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認知!線粒體融合介導氧化磷酸化,促使癌細胞永生化!

2020-12-23 騰訊網

本文為轉化醫學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Cathy

導言:癌症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僅在2018年就奪走了960萬人的生命。癌症的發展極其複雜,且受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影響。直到最近人們才發現,大多數癌症,例如宮頸癌、胃腸道癌和乳腺癌等,都源自成體幹細胞失控。這些成體幹細胞存在於我們的許多器官中,它們在其中提供恆定的細胞供應,以替代衰老和死亡的細胞。

在科學界,確定這些發育嚴格調控的幹細胞如何擺脫其調控機制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先前科學家認為,腫瘤細胞主要進行糖酵解反應,無需氧化代謝,近日有一項新的研究發現,果蠅神經幹細胞腫瘤居然具有高度的氧化性,與正常細胞相比耗氧率更高

該研究於9月10日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Cell》,題為「Oxidative Metabolism Drives Immortalization of Neural Stem Cells during Tumorigenesis」。該研究發現,由線粒體膜融合介導的氧化磷酸化和NADH / NAD +代謝增加,會促使腫瘤永生

腫瘤發生過程中的一個關鍵步驟是驅動腫瘤細胞發生的機制,它觸發了它們成為腫瘤細胞的命運。迄今為止,科學家主要是通過研究腫瘤抑制基因MYC,p53或KRAS,在基因調控水平上進行癌症相關研究。其中,與正常細胞相比,腫瘤細胞會發生代謝變化是眾所周知的,但是人們尚不清楚這些變化是腫瘤細胞永生化的結果還是其原因,因此,這是Knoblich團隊最新研究的重點。

研究人員選擇了黑腹果蠅(Drosophila melanogaster)作為腫瘤模型,這是被人類研究得最徹底的生物之一,上世紀70年代人們就發現了其體內存在抑癌基因突變。因此這一簡單的模式生物可以作為強有力的工具,來促進人類基因的進一步研究。在該研究中,科學家們利用果蠅觀察到腫瘤起始細胞成為永生細胞,並通過遺傳方式操縱這一過程的確切時間點。由於哺乳動物腫瘤的複雜性,這在哺乳動物中並不易實現。

IMBA小組組長兼科學總監Jürgen Knoblich解釋說:「我們使用了果蠅神經幹細胞(NSCs)腫瘤模型,該模型是由耗竭性Brat腫瘤抑制因子誘導的。通過使用該模型,我們研究了新陳代謝在Brat腫瘤細胞永生化中是否發揮積極作用。我們在果蠅中的發現將用作人類細胞後續研究的基礎,並為人類癌症的機理研究奠定基礎。」

事實上,研究人員發現Brat腫瘤具有高度氧化性,與正常大腦相比,其耗氧率更高。由於科學界廣泛認為,腫瘤細胞主要進行不耗氧的糖酵解反應,因此這一發現十分令人驚訝。

該研究另一個令人振奮的發現是,Knoblich團隊的研究顯示,氧化代謝是一種線粒體氧依賴性生物能途徑,在腫瘤細胞永生化過程中起關鍵作用。該研究的第一作者,Knoblich實驗室的博士後Fran ois Bonnay解釋道:「我們注意到,在腫瘤發生過程中,線粒體膜被融合了,線粒體形態的這種急劇變化導致氧化磷酸化效率的提高,這解釋了為什麼我們發現NAD +和NADH的含量增加,這是生物能量學中的兩個關鍵分子。」

圖解摘要

通過進一步的實驗,科學家發現,在果蠅大腦中,確實發生了由線粒體融合介導的氧化磷酸化和NADH / NAD +代謝增加,這對於腫瘤細胞永生是絕對必要的。

「我們的發現推翻了先前關於這些腫瘤生物學的概念,並提出了一系列令人興奮的後續問題,包括我們剛剛在果蠅中發現的機制是否也適用於哺乳動物腫瘤。我們還將努力解決的問題是,NADH / NAD +代謝如何精確地促進腫瘤細胞永生化,它是通過信號傳遞還是通過表觀遺傳改變來實現的?我們很高興能夠在這一領域開展工作。」

參考資料:

【1】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9-fusion-immortalization-tumor-cells.html

【2】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0)30947-8?_returnURL=https%3A%2F%2Flinkinghub.elsevier.com%2Fretrieve%2Fpii%2FS0092867420309478%3Fshowall%3Dtrue

相關焦點

  • 線粒體融合介導氧化磷酸化,促使癌細胞永生化
    線粒體融合介導氧化磷酸化,促使癌細胞永生化 2020-09-15 07: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Cell:在腫瘤發生過程中,氧化代謝促進神經幹細胞永生化
    在果蠅中,他們可視化觀察到了腫瘤起始細胞成為永生化細胞的確切時間點,並在遺傳學上操縱了這一過程---由於哺乳動物腫瘤的高度複雜性,這在哺乳動物腫瘤中是不容易完成的。在另外一個令人興奮的發現中,Knoblich團隊發現作為一種線粒體氧依賴性的生物能量途徑,氧化代謝在腫瘤細胞永生化中起著關鍵作用。論文第一作者、Knoblich實驗室博士後研究員Fran?ois Bonnay說,「我們注意到,在腫瘤起始過程中,線粒體膜是融合的。
  • 老藥新用,同時抑制癌細胞線粒體和血管生成,可有效治療多種癌症
    在這方面,線粒體代謝也提供了對抗癌症進展的有希望的靶標。線粒體發揮重要的細胞功能,通過氧化磷酸化(OXPHOS)調節能量供應,執行細胞死亡以及Ca離子和活性氧(ROS)的細胞內信號轉導。在氧化磷酸化(OXPHOS)中,ATP合酶以呼吸鏈產生的質子電化學梯度為驅動力,催化ATP合成。
  • Nature:發現一種靶向膠質母細胞瘤的氧化磷酸化抑制劑---Gboxin
    2019年3月15日訊/生物谷BIOON/---反映癌細胞獨特代謝需求的癌症特異性抑制劑很少見。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和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描述了一種稱為Gboxin的小分子特異性地抑制原代小鼠和人膠質母細胞瘤細胞生長,但不抑制小鼠胚胎成纖維細胞或新生星形膠質細胞生長。
  • 值得研究的氧化磷酸化的耦聯機制「化學滲透假說」
    有關氧化磷酸化的耦聯機制已經作了許多研究,目前氧化磷酸化的耦聯機制還不完全清楚,多數人支持化學滲透假說(chemiosmotic hypothesis),這是英國科學家P.Mitchell於1961年提出的,1978年獲得諾貝爾獎化學。
  • 2013年廣東事業單位考試醫療類高頻考點:氧化磷酸化
    氧化磷酸化:   醫療類大綱考點:ATP與其他高能化合物(ATP循環與高能磷酸鍵;ATP的利用;其他高能磷酸化合物);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的概念;電子傳遞性;ATP合成酶;氧化磷酸化的調節)。   核心考點:   代謝物在生物氧化過程中釋放出的自由能用於合成ATP(即ADP+Pi→ATP),這種氧化放能和ATP生成(磷酸化)相偶聯的過程稱氧化磷酸化。有底物水平磷酸化和電子傳遞水平磷酸化兩種類型。
  • 赫曼因NMN顛覆認知,長壽科技駛入人類未知區域
    其原理有:過量的NAD+會促進線粒體呼吸,降低糖酵解,抵消癌細胞喜歡的Warburg代謝(比起氧化磷酸化更依賴於糖酵解的癌細胞能量代謝特性);增加NAD+也會增加SIRT1和SIRT6的活性,兩者都通過下調β-catenin信號、下調糖酵解抑制腫瘤。
  • 線粒體泛醌氧對於腫瘤的生長至關重要
    經過不懈努力,他們發現線粒體泛醌氧化是腫瘤生長所必需的。這一研究成果於2020年7月8日在線發表在《自然》上。 研究人員發現缺乏線粒體複合物III的癌細胞生長受損。該表型可通過異位表達玻璃海鞘替代氧化酶(AOX)挽救,該酶將泛醇氧化為泛醌。
  • Neurology:線粒體受損是AD早期事件,誰影響了線粒體?
    線粒體分裂和融合紊亂是幾種神經退行性疾病的主要病理過程。MFN1,MFN2和DLP1是分別調節線粒體融合和裂變的重要蛋白質。研究者們通過測量死後人腦的一些蛋白質,比較了21個ApoE-4攜帶者和25個非攜帶者中這些蛋白質的水平,發現ApoE亞型會影響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可能導致氧化應激,以及突觸和認知功能的改變。這些線粒體相關蛋白可能是ApoE-4攜帶者認知能力下降的預兆,並為預防和治療AD提供了新的治療靶點。
  • 科學家喊你別熬夜:人類能量中心50℃線粒體晝夜節律...
    >,而介導線粒體分裂及融合的關鍵基因DRP1的磷酸化在線粒體生物節律調控中其中關鍵作用。,而介導線粒體分裂及融合的關鍵基因DRP1的磷酸化在線粒體生物節律調控中其中關鍵作用。▲線粒體細胞中的一些胺基酸類、短肽類、糖類物質以及維生素等均表現出時間規律,其含量隨著時間的變化而呈現出波形規律(圖片來自CellPress)研究者們甚至發現細胞的能量物質三磷酸腺苷
  • 小分子抑制劑可有效抑制人線粒體DNA轉錄
    小分子抑制劑可有效抑制人線粒體DNA轉錄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7 13:51:54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衰老生物學研究所Nils-Gran Larsson和瑞典哥德堡大學Claes M.
  • 定量磷酸化蛋白質組學 nature新發,擬南芥植物氣孔免疫調節機制
    先前的工作表明,BIK1直接將NADPH氧化酶RBOHD磷酸化,從而響應於PAMP或DAMP的感知而激活活性氧的產生。且BIK1已被證明與PAMP誘導的鈣離子內流和氣孔關閉有關。作者因此假設BIK1可以直接磷酸化參與氣孔免疫的一個或多個未知Ca2+通道。擬南芥OSCA1.3是保守Ca2+通道OSCA/TMEM63家族的一個未表徵同工型,在PAMP處理後迅速被磷酸化。
  • 王志珍院士課題組揭示磷酸化修飾調控內質網應激早期應答的新機制
    細胞內外環境的變化會引起ER穩態(包括蛋白質穩態、氧化還原穩態和鈣穩態等)失衡。前期工作中,王志珍院士課題組王磊研究員發現分泌途徑激酶Fam20C能通過磷酸化ER巰基氧化酶Ero1α來維持內質網氧化還原穩態,在低氧脅迫、還原應激以及泌乳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1]。Fam20C能否在ER應激過程中調節蛋白質穩態尚不清楚。本工作中,研究人員發現Fam20C缺失能特異增強UPR通路中IRE1信號的上調。
  • 線粒體代謝:腫瘤治療靶點
    升高的糖酵解速率可產生代謝中間體,後者可被分解為細胞增殖所需的多種生物合成途徑,例如參與核糖和胞質中NADPH合成的戊糖磷酸途徑(PPP),以及參與線粒體中NADPH產生、核苷酸合成和甲基化反應的一碳代謝途徑。 TCA循環產生的代謝產物參與核苷酸、脂質、胺基酸和血紅素的合成。
  • 乳酸通過介導ER-線粒體Mg2+動態變化來整合細胞代謝
    乳酸通過介導ER-線粒體Mg2+動態變化來整合細胞代謝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11 21:15:21 美國德州大學聖安東尼奧分校Muniswamy Madesh研究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乳酸通過誘發內質網
  • 【學術前沿】徐平龍實驗室揭示核酸免疫識別的線粒體功能及分子機制
    另一方面,線粒體是細胞的能量供應單位。線粒體動力學調控線粒體形態的持續和快速變化,在細胞能量代謝,細胞器完整和細胞命運決定等多個重要細胞生物學進程中關鍵。但是,對於核酸免疫識別是否能主動控制線粒體這一關鍵的細胞器的形態和功能,也尚不清楚。
  • 癌症治療新思路,抑制線粒體DNA轉錄,切斷癌細胞能量供應
    癌症治療新思路,抑制線粒體DNA轉錄,切斷癌細胞能量供應 2020-12-18 16: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線粒體DNA激活cGAS信號並抑制YAP介導的內皮細胞增殖
    線粒體DNA激活cGAS信號並抑制YAP介導的內皮細胞增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22 20:53:23 美國伊利諾斯大學醫學院Asrar B.
  • 一種特殊的糖尿病——線粒體糖尿病
    最後,醫生拿著報告單和小林說,他得了糖尿病,並且還是一種比較特殊的糖尿病,叫做線粒體糖尿病,正式名字叫做母系遺傳的糖尿病伴耳聾(MIDD)。線粒體病是指由於線粒體DNA或核DNA缺陷引起線粒體呼吸鏈氧化磷酸化功能障礙為特點的一組遺傳性疾病,不包括其他因素導致的繼發性線粒體功能障礙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