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七國爭雄,相互徵伐,最終西方的秦國逐漸強大,東出函谷關展開了殲滅其餘六國的戰爭,最終在經過十數年的戰爭後,秦國最終在公元前221年統一了六國建立了秦朝。韓、趙、魏、楚、燕、齊,六國最終也成為了歷史之中的飄浮。
而其中對於趙國的滅亡,很多人都認為是由於廉頗以及其之後的李牧被殺,趙國再也沒有可以和秦國作戰的將領,最終導致了的趙國的滅亡。然而在廉頗和李牧被殺的過程中,卻有這麼一個人始終出現在其中,那就是郭開,而郭開恰恰是趙國滅亡背後默默的推動者。
郭開一生侍奉了趙國的兩代君王,趙悼襄王、趙幽繆王,最後還被封為了建信君。然而就郭開的所作所為來看,其封號和他的人品可謂是兩個極端。郭開這個人貪財好色,重利輕義。
這個人可謂是一手造成了趙國的滅亡,先後在其的讒言之下,趙君將廉頗和李牧先後殺掉,徹底斷絕了趙國的活路。
廉頗是趙國有史以來最穩健也是最具謀略的將軍,面對東西方強大的秦國和齊國,趙軍在廉頗的率領之下,無論是對齊國還是秦國的作戰之中都沒有落下風。相反還屢屢讓強大的秦國多次在其手下吃虧。而在著名的長平之戰中,廉頗更是憑藉自己堅壁清野戰術使得秦軍進退不得。
然而之後秦國利用反間計誣陷廉頗,使得趙王將廉頗換下,最終造成了趙國四十萬大軍被坑殺,軍事實力大減。而廉頗也一直不受重用,甚至多次出走趙國,前往魏國。隨著趙國的軍事危機,趙王想要重新啟用廉頗,就派使者前去恭請廉頗。
但由於郭開從中作梗,使者並未將實情稟告趙王,廉頗老矣,最終廉頗一路南下,來到了楚國,在趙國死後,廉頗也在楚國去世。
而李牧的一生更是因為郭開這個小人慘死於趙王之手,當時在廉頗死後,李牧成為趙國唯一有能力和秦國對抗的將軍。面對秦國強大的攻勢,趙王最終將李牧從防備北方少數民族的前線調到了和秦國的作戰前線。
當時和李牧對戰的是秦國的老將王翦,雙方有來有回,一直相互僵持,這讓王翦很著急。因為趙軍是本土作戰,禁得住這種消耗,而王翦不行。最終王翦依舊決定使用白起在長平之戰中使用過的反間計。他派人用重金收買了郭開,且答應他在趙國滅亡之後,讓他做秦國的上卿。
於是郭開便卯足了勁在趙國之內散播謠言,說李牧的壞話,還在趙王的身邊不斷的進讒言。而趙王最終竟然相信,當即派人去取代李牧,然而李牧清楚地認識到當時的政治形勢,選擇不聽從趙王的命令。
最終在昏聵的趙王命令下,郭開等人抓住李牧,並且將其處死,而趙國也踏上了滅亡之路,無法回頭。
而且在秦國滅亡趙國之後,郭開還賣主求榮,投靠了秦國前往秦國任職。對於這樣的小人秦王嬴政也沒有重用,為了打發郭開,秦王嬴政隨便給他封了個上卿的名號。而這也使得郭開欣喜不已,於是便前往趙國去搬自己的家產。
然而在回家的路上被盜賊殺死,就此了解了自己的一生。其實對於郭開這樣的小人,這樣的下場也算不錯,其之罪對於趙國遠非處死可以救贖的。
總結:一個國家的滅亡或許不是因為軍事上的失利;也不是因為在朝堂之上派系鬥爭嚴重,很可能是由於一群只知道錢財、利益的奸佞小人在其中作梗搗亂,誣陷忠良,賣主求榮。而郭開恰恰是這樣令人憤怒的小人,在趙國朝堂之中攪起了一灘渾水。
李牧、廉頗這樣的忠心之人,最終都因為郭開的誣陷不被重用甚至被殺。趙王可能到死也沒有認識到,讓趙國滅亡的不是因為強大的秦國,而是由於自己身邊一個可有可無的奸佞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