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累了想充電,你需要來點職場經濟學。大家好我是大白。今天我們要講的是「低學歷老闆,高學歷打工!證書是不是一張廢紙?」
高中畢業的快遞小哥月收入過萬、賣煎餅的大媽月入3萬,每隔一段時間我們就能看到這樣的正能量新聞,低學歷人群的收入似乎比很多人都要高。
於是就有人說,「你看看,畢業證書就是廢紙一張!辛辛苦苦考進大學,出來工作還不夠煎餅攤大媽賺得多,何苦呢?」
就是這樣,「讀書無用論」傳進了許多大學生的耳朵裡。難道說,學歷高,收入反而更低?
想檢驗這個觀點其實很簡單,一組數據就能做到。
大白翻出了2011年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的調查數據,結果顯示,當年大專學歷活以上的城市居民的平均年薪接近六萬,而高中學歷的居民平均年薪還不到兩萬五,連人家的一半都沒有。
可想而知,學歷對一個人的收入是有多重要。
而我們常常從新聞中聽到的初中學歷當上老闆、請的員工卻是大學生的故事,往往只是倖存者偏差。媒體記者在篩選新聞故事的時候,當然會選擇這種能引起爭議的案例。
實際上,中國前100名富豪裡,有大半都是大學生。像比爾蓋茨這種大學輟學的富豪,反而拉高了高中學歷這群人的平均收入。也就是說,剩下來的其他人,收入只會更低。
更何況,比較當下瞬間的收入其實是沒有意義的。在經濟學當中,我們要看的是一個人的終生收入。不然為什麼會有人貸款讀大學,不就是為了以後能賺多點錢嗎?
在現實生活中,不同職業人群在一生當中的收入節奏是不一樣的,我們大概可以分成三種。
第一種(紅線),年輕時的收入很高,但不久之後就開始迅速下降;中年和晚年的收入都很低。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運動員、空姐、模特這種吃青春飯的職業,人生的大部分收入都在年輕的時候積累。
第二種(藍線),收入在年輕時慢慢上升,到了一定階段之後,就一直沒有怎麼變過。一生可謂平平淡淡,沒有風雨,就好比教師、公務員、建築工人等等;
第三種(綠線),年輕時收入是負的,也就是背上了債務;但慢慢地,收入開始飛速增長,大部分財富在中年甚至以後積累,如科研工作者、醫生、教授等等。
那麼,拿著最多證書的教授、醫生、律師無疑就是年輕的時候賺得最少的一群人。他們窮的原因不是因為沒有能力、沒有幹勁,只是窮在了年輕。
如果你能活到80歲,你是選擇當教授還是去賣煎餅?我相信大多數人都不會選擇賣煎餅吧,除非你有一個成為煎餅攤攤主的偉大夢想。
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中,學歷的作用,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