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畫新讀|大江一隅花樹密 遠帆樓閣相成趣——李思訓 《江帆樓閣圖》探微

2021-02-12 大河美術

[唐]李思訓《江帆樓閣圖》 絹本設色,101.9×54.7cm,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與展子虔的《遊春圖》類似,該畫描繪的依然是遊春的場景,也是青綠與金碧結合的山水畫。不過,與場面宏闊全景式的《遊春圖》所不同的是,該畫有些像南宋「一角半邊」式的山水畫,以俯瞰角度僅僅繪製大江江岸之一隅。技法方面,則明顯更為成熟。

畫中左側畫山峰、樹木、房屋和遊人融匯一處。江岸的山峰聳峙峻秀,山中樹木茂盛,桃紅柳綠、層疊錯落,樓閣庭院若隱若現,有人於廊內佇立。江岸邊兩人正臨水駐足,賞春抒懷,另外四人沿山上小路而來,主人騎馬,三個僕人或引領,或挑擔,或提物,前後簇擁而行。遠處江水蕩漾,三艘船行江上,舟行漸遠漸小,凸顯了縱目千裡、江天浩渺的開闊視野。春天欣欣向榮、萬物生發,遊人寄情山水、怡然自樂的場景,遠離塵世,清新超然的畫境,都一一躍然紙上。

金碧山水的初步形成是在隋代,存世原跡只有展子虔的《遊春圖》。至於法度謹嚴筆墨精妙、丘壑多變、設色巧麗、境界引人高度成熟的金碧山水,則始於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中說:「山水之變,始於吳(吳道子),成於二李(李思訓、李昭道)。」李思訓由於唐朝宗室的身份及優遊富貴的生活,特別鍾情於金碧輝煌的樓閣殿宇和秀麗瑰奇的青綠山水,這也與唐王朝的盛世氣象合拍,符合宮廷貴族的審美趣味。該畫中的人物,凡衣褶、神態等,也較前人在山水畫中的擺布略有提高,表明了唐代山水的成熟。全畫用筆遒勁、風骨峻峭、色彩繁複、典雅勻淨,具有裝飾味的金碧山水畫風格。

技法方面,是典型的勾線填色法。畫家用一種堅挺的小筆以粗細不同、轉折略帶方筆的墨線勾勒出山石輪廓,近粗遠細的丘壑,則表現出前近後遠的空間透視感。山石丘壑雖還平實,已略有變化,在部分墨線轉折處勾以金粉。所謂「青綠為質,金碧為紋」、「陽面塗金,陰面加藍」的色彩運用,很好地表現出山石的陰陽向背及質感,有金碧輝煌的裝飾效果。畫樹已交叉取勢,比展子虔的上叉鹿角枝更顯得顧盼多姿,松幹用兩筆勾輪廓,以赭石填染而不作松鱗。左下角植有老樹兩棵,一棵盤根錯節藤繞柯,一棵枝杈交縱,狀若屈鐵。夾葉樹的葉形變化較多,有元寶形、枇杷葉形、三層包疊卷心形、雙勾介字形、槐樹葉形等。設色方面,仍以石青、石綠為主,樹木先用石綠點染,再用石青添上兩筆交叉的線代表松針,與隋代展子虔的團塊染色、北宋李成攢針式畫法都不同,這也是繪畫發展承上啟下的見證。不管怎麼說,樹的表現頗為成功,有著青翠欲滴、沁人心脾的清涼。

清代書畫鑑藏家安岐在《墨緣匯觀》中評價該畫:傅色古豔,筆墨超軼,雖千裡(趙伯駒),希遠(趙伯驌)不能辦。其青綠朱墨,傳經久遠,深透絹背,有入木三分之妙,確係唐畫無疑,宜命為真跡……元代王叔明《稚川移居圖》《太白山圖》,皆宗此法。

字建,一作建景,甘肅天水人。唐宗室,高宗李治時任江都令。工書畫,尤擅畫山水樹石,筆力遒勁,格調細密。唐代朱景玄《唐朝名畫錄》評之:「國朝山水第一,列神品。」元代湯垕《畫鑑》認為:「李思訓畫著色山水,用金碧輝映,為獨家之法。」畫跡有《山居四皓圖》《江山漁樂圖》《群峰茂林圖》等17件,著錄於《宣和畫譜》。



- END -

編輯整理:楊媛  電話:0371-65795992

《大河美術》唯一官方微信公眾平臺

相關焦點

  • 初唐-青綠山水畫家李思訓李昭道父子
    《九成避暑圖頁(傳李思訓)》北京故宮博物院        《江帆樓閣圖》據記載是他的作品,絹本,縱101.9釐米,橫54.7釐米,青綠設色,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圖的上方是浩渺的江水,近處滿勾細密的魚鱗紋,漸遠漸渺茫。近岸有一葉漁舟,天邊則有二片風帆遠去。下方是江邊坡岸,山峰聳立,長松秀嶺,密樹掩映,山徑層疊,有碧殿朱廊曲折其間。遊人在江邊活動,江天空閣,風帆縹緲。畫家以俯瞰的角度,描繪了山腳叢林中的樓閣庭院和煙水遼闊的江流、帆影,境界廣漠幽曠。        樹木山石的刻畫比以前細密、老成。
  • 窅然巖嶺 李思訓父子
    《江帆樓閣圖》 唐 李思訓 絹本設色 縱101.9釐米 橫54.7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李思訓父子文/ 金維諾       隋唐時代,山水畫有很大發展,這從展子虔《遊春圖》可以獲得較具體的印象。《江帆樓閣圖》局部       《遊春圖》的技術成就與風格特點代表了這一時期山水畫的全貌。幷且給與以後深遠的影響,開創了青綠山水的端緒。
  • 談晟廣:從「明皇幸蜀圖」談李思訓的生平(上)
    葉夢得則說:「《明皇幸蜀圖》,李思訓畫,藏宗室汝南郡王仲忽家。餘嘗見其摹本……宮女有即圃摘瓜者,或諱之為摘瓜圖。」李霖燦認為:此圖當作《摘瓜圖》或《明皇幸蜀圖》,兩個畫名不過是「一圖兩名」。北宋宣和內府,《宣和畫譜》記載的藏品目錄中,李思訓名下並無和「摘瓜」主題相關的畫作,倒是隋朝展子虔和李思訓之子昭道名下,各有「摘瓜圖一」。
  • 齊白石書畫院-湯發周揭秘:宋人《關山行旅圖》與《明皇幸蜀圖》
    如今為我們所熟知的唐人李昭道《明皇幸蜀圖》,從前曾一直被稱為宋人《關山行旅圖》深藏臺北雙溪故宮。它之所以後來被歸於唐代山水巨匠李昭道,躋身隋唐設色山水,皆由李霖燦先生此文引起。文中如娓娓道來般,憑藉豐富的學識、樸素的邏輯,溫和敘述對於古畫的認識、引證、思辨,在當今理論中已屬罕見。
  • 趙伯驌《萬松金闕圖卷》
    使兩者巧妙地糅合為一體,畫家大量地運用了墨點,橫點聯樹成片,豎點作青苔,手法較為自由隨意,這在當時是極富有創意的筆墨技巧。筆法清細繁複,格調清新秀雅《萬松金闕圖》局部山間布置幾處「金闕」建築,用沒骨法塗金敷色而成,突出於萬松之表。
  • 《千裡江山圖》秒變網紅?探究中國古畫的二次元之旅
    沒想到近年來卻有一副宋朝的古畫,不務正業當起了網紅,頻繁出現在各種遊戲裡!這張畫是北宋畫家王希孟所繪的絹本畫《千裡江山圖》。看過文物探索類節目《國家寶藏》的朋友應該對這幅古畫很熟悉了,它細緻入微地描繪了江南山水,是北宋以來水墨山水的集大成者。就是這麼一幅名畫,卻成為了遊戲中的網紅畫!
  • 品讀山水畫只會說「好」?掌握三方面賞析,讚美之詞更顯檔次
    風流佳畫專注於書畫傳播推廣,為文化領域添彩品讀山水畫只會說「好」?▲仇英 《桃源仙境圖》但在品讀山水畫時,如若目無章法,很難提煉出山水畫的精髓,以至於讚美之詞只落得個「好」,且觀山水畫的三方面賞析,生出更顯檔次的讚美之語。
  • 古畫總是灰濛濛的?這三幅色彩絢麗至極的古畫,一眼就讓人驚豔
    古畫是中國藝術的瑰寶,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我們提起古畫,總會想起一幅幅精美但色調頗舊的畫面,說起來,大部分的古畫確實色調都偏灰白,不過也有一部分古畫,在顏色運用上極為出色,一眼看上去就讓人有驚豔的感覺。
  • 劉景莊自爆對付花心老公絕招 陽帆禿鳥不好意思出頭(圖)
    老婆劉景莊拉開裙子秀長腿,陽帆趕緊要她遮起來陽帆不僅圓了老婆劉景莊(Julie)出專輯的夢,19日還陪她連趕3個通告打歌。錄緯來《我們一家訪問人》,劉景莊爆對付花心老公馭夫術,懷孕時她怕陽帆在外面亂來,要他把那話兒的毛全剃光,「我想他脫衣服時下面光光的,也不好意思出去亂來。」劉景莊說,她因剖腹產需剃毛,就說服陽帆一起剃。陽帆自嘲說:「我習慣了啦,大家要不要看一下,現在也是光的。」吳怡霈問王偉忠願不願意為老婆剃光毛?他唉唷了一下,故意口齒不清說每個人狀況不同。
  • 王赫 讓古畫在重生中煥光彩
    而在網絡上,一幅古畫「祈雪圖」與之呼應,點讚聲一片。  原來,這是南宋畫家劉松年《四景山水圖》之冬篇,經一位「80後」畫家的奇思妙想,多了新味道——「飛艇撒雪」新奇有趣,雪意盈滿枝頭,一翁一童款款而行,當真是愜意。網友們大呼「可愛的腦洞」「大美」「雪霽天晴朗」……  這位畫家正是古書畫複製人王赫。早在2014年,他以一組《藍胖子山水冊頁》系列畫作名噪一時,之後一直筆耕不輟。
  • 古畫郵票:《鵲華秋色圖》,古典的復興
    編號為專270,趙孟頫鵲華秋色圖古畫郵票,發行與1989年,郵票選用了這幅元代著名作品中的主畫部分呈現。
  • @李邕|李思訓碑
    《李思訓碑》全稱《唐故云麾將軍右武衛大將軍贈秦州都督彭國公諡曰昭公李府君神道碑並序》,亦稱《雲麾將軍碑》,李邕撰文並書。
  • 穿越千年去古畫裡看一場雪
    本圖以三拼絹大立幅圖寫北方冬日雪後山林氣象。畫上群山重重壁立,氣勢蒼茫,深谷危徑,枯木寒柯,隱現寺觀,山麓水邊密林數重,後有村居屋舍,一人張門而望。全畫布置嚴整有序,筆墨質樸厚重。畫家用「搶筆」筆法,密點攢簇,並參以短條子的筆道,來刻畫北方山石的質感,使畫面渾厚滋潤,沉著典雅。  《雪景寒林圖》為三屏大幅立軸,畫面繪群峰屏立,山勢高峻,有冒雪出雲之勢。
  • 師書畫︱李德仁老師:寫《山花春麗圖》並解
    點藍色字關注「師界欄目」《山花春麗圖》
  • 每日一幅古畫
    對皴法的運用是李唐在此圖中的最大特點,對後世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到現代還在為人們所學習探討。萬壑松風圖是李唐在北宋畫院時的作品。這一幅畫在主峰旁邊的遠山上,題有「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陽李唐筆」。甲辰是宋宣和六年(1124),李唐已經步入高齡。儘管如,此畫中表現的山石仍然是雷霆萬鈞的陽剛力量。畫上的插雲尖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