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不分對錯,只論成敗,是嗎?

2020-12-23 寫匠

臨近年末了,正在寫年度總結的時候,想到了這個主題,回顧與反思,把問題捋一捋,把思想抽離現實再去思考,會得到不一樣的答案。或許是見到了太多黑暗面所以才會深有感觸地想展開說說。

如果一件事情自己沒有親身經歷過是沒有什麼資格去談論的。今年受各種因素影響,我輾轉各地。當然遇到的人和事也比以往的更要豐富一些。以前的幾年時間裡我的圈子基本是固定的,不會有太大的變化。而從下半年開始,我逐漸接觸到了許多不一樣的人。不是一面之緣的那種,是那種有來往有交談的那種。還挺有意思的,縱觀以往和當下,有些事情還是蠻值得思考的。那我就舉幾個例子吧。

有些事情往往不會以主觀意志來決定發展方向,因為很多事情是相對和相互的。我住的房子旁有一對夫婦(應該是,我猜的),隔三差五地傳來罵聲。小夫妻時不時鬧些矛盾那屬於正常現象吧,但是一周來好幾次那就比較不正常了。時間也選的正好,是我剛入睡後不久的期間,大約是晚上十一點後凌晨一點前,真是讓人鬧心。或許他們下班比較晚,上班地方不一樣,只有晚上回來這段時間才有見面的可能。吵起來時,那聲音大得呀真想讓人有種打電話給警察的衝動。由於聲音很大,幾乎是完全可以聽得清楚他們的說話內容的。碗盆究竟摔了多少個我也記不太清楚了,但我每次被這種類似家暴場景驚醒過好多次。說實在的現在的年輕人都不講道理呀,特別是在吵架的時候。憤怒佔據上風,理性完全隱藏的情況下。根本沒有任何理性的對話而言。看到這裡大家可能都以為女方是弱勢一方,男的是罵聲製造者。可事實上,幾乎每場罵聲中基本上男的沒有還嘴的份,全程都是女的一方在狂吐苦水,狂責她的丈夫。總結了諸多吐槽,女方的核心觀點只有一個:男的沒用,幹不成事。

作為一個旁觀者,我對這樣的見聞已是見慣不怪了。夫妻和睦這樣的話題都是已經被無數人用無數的事例驗證過是很有用的忠告。可是旁人說與實際經歷中的人是無法兼容的。說是一回事,即使有許多驗證過的案例,但不想採納的人永遠不會採納,永遠都有人只看到眼前糟糕的一切並痛罵生活以及找身邊人出氣。痛罵是能緩解一時之氣,並且能有效地釋放壓力。但長遠來看只會讓事情越來越糟糕,走向死循環。越是被一方責罵意志越是消沉,意志越是消沉做事就越不自信,越不自信事情就越做不好。

顯而易見,女方對男方的期望值已經超過了男方目前的能力範圍之內了。女方並沒有去輔助男方達到相應的理想值,而是通過責備來進行催促。家,本應該成為男方心靈的棲息地卻變成了夢魘的拘留所。即使丈夫全程不還嘴,我想那並不是懦弱。那是對一個家最深的失望,沉默是此刻唯一能做的事。對她的好,她感受不到,她眼裡只看見一個廢物站在自己的跟前:礙眼!

對於考駕照這件事我真是感觸頗深,這事拿出來都覺得丟人。幸好我是一個不太在乎面子的人。考駕照可真是遇到了不少阻力,當然技術和心態是兩大關鍵因素。剛開始練車,自信滿滿的想著滿分通過,結果練了幾次車就去考試,毫無意外掛了。

有意思的是,教練的學員隨時更新。有許多新學員陸續過來練車,我當然也經常會碰上並相互在同一臺車上練習。在訓練場練久了自然所有操作都爛熟於心的了。輕輕鬆鬆地所有操作完美到位。在你不說自己已經掛過一次的情況下許多新學員還是非常樂意向你學習的。但是有意思的是當他們得知你掛了一次後會對你所說的有所顧慮,表示懷疑。人就是這麼有趣!駕照考試似乎除了技術和心態外還有一點也是不可忽略的:運氣。分到好車,好道,好的引導員那是極好的。當你遇到信號中斷,引導員催促,一開始就是斜坡起步,無故熄火,你又能耐他何?

考試因人而異,但是真正的馬路殺手才是值得可怕的。那些認真操練的人至少對駕駛是有所了解的,單純以考試分數與失敗與否評價其駕駛技術是非常片面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不得不承認,付出與收穫往往是不對等的。在企業當中,作為一名中層管理者,這我深有感觸。鐵打的XXX流水XXX,這樣的形容句式常在我耳旁響起。猶如今年的疫情影響,甚至於有些人從進來到離開口罩都還沒取下來讓我好好看一眼。然而離開的原因無非就兩個:要不他不合適公司要求,要不就是公司達不到他的期望。

有一位同事入職以來勤勤懇懇,任勞任怨,讓其做的事一件也不落下。問題不在於她做的事多與少,問題在於她做的事好與差。是否和我的目標保持一致,是否有利於我的總體目標的達成。一個月後她離開了,她沒有做錯任何事,她只是沒有做好業績這件事。

事實上,她選錯了行業或選錯了部門。在不同的環境之中我們對成敗有不同的定義。作為財務你只需要管好錢即可,作為客服你只需要認真解答客戶問題即可,作為普羅大眾,你只需要認真活著就好。難道不是嗎?

看待世界我們可以有很多角度,但無論怎麼變最終的看法都只能代表你自己。很多事情分對錯那只是因為你的境界和別人的境界不一樣罷了。公司遇上危機,需要裁員,你的看法可能是覺得老闆不人道。可是在老闆看來裁掉一部分人能使公司生存下來,那就相當於救下了公司沒有被裁掉的絕大部分的人。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大善似無情吧。

某企業家說:只要你成功了,你說什麼都是道理。

不知道讀完以上的小小分享,是否引發了你的一些思考呢?

相關焦點

  • 國家賠償不以多少論成敗
    國家賠償一直以來都是一個相對敏感的話題,當面對某個具體的冤錯個案時,一些人堅持認為只有巨額賠償才能彌補當事人受到的傷害和受損的人生。特別是在人身自由每日賠償金額法定的情況下,一些人常常對精神損害賠償抱有不切實際的期待。
  • 成敗論,NBA時代更迭的「產物」
    不論處於聯盟哪個時代,一位NBA球員想要成功,拋開自身,球隊陣容,分區競爭,戰術深度,化學反應,都是缺一不可,時間的流逝,每分每秒,都是對職業生涯的消耗,在信息化如此快速的時代,時光越發變得飛快,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用來形容現在的NBA最合適不過,七十多年前,這個聯賽從幾支球隊演變成如今的盛世,每支球隊自身都充滿著各種故事,王朝球隊更是可以編撰傳記來以示後世,在這充滿資本,
  • 生而為人,不計得失,只論成敗
    我覺得這是不可取的。因為大腦本身就是各種意識的結合體,作為人的主觀意識,肯定優先提取對自己有利的;忽略掉一些對自己不利的。我能得到什麼,我會失去什麼人們的矛盾大多來自於此,覺得得到的和失去的(付出)不成正比;大家其實都是聰明人,如果有這種想法之後再想想:你的付出並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多或者說你的存在並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無可替代,是不是開心很多?
  • 小孩只問對錯,大人才分利弊
    浮生如夢,跳出角色,越過悲喜,才是大徹大悟的智慧,方能從容面對世間百態,在有限的生命中體會到來去自如的境界,方有空出心智,合於自然的沉浮人生。努力賺錢吧,你掙來的那叫錢嗎?那叫生活費。Try to make money. Is that what you earn called money? It's called living expenses.
  • 原創手機攝影:英雄莫以成敗論,處事別以貌取人
    不就是長出了兩隻毛茸茸的角嗎?還不是醜八怪一個!可是你再看看下面的圖,你還會這樣想嗎?你是不是很驚訝?什麼?!這醜八怪能開出這麼漂亮的花?簡直不可思議!可是事實告訴你,沒錯,這就是你心目中的「醜八怪」!
  • 對錯與利弊
    「小孩才分對錯,成人只看利弊。」電影《後會無期》中這句經典臺詞,一語道破了成人世界的潛規則——無視對錯的利弊觀似乎已經成為成年人理性務實的價值選擇。然而,這種只看利弊不分對錯的選擇,不過是利己主義的表象,讓人實在不敢苟同。一個有意思的細節是:這句臺詞是一個老江湖騙子說的,他們當時正在實施「仙人跳」。
  • 戀人間無法溝通,話不過三句就開吵,感情真的應該不分對錯嗎?
    1、經常看到這樣一句話:最好的感情,不是三觀相合,而是不分對錯。爭對錯,論輸贏,往往會贏了道理輸了感情,兩個人在一起,要包容要理解要共進退。道理說得近乎完美,真正能做到的卻沒有幾個,所有完美的道理,必須得有個前提。
  • 蘇軾一曲《滿庭芳》,以議成詩,寫出人生得失,看透世間成敗
    世人皆知東坡先生,他生性豁達開朗,雖然仕途並不順遂,但是他依然保持著樂觀的心性面對世間的一切困難。於世事之中找尋樂趣,蘇軾蘇東坡,作為著名的詞人,留下了許多經典的詞作,他一生好結交朋友,又深諳廚藝,這一生雖然有一些潦倒,但是頗有意思。正是他自己的一生就這樣豁達洗鍊,所以他的作品中大多都是看透了世俗名利之爭,更是多以詩詞的方式教給我們許多道理。
  • 問世間情是何物,下一句許多人都會背,可是大多數人都背錯了
    有一句詩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這句詩曾被一對對痴男怨女奉為經典,當他們愛情不順亦或者感嘆愛情的偉大之時,總會長嘆一聲「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事實上這首詩原文不是這樣的,而且也不是為了寫人世間男女之間的愛情,大多數人都背錯了。
  • 談一談不可知論的始末
    不可知論的始末天佑人類對世間的認識,大概是源於感官的;所經驗的一切現象,也都是各種感觀的綜合。可惜感覺器官頗有局限,人們只能感知部分信息;在能力範圍之外則無法感知,比如超音波、X光等。有人說:如果沒有香味,無法分辨很多食物;比如捏緊鼻子,閉上眼睛,會分不清茶和咖啡。(沒有試過,可以找個機會。)這是「蘊」的意義,所以佛陀才要分析到經驗世界的最小單位,由此一一突破。(佛對厲害的弟子,只說原則就好。對一般的弟子,說原則與技巧。對笨笨的弟子,就要具體到細節落實了。)
  • 「讀書無用論」是錯的嗎,我們能夠反駁嗎,我們有資格反駁嗎?
    現在的網絡上面,自由的言論很多,只要你不談論政治,有時候謠言都能滿天飛,更不必說一些人發表自己的個人觀點了,那是完全沒有什麼限制了,想說什麼就能夠說什麼,只要自己認為對的,只要自己認為有理,黑的都能夠說成白的,更不必說關於讀書的話題,許多人都在宣揚「讀書無用論」,那麼,他們的說法是錯的嗎?我們能夠反駁嗎,而我們是否有反駁的資格呢?
  • 有得有失,是世間的真相嗎?
    (月兮筆記第二十四期之《人物誌》)自我認為的完美,真的是完美嗎?世間的相,看上去都是有得有失,人都在追求完美,似乎完美永遠在一處遙不可及的遠方,等到以為接近了,就在眼前,須臾之間又將失去它的蹤跡。斷了臂的維納斯,似乎在詮釋著這件事,它在以藝術的形式,告訴人們道理,但真相是如此嗎?如果都是假象,肯定會心驚,身在夢中不知夢。
  • 中國象棋裡馬象有別,論成敗棋友棋迷局中人
    所以馬和象的價值比較,我們不能從單一層面來論及,因為起決定成敗的子,在棋局中才是最重要最有價值的子。
  • 曼聯足總杯出局押寶歐冠資格 論索帥成敗在此一舉
    可以說,論索爾斯克亞的階段性成敗,能否進軍歐冠,成敗在此一舉。索帥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但是否擁有歐冠資格,對於解決這些問題的幫助是不一樣的。例如依然不是很穩的防線,以及本賽季表現飄忽的門將德赫亞,假如沒有能夠拿到歐冠資格,在轉會市場上沒有更大的吸引力,恐怕這些問題還要繼續拖下去。
  • 《俱舍論》概述
    凡依因緣造作而有時間的遷流,染淨的差別,即是一切世間的現象,均屬有為法;離有為法的性質,離一切作用的狀態,含有灰身滅智的涅槃義的,屬於無為法。阿達磨多以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的三科作為法的分類依準,《俱舍論》承此而復採用《品類足論》的色法、心法、心所有法、心不相應行法、無為法的五位,作為法的類別。
  •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愛情從來都不是你能做決定,想愛就愛,想不愛就不愛,若是月老搭上了紅線,不愛也得愛,錯愛也得接受,孽緣也逃不了。多少緣分,情深緣淺,他住城東,你住城西。日日思你你不知,共飲一條清河水。多少緣分,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願你的心,如我的心相守不移,就不會辜負了我一番痴戀情意。
  • 一年級數學上冊,第4單元真題考試97.7分,老師:細心決定成敗!
    一年級數學上冊,第4單元真題考試97.5分,老師:細心決定成敗!在低年級的考試中,我們經常發現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做錯的試題往往是簡單的題,其原因並不是因為不會做,而是因為不細心,沒有認真閱讀題目或者看清楚題目導致的錯誤。
  • 只做醉裡從容客,不做世間一憂人
    人生路上,給自己一個微笑,自己該心疼自己;一路走來,看塵世花開花謝,輕捻時光,一點一滴悵然回首;我的人生故事,也隨著了時光醉去無數蒼老,最後只留下落寞的記憶。絕美在塵世輪迴裡,潮起潮落,人生為歡幾何?酒後當歌且放狂,人間閒事莫思量。曲輕彈對月舞,舉杯獨醉,飲罷飛雪飛一年。
  • 叔本華:世間有奇蹟嗎?相信奇蹟會發生的,都是什麼人?
    叔本華:世間有奇蹟嗎?相信奇蹟會發生的,都是什麼人? 奇蹟,是一個令人心動和想入非非的詞語。我們許多人相信奇蹟會發生在自己身上,這究竟是對是錯?這個世界上真的有奇蹟嗎?相信奇蹟會發生的,都是什麼人?這些問題,在叔本華30歲時寫成的《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已經有了答案。只不過,這是叔本華的答案,至於讀者諸君是否同意叔本華的看法,這個就需要我們自己思考了。
  • 真能念佛,不求世間福報,而自得世間福報
    1.印光大師:真能念佛,不求世間福報,而自得世間福報又,舉凡禮拜讀誦大乘經典,及作一切於世於人有益之事,悉皆以此回向西方。不可唯以念佛回向西方,其餘功德,另去回向世間福報,則念不歸一,便難往生。須知真能念佛,不求世間福報,而自得世間福報。(如長壽無病,家門清泰,子孫發達,諸緣如意,萬事吉祥等,)若求世間福報,不肯回嚮往生,則所得世間福報。反為下劣。而心不專一,往生便難決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