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起南唐後主李煜來,多數知道的人就是因為他的一首《虞美人》的詞而記住這位皇帝詞人的。
李煜,生於五代十國中的南唐,是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生性風流多才,性格軟弱。
李煜這個皇帝命運多舛,本來也不是個當皇帝的料,愛好風花雪月、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被後人尊稱為「詞宗」。
從這首《玉樓春》的詞中,就可看出作為南唐後主李煜的才華,是多麼的出眾和擅長風花雪月了!
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鳳簫吹斷水雲閒,重按霓裳歌遍徹。
臨風誰更飄香屑,醉拍闌幹情味切。歸時休放燭花紅,待踏馬蹄清夜月。
繼位於北宋建隆二年(961年)的李煜,看到日益強大的大宋王朝,正在逐步實現中華一統的步伐。看到周圍的鄰國都逐漸被消滅,自己的國家正在成為大宋鐵騎的下一個目標。
個性軟弱的李煜,主動上表稱臣,尊大宋為中華正統,年年時時納歲進貢以求保住自己的皇位。
尤其在開寶四年(971年)的十月,看到宋太祖鐵騎踏平了南漢,李煜為了討好大宋,消除敵意,竟然廢除了南唐的國號,改稱「江南國主」,以示尊奉大宋王朝。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宋太祖趙匡胤為了中華的統一,在開寶八年(975年),舉兵進攻南唐。
在圍城一年後,宋兵終於攻破了建康城,李煜兵敗被俘,被押回了汴京,被授於右千牛衛上將軍,封違命侯。聽這個封號,就充滿了侮辱的意思。
一同被俘的皇后小周后,被當時宋太祖趙匡胤的弟弟、後來的宋太宗趙光義強行霸佔,這對李煜的打擊夠深了吧?
一般有骨氣的文人和帝王,都會把這樣的侮辱看成是對自己和整個家族的最大的傷害,應該以死來明志抗爭。
可這個後主李煜,竟然對這樣的侮辱視而不見,並一再對宋太祖表明心志:國家都滅亡了,自己一無所求,此生只願詩詞相伴,只求宋帝放過自己就好。
這也許是人為了活下去的本能,李煜這個廢帝才言不由衷說出這樣的話來。作為一代帝王,國家被滅,皇后被人霸佔,李煜竟然還想著吟詩作賦,看似沒了一絲骨氣。
宋太祖突然駕崩,宋太宗趙光義繼位後,竟然在臨幸小周后的時候,讓畫師將這香豔的場景畫了下來,《熙陵幸小周后圖》就這樣名揚天下了。
這讓李煜的身心再一次受到了強烈的打擊和侮辱,在屈辱和悲憤下,他寫出了讓後人至今仍在傳唱的《虞美人》一詞: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宋太宗看到後,立馬龍顏大怒,心想:我饒了你的命,你不思報答,竟然還寫出這樣的詩詞懷念過去,這不是表示對現在極其不滿,想要回到過去嗎?這還了得!
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月七日,中國人傳統的情人節,宋太宗派人在李煜的酒菜中下了毒,將他毒死在自己的住處,對外宣稱李煜暴病身亡。
可嘆!號稱「帝王詞宗」的後主李煜,忍辱偷生想要活下去,卻因為這事,寫了一首流唱千年的經典詩詞,葬送了自己屈辱的一生。如此看來,對李煜而言,未嘗不是一種最好的解脫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