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種說法說是要想增肥,一天吃兩頓就可以,要想減肥,最好一天吃上五六頓。
聽起來很反常識,實際上就是一頓拆成兩頓吃,還是兩頓合成一頓吃。每頓吃少了,頓數多了就是少食多餐。
一日三餐和一日兩餐制自古就存在,大多數古人都認為,兩餐就是不體面,三餐才是體面人。
為什麼推薦一頓飯拆兩頓的少食多餐呢?能量不守恆嗎?
而現在為什麼又改口不推薦了呢?
01
從原理講起。要知道減重的核心就是能量消耗大於攝入,把凝結在脂肪中的能量揮霍掉!
聽起來簡單做起來難。
減重之路其實就是跟老祖宗鬥智鬥勇之路。
老祖宗生活環境艱苦,有上頓沒下頓。
所以就成了一個葛朗臺式的保守型理財者,總是把積極儲蓄和杜絕消費視為本能並遺傳給了我們。
作為一個健康時尚的現代人,我們肯定不能通過絕食來試圖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如果一個人突然收入減少了,他會怎麼維持生活呢?
開源節流!來源少了,就從支出上做手腳。
貿然節食,身體也會自動減少熱量消耗,直接後果包括低血糖,免疫力低下等
這種低消耗的狀態下,不僅想打起精神減肥更加困難,而且任務還更重。
一般人每天會消耗1000到2000千卡的基礎熱量,這個能量足夠跑半個馬拉鬆了。
對於不怎麼運動的人來說,這個基礎消耗簡直是減重的主力。
你捨得你的主力平白無故削減50%嗎?
這相當於每天多吃了一頓飯,相當於少跑一個四分之一馬。
02
為了在控制攝入的同時爭取穩定的能量消耗,就得讓肚裡經常有糧。
說到這裡很多人就有思路了。
每天吃的糧肯定不能加,要想肚裡的糧不斷貨,那就要麼頻繁補貨,要麼減少出貨速度。
第一種思路就是一頓飯分兩頓吃,少食多餐。現在的達人們不推薦的理由主要是可行性太低。
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
人們僅僅是抓一把堅果或者吃一個水果都會吃多,誰有耐心挨個稱量食物的重量啊!
少食多餐的其他局限性:
1,每頓都不吃飽,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種折磨。
2,很多人沒有這個閒工夫少食多餐。
3,頻繁刺激胰島素的分泌有可能產生病變。
少食多餐真正適合的是健美人士,頻繁進食就會頻繁刺激胰島素,並且停止肌肉的分解。
03
第一種思路不合適的話,不妨試試第二種思路。
第二種思路就是吃GI低的食物。GI,全稱血糖生成指數,學術上指攝入含50g碳水的某食物導致的血糖上升的陰影面積和葡萄糖的比值。
它反映的是食物對血糖影響的快慢,也就是從腸道吸收進血液的速度。
吸收快,胰島素就會傾巢出動把血糖轉化成糖原和脂肪儲存起來。還記得跟我們鬥智鬥勇的原始本能嗎?
與其讓脂肪有進不出,不如一開始就不讓它生成,讓碳水當天進當天出。
做起來也簡單,首先把升糖高的食物換掉,這種食物通常是高糖,精糧或超加工食品。
其次,同樣的食物,不同處理方法,GI也不一樣。
同樣的大米,做成粥升糖快,做成乾飯就慢,加一點粗糧就會更慢。
同樣的香蕉,半生的升糖慢,等它梅花斑了GI就高。
同樣的蘋果,直接吃升糖慢,榨成汁……
就直說了吧,小紐的同事養成了榨蘋果汁的習慣之後一個禮拜胖了三斤。
所以要用更合適的方式來處理食物,別吃得過於精細,別讓消化系統失業。
當然了,把粥換成米飯還要注意量的問題。一碗飯比一碗粥稠多了。
把食譜中的高GI食物全換成低GI,或者用低GI的烹飪方法,必然會有效果。
有條件輔以高蛋白膳食的話減重效果會更加理想,如果不想額外增加能量攝入的話可以選擇乳清蛋白。
理想的減肥節奏減肥不能太快,無論你想要纖瘦、勻稱還是健美的身材,每周0.5-1千克就足夠了。
身材管理是終身的,只有改變生活習慣才能永久改變身材不再反彈。
健康減重的門道太多,必需的膳食纖維,食用油的選擇,運動和睡眠……一次說不完,感興趣不妨關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