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研究的氧化磷酸化的耦聯機制「化學滲透假說」

2021-01-19 晶瑩蘭花力達

有關氧化磷酸化的耦聯機制已經作了許多研究,目前氧化磷酸化的耦聯機制還不完全清楚,多數人支持化學滲透假說(chemiosmotic hypothesis),這是英國科學家P.Mitchell於1961年提出的,1978年獲得諾貝爾獎化學。其基本要點是電子經呼吸鏈轉遞時,可將質子(H+)從線粒體內膜的基質側泵到內膜外側,線粒體內膜不允許質子自由回流,因此產生膜內外質子電化學梯度(H+濃度和跨膜電位差),以此儲存能量。當質子順濃度梯度經ATP合酶F0回流時,驅動ADP與Pi生成ATP。

氧化磷酸化的耦聯機制

化學滲透假說和許多實驗結果是相符合的,是目前能比較圓滿解釋氧化磷酸化作用機制的一種學說,例如,現已發現氧化磷酸化作用確實需要線粒體內膜保持完整狀態;電子轉遞鏈確實能將H+排除到內膜外,而ATP的形成又伴隨著H+向內膜的轉移運動;破壞H+濃度梯度的形成都必然破壞氧化磷酸化作用的進行等。這也使得P.Mmitchell和證實者獲得了諾貝爾獎。

化學滲透假說

後來的實驗結果證實,複合體I、複合體III、複合體IV均具有質子泵的作用。每傳遞2個電子,它們分別向線粒體內膜胞質側泵出4H+、4H+和2H+。在分離得到四種呼吸鏈複合體的同時還可得到複合體V(compleV),即ATP合酶(ATPsynthase)。ATP合酶合成ATP的機制還未完全闡明,這也是化學滲透假說沒有完全徹底解釋的一方面,但化學滲透假說對這的解釋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P.Boyer提出ATP合成的結合變構機制(binding change mechanism),由於F1中的3個β亞基與γ亞基插入部分的不同部位互相作用,使每個β形成不同的構象:開放型(O)無活性,與配體親和力低;疏鬆型(L)無活性,與ADP和Pi底物疏鬆結合;緊密型(T)有ATP合成活性,和配體親和力高。當H+順濃度梯度經F0中的a亞基和c亞基之間回流時,γ亞基發生旋轉,3個β亞基發生構象改變。ADP和Pi底物結合於L型的β亞基,質子回流能量驅動該亞基變構為T型,使ADP和Pi合成ATP,然後變成O型,β亞基釋放ATP。3個β亞基依次發生同樣的循環:結合ADP和Pi合成ATP、釋放出ATP。循環一周可生成3個分子的ATP,同時推測每生成1個分子ATP約需要3個質子穿過線粒體內膜回流進入基質中,這目前還是P.Boyer的遐想,未被科學實驗及事實證明。

尚未清楚的ATP合酶合成ATP的機制

在這一點上對於每一位科學家和科學愛好者無疑是上天留給他們的一個絕佳的機會,在這一方面具有廣闊的科學研究前景,值得花費時間、精力和智慧在氧化磷酸化耦聯機制「化學滲透假說」的完善上,萬一成功了,你將功名成就。

諾貝爾化學獎必將屬於ATP合酶合成ATP

相關焦點

  • 線粒體融合介導氧化磷酸化,促使癌細胞永生化
    在科學界,確定這些發育嚴格調控的幹細胞如何擺脫其調控機制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先前科學家認為,腫瘤細胞主要進行糖酵解反應,無需氧化代謝,近日有一項新的研究發現,果蠅神經幹細胞腫瘤居然具有高度的氧化性,與正常細胞相比耗氧率更高。
  • 線粒體融合介導氧化磷酸化,促使癌細胞永生化!
    在科學界,確定這些發育嚴格調控的幹細胞如何擺脫其調控機制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先前科學家認為,腫瘤細胞主要進行糖酵解反應,無需氧化代謝,近日有一項新的研究發現,果蠅神經幹細胞腫瘤居然具有高度的氧化性,與正常細胞相比耗氧率更高。
  • 磷酸化與電子傳遞的關係可以用兩種反應的準量關係加以說明
    磷酸化與電子傳遞的關係可以用兩種反應的準量關係加以說明。每對電子通過電子傳遞鏈而形成的ATP分子數,用ATP/e2-,或用P/O來表示。磷酸化與電子傳遞偶聯越緊密,這個比值越大。研究結果表明有關這個比值還存在1、1.3和2三種意見。
  • 定量磷酸化蛋白質組學 nature新發,擬南芥植物氣孔免疫調節機制
    研究團隊結合生化實驗和定量磷酸化蛋白質組學技術,揭示了擬南芥鈣離子滲透通道OSCA1.3控制免疫信號傳導期間氣孔關閉的機制。中文標題:鈣離子滲透通道OSCA1.3調節植物氣孔免疫研究對象:擬南芥發表期刊:Nature影響因子:42.778單位:東英吉利大學發表時間:2020年08月主要運用生物技術:定量磷酸化蛋白質組學研究方法及結果在模式植物擬南芥中,質膜相關的胞質激酶BIK1充當多個細胞表面免疫受體下遊的中央免疫調節劑
  • 2013年廣東事業單位考試醫療類高頻考點:氧化磷酸化
    氧化磷酸化:   醫療類大綱考點:ATP與其他高能化合物(ATP循環與高能磷酸鍵;ATP的利用;其他高能磷酸化合物);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的概念;電子傳遞性;ATP合成酶;氧化磷酸化的調節)。   核心考點:   代謝物在生物氧化過程中釋放出的自由能用於合成ATP(即ADP+Pi→ATP),這種氧化放能和ATP生成(磷酸化)相偶聯的過程稱氧化磷酸化。有底物水平磷酸化和電子傳遞水平磷酸化兩種類型。
  • 那些關於阿爾茨海默病身世的假說
    科學界其實還沒有一個定論,但是目前主流的主要為三大假說。膽鹼能損傷假說1971年,有個叫多伊奇的人通過動物試驗發現,膽鹼能系統與記憶的形成和儲存有關,此後經過其他學者進一步完善,提出了膽鹼能損傷假說。這一假說認為,各種原因引起的基底前腦膽鹼能神經元損傷、相關的皮層及海馬等腦區的膽鹼能神經傳遞受損,在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記憶及認知功能損傷過程中起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腦內膽鹼能神經纖維發生退行性改變和神經元丟失、乙醯膽鹼酯酶和其轉移酶的表達水平與酶活性出現異常。科學家們根據這一假說開發了乙醯膽鹼酶抑制劑。
  • Nature:發現一種靶向膠質母細胞瘤的氧化磷酸化抑制劑---Gboxin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和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描述了一種稱為Gboxin的小分子特異性地抑制原代小鼠和人膠質母細胞瘤細胞生長,但不抑制小鼠胚胎成纖維細胞或新生星形膠質細胞生長。Gboxin快速地且不可逆轉地破壞膠質母細胞瘤細胞中的氧消耗。
  • 王志珍院士課題組揭示磷酸化修飾調控內質網應激早期應答的新機制
    特別是在分泌活動旺盛的細胞中,ER的蛋白質摺疊狀態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變化,因此近年來, ER應激的早期調節機制逐漸成為本領域的研究前沿。前期工作中,王志珍院士課題組王磊研究員發現分泌途徑激酶Fam20C能通過磷酸化ER巰基氧化酶Ero1α來維持內質網氧化還原穩態,在低氧脅迫、還原應激以及泌乳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1]。
  • 發展出N—磷酸化蛋白質組分析新方法—新聞—科學網
    發展出N—磷酸化蛋白質組分析新方法
  • 大連化物所發展出N-磷酸化蛋白質組深度覆蓋分析新方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生物分子高效分離與表徵研究組研究員張麗華和中科院院士張玉奎團隊,發展出N-磷酸化肽段高選擇性富集新方法,並結合肽段的高效分離和高靈敏度鑑定,實現了N-磷酸化蛋白質組的深度覆蓋分析。
  • 研究揭示光合作用卡爾文循環的催化及調控機制
    光反應階段中光信號經由一系列蛋白最終轉變為氧化還原信號,通過硫氧還蛋白(TRX)調控卡爾文循環及大量下遊反應。葉綠體磷酸核酮糖激酶(PRK)和甘油醛-3-磷酸脫氫酶(GAPDH)是卡爾文循環的關鍵酶,分別消耗光反應過程中產生的ATP和NADPH,並均受到TRX的氧化還原調控,處於還原態時為激活狀態,氧化態時為失活狀態。
  • 南科大譚斌教授課題組Angew:手性磷酸催化實現芳烴選擇性C-H胺化
    但是,該方案常需對芳烴底物進行預官能化處理,同時容易產生自偶聯等副產物。據文獻報導,可使用高價碘、過渡金屬、光催化和電催化等方案,實現芳烴氧化胺化反應,即可克服這些缺點(Figure 1C)。儘管有上述方案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底物局限性仍限制了它們的應用,並且苛刻的反應條件不利於實現對映選擇性的控制。
  • 農田土壤重金屬汙染化學鈍化修復研究進展
    農田土壤重金屬汙染化學鈍化修復研究進展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土壤重金屬化學鈍化修復是指向汙染土壤中添加鈍化劑,使重金屬由活性向穩定化形態轉化,以降低重金屬的遷移和生物可利用性,從而修復重金屬汙染土壤的方法。
  • 反滲透系統汙堵與化學清洗
    研究表明,不管是天然還是人造的薄膜都或多或少地對物體的穿透具有選擇性。當濃水、淡水這兩種濃度不同的液體同時過濾時,只有水可以通過,而其中含有的鹽分等會被阻截。自然條件下,當淡水側水向濃水側滲入動作達到平衡狀態時,會產生滲透壓,而這一過程就被成為滲透。同樣的道理,若引起平衡狀態的是濃水側水向淡水側的滲透,這一改變自然條件的滲透過程即稱之為反滲透。
  • 新研究發現TBK1調控肝細胞脂肪酸氧化的新機制
    雖然近年來有關NAFLD的基礎與臨床研究日益受到重視,但脂質穩態、炎症和肝臟病變之間的潛在聯繫及調控機制仍不清楚,NAFLD的治療方案也亟待完善。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肥胖的發生往往伴隨著脂肪組織和肝臟內的輕度炎症反應,且胰島素抵抗與炎症之間也存在著很強的相關性,炎症反應也是NAFLD向NASH過渡的關鍵因素【3】。
  • 研究揭示IL-1抑制脂肪細胞氧化代謝的分子機制
    研究揭示IL-1抑制脂肪細胞氧化代謝的分子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13 16:45:30 美國克利夫蘭診所Xiaoxia Li研究小組的最新發現表明,IL-1誘導IRAK2線粒體易位,從而抑制脂肪細胞的氧化代謝
  • 2021考研西綜複習:」「機制」型考點速記匯總(1)
    (2019)   188.以下影響氧化磷酸化的是——(1)線粒體內ADP濃度升高;(2)甲狀腺激素升高;(3)線粒體DNA基因突變;(4)ATP合酶抑制劑。(2019)   189.DNA損傷修複方式包括——(1)直接修復;(2)鹼基切除修復;(3)核苷酸切除修復;(4)重組修復。
  • Cell:在腫瘤發生過程中,氧化代謝促進神經幹細胞永生化
    確定這些在發育過程中受到嚴格調節的幹細胞如何擺脫調節的機制是科學界的一個重要課題。腫瘤發生的一個關鍵步驟是確定驅動腫瘤細胞起始的機制,這會觸發它們產生腫瘤的命運。到目前為止,對它們的研究主要是在基因調控水平上,通過研究腫瘤抑制基因MYC、p53或KR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