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草特性及筆畫解析

2020-12-26 騰訊網

章草草法特徵

章草的形成是草書藝術成熟時期的開端,章草的主要特徵是保留隸書波磔,字形方扁端正,字字獨立,偶用連筆牽引,簡化了隸書結構,但筆畫清晰,斷多連少,正像張懷瓘所說「字字區別」,不過由於自身的演變和發展也含有了草書連綿等因素。

章草的傳世名作除大量的簡牘外,有史遊《急就章》,索靖《出師頌》《月儀帖》,皇象《急就章》以及《淳化閣帖》中所載的章草作品。至元代在趙孟頫、明代宋克等人的努力下使得這一書體又得以復甦。

章草雖是草書,與今草草法不同,有約定俗成的草寫規律以及自身的一套規則,這是章草準確易識而又結字美觀的依據。

《出師頌》

章草草法嚴謹,極有法度。章草結字,筆畫已儘可能進行省變、精練,一點一畫都是有根據、有來源的。如果在書寫時不合草法,隨意連筆草寫,就容易似是而非、妨礙認讀,也不容易美觀。學習章草應關注如下幾點:

(一)互不相連,字距均勻

章草通篇,字與字之間幾乎是獨立的,並不相連。筆畫之間也很少有牽絲映帶,這種相對只要經營好單個字並把每個字的字形寫好的布局章法模式,對於初學者而言會容易許多。事實上,章草的通篇氣息必須是圓融的、渾然的、協調的。

(二)字型扁方,減筆連畫

章草的形體是從隸書的橫扁勢態發展為豎長方形或圓形或方形,相比原先的結構類型豐富了很多。這是由於「草寫」本身而帶來的一種活潑性的改變。在字形的處理上,還是較多地保留了隸書中宮開闊的意態。

(三)順勢入筆,發揮磔筆

章草用筆大多是直接順勢而入,長橫筆畫還是顯示出隸書的意味,收筆還明顯地保留了隸書的磔法,尤其在捺畫收筆處,更是儘可能地發揮了磔的寫法,重頓後順勢右上平出,顯得十分古樸。

(四)圓轉弧彎,轉鋒簡便

章草在行筆的轉折處,為了提高書寫速度,省去了提按頓折的麻煩,改作手腕圓轉而形成的弧彎,在書寫上大大簡化了用筆的複雜性。這種書寫方法與初期章草從隸書演變而來不無關係。

(五)筆合隸意,符號相代

章草在形體的簡化中,還有一個現象就是省簡筆畫,把鄰近的筆畫連接起來,變兩筆為一筆,甚至把許多筆連接變成一筆。省略筆畫後使一些筆畫符號化,在約定俗成之中,出現了一些定型的替代符號,這些使用起來非常方便的符號給書寫者帶來極大方便。為了簡便,有些字甚至打破自左向右的書寫規則,直接從右向左書寫。而今草中有些字形的變化就是來源於章草。

西晉:索靖月儀帖

章草筆畫解析

(以宋克書《急就章》為例)

宋克書《急就章》(局部)

(一)點

章草中單點的形態與楷書比較近似,多點間的書寫要注意筆勢呼應。無論單點還是多點的書寫都要防止「楷化」,用筆要有起伏感。

單點寫法與後來的楷書的點較為接近,但比楷書的點活潑,因此在書寫中要防止「楷化」用筆現象的出現。

1.順勢右下落筆。

2.稍頓後提筆,書寫時要加強筆毫的起伏感。

有時起筆處或收筆處會引帶出與上一筆或下一筆呈應接關係的虛尖。

雙點的組合方式為左右或上下,可斷可連。

1.根據雙點的組合方式決定第一點的落鋒和出鋒方向。

三點的組合方式為左右或上下,可斷可連。

1.根據三點的組合方式決定第一點的落鋒和出鋒方向。

2.順勢寫出第二點,第三點的位置決定第二點的出鋒方向。

3.順勢寫出第三點,第三點往往會因為向下一筆畫牽引而引帶出虛尖。

三點分開時要注意筆勢的連貫性。

(二)橫

章草對於一字中的主筆長橫經常會用「磔尾」來表現,書寫時要見筆毫彈性,不可拖沓。其他橫畫書寫有連有斷,不過都要注意筆勢的啟承和呼應。

雁尾長橫,是章草的重要特徵,一般第一筆或最後一筆長橫表現為帶有隸書筆意的「雁尾」形態,橫向舒展。

1.露鋒或逆鋒入紙。

2.中段略提。

3.漸行漸按,像隸書雁尾一般出鋒。

長橫,其書寫方法與楷書十分接近。需要注意的是不可直接以楷法入草。

1.露鋒或逆鋒入紙。

2.中段略提。

3.收筆處略提,輕頓駐筆。

多橫相疊,在章草中多用牽絲進行連接書寫,書寫時注意各橫之間的長短、輕重、俯仰等變化。

(三)豎

豎畫一般空搶入紙,翻壓後果斷下行,行筆中段要勁挺。

用駐筆豎方法,與楷書垂露豎形態較為接近。其收筆處理方式與楷書不同。

1.鋒面入紙後稍駐筆調鋒。

2.向下果斷行筆。

3.駐筆提收。

懸針豎與楷書懸針豎形態較為接近。

1.豎交叉時,橫畫切鋒入紙,空搶與豎畫交叉。

2.收筆時漸提出鋒,有時也不一定會出尖。

(四)撇

撇畫書寫要有爽利之感,從形態上講,短撇如「匕首」,雖形短力強;長撇如長刀,書寫時要力送筆端,方可表現彈性。

短撇短促有力。

1.露鋒入紙。

2.左下行筆。

3.漸行漸提出鋒。

長撇舒展爽利。

1.露鋒入紙。

2.左下行筆,並保持線條在一定長度中的粗細基本不變。

3.收筆時漸行漸提出鋒或順勢向下一筆引帶。

長撇有時會有一些變化,如呈較明顯曲度、收筆不出鋒或上挑等。

)捺

章草中的捺畫變化豐富,正捺是章草的特徵筆畫,誇張「磔尾」書寫;反捺則順勢下鋪;點捺收筆以小「磔尾」形態呈現,多有活潑之感。

正捺,也是表現章草特徵的一個重要筆畫,凝重舒展。

1.露鋒右下入紙。

2.漸行漸按。

3.重頓後,提筆出鋒。

反捺書寫方法與單點類似,行筆路程稍增長。

點捺一般是一個字的最後一畫,形態活潑生動,其書寫方法是正捺的縮寫,不過出尖更為明快。

(六)鉤

鉤畫,一般是附著於橫、豎等其他筆畫之後而構成的一個新的筆畫。書寫時筆毫推出有厚重之感,不可輕易挑出。

豎鉤在行筆至鉤處蓄力向左上推出。

橫鉤在此帖中多為右下頓折後,向左手腕推出。

豎彎鉤在行筆至鉤處蓄力向上推出,除了常規的豎彎鉤外,「走之底」也常寫成這種形態。

(七)轉折

所謂轉折,「轉」為圓,書寫時多用手腕擺轉而成,為章草書寫的常態;「折」為方,有時翻折而下,有時略做駐筆後順勢下行。

圓轉,此法來自篆書筆意演變,書寫時講求中鋒,整體要圓厚飽滿富有彈性,筆毫不可散鋒,手腕擺動速度較快。

方折,這種轉折整體感覺硬朗,折時駐筆下行即可,不必有太多動作。

(八)提

章草中的提畫形態與楷書較為接近,書寫時要體現筆畫運動的起伏感,切勿出現「楷化」現象。

提與楷書提畫類似,重頓輕提,漸行漸出鋒,長短相宜。本帖中提畫有時會與承接筆畫連筆書寫。

相關焦點

  • 章草與今草的區別
    一、章草  章草始於秦漢年間,由草寫的隸書演變而成的標準草書。章草由隸書草化而來,使之省易簡便,故其用筆仍然多沿襲隸書,其特點多體現在橫畫之末,依然上挑,純留隸法,它雖字字獨立,但每字筆畫之間,卻加進了飛絲縈帶,圓轉如圜,索連的筆法,形成了章草獨特的「筆有方圓、法兼使轉、橫畫有波折、且簡率連筆」的筆法和「字字有區別、字字不相連,字體有則、省便有源,草體而楷寫」
  • 章草大揭秘——建議收藏!
    所以說,把當時規範化的、章法化的草書稱之為「章草」,還是十分允當的。二、梳理章草如何梳理好章草的脈絡,對章草分類,餘德全先生在《章草大典》的前言中有精闢的論述:因為章草傳帖較少,風格近似者,每類人數也寥寥,三兩個人便說已成流派,畢竟有些勉強。
  • 如何欣賞和學習章草?(非常詳盡)
    東晉新體草書形成後,由於舊體草書法度嚴謹,逐稱「章草」,新體草書則稱「今草」。所以說,把當時規範化的、章法化的草書稱之為「章草」,還是十分允當的。章草的分類我們今天談論的章草,包含了兩方面意思:一是俗體的章草,即通常所謂的原始狀態。
  • 從章草到今草:兩漢魏晉草書的歷史
    從章草到今草:兩漢魏晉草書的歷史  草書起源於秦末、漢初。
  • 宋克《急就章》,章草翹楚,冠絕一代!
    歷代章草《急就章》寫本,以傳為三國時皇象所書最古。宋克臨習章草書,即從此書得法。 宋克(公元1327年-1387年),宋克學書取法魏晉,深得鍾、王之法。擅長楷書、草書,尤精工章草,為當時第一。他的章草,延續趙孟頫、鄧文原的風格又有所發展,融入了今草和行書的寫法,流走暢貫,揮運自如,似飛劍狂舞,瀟灑縱橫,十分契合於宋克"任俠使氣"的性格。
  • 章草的古典韻味
    ▲《急就章》明拓本書法創作概念中,向有「章草」一名。「章草」者,又稱「隸草」或「古草」,體勢沿有「隸書」一體之書法特徵,橫畫上挑,左右波糜,頓挫分明,故又有隸書草寫之意。其用筆雖有類「今草」處,然結體卻寓平正於欹側,字字獨立不相連綿,尤筆畫映帶處,往往細如遊絲筆斷意連,通篇之下,誠可謂古音繞梁氣息盎然。
  • 歷代有名的章草有哪些?
    古隸的正體發展為成熟的隸書,即八分;而其草寫的俗體則發展為草書,即章草。章草形成於西漢宣、元年間,興盛於東漢、三國及西晉。至東晉,作為今文字新體的行書、楷書、草書全面成熟,章草被取代。章草的得名有的是說因為東漢章帝所好,也有說是用於當時奏章,還有一種說法是西漢元帝時史遊用以書寫《急就章》,是否確切不得而知。
  • 章草,他是五百年來第一人
    晚年致力於書法,精心研究漢簡,欲化漢簡、漢帛、漢陶於一冶,拓展了章草之領域。其書法作品在日本享譽極高,人稱"古有王羲之,今有王蘧常"。曾任上海交通大學、光華大學(今華東師範大學)、復旦大學教授,文史哲藝俱通,著作宏富。博大精深 熔鑄古今——章草大家王蘧常縱觀中國近代、現代書法史,章草名家寥若辰星。
  • 從隸書到章草——《居延漢簡》
    在一些字例中已能見到相對的行書、楷書筆法,筆畫組合開始講究粗細、形態的變化。有些字因速度較快,字內的筆畫呼應和穿插避讓、上下字之間的貫氣等今草特徵也有一定的規模。漢簡隸書是草率的,但《居延漢簡》中許多筆跡更草率,然而,它卻帶來了另一種書體的將要輝煌,那就是章草。
  • 章草大師——王遽常書法欣賞
    在欣賞王氏章草時,我們已經很難看到章草明顯的波挑筆畫,他已將波挑轉化為含 蓄凝 練的收筆,有點象《好大王碑》的橫畫筆勢。這是王氏章草線條個性得到充分發揮的可貴之處。也是章草突破性的創舉,對現代影響甚烈。筆者近年來在對古代章草的臨寫中,以為除了宋無名氏的章草歌訣類似外,尚無那一家的線條象王蘧常這樣。王蘧常的章草,點畫形態,方圓兼併,外方內圓,輕如遊絲勾連,重如擲鐵有聲。
  • 國家公務員必考考點——一筆畫
    把下面的六個圖形分為兩類,使每一類圖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徵或規律,分類正確的一項是:A. ①②③,④⑤⑥B. ①③⑤,②④⑥C. ①②⑥,③④⑤D. ①④⑥,②③⑤【答案】C【解析】根據③和④的特徵優先考慮筆畫數,通過數奇點六個圖形分別為:4、4、2、0、2、4;所以①②⑥為兩筆畫,③④⑤為一筆畫選擇C選項。
  • 章草巨擘 王蘧常
    記得蘧老於一九八二年,刊行了《王蘧常章草選》:我撰一後記,這一篇後記,談到蘧老的書藝,爰錄存於此,以便再加補充吧。後記云:「我昧於八法,也就不可能運筆濡毫,寫成有體勢、有矩度的寸縑尺幅,可是很喜歡欣賞書家的摹王臨米,更喜歡老友王蘧常所作的章草。他老人家握靈蛇之珠,抱荊山之玉,所作端正清遒,筆筆入妙,觀之目炫心傾,有不知其所以然者,我想提一問題,世間是否有所謂天才?
  • 一年級語文上冊二單元生字解析,含音序、拼音、部首、筆畫和組詞
    一年級語文上冊會認的字、會寫的字的解析,第二單元由漢語拼音aoeiu……共八個課時組成。拼音是一年級語文最重要的學習部分。我們在這一單元,主要對拼音課文中出現的漢字學習,從音序、拼音、部首、筆畫和組詞五個方面對生字全面解析,對生字有全面、系統地學習和掌握,語文學習的基礎就能打牢。我們同期推出看拼音寫詞語、多音字、句子訓練、詞語搭配(動詞、量詞、形容詞)、同步練習、單元訓練、歷年考試真題等內容,全方位立體滿足同學們日常學習和考試的需求。
  • 公務員考試:「筆畫數」必會解題技巧
    【解析】1.本題考查筆畫數。圖 1 左上方的點發射出 4 條線,4 是偶數,不是奇點,同理,該圖形沒有奇點,是一筆畫圖形。圖 2 右側上、下共有 2 個奇點,是一筆畫圖形。圖 3 明顯一筆畫成。圖 4「傘尖」是奇點,發射出 3 條線;左側和右側的點均發射出 2 條線,不是奇點;中間是「十」字交叉點,不是奇點;下方端點也是奇點,共有 2 個奇點,是一筆畫圖形。
  • 【梅花三藝趣】章草巨擘——王蘧常
    晚年致力於書法,精心研究漢簡,欲化漢簡、漢帛、漢陶於一冶,拓展了章草之領域。其書法作品在日本享譽極高,人稱「古有王羲之,今有王蘧常」。曾任上海交通大學、光華大學(今華東師範大學)、復旦大學教授,文史哲藝俱通,著作宏富。王蘧常生前,其字可謂一紙難求,雖是大家,練字很勤,然寫作品卻很懶,親友向他求字等一兩年總是常有的事。乃至曾有一老友為此與他絕交,說來也是趣事。
  • 口袋之旅鳳王有多厲害 鳳王技能特性解析
    口袋之旅鳳王有多厲害,鳳王技能特性解析。口袋之旅h5一款還原口袋妖怪原作的回合制策略html5遊戲。遊戲內的口袋妖怪和原作一樣共分為17種不同屬性,例如火、水、草、電、冰、蟲、飛行、地面、巖石等等。小編今天帶給大家的是鳳王的技能特點解析,還不知道鳳王怎麼樣的小夥伴們一起來看看吧!
  • 寶寶起名:筆畫少,好聽又好記的好名字,還不趕緊收藏起來!!
    【亦】  姓名學筆畫:6畫  姓名學含義:出國之格,出外逢貴得財,中年成功隆昌,秀氣榮貴。 筆畫少的男孩雙名推薦   【丁凡】  姓名學總筆畫:5畫  姓名學含義:【五行之數】五行俱權,循環相生,圓通暢達,福祉無窮。
  • 元朝的文壇泰鬥,章草堪為「天下之冠」,這字不輸王羲之!
    鄧文原草書《臨急就章》在不同書體的演變過程當中,其核心書體乃是「章草」。在中國書法最為鼎盛的時期,漢魏至兩晉時期,「章草」才是真正的書法基礎,只有將「章草」寫好的人,才算基本具備了篆隸和行草的基礎。章草可以籠統認為是隸書的一種快寫,其筆法有隸書的筆法也有「今草」的筆法,是草書的源頭,也是包含筆法最為豐富的一種書體,在晉人的楷書中,也較多的保留了「章草」的筆法。兩晉時期最為著名的章草大師要屬皇象了,他是中國書法史上最早的「書聖」,名氣曾經比王羲之還大。只可惜,皇象至今沒有墨跡留存。
  • 能夠如此完美的把楷書、行書和章草組合到一塊的,恐怕也只有他了
    宋克真書出自鍾繇,行草兼二王及皇象《急就草》之遺意,清勁古雅,最為難能可貴的是他將章草融合到他的行草中去,而別開生面,吳寬評其書謂:「克書出魏晉,深得鐘王之法,故筆精墨妙,而風度翩翩可愛。」
  • 經典解析:硬筆楷書基本筆畫——橫
    中橫與長橫的書寫方法相同,但筆畫的起、行、收的力度不同於長橫,長度介於短橫和長橫之間。中橫整個筆畫的粗細變化不明顯,幾乎一樣粗細。起筆和收筆動作不要過大,起筆、收筆稍頓即可,但是一定要有頓筆過程。(右尖橫)此種筆畫一般也可以歸類到提的範疇,不要太糾結名稱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