武王推翻商紂王建立周朝,但是武王僅在位兩年就去世了,王位傳給了兒子成王。

成王在位時又趕上武庚之亂(紂王的兒子),偌大的國土,當時條件根本治理不了,周朝君主就創造性的發明了分封制,把大國劃分成若干小國分封給自己的兒子、親戚、親信功臣。

初時,可能不覺得有什麼,但是土地是一定,經過幾十上百年的分封,土地分封完了,也不能給人家要回來,所以就陷入窘境。

再有就是當時的文化理念了,可不要把現在的文化理念用在春秋古時,不是你覺得誰牛逼厲害,就去投奔誰,誰就能收你,信任你並給你大官做的。

此處舉一個春秋時的例子:

就說在春秋時期,魯國當時有個大夫叫季孫氏,他有一個叫陽虎的家臣獨掌大權。

掌權後,陽虎大喊著要為魯國國君整肅那些跋扈的大夫,為了拉攏人心,他專門去拜訪孔子(孔子多居於魯國),孔子卻避之唯恐不及。

為什麼呢?因為陽虎的身份是魯國大夫、季孫氏的家臣,按照周禮規定,他只能效忠於季孫氏,而他卻標榜為國君整肅大夫,那就是僭越。

這就是孔子所謂的「陪臣執國命」。陽虎這麼做,不僅得不到知禮之士的贊成,反而受到士大夫的批評。

春秋時期的文化觀念和秦漢之後的觀念大不相同,周朝的分封制要求每個人逐級效忠,周天子只能得到諸侯的效忠,文人士大夫只能效忠於諸侯,這樣一級級的效忠制度是當時的文化觀念。

你想要跳級效忠,那不好意思,你就是大逆啊。別說收你了,不但不能收你,還得罵你啊。

春秋中期地圖

當然最後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原因當然是周王室的羸弱,周朝持續八百年之久,但是早在春秋中期,著名的幽王烽火戲諸侯之後,諸侯再也不理會周天子的烽火,導致戎狄入侵,無人屏擋,周幽王被殺與驪山,其後眾諸侯擁立太子宜臼為王,就是周平王了。

之後又是「平王東遷」,周朝從鎬京遷都到洛邑,周天子王權開始衰落,不能擔當共主的責任,諸侯勢力不斷坐大。到的最後在戰國末期被秦所滅。

所以周王室在那時候內憂外患,勢力幾乎被擠壓到最小,已經無力、也無法振興了。

孔子周遊列國,從55歲到68歲,孔子帶著他的若干親近弟子,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在魯國周邊遊歷。奉勸諸侯奉行周禮,宣傳自己的主張,希望君主能施以仁政,但沒有得到支持。

後回到魯國,也沒有得到魯國國君的賞識,一直到死去,死前對著子貢留下了名傳千古的話語:

夏人葬於東階,周人於西階,殷人兩柱間。昨暮予夢坐奠兩柱之間,予始殷人也。

孔子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在世時就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更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

所以不能說他沒有去效忠周王室,而是當時的環境不允許。

相關焦點

  • 孔子想把自己的書藏存到周王室,為什麼會被老子拒絕呢?
    眾所周知,孔子是儒學的創始人,而老子是道學的創始人,老子比孔子大約17歲,按年齡老子算孔子是前輩,在《莊子.天道.外篇》當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孔子想把自己寫的書藏存到西邊的周王室去。子路出主意說:「我聽說周王室管理文典的史官老聃,已經引退回到家鄉隱居,先生想要藏書,不妨暫且經過他家,先問問意見。」孔子說:「好。」孔子於是前往拜見老聃,老聃對孔子的要求不予理會,孔子於是引述《六經》加以解釋。老聃中途打斷了孔子的解釋,說:「你說得太冗繁,請簡述其要。孔子:「要旨就在於仁義。」
  • 西周滅亡後,東周還持續了那麼多年,為何周王室沒人能一統天下?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周幽王像是鬧著玩一樣將公信力揮霍一空,真到和申侯玩命時人家就不來了:反正您老人家也是尋開心,您自己樂呵去吧。 犬戎加上申侯的軍隊輕而易舉地踏平了鎬京,將這座都城毀於一旦。在戰爭期間周王室已失去了大量領土,加上後來周平王上臺後將一大片地盤送給秦國,後來又舉國遷都到洛邑,所剩的領土已非常有限了。
  • 孔子的學說為什麼得不到當時國君的認可?真的有問題?
    其實孔子也是非常嚮往做官的,他說過「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他覺得,做了官也不能忘記學習,學習東西達到一定的水平一定要通過做官來展示自己,孔子也做過官,但是他的抱負,卻一直沒能得到實現。孔子的學派以及核心思想有問題嗎?
  • ...為什麼秦武王一定要去周王室舉鼎?歷史真的跟他開了個大玩笑!
    戰國七雄:為什麼秦武王一定要去周王室舉鼎?歷史真的跟他開了個大玩笑! 在嬴蕩的喜好之下,秦國一時間很多大力士都受到了重用,其中最著名的大力士就有任鄙、烏獲,而齊國的大力士孟賁也是聞訊而去,同樣受到了秦武王的重用。秦武王在進入洛陽的周王宮之後,見到了象徵周天子權力的九州之鼎。聽聞這九鼎自從放置在這裡就不曾再被移動過後,秦武王來了興趣,要和自己身旁的兩個大力士角力。
  • 周王室東遷後,任由諸侯欺負自己,為何不招兵買馬,壯大自己呢?
    周朝就面臨這麼一個尷尬地方,因為分封的諸侯都是以自己為中心分封出去的,便眼望去,身邊全是親戚或者大功之臣,而周禮是周朝制定的,是周朝王位合法性的基礎,自然不會破壞周禮去攻伐周圍諸侯國,說白了周朝沒有發展空間了,只有那些分封到窮鄉僻壤的諸侯才有發展空間,齊國徵東夷,楚國鎮南越,秦國趕犬戎,人家的地盤都是搶的外族人,周朝和其他諸侯想搶乾瞪眼。
  • 孔子為什麼要周遊列國?背後原因及過程令人心酸
    但都是當時的小國家,沒有去到當時的大國。再說路線和地理範圍。從《孔子歷史地圖集》書內「孔子周遊列國圖」標註的線路圖來看,他的走訪路線大致是從今天的山東省出發,在毗鄰的河南省幾個地方轉了一圈。為什麼孔子不多去幾個國家尤其是幾個大國呢?
  • 周平王東遷之後,周王室到底丟掉了些什麼東西?
    平王東遷之後,無論是國家領土還是軍事實力都遠遠不如以前了,從一個天子之國的領土變成了一個諸侯國的領土,東遷可謂讓周王室元氣大傷,這種傷害遠遠比打敗仗要厲害的多,那麼周王室東遷到底丟掉了些什麼東西?首先就是周天子的威嚴,這也是最重要的,天子本來享有無上的權威,是天下共主,然而作為堂堂周天子卻無力對付犬戎,還要求救於諸侯國,這實在是讓周天子威嚴掃地,為了把犬戎趕走不得不求助於秦人,許秦人以重利,讓秦人幫忙驅逐犬戎,周天子一旦威嚴有失,必然會遭到諸侯們的輕視,就像周夷王一樣,周夷王主動下階上朝,尊重大臣,卻被認為了禮樂崩壞的開始,所以周天子只有高高在上,才會為人們所尊敬,一旦有失禮數
  • 孔子如今是聖人,為什麼戰國時,他週遊幾十個國家卻沒人待見他
    孔子問禮歷史記載孔子周遊列國的時候曾經到達過七十多個國家,但是真正採用儒家思想治國的少之又少,所以歷史告訴我們孔子以及他的儒家思想在當時根本不受歡迎!但是此時的儒家思想跟孔子的儒家思想還有一些區別,因為董仲舒在這種新儒家思想中加入了「君權神授」,這樣可以更好的控制百姓。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其實很好理解。因為任何思想的成長,都需要合適的土壤環境,不然都會水土不服!周武王滅商以後形成新的周王朝。
  • 哈裡梅根退出英國王室,為什麼爭議這麼大?
    昔日矛盾多多,逐漸「邊緣化」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不管是普通人還是王室,血緣至親也不會一輩子步調一致。那麼哈裡梅根與王室之間矛盾的苗頭來自哪裡,他們為什麼要選擇「退出」?曾跟隨倆人出行過的BBC王室記者喬尼·戴蒙德認為,鬧獨立的原因是顯而易見的:因為倆人都不喜歡現在的生活。
  • 小雪,孔子要去周遊列國
    不知為什麼看到日曆上小雪節氣時,我腦海裡會浮現出一幅悽冷的畫面——有位孤獨行者,兩肩披著雪花,背影消失在無垠曠野中。他是孔子,我不由自主地聯想到孔子離開魯國要去周遊列國時的情景。公元前497年,孔子無奈又無限眷戀地離開故土魯國,開始了長達十三年如喪家之犬的顛沛流離。《論語·微子篇》18.4章:「齊人歸女樂,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講述了孔子周遊列國的政治背景。
  • 春秋時期周王室已經徒有虛名?周天子:我的「虛名」還是有作用的
    那麼周王室在春秋時期是否已經徒有虛名了呢,當我們帶著這個疑問穿越兩千餘年的時光看向當時的周天子時,似乎聽見了周天子極力辯解的聲音:我的「虛名」還是有作用的。本篇筆者就從春秋時期的「兩大集團」說起,聊聊春秋時期周王室與霸主、諸侯小國之間的關係,繼而說說春秋亂世中周天子僅存的「虛名」。
  • 《孔子和他的時代》:還世人以真相,讓你認識真實的孔子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被犬戎所殺,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被迫東遷洛邑,使得周王室在諸侯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諸侯越來越不把周王室放在眼裡,君不君,臣不臣,僭越之事越來越多,社會政治秩序越來越混亂,進入了所謂的「禮崩樂壞」的春秋時代。孔子就是生活在這樣一個黑暗的時代,黑夜給了他一雙黑色的眼睛,卻讓他看清了黑暗的世界。
  • 原來孔子易經應用這麼厲害,不說大家還不知道呢
    我們都知道孔子是儒學大家,他的學術和思想被後學世代稱頌,他的千古著作《論語》,是人們世世代代學習必修書籍,給人們指明了許多的治學方法和做人道理,至今仍被我們推崇和應用。可以這樣說,他對中國文化的貢獻無與倫比。
  • 思蕊梵小公主,在泰國王室成員中,為什麼會那麼受寵呢?
    而這句話,對於泰國王室小公主思蕊梵.娜瓦瑞來說,似乎最為貼切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大家都知道,泰國王室有個心照不宣的規定,如果哪位公主與非王室血統的人結婚了,那麼,她將不再擁有王室身份了。因此,許多王室公主們都只能在一定範圍內選擇心儀之人。當然,這肯定存在著一定的政治因素。但是,如今的泰國王室中,卻有一位公主,似乎不在這個規章之內。
  • 春秋戰國時期群雄並起,為什麼周王室沒有趁機重新崛起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周王室一落千丈,「天下共主」變得徒有虛名。由於周王室衰落,天下群雄並起,各大諸侯國紛紛擴張自己的勢力,徵伐兼併戰爭頻繁,中國進入了混亂的春秋戰國時代。在混戰中,很多諸侯國趁機崛起,而作為「共主」的周王室卻沒有在混亂中趁機重新崛起,越混越差,連打醬油的資格都沒有。
  • 為什麼是王陽明創建了心學?而不是孔子?500年後度陰山寫出真相
    提起孔子不無人不知,說起王陽明卻略顯生澀,要是說王守仁就更稀缺了。上周跟一個剛畢業的小女生聊天,她還在問我:你崇拜王守仁幹嘛?你也想做十三香?我說:做十三香的不是王守仁,是王守義!王守仁,號陽明子,人稱王陽明。
  • 周平王東遷,周朝由盛轉衰的開始,從天下共主變成傀儡王室
    周王朝的分封與此大不相同,首先,其分封的是同姓大宗與有戰功者;其次,是任命諸侯王帶著宗族屬民,去名義上屬於周而原本不是周的土地建國。這樣的分封制形成了五服制,而戎被劃分為第五服-荒服。「夫先王之制,邦內甸服,邦外侯服,侯衛賓服,夷蠻要服,戎翟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賓服者享,要服者貢,荒服者王」。
  • 紫色之惡,為什麼孔子這麼不喜歡紫色?
    《爾雅》和《山海經》這兩部文獻的成書年代都不晚於西漢早期,說明在先秦時期紫草就進入人們的生活。但是關於紫草如何染色沒有明確的記載,根據當時的常識可以推斷,是用新鮮紫草榨取枝葉進行染色。在唐代之前,紫草的用量都非常的大。但是現代工業研究表明,紫草中的色素不溶於水,在當時的工藝條件下很難大規模提取出來,到了宋之後,這種方法的染色工藝就逐漸棄用了。
  • 當王室女性和女明星穿同款裙子:王室的造型團隊和攝影師就是厲害
    不得不佩服麥當娜,當年她49歲,這個年紀身材還那麼好,自律能力真的極強,能紅這麼些年不是沒有道理的。麥當娜強大的氣場令人印象深刻,比碧翠絲公主更吸睛。這件裙子卡戴珊早在2007年就穿過了,當時她穿的是白色版,那個時候的卡戴珊還很青澀,身材也沒有現在這麼誇張。時隔11年,梅根居然和卡戴珊就這麼撞衫了。卡戴珊當時還沒怎麼出名,搭配得肯定沒有擁有專業造型團隊的梅根好看。
  • 孔子雖聖曾被罵喪家之犬,老子無為卻捧在神壇,對比之後立見高下
    01老子史料中老子極為神秘,他一生只做過周王室的「守藏室之史」。周王室衰落以後,他就騎黃牛四處週遊,歷史上再沒有他為官的記載。可他在後世的名聲卻極其響亮,尤其到了東漢時期,隨著道教的興起。老子成了道教的太上老君,被捧上神壇,具有不死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