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是我們每天都有的行為,也是最簡單的一種運動方式。不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每個人的走路習慣、姿勢、速度,多少都有點差異~
正常步態是用自我感覺最自然、最舒坦的姿態行進時的步態,應該是身體直立,兩眼平視前方,雙臂放鬆在身體兩側自然擺動,步子穩、全身協調。
但有很多上了年紀的老人,都喜歡把手背在身後走路;有些人更是喜歡墊著腳尖走路;還有些人則習慣拖著地走……
其實,走路方式是反應身體健康狀況的一面鏡子。正常步態需要神經系統、關節系統以及肌肉組織都要保持在一個正常的狀態。而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使得步態發生改變。
今天小編就教大家透過步態看健康~
01.
老人習慣背手走路,原因有二
有些老人背著手走路,並不一定是習慣這樣的走路姿勢,而是為了適應身體。
1.骨質疏鬆、駝背後身體不平衡
人在上了年紀後,身體的各項機能都會慢慢減退,尤其是鈣質流失快,但吸收差,容易誘發或加重骨質疏鬆;加上肌肉的流失,其強力和收縮性會下降,骨骼就會缺乏肌肉韌帶配合,人體脊柱就可能會不斷地向前傾,也就形成了駝背。
當發生脊柱前傾時,整個身體都會隨之前傾,出現重心不穩的感覺,因此把手放後面有助於保持身體平衡,這是一種發自內心不自覺的行為。
2.腳掌受力不同
年輕人走路,多是腳前掌受力,加上甩動胳膊來保持平衡;而老年人走路多是腳後掌受力,重心靠後,所以背著手走路就會讓他們覺得更舒坦。
其實,背手走路只能暫時的省力、舒服,時間長了對身體是沒有好處的——長時間背手走路、含胸駝背,會使身體的肺活量變差,導致身體供氧不足,從而會影響到心臟、大腦等各個組織器官功能;而且若遇到突發的摔倒,背手會讓雙手來不及支撐身體,受傷更嚴重!
因此,有這個習慣的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改正,甩開手臂慢慢走;還要注意多補充鈣質,日常多攝入些牛奶、酸奶、綠葉蔬菜、豆製品等;如果已經有明顯的骨質疏鬆等骨骼問題,也得及時就醫。
02.
異常步姿,可能是健康預警
1.內八字,小心是骨關節炎
內八字除了跟個人習慣有關之外,還可能患有骨關節炎。這是一種退行性病變,是由增齡、肥胖、勞損、創傷等諸多因素引起的關節軟骨退化損傷、關節邊緣和軟骨下骨反應性增生。
在關節炎發展過程中,很多人的踝關節外翻,因此在走路過程中除了速度緩慢之外,還容易呈現內八字,甚至會伴隨關節疼痛腫脹、晨僵、關節彈響等情況。
骨關節炎自測
兩腿分開一點站穩,慢慢下蹲,看看自己最多可以蹲到多少?
如果蹲到一半蹲不下去,或者蹲下去很難再站起來,且非常腰疼,那麼多半是骨關節炎所致,而且已發展至活動受限,應及時就醫改善。
在家坐在椅子上,分別把兩條腿抬起繃緊,觀察膝蓋後方腿內側的肌肉——股內側肌,是否發生萎縮凹陷,膝蓋是否有偏移情況。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您要注意,骨關節炎已經盯上您了!
2.間歇性跛行,可能是腰椎管或血管問題
間歇性跛行是指患者休息時沒有不適症狀,但開始走路或走了一段路後,出現單側或雙側腰酸腿痛、下肢麻木無力的情況;休息後不適感消失,又可繼續走路。但再走一段時間,上述症狀又會重複出現。
間歇性跛行是腰椎管狹窄症的主要臨床表現之一,因為椎管狹窄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肌肉力量下降,進而導致走路功能障礙,不停歇走的路程越來越短,下肢肌肉會發生萎縮,嚴重的甚至大小便失禁、癱瘓!
自測腰椎管狹窄
倒著走比正著走舒服
騎自行車比走路舒服
走一段路就想蹲著往前弓背才舒服
蜷成一團比較舒服
若出現上述徵象,則最好及時去醫院做個檢查。
此外,當下肢動脈血管堵塞程度達到70%時,患者也可能會出現明顯的間歇性跛行。若行走的距離越來越短,說明病情正逐步惡化,下肢動脈堵塞越來越嚴重,患心梗、腦梗、肺栓塞的風險也會大大增加,一定要及時治療。
自測下肢血管問題
摸摸腳,感受腳上的溫度是否不同,尤其是有症狀的那一側,再摸一摸腳上的脈搏跳動好不好。足背動脈在腳背,脛後動脈在腳的內側面,手輕輕放在脛後動脈,就能感覺到脈搏跳動。
如果腿腳是好的,會摸到強有力的脈搏,而且隨著心臟有規律地跳動。一旦發現怕冷的腳摸不到脈搏,另一隻好的腳卻能摸到,很可能是下肢血管出現了問題,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3.企鵝步、凍結步,需懷疑帕金森
企鵝步即不敢大步流星,總是小心翼翼地邁著小碎步前行。
帕金森患者全身肌肉僵硬、平衡協調能力差,走路時很容易摔倒。出於自我保護,往往會不自覺的走小碎步,以縮短步幅的方式來保持身體平衡。此外往往還會伴隨手腳哆嗦、面無表情、駝背等徵象。
要注意的是,還有部分帕金森患者會出現「凍結步態」——走路過程中兩隻腳突然像被膠粘住、被磁鐵吸住一樣,無法起步,靜止在原地。這種現象一般持續數秒,但可能也會長達幾十秒甚至幾分鐘。
自測帕金森病
坐在椅子上,從起立開始計時,繼續朝前行走,走完三米後,折返回來再坐下,計時結束。如果是正常人,完成整個動作的時間應該在10秒以內,而假如你的用時超過30秒,就說明行動過於遲緩,可能就是帕金森病的前兆。
4.剪刀步,當心腦梗
剪刀步和羅圈腿有些類似。走路時兩條大腿夾緊,兩膝蓋經常貼在一起,走起來一隻腳容易踩到另一隻腳的腳背。
腦梗的發病機制是給腦組織供血的某一根血管完全堵塞,造成腦組織壞死的一類缺血性的疾病。而腦神經系統受損,就無法控制肌肉,自然會影響關節活動。
血管病變的前兆
突然出現睡眠障礙,入睡難、過早醒,醒後並無恢復感,經常打哈欠,精神狀態不佳。
出現短暫性的看東西模糊,亦或是眼前突然發黑,幾秒後恢復正常。
突然出現言語障礙、突然性跌倒等情況。
有明顯的噁心嘔吐症狀,並且出現了不明原因的、反覆的鼻子出血。
說話的時候流口水、話說不利索。
若出現上述不適,預示著血管發生病變,一定要及早就診。
來源:JSBC萬家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