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讀《二十四孝圖》有感:聊聊孝道

2020-12-22 延津融媒

聊聊孝順

劉正雲

近日,瀏覽某網友的空間,無意中拜讀了《二十四孝圖》這篇美文。讀畢,心中湧起莫名的感動,禁不住想和朋友們聊聊孝順這個話題。

善為德首,孝乃善先。自古至今,孝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二十四孝圖》中所講的故事,感動了無數國人。對青少年朋友來說,無疑是極好的傳統美德教育。

孝順的人,是善良的人,是勇敢的人,是執著的人;孝順的人,是有愛心的人,是負責任的人,是重義氣的人;孝順的人,是寬厚仁慈的人,是豁達樂觀的人,是志向遠大的人;孝順的人,是憂國憂民的人,是定國安邦的人,是感天動地的人。

當然,孝順的人也是受人尊重的人。在古代,至孝的人可以舉孝廉做高官。當今社會,國家也非常重視孝道教育,有多少孝子孝女成為感動本縣、本省乃至感動中國的名人。他們的事跡感動了無數的華夏兒女,他們的故事書寫著一個又一個《二十四孝》的續篇。

然而,在現實社會中,總有一些不守孝道的人。他們總是以各種各樣的理由來掩飾自己的劣行:有的說自己沒錢,有的說自己沒權,有的說自己有病,有的說自己艱難......

可是我要問,你再沒錢也不至於連幾十元也沒有吧!拿出十分之一給老人買個燒餅買斤水果總不成問題吧!可是,你沒有做到。即使你真的身無分文,幫老人家整整家務,給老人家洗洗腳、捶捶背總可以吧!可是你從來沒有做到。

沒權就可以不孝順嗎?難道孝順是高官顯貴之特權?平民百姓、身份卑微的人難道孝心就喪失了嗎?混世魔王程咬金,小時候家裡夠窮了吧,可是他卻非常孝順:小阿醜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娘親來訓話;黑旋風李逵上了梁山落草為寇,身份夠卑微了吧!可是仍不忘母親的養育之恩,哭著喊著要回家請老娘上山享福。

至於說自己有病無能力孝順父母,更是無稽之談。人吃五穀雜糧,哪有不生病的?你的父母難道沒有病嗎?說你病了,偏癱了還是成植物人了?不過,說自己有病也沒錯,我看你是有心病---孝心缺失症。

還有人說自己生活艱難,難以孝敬父母。你再難有你爹娘難嗎?老人家不僅生活艱難,更難受的是他們的心。你們的不孝讓二老身心俱疲,欲哭無淚。

孝順是美德,孝順是善行,孝順成了考驗人品的試金石。一位母親曾告誡正值戀愛的女兒,交男朋友一定要找個孝順的人。女兒不解,母親說,一個連自己親生父母都不愛的人怎麼可能愛你呢?女兒聽了若有所思。

幾年前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遠在深圳打工的男子,突然接到家裡的一個電話,讓他回去,說是有一個老闆想聘用他,工資是現在的兩倍。原來,這個青年是個下崗工人,外出打工前,用貼紙條的方法,在家裡顯眼的地方貼上紙條,寫上提醒父母的話,安排父母的生活。春節期間,有一個老闆為他家送來捐助物品,看到了牆上顯眼的紙條,老闆向其父母問了他的情況,當即決定讓他到自己的公司上班。到了公司以後,這位青年說:「對不起,我什麼也不會。「不」老闆斬釘截鐵地說:「你已經很優秀了!因為我相信,一個孝順的人,他不可能不愛生活,不可能不愛工作,不可能不愛別人,只要能做到這些,他就是最偉大的天才!」

孝順需要培養。言傳不如身教,不厭其煩地說教往往收效甚微,實實在在的躬親示範反而效果極佳。世界上許多事都可以等待,唯獨不能等待的是孝順。孝順要從小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不要等我們長大了再去孝順,不要等父母腰彎了再去孝順,不要等父母臥床不起時再去孝順,更不要等父母撒手人寰後再去孝順。

春節前夕,聽了劉和剛演唱的《兒行千裡》,感慨頗深:一個人出門在外,最牽掛你的不是別人,而是生你養你遠在千裡之外的父母。

然而,我們又是如何對待父母的呢?恐怕每個人都心知肚明。此後,每每聽到這首歌曲,我都禁不住潸然淚下。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窗外傳來了熟悉而又溫馨的歌聲,還是讓我們常回家看看年邁的父母吧!趁老人家健在,讓我們多盡孝道,為我們的後代做出表率。只有這樣,等我們年老時,我們才明白:付出就有回報,孝順才是正道。

衷心希望天下所有的兒女都能恪守孝道,我們的孩子能至親至孝。衷心祝願我們的父母能夠頤養天年,福壽綿綿。

相關焦點

  • 鄭莊公:被孝道所感動的一代君王
    《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配有圖畫。孝是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維繫家庭關係的道德準則,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元代郭居敬輯錄古二十四個孝子的故事,編成《二十四孝》。後來的印本都配上圖畫,通稱《二十四孝圖》,成為宣揚孝道的通俗讀物。
  • 《二十四孝圖冊》欣賞
    元代郭居敬輯錄歷代二十四個孝子從不同角度、不同環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編成《全相二十四孝》,序而詩之,用訓童蒙,成為宣傳孝道的通俗讀物。後來,又有人刊行《二十四孝圖詩》、 《女二十四孝圖》等,流傳甚廣。在中國傳統木雕、磚雕和刺繡上,常見這類題制的圖案。近代以來,《二十四孝圖》的傳播並未因西風盛行而停輟。
  • 《二十四孝圖》描述的宋代孝子背後,是「不孝之刑」的法律支撐
    這就意味著遵從孝道不能溢於言表,而是要轉化為實際行動中去。在《孝經》中有明確表示,不同社會地位的人需要用不同的行為來表達自己的孝。分別是,"天子之孝"、"諸侯之孝"、"卿大夫之孝"、"士人之孝"和"庶人之孝"五類。
  • 二十四孝圖冊
    為中國古代宣揚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讀物。《二十四孝》的故事大都取材於西漢經學家劉向編輯的《孝子傳》,也有壹些故事取材《藝文類聚》、《太平禦覽》等書籍。「孝」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倫理思想之壹,元代郭居敬輯錄古代24個孝子的故事,編成《二十四孝》,序而詩之,用訓童蒙,成為宣傳孝道的通俗讀物。以後,又有人刊行《二十四孝圖詩》、《女二十四孝圖》等,流傳甚廣。
  • 讀二十四孝有感:弘揚新時代孝道
    小編想我國傳統文化淵源長久,優秀傳世之作更是數不勝數,其中就有二十四孝這樣的經典作品,小編今天就給各位讀友講講對孝道的理解:影響是一種傳承取精華去糟粕二十四孝的核心就是傳統的孝道,而孝道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有著很深的影響力。
  • 拜讀習總「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有感
    拜讀習總「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有感在中國的文化裡,昊天上帝便是至尊者,至大者。
  • 人間聯話(53) 鍾勝天 拜讀《湖湘楹聯百家》佳聯有感
    對苑百家揮妙筆   聯花萬朵綻湖湘——拜讀《湖湘楹聯百家》佳聯有感鍾勝天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同時,也為了展示省聯協成立三十周年的豐碩成果,一部《湖湘楹聯百家》終於成功面世了。筆者初次拜讀,便倍覺受益匪淺。不妨將自己拜讀此書後的一些粗淺體會拿來與各位交流,以此拋磚引玉,煩請各位不吝教正。    題株洲某湯圓店  (作者:餘德泉)  雄心吞日月;  醒眼看沉浮。
  • 陳生璽:孔子孝道的人性思想
    孔子三歲喪父,十七歲喪母,年少好禮,對於孝道有深切的體會。他創辦私學之後,教習弟子即以詩、書、禮、樂為主。他的學說核心「仁」,即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之上的。他說:「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論語·學而》)以下只注篇名)對父母的孝,對兄長的敬愛,就是仁的根本。他又說:「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 圖文解說《二十四孝圖》,孝道感天動地!
  • 南亭和尚對孝道的弘揚
    南亭和尚在講說佛教的各種經典時,經常就其中涉及孝道的地方加以適當的發揮,使中國傳統孝道的意蘊得到一定的闡發。南亭和尚曾應邀到臺北監獄弘法,面對這樣一群特殊的聽眾,南亭和尚最喜歡向他們弘揚的,還是孝道。作為智光商工學校的創辦人,南亭和尚每週堅持為該校學生上德育課。在他自編的課本中,他除了以點滴滲透的方式弘揚孝道之外,還設有「佛教與倫理」等課專門探討佛教與孝道之間的關係。
  •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最重要的人倫道德規範。其含義是奉養父母和長輩。具體包括:尊敬、奉養、侍病、送終等方面。封建社會,尊敬是指在家庭中,父母之命不可違,家中的所有事務,都由父母作主,兒女們要順從父母的意志。
  • 《中華孝道三字歌》第一章
    請從弘揚孝道開始,身體力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行孝道我們主張家庭和睦,父慈子孝,兄愛弟敬,雙方互相靠攏,和和氣氣過光景。「做一個純潔的人,做一個高尚的人,做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做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 名列二十四孝圖的劉恆,何以能繼位為漢文帝,其母薄姬有何影響?
    論秦說漢(303),名列二十四孝圖的劉恆,為何能繼位為漢文帝,其母薄姬的影響力如何?漢文帝劉恆之母薄姬,曾為魏王豹之妾,是一位大齡二婚之女。與好色的劉邦有過這樣一次遭遇後,他就懷上了自己的孩子劉恆。薄姬生病了,劉恆每次都親嘗湯藥,伺候母親服藥,之後被列為二十四孝圖。薄姬躲過了呂后的清算,來到代國和兒子劉恆一起,過著低調而又快樂的生活。薄姬在宮中不受寵愛,成為她被呂后放逐的唯一理由。而且劉恆仁孝不爭,所以他們的日子過得比較樸素。又因為他們的單純,卻成了後來被周勃等人立為皇帝的一個重要原因。
  • 傳統孝道構成中華民族的和諧文化
    孝道產生於中國古代社會,講求親子之間和諧相處,進而延伸到整個社會內部尊老愛幼的良好風尚,構成了中華社會人倫和諧的產物。父系社會形成之初個體家庭的形成,人類的孝意識就產生了。孝意識是人的社會屬性的起點。孝道代表中國的「和合文化」。春秋時期,孔孟儒學興起,提出了孝道的具體倫理道德規範。孝的本義在整個社會體系中不斷延伸與擴展,從孝親延伸為孝悌,繼而從親屬血緣擴展到社會,最後是把孝梯從人際關係的道德領域延伸到政治統治領域,達到倫理與政治高度的統一。這樣孝道在血緣關係、社會關係、政治關係三大系統中得到貫穿,形成了孝在整個社會的融合。
  • 拜讀李白的《望天門山》有感
  • 孝道在中華傳統文化發展中的地位
    儒家的孝道重視葬禮和祭祀,提倡「慎思追遠」。3、孝道文化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1)能夠促進個人修身養性、自我完善。就個體來講,孝道是個人修身養性的基礎。通過踐行孝道,個人的道德可以不斷完善和提高。否則,失去孝道,就失去做人的最起碼的德性。因此,儒家歷來以修身為基礎。在今天,倡導孝道,並以此作為培育下一代道德修養的重要內容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 推崇孝道也應清楚來歷
    這些網友告訴我,因為這個故事就發生在瀘州合江,列入二十四孝很不容易,作為宣傳孝道文化和提升瀘州人文內涵很有幫助。沽酒客雖然一直對瀘州人文民俗感興趣,並且也做了一些研究,但是對此事卻孤陋寡聞,怎麼安安送米就發生在瀘州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