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反撲,青藏高原發現28種新病毒,一場悲劇正在發生

2021-02-17 念是輪迴苦之源

讓人倍感欣慰的是,有位90後小夥一直身體力行保護冰川。7年來,他帶領大家領略70多座冰山。

他,就是「西藏冒險王」王相軍。

他鏡頭裡的各色冰川,美輪美奐,讓人神往。

也有千瘡百孔的冰川,令人扼腕嘆息。

他曾在西藏的梅嶺雪山發現一條表面長著沙棘林的冰川,可沒高興多久,冰川就塌陷了。

王相軍震驚了,原來冰川的消逝只是眨眼功夫。還有些冰川,等他再次路過,已經毫無蹤跡。

所以,較於分享冰川的絕美風光,他更想讓我們聆聽冰川消融的聲音。

不幸的是,隨冰川消失的還有他自己。

12月20日,攀爬冰川時,他意外落入依嘎冰川瀑布,生死未卜。

12月26日,噩耗傳來,他遇難了。

19年12月,他還受邀參加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呼籲大家重視全球變暖。

時隔一年,這個環保主義者,再也不能踐行理想了。

冰川對人類有多重要?

這麼說吧,全球冰川融化1小時後,大氣熱平衡被完全破壞;

只要一天,海平面急劇上升,近6億人無家可歸;

不到一周,淡水融入海洋,洋流發生變化,狂風、暴雨、海嘯隨之而來……

這些科學理論,絕非危言聳聽。

不止冰川融化。

很少有人意識到去年的病毒傳播、蝗災、山火、雪災、乾旱、洪水、永久凍土層解凍等悲劇背後,都劍指一個問題:

全球變暖。

 02

從小到大,我們一直以為:

最冷達零下60多度的南極,是地球上的極寒之地。

而2020年2月,南極西摩島氣溫達到20.75℃,這是1880年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高氣溫。

史無前例,極其罕見!

過去28年,南極冰雪覆蓋減少了4成;過去的25年間,3萬億噸的冰融化。

松島冰川與河南面積相當,如今它以每年1米的速度變薄。誰能想像這裡一塊300平方公裡的冰川不到一個月就消失了……

而這一慘狀,不過是南極冰川融化的縮影。

毫無疑問,南極太熱了,熱得融化、膨脹、甚至「流血」了。

2020年,沃爾納德斯基研究基地出現極其罕見一幕:

原本白茫茫的雪地,放眼望去,卻是猩紅一片。

原來,這是「沉睡」在冰川裡的極地雪藻「醒了」,之所以呈現紅色是因為雪藻含有的蝦青素吸收紫外線輻射。

這些微生物只有在極寒時才能維持「休眠」狀態,一旦氣溫升高,便瘋狂生長。

熱浪中的企鵝

氣溫升高的背後,是被死亡扼喉的企鵝。災難來臨時,企鵝和人類一樣,只想好好活著。

然而面對冰層融化,本就慢吞吞的企鵝只能踉蹌著身體尋找新的棲息地。

令人心痛的是,許多企鵝幼卵和幼崽,命喪冰窟。

這是逃亡途中常有的事故。

許多企鵝在遍地橫屍中徘徊不前,像在哀悼親人,又像是迷失了方向……

這一幕,誰看了不心痛?

除了失去棲息地,缺乏食物也迫使它們不得不離開家園。

企鵝主要以磷蝦為生,在過去40年裡,磷蝦遍布南極海域。

如今,南極磷蝦數量銳減80%。

磷蝦是對溫度非常敏感的種群,哪怕上升0.5℃,都能大大削弱繁殖能力。

氣候變暖,冰川融化,所以,鱗蝦也在向更冷的冰層遷徙,自然地,企鵝保持同步。

可笑的是,在這過程中,人類卻在掠奪企鵝的食物,大量鱗蝦包被裝成來自南極洲的美食,送上饕餮的餐桌。

這使企鵝的生存環境雪上加霜。

許多企鵝食不果腹,甚至活活餓死。

在巴西,500多隻企鵝屍體經過解剖發現,大多數企鵝胃裡沒有殘留食物。

更多數據讓人觸目驚心:

2016年,15萬隻企鵝因捕食困難死亡;

2017年,南極總數達4萬隻的阿德利企鵝,只有兩隻新生小企鵝倖存;

2020年,上萬隻企鵝,從南極半島的象島集體消失;

也是去年,帽帶企鵝的種群數量距上一次測量減少了75%……

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專家表示:

如果不採取保護行動,帝企鵝將在本世紀末走向滅絕。

可曾經的它們,生活得多自在啊!

03

無獨有偶,北極也正在接受考驗。

凍土層融化,甲烷紛紛遛出來。目前,北極已知200萬個甲烷排放點。甲烷是一種溫室氣體,破壞力是二氧化碳的25倍。

甲烷的加劇釋放意味著:

全球變暖-冰川融化-甲烷流出-全球再變暖,又一個死循環。

冰川融化,讓北極熊與企鵝同病相憐。

北極熊需要依靠浮冰捕食,面對七零八落的碎冰,它們不得不遊上幾百公裡尋找浮冰。

可憐的是,年老體弱的北極熊,還沒找到食物,半路就累死了。

沒人會相信,壯碩的北極熊會餓成皮包骨頭。

但真相無法掩蓋,這就是它們的悲慘世界。

餓急的北極熊會飢不擇食,在垃圾桶裡翻找「食物」;

會鋌而走險,攔路打劫人類的垃圾車;

更有甚者,絕望的北極熊會在極度飢餓中吃掉幼崽……

支離破碎的冰山上,北極熊像隨風飄搖的浮萍。

遊了好久之後,這隻北極熊才步履艱難地爬向岸邊。

飢餓和勞累,讓它奄奄一息;

它試圖緩慢趴下小憩一會。

可當它再爬起來時,雙腿卻撐不住身體。

它倒下了,除非奇蹟發生……

不止北極熊,還有掙扎的海象;

沒有棲息地,不敢入水的小海豹……

這就是北極動物的生存現狀,它們連落腳地都沒有。

據統計,過去四十年間,北極夏季冰川面積減少了一半。氣象學者詹妮弗預測,在2040年前,北極冰川將全部消失。

北極冰川,岌岌可危。

可悲的是,人類的欲望卻從未停止。

2014年,丹麥向聯合國遞交聲明,宣稱對北極89.5萬平方公裡區域擁有主權;

2015年,俄羅斯也遞交聲明,要求承認其對北極120萬平方公裡區域主權

……

眾北極圈國家虎視眈眈的背後。

是北極動物瀕臨滅絕的命運!

04

作為地球「三極」的青藏高原也難以獨善其身。

去年1月,發表在bioRxiv的論文表明:

科學家在青藏高原發現了33種不同病毒的遺傳信息,其中有28種是新病毒。

如若病毒死灰復燃,後果不敢想像。

早在2016年8月,西伯利亞亞馬爾半島爆發疫情,消失75年的炭疽桿菌捲土重來。

幕後真兇正是氣候變暖。

因為永久凍土層解凍,病毒才有了可趁之機。

除了瘟疫威脅,科學家還預測,氣候變暖還會使本世紀末全球海平面會上升約60釐米,那時某些國家可能會被淹沒。

去年10月,有研究表明:

50年後,馬爾地夫就要沉沒了。

我們沒有時光機穿越到未來,但有群人卻真實感受過失去家園的悲愴。

2010年,BBC紀錄片《北回歸線》展示了孟加拉某地的景象:

河水衝垮了陸地,岸上沒有巖石,當地常年被洪水和熱帶氣旋困擾。視頻中,人們背著沙袋,試圖填滿被河水吞沒的大地!

孟加拉的遭遇或許會在未來的孟買、曼谷重演……

若這些科學推測和紀錄影像,還不足以勾起你的惻隱之心。

那請看2020發生的氣候災難:

澳大利亞嚴重林火,過火面積總計超700萬公頃;

入目所及,屍體遍地,都是被烈火燒焦的動物;

它們何罪之有?

熊熊烈火中,憨態可掬的考拉倉皇逃生;

這是「澳洲國寶」的待遇?

乾旱引爆了東非蝗災。

它們席捲印度、巴基斯坦、巴西等國家和地區!

所到之處,莊稼和植被被吞噬,造成本世紀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氣候難民幾十萬……

黑格爾說過:「當人類歡呼對大自然的勝利之時,也是自然對人類懲罰的開始。

無論是颶風或山火,冰川融化還是雪山消亡,熱浪襲來或乾旱入侵.

這些悲劇,哪個不是全球變暖的鐵證。

 

05

然而,一切懲罰都結束了嗎?

12月以來,國內多地疫情反撲,內蒙古寒潮導致千萬經濟損失;

美國病毒肆虐,36萬多人喪生;歐洲各國病毒變異,航班禁飛;

截止今天,全球死於新冠病毒已近186萬人……

我們,只是碰巧的倖存者。

然而面對這一切,仍有許多人在裝睡:

或戲謔:「每天都被提醒活不久了,呵呵」;或甩鍋:「關我屁事,反正我活不到那個時候」;

災難面前,有人失語了;有人不以為意;還有人高高在上。

或許對於地球來說,人類才是到處搞破壞的「病毒」吧。

2020年,不堪重負的地球早已敲響警鐘,

2021年,我們都長了一歲,地球母親也老了一歲。

全球變暖,我們正在失去腳下的土地。

轉發朋友圈吧,讓更多人朋友聽見地球哭泣的聲音!

別再麻木了,地球並不需要人類;是我們,離不開她啊!

你若不是真修實證

請勿添加作者私人微信:18974962812

一切布施中,法布施為最!隨手轉發的文章可能觸動一個人,改變他的人生,從此朝著光明前進,邁向生命圓滿!感恩您隨手傳遞和法布施到朋友圈,讓更多人受益!

為了感恩你閱讀我的文章,識別二維碼添加老師限時免費贈送價值9999元的高能量音頻,一起覺醒生命!

老師官方微信號

文化|復興|世界|大同

 長按二維碼添加  開啟智慧大門 

- 關於正能量 修行最全的內容都在這裡 -

註:文章來源於網絡,本文只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如有侵權,請速與本平臺聯繫,馬上刪除!

目前10000+人已關注 『聖德圓夢 勿忘初心

       

       

擊下方「分享」功德無量     

相關焦點

  • 南極出現紅色雪,青藏高原現28種病毒,科學家擔心的事情正在發生
    在我國西部,歐亞大陸與印度板塊擠壓形成了驚人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景觀,青藏高原及其周邊山脈是全球中低緯度冰川分布最為集中的地區,我國有46000多條冰川,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
  • 青藏高原發現28種新病毒,南北極拍下的照片讓人背後發涼
    美國最近的一項新研究發現, 如果不及時採取行動遏制氣候變暖的趨勢, 現存企鵝家族中體形最大的成員—— 帝企鵝將在本世紀末滅絕。
  • 青藏高原驚現28種未知病毒,南極「高燒」20℃,北極甲烷爆發……一...
    南極、北極與青藏高原一起並稱「地球三極」,南北極被氣候變暖折騰了一番之後,青藏高原似乎也難以獨善其身。1月7日發表在bioRxiv的論文稱,俄亥俄州立大學科學家在青藏高原冰核樣本中發現古老病毒存在證據,其中28種是新病毒。該研究表明,全球變暖導致世界各地冰川縮小,並可能釋放被冰封了數萬乃至數十萬年的微生物和病毒。
  • 病毒還扎堆了?世界屋脊發現28種新病毒,冰封病毒有能復活的
    而這幾天主要熱議的就是兩個新病毒的發現,第一個就是巴西發現新病毒,還有一個就是「青藏高原」(世界屋脊、第三極)發現病毒。 那我們就來看看到底是什麼情況,巴西病毒名叫「雅拉病毒」( Yaravirus brasiliensis),是一種微小的病毒,其中有90%以上的基因都從未被描述過,是否會引起問題呢?
  • 4700萬年前,青藏高原在屬於熱帶森林氣候,為何會變成高原?
    我國有很多高原山峰得到了科學家們的青睞,2020年年初青藏高原發現了30種古老病毒,此後高原上竟然再一次發現了海洋化石,正是這一種狀況,讓大家猜測,究竟是什麼情況在高海拔的高原上發現海洋化石呢?最近一段時間根據科學家們對化石的研究得出了一個新理論,大約在4700萬年前青藏高原並不是高海拔地區,而是屬於亞熱帶森林氣候,是什麼原因讓他變成了現在這般模樣呢?高原氣候變化青藏高原作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它的平均海拔都在4400米以上,我國超過4個城市都屬於青藏高原地帶,所以青藏高原備受全世界人民矚目,它不僅僅對我國很重要,同時在全世界內都飽受其他科學家們的注意。
  • 全球變暖加速:西伯利亞永凍層解凍、青藏高原冰川融化,可能會釋放...
    永久凍土中發現巨型病毒2015年,法國科學家從西伯利亞永久凍土層中發現並復活了一種30000年前的巨型病毒——Mollivirus sibericum,復活後的病毒仍能感染單細胞的阿米巴原蟲(變形蟲)。
  • 被稱「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如今發生異象,地球是怎麼了?
    被稱「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如今發生異象,地球是怎麼了?如今的地球與100年前的地球做對比,幾乎是兩個極端,為什麼會這樣說呢?人類對地球的大肆破壞不僅如此,近期還出現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全球氣候變暖,引發這些問題有很多種原因,例如全球人口的增加導致土地資源緊張,地球上的資源日漸短缺,與人類有著脫不了的干係。
  • 新冠疫情還在反撲,又發現可傳人變異病毒!丹麥緊急下達屠貂令
    天氣逐漸變涼,很多地區都進入了冬季,這也導致新冠疫情的防控變得更加艱難,之前就有醫療專家預測過,如果沒能在入冬之前將疫情有效控制,那麼第2波疫情甚至第3波疫情都將成為現實。現在歐洲各國正在遭遇疫情的反撲,特別是英國,法國等國家更是如此,英國為此開始了全國範圍內的封鎖,法國也採取了相應行動。
  • 新發現!青藏高原中南部4000萬年前古高度低於2300米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新生代環境團隊方小敏研究員等聯合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王成善院士和蘭州大學等國內外單位的研究人員首獲青藏高原中南部新生代地層高精度年代序列。此前,國際學界認為,約4000萬年前青藏高原中南部就已隆升到4600米的現代高度。
  • 研究發現青藏高原植物須彌芥的基因組奧秘
    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員張體操聯合西藏大學、雲南大學及國外多個實驗室,對青藏高原特有分布的須彌芥進行了基因組適應性進化研究,為青藏高原植物適應極端環境的分子機制提供了新的線索。相關研究結果在線發表於《美國科學院院刊》。
  • 研究發現4700萬年前的青藏高原擁有亞熱帶森林
    新華社昆明12月8日電(記者嶽冉冉)我國古生物學家研究發現:4700萬年前的青藏高原曾擁有亞熱帶森林植被。該成果於北京時間8日發表在了國際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刊》上。自我國「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啟動以來,由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組成的團隊在海拔近5000米的青藏高原班戈盆地發現了大量古生物化石。
  • 4700萬年前,青藏高原竟是一片亞熱帶森林
    青藏高原的形成機制,一般認為與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相撞有關,而且在此前的研究也發曾經發現,在數億年之前,這裡還曾經是一片汪洋大海,顯然,無論是氣候環境還是地形地貌,在地球的演化過程中,這裡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 大麥:在青藏高原拓荒的混血兒
    Davis對於多數現代中國人來說,除了知道青稞是青藏高原上的一種穀物、可以做成糌粑之外,大麥總的來說是一種比較陌生的糧食作物。這也難怪,大麥在做主食時口感是比不上小麥的,產量也沒有優勢,所以凡是適合種小麥的地方,人們都更願意種小麥而不種大麥。雖然大麥比小麥更耐寒,歐洲人種植和食用的大麥比中國北方人更多一些,但能夠做麵包的小麥在歐洲終歸也還是第一主糧。
  • 青藏高原所揭示青藏高原不同生態區表層土壤中萜類化合物分布特徵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新生代環境團隊、中科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副研究員白豔與陝西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天然產物穩定同位素組學團隊博士周友平合作,選取青藏高原周緣兩個具有明顯垂直地帶性的高度斷面,對其土壤和植被中的萜類化合物進行分析。
  • 上海,天津疫情反撲,28.1噸疑病毒豬肉流向公布:最擔心的事要發生了!
    青島疫情中,專家已證明新冠病毒可以「物傳人」,吳尊友院士也稱: 冷鏈進口或為我國疫情源頭! 從抵達天津到發現確診患者,卸載、放置、提離、流入外地市場……已經整整過去了20天。 這批可能已經感染了病毒的食物,早已經流向:山東、山西、河北等地! 青島的疫情源頭,就是因為以為碼頭裝卸工人,沒有做好防護接觸到了感染病毒的貨物。
  • 青藏高原發現的古代黃金面具及其文化意義
    但進行考古學的觀察可以發現,這些黃金面具的形態不盡相同,可以分為「整體型」「拼合型」、「複合型」等不同類型,各自所蘊藏的文化意義也可能存在差別。這些黃金面具和古代中亞、西亞地區流行黃金面具的習俗之間,有共性也有特性,但很明顯都是通過「高原絲綢之路」發生的相互聯繫,東西方文明在青藏高原交流與交往,使得青藏高原的黃金面具同時具有東方和西方喪葬習俗的因素。
  •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2020年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大學生夏令營招募令 你是否對美麗的青藏高原神往已久?你是否期待一睹西藏冰川真容?你是否想了解科學家的真實工作與生活?這個夏天與我們一起來一場藏東南冰川森林生態科考之旅吧!
  • 青藏高原所在青藏高原區域性強降雪過程診斷分析研究中獲進展
    青藏高原地區一次強降雪過程給當地的工農業發展和人民生活帶來較大影響,深入研究其形成和發展機理,提高預報準確率、減少強降雪對當地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目前,學界對於引起青藏高原強降雪的氣象因子的強度仍缺乏系統性認識。
  • 4700萬年前的青藏高原什麼樣?科考團隊新發現:曾擁有亞熱帶森林植被
    來自中科院科考團隊的消息,經多年研究發現,4700萬年前的青藏高原中部,曾擁有亞熱帶森林植被。這一成果,為認識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樣性演化歷史和地形地貌協同演變過程,提供了全新證據。目前研究成果已經在權威科學刊物發表。
  • 疫情反撲,哈爾濱毒王「1傳50」:鍾南山最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
    鍾南山院士最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根據黑龍江省衛健委通報,哈爾濱的境外輸入轉為本土傳播的病例中,傳播人數已達50!是的,新冠病毒在哈爾濱又撕開了一道口子:所有社區、寫字樓、商業場所再度封閉管控,學生開學無限期延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