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朋友都有這樣的經歷,想給自己買一個有點小貴的東西,糾結了大半個月,在最終還是沒捨得買,但要是同樣的東西買給爸媽,或者男女朋友卻非常爽快。
這是為什麼呢?
01什麼是心理帳戶
這就是今天小編要給大家分享的曾經獲得過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著名的經濟學理論——心理帳戶。
大家都知道,我們每個人都會在不同的銀行裡開設幾個帳戶,然後把錢分門別類存進去,有的帳戶是做理財的,有給父母養老的,還有存放子女教育基金等等。
1980年,芝加哥大學 著名行為金融學家 理察薩勒 教授發現這樣的帳戶在人們的心理同樣存在,因此首次提出「心理帳戶」的概念。
心理帳戶,說的直接一些,就是我們每個人都會在自己的心裡建立很多個帳戶,有的是儲蓄的,有的是滿足虛榮心的,有的是滿足日常生活開支的,有的是維繫個人感情關係的……就像我們在銀行把錢存在不同帳戶裡是一樣。
而且特別有意思的是,不同的心理帳戶對價格的感知度也不一樣。
02情感維繫帳戶
那麼今天第一期就先給大家分享在商業中廣泛應用的一種心理帳戶——情感維繫帳戶。
我們還是先回到文章開頭的例子上,如果我們要給自己買一件昂貴的禮物,那麼這筆錢就會從我們的「日常生活開支」帳戶中劃出,如果是給爸媽、男女朋友買的禮物就不一樣了,這筆錢就會從「情感維繫帳戶」中劃出,因為跟我們自己不需要跟自己維繫感情維繫,但跟爸媽、男女朋友需要做深度的感情維繫。
故而每個人的情感維繫帳戶的預算就非常高,所以在給爸媽、男女朋友花錢的時候自然就很大方,這也是商家在宣傳商品的時候喜歡打情感牌的主要原因。
史玉柱在做腦白金推廣營銷時,利用的就是情感維繫帳戶。這一句朗朗上口的廣告語「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幫助史玉柱賺了全國人民整整十年的錢累計金額高達數百億。
腦白金的主要有效成分不過就是褪黑素,幫助人們調節睡眠,一般各大電商平臺售價在60-100元之間不等,但換成腦白金,售價就可以翻一番。
如果你也是中小企業或者線下門店的老闆,也在為營銷問題犯難,或許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心理帳戶能夠幫你在做研究用戶的時候給你新角度,接下來你可以嘗試把你的產品或服務,定義為「禮物」。
而禮物呢,就是自己捨不得用,專門用來送親友、送朋友的東西。比如情人節的巧克力、玫瑰,逢年過節給服務買的洗腳盆、保健品。
每天進步一點點,今天,你有收穫嗎?
這一期的分享到這裡。歡迎你留言分享自己從情感帳戶裡賺錢的例子,或者從你身邊尋找一個商家如何從用戶的情感帳戶裡賺錢的例子,期待你精彩的分享,我在這裡等著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