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顯示:個高男性更易患癌,每高10cm風險升高8%

2020-12-09 西部網

「生命時報」微信公號5月9日消息,2019年國家癌症中心發布最新全國癌症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新發惡性腫瘤病例數約為392.9萬例,其中男性約為215.1萬例,女性約為177.8萬例,男性患癌人數遠高於女性。

2011年至2015年,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進行的調查中,男性與女性的癌症發病比例為1.18。

為何男性比女性更易患癌?近期,《腫瘤學年鑑》雜誌上發表一項研究顯示,個子高是男性患癌高於女性的原因之一。

一向被視為「加分項」的個兒高,竟成了易患癌因素。《生命時報》結合研究採訪專家,列舉男性10大高發癌症,給出5條防癌建議。

受訪專家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教授 程書鈞

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宣傳部部長、首都醫科大學肺癌診療中心主任 支修益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 尤長宣

天津市腫瘤醫院腦系腫瘤科主任 李文良

男性更易患癌,或因長得高

歐洲腫瘤學會和日本腫瘤學會期刊《腫瘤學年鑑》上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依據兩大隊列超過17萬人、34年的隨訪數據,男性患癌風險比女性高出39%,而且高出的風險中竟然三成(35%)可由身高解釋。男性風險更高的幾個主要癌種與身高的關聯性也更強。

《腫瘤學年鑑》雜誌研究原文截圖

研究者選擇了兩個前瞻性大型隊列,衛生專業人員隨訪研究(HPFS)和護士健康研究(NHS),納入了前者的49372名男性和後者的115612名女性的數據,隨訪時間長達34年。

男性平均身高178.3cm,女性平均身高163.8cm。男性更愛喝酒、吃得更多,但也鍛鍊更多。女性的吸菸比例更高。

參與者的基本情況

從癌種來說,男性中黑色素瘤、胃腸道腫瘤的風險與身高成正比;女性中,黑色素瘤、非霍奇金淋巴瘤、胃腸道腫瘤、胰腺癌、肺癌、腦癌和血液腫瘤的風險與身高成正比。其中血液腫瘤、非霍奇金淋巴瘤與身高的關聯,女性比男性更強。

總的來說,在男女之間都存在身高越高患癌風險越高的情況,二者水平也基本一致。身高每高10cm,與男性癌症風險升高8%、女性風險升高10%有關。

不同癌種風險與身高的關係

不同癌種風險與身高的關係

與女性相比,男性患癌風險高出39%。這部分風險主要是由於幾個特定的癌種,它們的風險也不同程度地與身高有關:身高可以解釋87%的胃腸道腫瘤、45%的黑色素瘤、25%的腎癌、84%的腦癌和24%的血液腫瘤。

此外,健康的高個男性比健康的矮個男性患特定癌症的風險更高。

身高是如何與患癌風險產生關係的?

一種理論認為,高個子的人可能胰島素生長因子水平較高,這和激素的增長以及癌症有關。另一種理論是,身材較高的人由於器官都比較大,所以整體細胞比較多,這就造成了其中一些細胞的變異機率較高。

男性高發的10種癌症

2019年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全國癌症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男性癌症發病率前10位是:肺癌、胃癌、肝癌、結直腸癌、食管癌、前列腺癌、膀胱癌、胰腺癌、淋巴癌、腦癌。

肺癌

病因:長期吸菸會損傷肺部、環境汙染、長期疲勞都是增加男性肺癌發病率的危險因素。

早期症狀:咳嗽兩周以上、氣急、痰中帶血等症狀。

高危人群:年齡40歲以上,且符合以下任意一條

吸菸≥20包/年。

石棉、鈹、鈾、氡等接觸者。

有肺癌家族史。

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吸二手菸的人。

篩查方法:高危人群和55歲以上的人,建議每年做一次胸部CT。

胃癌

病因:菸酒過度、狼吞虎咽、飢一頓飽一頓、忙於應酬、生活不規律等有一定關係。

早期症狀:食慾減退、腹痛、胃脹、呼氣有酸臭味。

高危人群:40歲以上具備以下條件之一者

胃癌高發地區人群。

幽門門螺桿菌感染者。

曾經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等疾病。

父母和親兄弟姐妹患有胃腸道腫瘤。

偏愛醃、燻食物,吸菸等。

篩查方法:40歲以上,1~2年做一次胃鏡。

肝癌

病因:除肝炎外,酗酒、工作勞累、精神緊張、經常熬夜等都是誘發肝癌的因素。

早期症狀:早期幾乎無症狀,中晚期疼痛、腹脹、乏力、黃疸。

高危人群:男性35歲以上,有B型肝炎病毒或C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學證據;有肝癌家族史;血吸蟲、酒精性肝硬化等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患者;藥物性肝損患者。

篩查方法:每年定期體檢,抽血檢查肝功能及血清甲胎蛋白,查肝臟B超。有5年以上肝炎病史、5~8年以上酗酒史的人,更應密切關注肝臟健康,最好3~6個月查體1次。

結直腸癌

病因:動物脂肪攝入過多、膳食纖維明顯缺乏、大量飲酒、愛吃高溫油炸食物、久坐少動、不按時排便等是誘發腸癌的主因。

早期症狀:大便帶血、腹脹、大便變細。

高危人群:

1.長期患有潰瘍性結腸 炎和多發性腸息肉。

2.高動物脂肪、高蛋白和低纖維的飲食習慣。

3.有大腸癌家族史。

4.40歲以上者。約75%的大腸癌患者都處於這個年齡段。

篩查方法:年度體檢時可以做肛門指檢、大便潛血檢查,45歲以上每年做一次腸鏡。

食管癌

病因:與飲食息息相關,除與遺傳基因有關外,臨床研究顯示,近90%的食管癌患者有不良飲食習慣。

早期症狀:吞咽不適,或有胸骨後不適感。

高危人群:

1.吃東西喜歡趁熱。

2.愛吃燒烤、醃菜。

3.吃飯狼吞虎咽,愛吃有嚼勁的食物。

4.煙不離手,酒不離口。

5.經常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6.患胃酸反流的人。

篩查方法:40歲以上每年做一次胃鏡。

前列腺癌

病因:男性脂肪攝入超標、久坐不動、經常憋尿、不注意私處衛生等都是誘因。

早期症狀:排尿困難,尿頻、尿急、尿痛,射精痛或射精中帶血,臀部或骨盆持續疼痛。

高危人群:

1.50歲以上的男性。

2.父親或親兄弟患有前列腺癌。

3.高熱量、高脂肪和低纖維飲食方式的

4.精神壓力大、久坐不動的人。

篩查方法:50歲以上男性,每年做直腸指檢,並檢測前列腺特異型抗原(PSA)。

膀胱癌

病因:吸菸是首要致癌因素;空氣汙染、飲用水中含有砷也與膀胱癌有關;常憋小便也能增加該癌發生的風險。

早期症狀:尿液呈淡紅色或淡粉紅色。

高危人群:

1.60~70歲男性。

2.吸菸或長期接觸二手菸。

3.生活在空氣汙染的地區。

4.從事印染、石化、皮革製造等行業的人。

5.經常憋尿、喝水少的人。

篩查方法:出現血尿時做B超、膀胱鏡。

胰腺癌

病因:肥胖和糖尿病都會導致該病發生。

早期症狀:左上腹疼痛,消化不良、厭食、消瘦。

高危人群:

1.年齡超過45歲,尤其是有慢性胰腺炎的人。

2.初發糖尿病,一段時間內血糖持續升高。

3.有家族史者。

4.胃大部分切除者,一般20年後 發病風險較大。

5.長期大量飲酒、吸菸及接觸化學毒物者。

篩查方法:45歲以上高危人群,每半年抽血化驗腫瘤標記物CA19-9和癌胚抗原(CEA),或做腹部B超。

淋巴癌

病因:與人體免疫系統缺陷、病毒(EB病毒、皰疹病毒等)感染、放射線汙染以及遺傳因素存在關聯性。環境汙染以及肥胖也是導致該癌發生的原因。

早期症狀:淋巴結腫大,發熱、盜汗、消瘦、瘙癢。

高危人群:

1.B肝病毒、EB病毒、幽門螺桿菌感染者。

2.經常接觸化學塗料或電子輻射的人群。

3.免疫系統有缺陷的人。

篩查方法:高危人群經常摸摸淋巴結,出現症狀時到醫院抽血檢查。有條件者要每年體檢一次。

腦癌

「腦癌」就是腦膠質瘤,在原發性腦瘤中發病率居首位,成為除胰腺癌之外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也最易侵襲中年男性。

早期症狀:在發生之初,通常沒有典型的症狀。隨著腫瘤的不斷增大,會出現頭痛、嘔吐、視力減退、復視、癲癇發作等。

高危人群:

1.父母中有人患腦癌。

2.經常感染,或有過頭部外傷的人。

篩查方法:突然出現劇烈頭痛及視力改變,要做顱腦CT或核磁。

腫瘤專家總結5條防癌建議

防癌建議千萬條,其實都在生活細節裡,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尤長宣總結了5條重要防癌建議:

1、控制體重

建議保持體重指數(BMI=體重/身高的平方)小於25。美國癌症協會研究證實,肥胖與13種癌症相關。體重超標的人群顛倒一下進食順序,正餐前吃一個水果,或者吃主食前喝湯,可以增加飽腹感,控制熱量攝入。

2、增加鍛鍊

英國有研究顯示,只要每天堅持半小時中等強度的運動,就能有效降低癌症的患病風險,甚至多站一會兒也有防癌功效。

尤長宣說,平時堅持每周至少3次,每次至少30分鐘是鍛鍊的基本標準,且要注意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的結合。

3、少吃加工肉

歐洲一項前瞻性調查發現,每天增加50克加工肉的攝入,患癌風險就會上升11%。世界衛生組織也提醒,加工肉存在致癌風險。加工肉經過煙燻、醃漬、添加化學物等處理,容易富集致癌因素。

4、戒掉煙和酒

想要防癌,抽菸的人要馬上戒菸,不抽的人儘量避開二手菸;飲酒與多種癌密切相關,即便少量飲酒或酒精飲料,都會增加患癌風險。

5、別亂吃補品

近年來很多保健品、補充劑都宣傳有防癌功效,但並沒有權威機構證實。健康人群沒必要吃補品,更不要迷信這類產品的健康功效,無論維生素或補充劑有無害處,都應在服用前諮詢醫生。 (原題為《個高的男性可能易患癌!歐洲<腫瘤學年鑑>:每高10cm,風險升高8%》)

編輯:秦秦

相關焦點

  • 個高男性更易患癌?研究發現:每高10cm風險升高8%
    2011年至2015年,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進行的調查中,男性與女性的癌症發病比例為1.18。為何男性比女性更易患癌?近期,《腫瘤學年鑑》雜誌上發表一項研究顯示,個子高是男性患癌高於女性的原因之一。一向被視為「加分項」的個兒高,竟成了易患癌因素。
  • 個高的男性或易患癌!歐洲《腫瘤學年鑑》:每高10cm,風險升高8%
    為何男性比女性更易患癌?近期,《腫瘤學年鑑》雜誌上發表一項研究顯示,個子高是男性患癌高於女性的原因之一。一向被視為「加分項」的個兒高,竟成了易患癌因素。《生命時報》結合研究採訪專家,列舉男性10大高發癌症,給出5條防癌建議。
  • 歐洲學術期刊《腫瘤學年鑑》:個高的男性可能易患癌
    2019年國家癌症中心發布最新全國癌症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新發惡性腫瘤病例數約為392.9萬例,其中男性約為215.1萬例,女性約為177.8萬例,男性患癌人數遠高於女性。2011年至2015年,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進行的調查中,男性與女性的癌症發病比例為1.18。為何男性比女性更易患癌?
  • 每個人患癌概率都是22%,但這8類人風險比別人還高很多倍!
    據全國腫瘤登記中心曾發布的《2014年研究解析中國腫瘤流行病譜》顯示,如果按照平均壽命74歲計算,人一生中患癌概率都是22%。 不過這只是平均粗略計算,對於這8類人來說,患癌風險卻比別人高出很多倍,典型的「癌症候選人」! 這8類人患癌風險更高! 1. 腰臀比大於0.9的男性 「成年男子腰臀比例如果超過0.9,患直結腸癌的患病風險也會大大增加。」
  • 真不是玩笑,這兩種血型患癌風險就是高!
    只要知道你的ABO血型,就能預測患癌風險。看到這裡,你可能覺得這是江湖郎中在佔卜看相,然而非也!早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就有研究人員注意到ABO血型與癌症可能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係。A血型患癌風險是非A血型的1.12倍一項涵蓋30個國家過去60年、納入100554例癌症患者和30個患癌部位的大樣本量研究顯示,A血型的整體患癌風險是非A血型的1.12倍,即前者患癌風險增加了12%。
  • 每個人患癌概率都是22%,但這8類人風險比別人還高很多倍!看看有沒...
    很多人都「談癌色變」,我一輩子到底會不會患癌?估計不少人都會有這樣的疑惑。其實每個人一生中得不得癌都是有概率的。據全國腫瘤登記中心曾發布的《2014年研究解析中國腫瘤流行病譜》顯示,如果按照平均壽命74歲計算,人一生中患癌概率都是22%。①
  • 這兩種血型患癌風險高!如果你是這兩種血型,那要留意了
    一項涵蓋30個國家過去60年、納入100554例癌症患者和30個患癌部位的大樣本量研究顯示,A血型的整體患癌風險是非A血型的1.12倍,即前者患癌風險增加了12%。此外,還有研究結果表明A血型女性更易患癌。
  • 《歐洲心臟雜誌》:男性更易受新冠病毒攻擊 降壓藥不會增加風險
    科學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死率自有記錄以來,男性的病死率就一直高於女性。在歐洲一些國家,男性的死亡人數甚至達到了女性的兩倍。5月10日發表的一份來自荷蘭科研團隊的最新研究揭示了造成這種差異可能的原因。
  • 身材不夠高覺得很困擾?殊不知,這才是人類真正健康的理想身高
    曾經有一項身高調查表顯示,中國人對男性理想身高的要求,基本都在180cm以上,而對女性身高的要求,也超過了170cm! 根據權威數據統計表明,世界各國成年人的平均身高,每10年左右就會增長1cm。在我們國家,由於國人身高的發展,就連售票處對兒童免票身高的限制,都從110cm調整至了120cm。
  • 友吃|身高越高,癌症風險越大?這4個指標關乎壽命,速來自測~
    但其實,凡事有利有弊~有研究表明,高個子的人相對而言,更易患癌,死亡風險更大! (友吃) 1 個子越高,患癌風險越大 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的一份報告認為,無論男女,高身材比矮身材的人患癌症的機率要高。
  • 身高越高,癌症風險越大?還有這4個指標關乎壽命,速來自測
    但其實,凡事有利有弊~有研究表明,高個子的人相對而言,更易患癌,死亡風險更大!1 個子越高,患癌風險越大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的一份報告認為,無論男女,高身材比矮身材的人患癌症的機率要高。總體上,身高每增高10釐米,女性所有癌症風險增加18%,男性增加11%。
  • 息肉比想像更可怕!這5類腸息肉,切掉與否都有高患癌風險,怎麼辦?
    切掉這5類息肉,患癌風險依舊存在 這是一項匹配隊列研究,使用了瑞典國家註冊中心的數據,共納入178 377目的是評估相對於普通人群,在切除了不同類型息肉的患者中結直腸癌的發病率(3年、5年、10年、15年發病率)和死亡率。 研究按照患者切除的息肉類型分為6個病例組: 常規腺瘤類: 1.
  • 67萬人的研究結果證實:血壓越高,心腦血管疾病風險直線升高
    67萬人的研究結果證實:血壓越高,心腦血管疾病風險直線升高 2021-01-07 15: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最新研究:孩子最理想的身高,並非一米八,答案讓不少人鬆了口氣
    在一項國人對男女身高要求的調查中顯示:中國人對男性的理想身高要求幾乎都在180cm以上,對女性的身高要求也有不少在170cm。必須承認的是身高確實能給人外在形象加分,但根據最新的研究表明:從科學與健康的角度看,180cm其實並不是最理想的身高,反而如果超過太多,還會無益於身體。所以父母也別再對孩子沒有一米八的個子而念念不忘。
  • 科技界CEO的身高:個高的人更易成功嗎?
    美國有一個頗具爭議的理論——沃倫·哈丁效應(Warren Harding Effect),該理論稱美國大部分有權勢的人身材都比較魁梧,在商界也找到了這一理論的佐證,大部分男性CEO身高都在6英尺(約合183釐米)以上,比美國男性的平均身高高出8釐米。我們搜集了現在活躍於美國科技界的17位大佬的身高,不意味著贊同或否定該理論,僅供諸位網友一樂吧!
  • 肥胖增加13種癌症風險,你知道都有哪些嗎?
    在中國,根據2019年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表的數據顯示,中國成年人普通型肥胖患病率為14%,比2004年升高了將近1倍;腹型肥胖(男性腰圍≥90cm,女性腰圍≥85 cm)患病率為31.5%,比2004年升高了50%多。
  • 1/3的癌症都與這些生活方式有關,8招教您降低患癌風險!
    其中遺傳因素在癌症中佔了絕大比重,所以即使您嘗試完美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很難完全避免患癌。 但據估測,在成年人中,1/3的癌症都與生活方式有關,這方面我們還是可以控制的。 每做出一個健康選擇,或放棄一個亞健康的習慣,都能幫您削減患癌風險。 這裡列舉了8個最有助於健康的習慣,可以幫助您預防癌症。
  • 「油膩」的中年男人,多種疾病風險升高
    這樣看來,中年「油膩」在很大程度上不可避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中年「油膩」帶來的健康風險,不容小覷。中年「油膩男」,多種疾病風險升高人到中年,脂肪囤積太多,在身體各處都會留下健康隱患。1、老年痴呆風險增加3倍肥胖是阿爾茨海默病的危險因素之一,尤其是中年肥胖會大大增加患病風險。2014年牛津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30多歲發胖的人,發生痴呆的風險是正常人的3倍!而40歲發胖的人風險降到了70%,50歲則下降至50%。
  • 亞洲人風險高!新研究再證實疫情存在「種族歧視」 黑人風險是白人2倍
    亞洲人風險高!在萊斯特大學和諾丁漢大學最近的研究中,與白人相比,黑人感染新冠肺炎的可能性翻倍,同時,有亞洲血統的人感染該病毒的可能性也比白人高出1.5倍。這項發現發表在《柳葉刀》雜誌上。研究小組收集了英國和美國50項研究中1800多萬人的數據,還篩選了1500多篇文章,均來源於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期間發表在同行評審期刊上或作為待同行評審的預印本。
  • ...健康人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會升高|心血管疾病|風險|升高|膽固醇...
    根據《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7》顯示,我國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人數已經超過2.9億,2015年城鄉居民疾病死亡構成比中心血管疾病(CVD)佔首位,高於腫瘤及其他疾病。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於心血管病,因心腦血管病猝死的中青年人已佔心血管病死亡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