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草大揭秘——建議收藏!

2021-02-19 青少年書法家園



讓更多青少年擁有更加豐富、公平的教育和發展機會

青少年書法家園   書法人的樂園

一、認識章草


章草,是書法的傳統書體之一,是早期的草書,始於秦漢年間,由草寫的隸書(今楷書,唐以前稱隸)演變而成的標準草書。章草是「今草」的前身,與「今草」的區別主要是保留隸書筆法的形跡,上下字獨立而基本不連寫。

章草,是篆書演進到隸書階段相應派生出來的一種書體。它屬於草書由胚胎時期逐漸走向規範化過程中的一種體段。唐朝張懷瓘稱之為「既隸書之捷」,是由隸書的簡捷寫法發展演變而成的,是隸書草化或兼隸、草於一體的一種書體,也可以說章草是草書中帶有隸書筆意的一種書體。

漢章帝(58-88年),名劉炟,東漢第三位皇帝。即位後,勵精圖治,注重農桑,興修水利,減輕徭役,衣食樸素,實行「與民休息」,並且「好儒術」,使得東漢經濟、文化在此時得到很大的發展。他還是一位書法家,其草書非常有名,被稱為「章草」。

章草,雖然與漢章帝有關,但絕非一時一人所創造,它是從秦代的草隸中演化出來的,經過長期流行通用,繼而約定俗成,章草大致形成於西漢宣、元之間,興盛於東漢、三國及西晉,成為一種成熟完善的書體,代表了西漢至東晉時期四百多年間草書藝術的面貌。至東晉,作為今文字新體的行書、楷書、草書全面成熟,隸書及其俗體——章草逐被取代。

「章草」這種字體最初只稱為「草書」,後「今草」出現後,為示區別,改稱得「章」名。它的命名歷來說法不一。章草的得名,舊說或曰為章帝所愛、或曰用於當時奏章、或曰元帝時史遊用於書寫急就章。均不確切。從「章」字的本義來分析,它的準確含義是篇章、章法、章則,含有法度的意思。東晉新體草書形成後,由於舊體草書法度嚴謹,逐稱「章草」,新體草書則稱「今草」。所以說,把當時規範化的、章法化的草書稱之為「章草」,還是十分允當的。

二、梳理章草


如何梳理好章草的脈絡,對章草分類,餘德全先生在《章草大典》的前言中有精闢的論述:因為章草傳帖較少,風格近似者,每類人數也寥寥,三兩個人便說已成流派,畢竟有些勉強。正因為如此,這一部分只就章草的純正程度及章草所佔比重的大小做一個劃分。以純正程度,章草可大致可分為七個類型:

一是原始型。其特點是章草法度在字中當屬不穩定狀態,或者說正由不成熟向成熟發展,還具有初步的性質。各種漢簡屬於此類;

二是簡章型。其特點是章草帶有一定的漢簡風格。陸機的《平復帖》和一些西晉殘紙墨書屬於此類;

三是標準型。其特點是全帖之章草法度穩定,在簡率的筆意中顯現隸書的底蘊,堪稱章草之典範。皇象的《急就章》、索靖的《月儀帖》、《出師頌》等是其代表;

四是章今型。特點是以章草為主,間或參以今草。全帖仍然是章草面目。祝允明的《長門賦》等屬此類;

五是今章型。特點是各字細看是今草,但全帖使用章草筆法,帶有濃厚的章草韻味。敦煌章草,孫過庭《佛遺教經》等屬於此類;

六是正章型。特點是全帖皆用章草筆法,但每個字的基本骨架仍然保留正楷的某些特徵。楊嘉祚的《先文貞敷仁廟碑》等屬於此類;

七是章篆類。特點是章草融入了篆書的筆意,而顯得高古厚樸。王蘧常的《千字文》屬於此類。

八、由於章草是從隸書演變而來的,有些字完全和行、草、楷書不同,絕對不是把上述「蠶頭雁尾」和右斜捺凝重的筆調參雜寫成的,要參考前人的書跡,要有本有源,才不至於謬誤。

三、學習章草


章草由隸書草化而來,使之省易簡便,故其用筆仍然多沿襲隸書,其特點多體現在橫畫之末,依然上挑,純留隸法,它雖字字獨立,但每字筆畫之間,卻加進了飛絲縈帶,圓轉如圜,索連的筆法,形成了章草獨特的「筆有方圓、法兼使轉、橫畫有波折、且簡率連筆」的筆法和「字字有區別、字字不相連,字體有則、省便有源,草體而楷寫」的總體特徵。

其用筆和結構特徵有以下幾點:

1、第一筆起筆和最後一筆收筆的橫畫,常帶有隸書「蠶頭雁尾」的筆調,向右捺斜挑,但不是都有,就是有則不重二。

2、最後收筆的右斜捺,凝重而長,帶動整個字形既險峻又靈活。

3、重筆多在字的末筆,收尾都比較沉穩。

4、字的部件之間連寫比較普遍,尤其是筆畫之間聯繫頻繁,大量使用牽絲,且筆畫多為圓弧形,俯仰臥盼,相互呼應,分寫的點,連勢也十分強烈。

5、左右結構一般不連,字與字間斷而不連。

6、章草的一些字和行書差不多,有些和草書差不多,極少數字和楷書差不多。

7、走之平捺,像「乙」字那樣,向右旋繞,彎向上鉤。

臨習章草

如何學習章草,辛一夫先生在《怎樣寫草書》一書中有全面的論述,摘要如下:研習章草的過程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臨摹皇象的章草《急就章》,前一階段要求酷肖,待結體、使轉熟練後,再融入陸機的《平復帖》的筆意,求其簡峭古拙;

第二階段,臨摹皇象的《文武帖》、《頑闇帖》,隋人《出師頌》,獻之《江東帖》,羲之《豹奴帖》及《亮白帖》,最初力求肖似,而後放大臨摹,用以壯大自己腕下的氣宇,書勢自然逐漸走向開張、雄闊;

第三階段,臨摹索靖的《月儀帖》,宋克的《急就章》,郭雍的《蘭亭序跋》,用以豐富章草的筆意,求其結體變化多姿,矯健有力,而又氣韻生動;

第四階段,臨摹分析研究秦、漢期間帶有濃厚篆書筆意的簡書,一方面要理解:古人書寫的初期章草出現幼年期稚拙感的成因;同時辨別清楚哪些是僿陋之作,以及它的歷史局限性。另一方面要有分析的進行約取。深入研究這些原始章草,其主要目的在於浸潤吸收簡書的氣韻和結體上的簡峭巧思,最後達到簡古痛快的境界。

通過以上四個階段的研習,大體上可以領悟到章草的結體、用筆特點和章法要求。比如:章草的結體有如隸書,應當方而略扁一些;運筆時,環轉取篆書法,其它和隸書接近;章法要求豎成行,而不必強調橫成列;字與字之間不相牽連(意應連,但不以縈帶相連);一幅作品中,單字各有姿態,同體字不使雷同,又省便有源。掌握了章草的特點和豐富的結體變化,又能融會吸取眾家之長於腕下,積時長久以後,當能夠隨心所欲地駕馭這種書體抒發情懷時,自可窮通妙造、風格獨具。

學習寫章草應注意的事項

沈鵬先生在2009年香港《書譜》雜誌(總第九十五期)舉行的「十家論壇之名家訪談」時,在談到學習章草注意事項時說:「章草是今草的前身,今草是章草的延續,如果能把兩者融匯起來,可能達到一個高境界。……學習章草應注意避免習氣,章草具有特徵性的筆法比如波磔,倘若過分誇張,便失去內在的美;如果沒有這樣的筆法,又失去了章草的味道。」

「今章二體有異同,今草可以連續書寫,所謂『字群結構』。章草承隸法,每個字是獨立的,所以我認為章、今二體結合會更完美。……明代宋克寫章草有很好的成就,習氣也比較明顯。……有人一開始就學宋克,我覺得不好。鍾繇、皇象都是章草的源頭。」 ……「漢代的木簡、晉唐人寫經,還有陶磚瓦文等,都可以學習的,如果可以追求某些筆法,可能令人生厭。我一向主張融合、博取。」

陳巨鎖先生近三十年來致力於章草創作,他說:「草書的產生,是實用之需,所謂「趨急速耳」、「赴急之書」。然而,章草作字非因急速而使然。我數十年來作章草,是對藝術的追求,無「赴急」之為。故所作書,一是下筆有源,無不遵循章草法則和規律,絕不臆度生造。其次,我在章草學習中轉益多師,鑄熔百家,以為我用。漢魏迄今兩千年來,章草由盛而衰,流傳的作品也不是很多。凡所能見到的、我無不臨習。從皇象急就章,到索靖月儀帖,到隋人出師頌,以及趙子昂、鄭文原、俞紫芝、宋克、祝允明,到近代的沈曾植、王世鏜、鄭誦先、王遽常等名家作品,無不揣摩品味,以汲取營養,豐我羽翼。三是忘我,作書每在經意與不經意之間。經意,嫌拘謹;不經意,則粗疏毛糙,流滑近俗。情之所至,沉著痛快。不沉著,難得醇厚高古;不痛快,常失風採韻致。四是不求變而自變。人之面目,由少年而青年終至老年,形態在漸變。若驟然變臉,人將不識某甲某乙。蒙養三味,不求速化,老而彌堅,境界也將不斷升華。五是不求工,一任自然,下筆不激不厲,不溫不火。心態平和,法而無法,有而不為法縛,無而不離矩矱。」(以上摘自2009年香港《書譜》雜誌(總第九十五期)十家論壇之名家訪談)

謝孔賓先生(荷澤學院教授)在所著的《怎樣寫章草》一書中說:「在學習寫章草時,要注意筆畫的輕重,結字的體勢和章法布局。書寫時選用硬毫筆或兼毫筆為宜,用墨要濃潤。在運筆的韻律中多半是:左輕右重,上輕下重;入筆較輕,出筆較重。在結字的特點上有些字是一字多寫、一字多姿,姿致變化美輪美奐。章法上要求通篇和諧,氣脈連貫,給人以水到渠成燦然成章之美。」又說:「古代的章草字數有限,因而我們能取法者也有限。文字學家餘德權先生說:『寫章草要使更多的人能夠認識,書寫時儘可能選擇簡率成度不很高的體型。如果沒有簡率成度不很高的,亦可仿行書創造,只要用章草的筆法來寫就行。』真是至理名言。所以我們在認真繼承傳統時不可故步自封。應該在多寫多讀中不斷積累書識;練手、練眼、練心,以求化古生新。」

@為青少年服務我們注重分享。@部分文章源自網絡,觀點僅供參考,歸屬者不詳,如有侵權或其它錯誤請及時與我們聯繫以便更正或刪除!

長按三秒關注

微信公眾號:SHUFAHW

書法——我們一起同行

   編輯微信:sxj6768  

相關焦點

  • 章草的古典韻味
    劉熙載《書概》稱「章草」為「解散隸體,簡略書之,此猶未離乎隸也。」①還說「章則勁骨天縱,草則變化無方。」②此語雖簡約,卻把章草的形質和神態描繪得分外準確。「章草」萌起於隸書之變,流行於兩漢,魏晉以後成於規模。
  • 歷代有名的章草有哪些?
    古隸的正體發展為成熟的隸書,即八分;而其草寫的俗體則發展為草書,即章草。章草形成於西漢宣、元年間,興盛於東漢、三國及西晉。至東晉,作為今文字新體的行書、楷書、草書全面成熟,章草被取代。章草的得名有的是說因為東漢章帝所好,也有說是用於當時奏章,還有一種說法是西漢元帝時史遊用以書寫《急就章》,是否確切不得而知。
  • 章草與今草的區別
    一、章草  章草始於秦漢年間,由草寫的隸書演變而成的標準草書。章草由隸書草化而來,使之省易簡便,故其用筆仍然多沿襲隸書,其特點多體現在橫畫之末,依然上挑,純留隸法,它雖字字獨立,但每字筆畫之間,卻加進了飛絲縈帶,圓轉如圜,索連的筆法,形成了章草獨特的「筆有方圓、法兼使轉、橫畫有波折、且簡率連筆」的筆法和「字字有區別、字字不相連,字體有則、省便有源,草體而楷寫」
  • 章草特性及筆畫解析
    章草草法特徵 章草的形成是草書藝術成熟時期的開端,章草的主要特徵是保留隸書波磔,字形方扁端正,字字獨立,偶用連筆牽引,簡化了隸書結構,但筆畫清晰,斷多連少,正像張懷瓘所說「字字區別」,不過由於自身的演變和發展也含有了草書連綿等因素。
  • 章草大師——王遽常書法欣賞
    日本友邦人士評價王蘧常的章草,有「今日中國王羲之」之美稱。觀《二十世紀書法經典——王常蘧》卷,便可知王老對《石門頌》、《乙瑛碑》、《鄭文公碑》寢淫甚久,對《十七貼》、《月儀》、《急就》、《出師》、《平復》及西北出土之章草簡牘,著實下過大功夫,在繼承傳統中,學古化古,汲古常新,獨出機杼,揉篆隸多變之結體,自成格調,開章草雄強書風。
  • 從章草到今草:兩漢魏晉草書的歷史
    三國時吳國的皇象擅長章草,他書寫的《急就章》有刻本傳世。《急就章》是漢代史遊編寫的一部字書,相當於識字課本,因開篇首句有「急就」二字,故以名篇。皇象所書《急就章》,字字獨立,用筆沉穩,節奏分明,收筆處具有明顯隸書意味,而且用筆較重,筆畫規律性很強,人稱其「沉著痛快」。成為歷代學習章草的重要範本。
  • 章草,他是五百年來第一人
    晚年致力於書法,精心研究漢簡,欲化漢簡、漢帛、漢陶於一冶,拓展了章草之領域。其書法作品在日本享譽極高,人稱"古有王羲之,今有王蘧常"。曾任上海交通大學、光華大學(今華東師範大學)、復旦大學教授,文史哲藝俱通,著作宏富。博大精深 熔鑄古今——章草大家王蘧常縱觀中國近代、現代書法史,章草名家寥若辰星。
  • 如何欣賞和學習章草?(非常詳盡)
    章草是「今草」的前身,與「今草」的區別主要是保留隸書筆法的形跡,上下字獨立而基本不連寫。章草,是篆書演進到隸書階段相應派生出來的一種書體。它屬於草書由胚胎時期逐漸走向規範化過程中的一種體段。唐朝張懷瓘稱之為「既隸書之捷」,是由隸書的簡捷寫法發展演變而成的,是隸書草化或兼隸、草於一體的一種書體,也可以說章草是草書中帶有隸書筆意的一種書體。
  • 安徽省書協副主席吳禮奇章草作品欣賞
    三十餘年來,他承蒙多位書家和道友指導和關懷,博採眾長,參悟心得,近幾年潛心章草,力求古樸靈動,書法已取得長足進步,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風格。鄧石如杯全國書法大賽,建黨90周年全國書法大賽入展,中華情全國書法大賽金獎,《書法》,《書法報》,《中國美術法》,中央電視臺十一頻道均介紹,作品還被多家藝術館收藏。
  • 章草巨擘 王蘧常
    他聽從了師訓,開始學章草。一天他把所臨章草就師請教,沈笑著說:「昔趙松雪、宋仲溫、祝希哲作所章草,不脫唐宋人之間架與氣味,爾所作不脫北碑間架與氣味,總之是一病。須知章草出於漢黃門令史遊,史遊以散隸名,故習章草宜先學漢隸」。蘧常從善如流又致力於漢隸,把漢隸的筆法運用到章草中去,務使章草寫得更質樸,更典雅。
  • 揭秘12生肖選樓層宜忌,建議收藏!
    揭秘12生肖選樓層宜忌,建議收藏!世界上所有事物,都有陰陽五行的屬性,人與自然、人與建築的關係可通過陰陽五行來進行分析。好的房子風水會給居住在裡面的人帶來好的運程運勢,所以大家都希望知道這房子風水怎麼看,好方便看一些自己的家居風水情況,在風水學中,樓層的風水的作用是相當大的。
  • 宋克《急就章》,章草翹楚,冠絕一代!
    歷代章草《急就章》寫本,以傳為三國時皇象所書最古。宋克臨習章草書,即從此書得法。 宋克(公元1327年-1387年),宋克學書取法魏晉,深得鍾、王之法。擅長楷書、草書,尤精工章草,為當時第一。他的章草,延續趙孟頫、鄧文原的風格又有所發展,融入了今草和行書的寫法,流走暢貫,揮運自如,似飛劍狂舞,瀟灑縱橫,十分契合於宋克"任俠使氣"的性格。
  • 【梅花三藝趣】章草巨擘——王蘧常
    王蘧常善於博取古澤,諸如漢簡、漢陶、漢磚、漢帛中的有益因素他都一一汲取,加之他深厚的古文字功底和文化修養,故能將之一一冶之於章草之中,所作恢宏丕變,蔚為大觀。應該說,王蘧常自視是頗高的,在心裡是將書法看作是學問的流露和表現,他寫信時也用古章草;包括信封也是如此,寧可再在旁用小字注出。收信人要琢磨上一天半天。為什麼要這樣?
  • 元朝的文壇泰鬥,章草堪為「天下之冠」,這字不輸王羲之!
    鄧文原草書《臨急就章》在不同書體的演變過程當中,其核心書體乃是「章草」。在中國書法最為鼎盛的時期,漢魏至兩晉時期,「章草」才是真正的書法基礎,只有將「章草」寫好的人,才算基本具備了篆隸和行草的基礎。章草可以籠統認為是隸書的一種快寫,其筆法有隸書的筆法也有「今草」的筆法,是草書的源頭,也是包含筆法最為豐富的一種書體,在晉人的楷書中,也較多的保留了「章草」的筆法。兩晉時期最為著名的章草大師要屬皇象了,他是中國書法史上最早的「書聖」,名氣曾經比王羲之還大。只可惜,皇象至今沒有墨跡留存。
  • 淘寶刷單大揭秘!
    今天,聚一就和大家說說淘寶刷單大揭秘,讓大家都能安全的刷單。首先開淘寶店還是需要一些真實的流量的。對於網絡上很多軟體刷的流量,聚一建議不要使用。因為這些軟體的流量大多數都是模擬出來,是不被淘寶承認的。如果是配合刷銷量的話,就更容易引起淘寶注意,會被判定為虛假交易。許多新手都不知道刷流量一定要配合網店的信用一起,認為只要有足夠的流量,再配合刷單就已經足夠了。
  • 能夠如此完美的把楷書、行書和章草組合到一塊的,恐怕也只有他了
    宋克真書出自鍾繇,行草兼二王及皇象《急就草》之遺意,清勁古雅,最為難能可貴的是他將章草融合到他的行草中去,而別開生面,吳寬評其書謂:「克書出魏晉,深得鐘王之法,故筆精墨妙,而風度翩翩可愛。」
  • 【章草字帖】索靖《月儀帖》
    索靖善章草,傳張芝之法,其書險峻堅勁。其章草書,自名「銀鉤蠆尾」。時人稱「瓘得伯英之筋,靖得伯英之肉。」索靖章草自成一家,唐張懷瓘評道「幼安善章草,書出於韋誕,峻險過之,有若山形中裂,水勢懸流,雲嶺孤松,冰河危石,其堅勁則古今不逮。」著有《草書狀》等。【始】
  • 歌唱的咬字吐字練習(建議收藏)
    感謝您對 唱歌訓練營 的長期關注,整理不易,如果您覺得對您有幫助建議
  • 從隸書到章草——《居延漢簡》
    漢簡隸書是草率的,但《居延漢簡》中許多筆跡更草率,然而,它卻帶來了另一種書體的將要輝煌,那就是章草。書寫《居延漢簡》類章草簡牘書法,首先要明其理,曉其來源,即脫胎於篆書,所以線條的內質還是以圓渾遒勁為上。今人寫簡牘,只求其形,線條偏扁單薄,了無深趣。另外誇大突出筆道,如捺面的收尾、長豎、豎彎鉤等,以為此類特徵筆閫小深入,表現不了漢簡的神韻,實乃惡俗至極,品質頓失。
  • 蔡康永收藏建議:收藏上限僅為30萬元
    蔡康永,這位風靡兩岸三地的臺灣綜藝跨界明星,30歲那年開始了自己與家族品位背道而馳的收藏之路,並發掘了眾多年輕藝術家。更令人吃驚的是,他劃定的收藏上限僅為30萬元。面對這麼多高價作品,他為何能慧眼識金?   家境富裕的蔡康永,從未缺少藝術品的薰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