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影響工作效率的「彼得定律」

2021-01-08 搜狐網

    勞倫斯·彼得博士1969年發表了《彼得定律》。雖然此書語言幽默,但是闡述的卻是基於大量管理經驗的嚴肅事實。  

    其具體內容是:在一個等級制度中,每個員工趨向於逐步上升到比他能力所及高一級的地位。然後他們就會在停那個他所不能勝任的職位上。其結果是,「最終每個職位都被不能勝任其工作的員工佔據。」

    解決「彼得定律」最好的辦法可能是建立一個允許降級的機制。如果一個職員在不能勝任較高職位,可以允許他回到之前他做得好的工作崗位上。不過,這也就是說,之前提升這個員工的上級須要承認他之前做了錯誤的決定。很少有高層的管理者會願意這樣做。

    另一個解決辦法是只漲工資不升職。有些員工接受升職不是為了權力或威望,而是為了隨之而來的加薪。如果公司給員工加薪,而員工還是留在他勝任的位置上,就可以避開彼得定律。

    彼得博士認為如果一個上級發現自己被不稱職的員工拖累,開掉那個員工不是唯一的辦法。另一個辦法是給他一個好聽的頭銜,同時減少他負責的範圍。這樣員工還是覺得自己很重要,同時以避免他造成損失。

    還有一個辦法是讓不能勝任的員工「升職」到其它部門去。

    升職雖然吸引人,它帶來的額外工作和責任卻不能不仔細考慮。說到底,員工對自我的正確認知是防止「彼得定律」發生最有效的法寶。

    作為員工如果不想被升到自己不能勝任的級別,耍點心機也未嘗不可。彼得博士把這種方法稱為「創造性效率降低」。他給出這樣幾個例子:暗示自己私生活有問題,故意擦太多香水,或者時不時「不小心」佔用了總裁的車位。不過這些不能做過火,否則逃避升職就可能變成迎接失業了。

(譯者:starshack)

相關焦點

  • 每周一個小知識:彼得定律,每個職工終將面臨彼得高地
    小李沒日沒夜加班工作,分公司的業績不但沒有得到提升,項目反而拖黃了,上級領導對此非常不滿。這種情景其實就是西方管理學三大黃金定律之一的彼得定律。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刪◎ 彼得定律什麼是彼得定律?1968年,美國學者勞倫斯·彼得和雷蒙德·赫爾在對組織人員晉升的相關現象研究後,在《彼得定律》一書中闡述了該定律:在一個等級制度中,每個職工趨向於上升到他所不能勝任的地位。也就是說每一個職工由於在原有職位上表現優異,就將被提升到更高一級職位;其後,如果繼續勝任則繼續被提升,直至到達他所不能勝任的職位。
  • 彼得定律,找準定位
    彼得定律,找準定位「不行」,就意味著你應該更上一層樓!生活中,相信我們每個人都覺得憑藉自己的實力獲得升職,是一件非常可貴的事情,那麼對於每個人來說,到底什麼樣的位置,才是能和自己匹配的位置呢?直到自己不能勝任為止嗎?這讓我想起了管理學上一個著名的定理,叫「彼得定律」。
  • 你聽說過「彼得定律」嗎?
    最近他很煩惱,技術部經理離職了,人力資源有意找他接任,小A不是很願意,但架不住上至總經理,下至人力資源部都來勸說,小A決定試一下,他很努力,很用心的工作了快半年了,終於把自己幹不下去了,原因就是:因為專業和能力,他只適合做技術,但不適合做領導。最後結局是:小A考慮再三,決定離職。
  • 彼得定律:晉升激勵,適得其反
    彼得定律是美國管理學家勞倫斯,彼得,在對組織中人員晉升的相關現象研究,從大量失敗案例中總結出的一個結論:在各種組織中,由於習慣於對在某個等級上稱職的人員進行晉升提拔,因而員工們總是趨向於晉升到其不稱職的地位。被得指出,每一個員工由於在原有崗位上工作成績表現好,就會被提升到更高一級的職位上;其後,如果他繼續勝任則將進一步被提升,直至到達他所不能勝任的職位。
  • 爛蘋果定律、彼得定律、本田定律,一些簡單卻容易忽視的定律!
    一個不幹工作喜歡搬弄是非的人足以很快將一個高效的部門變成一盤散沙。「爛蘋果」要果斷清除。 手錶定律 一個人有一隻表時,可以知道現在是幾點鐘,而當他同時擁有兩隻走時不一的表時卻無法確定時間。 彼得定律 美國學者勞倫斯·彼得在對組織中人員晉升的相關現象研究後得出的一個結論:在各種組織中,由於習慣於把晉升作為一種獎勵手段,因此,往往出現這種情況,在某個等級上稱職的人員被晉升提拔到別的崗位卻不稱職。
  • 彼得定律告訴你
    今天給大家講一下彼得定律。要理解這個定律就先從小明的例子來說吧。小明是一位職場人,剛進公司從小職員做起,工作努力,業務能力出眾,半年後被領導升職為小組長,薪資也加了上來。當上小組長之後的小明,不僅要想著自己的業務,還要想著組員的發展,雖然有些累,不過還是完成得不錯。又過了半年,他又升職了,做了業務經理。
  • 心理學:為什麼你在職場混不好,是因為你不懂「彼得定律」
    心理學:為什麼你在職場混不好,是因為你不懂「彼得定律」 但實際上,很多人在晉升到更高的崗位時在工作能力上就會大打折扣。 這就是心理學上非常著名的彼得定律,這是美國著名教授彼得經過多次實驗得出來的結論。在擔任自己不能勝任的職位時會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
  • 這三大定律並稱為20世紀西方文化三大發現,領悟了受用一生
    開門見山,「墨菲定律」、「帕金森定律」和「彼德定律」並稱為二十世紀西方文化三大發現,其中所包含的智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事實上,在21世紀的今天,這三大定律依然影響著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領悟這三大定律,一定會對你的人生產生積極影響,使你受用一生,或許還能改變你的命運。
  • OpAI最新論文:機器學習效率正在超越摩爾定律
    我們可以將算法效率定義為減少訓練特定功能所需的計算量,它是衡量計算機科學中算法進度的主要指標。傳統問題(如排序)的效率提升比機器學習更易于衡量,因為它們可以更清晰地衡量任務難度。但是,可以通過保持性能恆定來將效率透鏡應用於機器學習。
  • 職場必知的7大定律,你了解幾個
    完成同一項工作任務,不同的管理者要求的標準不一、措施迥異、側重差別,而讓執行者無所適從。三、彼得定律其具體內容是:「在一個等級制度中,每個職工趨向於上升到他所不能勝任的地位」。彼得指出,每一個職工由於在原有職位上工作成績表現好(勝任),就將被提升到更高一級職位;其後,如果繼續勝任則將進一步被提升,直至到達他所不能勝任的職位。由此導出的推論是:「每一個職位最終都將被一個不能勝任其工作的職工所佔據。層級組織的工作任務多半是由尚未達到勝任階層的員工完成的。」
  • 牛頓的第一運動定律如何幫助您更快地完成工作
    他的第一個運動定律可以成為在您的生活和職業中取得進步的有用模型。牛頓的第一運動定律也稱為慣性定律,它說靜止的物體保持靜止,或者如果運動,則保持恆定速度運動,除非受到淨外力作用。牛頓運動定律似乎與生產率無關,但是它可能會對您的生產率產生實際影響。
  • 超摩爾定律!OpenAI官宣AI算法效率每16個月翻一番
    OpenAI今天宣布將開始追蹤機器學習模型的效率,並對AI算法演進的情況進行定量追蹤,結果顯示算法改進效率吊打摩爾定律。為了啟動這一進程,Open AI發表了一份分析報告,開篇即用數據展示了算法演進的速度。
  • OpenAI追蹤AI模型效率:每16個月翻一番!超越摩爾定律
    編 | 儲信儀導語:OpenAI提出衡量機器學習算法進展的基準測試方法,算法效率每16月翻一番,吊打摩爾定律!在前期調查期間,該公司發表了一份分析報告,指出與2012年相比,2019年的神經網絡訓練到AlexNet水準所需的計算量減少到原來的1/44,相比之下,摩爾定律在相同時間內效率的增長只有11倍。這表明算法效率在7年的時間裡每16個月翻一番。
  • 用二八定律看辦事效率,你是二,還是八?此文能給你有所啟發!
    歡迎來到《100個思維框架模型》專欄專欄中,我將為大家分享職場中100個實用的思維框架模型,並整理PPT、思維導圖,從戰略思維,到戰術思維,再到具體方法、工具,全方位解析聰明人的工作方法。像精英們一樣,你也能練就高效,快樂生活!為何,我知道了二八定律,可我一直還是那個八?
  • 「健身偽知識」嚴重影響健身效率,不要再被迷惑了
    下面跟大家說說那些經常見的「健身偽知識」,看看自己有沒有覺得是對的,或者是正在做著的人,及時糾正,才能促進健身效率有些人為了提高健身效率,每天都拼命的鍛鍊,其實,這種行為最愚蠢,雖然你付出了努力,但換來的是低下的健身效率,身體又特別容易受傷。並且,還會嚴重影響肌肉的恢復和生長。在健身期間,一定要做好循序漸進的原則,科學的安排鍛鍊,才能促進健身效率,避免身體受傷。
  • AI算法效率每16個月提速一倍,算力革命超越摩爾定律
    與2012年相比,現在將神經網絡訓練到 AlexNet 的性能,所需的計算量僅為原來的1/44(相比之下,摩爾定律僅降低為1/11)。若將「算法效率」定義為:減少訓練特定任務所需的計算量。如果用有效計算的概念把AI和計算的趨勢結合起來,那麼,其表現就如下圖所示:AI和計算的趨勢被分解為硬體效率(摩爾定律)以及金錢和並行化(money/parallelization)之後,算法效率的提升只佔總體提升的一部分。
  • 管理人必須知道的10大MT——彼得定律,幫你建立人才管理模型!
    彼得效應是管理學家勞倫斯·彼得根據千百個有關組織中不能勝任的失敗實例的分析而歸納出來的。其具體內容是:「在一個等級制度中,每個職工趨向於上升到他所不能勝任的地位」。彼得指出,每一個職工由於在原有職位上表現好,就將被提升到更高一級職位;其後,如果繼續勝任則將進一步被提升,直至到達他所不能勝任的職位。由此彼得推論提出:「每一個職位最終都將被一個不能勝任其工作的職工所佔據。」
  • 健身期間4種沒用的行為,嚴重影響健身效率,浪費時間
    在健身期間,為什麼有些人的健身效率很高,而有些人的健身效率卻很差呢?排除身體原因,在相同的訓練計劃下,這很大可能就是兩者之間的健身技巧不同,健身技巧用得好,自然就能提高健身效率,相反,錯誤的健身行為就會嚴重影響健身效率,甚至沒有效果。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有些人在做的健身行為不知道是錯誤的,所以就導致健身效率低下,健身效果不及他人的情況。
  • 崔西定律和ECRS分析法,讓工作變得簡單的致勝法寶
    崔西定律說:任何工作的困難度與其執行步驟的數目平方成正比。例如,完成一件工作有3個執行步驟,則此工作的困難度是9,而完成另一工作有5個執行步驟,則此工作的困難度是25。 困難度越大,意味著出錯可能越高,可控性越弱。所以提高效率和質量,可以從減少工作流程入手。這個定律告訴我們簡化工作流程的重要性。
  • 熟讀9個經典的職場定律,讓你如魚得水,越走越順
    不值得定律給我們的啟示是,我們要選擇自己最認可的事情,才會燃起奮鬥的激情。第二、手錶定律如果你的手裡只有一塊手錶,你根據這個手錶上的時間,就能知道現在是幾點幾分。華盛頓合作定律給我們的啟示是,要重視團隊的合作重要性,尤其是要找對人,才不會造成組織內耗和互相甩鍋。第五、彼得定律在一個公司裡,每個人的晉升通常都是由一個他本來很熟悉的崗位,到一個不熟悉的甚至無法勝任的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