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平代表:中國航天員正全力備戰空間站任務

2020-12-14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北京5月24日電題:王亞平代表:中國航天員正全力備戰空間站任務

    新華社記者李國利、劉藝、黃一宸

    從太空歸來後的第三年,我國首位「太空教師」王亞平又增添了一個身份:母親。

    如今,4歲的女兒已經會奶聲奶氣地問她:「媽媽,你什麼時候再去太空啊,可不可以幫我和小朋友們摘顆星星回來?」

    女兒的話,天真無邪,對太空充滿了嚮往。而再上太空,也正是航天員王亞平心裡的期待。

    今年5月5日,隨著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成功首飛,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開啟,王亞平再上太空的機會近在眼前。

    按計劃,我國空間站將於2022年前後完成建造。其間,規劃發射4艘神舟載人飛船,還將進行航天員乘組輪換。

    「航天員的狀態只有兩種,飛行和準備飛行。」過去的一年間,包括王亞平在內的全體航天員始終在全力備戰空間站任務。王亞平說,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全體航天員一直都處於隔離訓練狀態。

    「對航天員來說,空間站任務是全新的:空間實驗、艙外安裝維護操作等任務內容全新,飛行器平臺全新……」王亞平充滿期待地說。

    2013年6月20日,王亞平在距離地球300多公裡的天宮一號裡,為全國6000餘萬名師生生動講解和親手展示太空的奧秘。

    天宮一號是我國送入太空的首個目標飛行器,是我國首個航天員在太空入住的家。曾在天宮一號工作和生活12天的王亞平說:「中國空間站是我們國家自主設計研製的國家太空實驗室,要比天宮一號更大更舒適,我很想全方位體驗它的各項功能。」

    王亞平是我國第二批航天員,也是我國首批女航天員。今年是她成為航天員的第10年,將迎來新一批隊友——我國第三批航天員選拔將在年中完成。

    「我很期待新隊友的加入。」王亞平說,「航天員訓練內容始終是跟著飛行任務的變化而有所調整的,我會像第一批航天員當年帶我們那樣,把飛行經驗、訓練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們,幫助他們更快成長。」

    穿上軍裝,步入莊嚴的人民大會堂,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王亞平經過廣泛調研、深入思考,今年鄭重提交了有關「軍隊科研單位人才隊伍建設」的建議。

    「在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徵程中,科技工作者是主力軍、先行者,任重而道遠。應該關心他們、愛護他們,讓他們在努力為國實現建設科技強國夢想的徵途中,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王亞平說。

    50年前,「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開啟了中國航天事業新紀元;2003年金秋,楊利偉一飛沖天,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圓;2020年5月,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拉開我國空間站在軌建造階段飛行任務的序幕……「我國航天事業取得的輝煌成就,是幾代航天人賡續接力、奮鬥不止的結果,希望未來有更多的青年人參與進來,早日實現建設航天強國的偉大夢想。」多年來一直致力於航天科普教育的王亞平說。

相關焦點

  • 「陸軍上校」王亞平:中國太空授課第一人,現狀如何?
    「陸軍上校」王亞平:80後女航天員,中國太空授課第一人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航天員是屬於男人的浪漫,貌似與女人無緣。實則不然,女航天員心細如髮,比男航天員更具有優勢。所以,世界各國都不遺餘力的培養女航天員,我國也不例外。自從楊利偉成為中國航天第一人之後,中國女航天員的培養也被提上了日程。因而,當第二批航天員選拔的時候,女航天員的選拔也被列入其中。經過激烈角逐,王亞平光榮的成為了中國女航天員,更成為了中國首位80後女航天員,也成為了中國太空授課第一人。王亞平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辛酸經歷?她的現狀又是如何?
  • 她是中國最美航天員,17歲考上空軍,30歲成為太空人,33歲完成任務!
    站在時間的肩膀上,我與歷史對話。 所有人都知道航天事業是非常重要的,中國培養一個航天人才特別不容易,需要經過層層選拔,進入航天載人工程更加萬裡挑一,幾乎比考上名牌大學還要難。中國航天事業起步比較晚,但是發展特別快,現在已經完成了載人工程,下一步就要建立自己的空間站了。
  • 天宮一號接待兩撥航天員:劉洋踩單車 王亞平做水球實驗
    作為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和空間實驗室,天宮一號先後與神舟八號、九號、十號飛船6次交會對接,接待兩撥航天員。圖為2010年11月16日,中國「天宮一號」1:1模型在珠海航展上精彩亮相。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 女航天員萬裡高空撐起「半邊天」
    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號飛船搭載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進入太空,在軌駐留13天。這期間,劉洋完成了在太空生活、天空觀測,科學實驗等多項任務。8大類幾十個科目的航天員訓練;2012年3月,根據最終考核結果,劉洋入選神九乘組,代號03,主要負責空間醫學實驗的管理; 2012年6月15日下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指揮部宣布,男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和女航天員劉洋,將組成飛行乘組,執行神九與天宮一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
  • 人在太空,剛下飛船——中國航天員走進知乎與網友互動
    4月24日,中國航天員走進知乎,與網友親密互動,掀起了關於太空的熱烈討論。「謝邀,人在太空,剛下飛船。」航天員王亞平用知乎網友熟悉的幽默表達開場。她透露說目前正在緊張備戰空間站任務。「人在太空,剛下飛船」雖是調侃,倒也有很多真實成分。
  • 中國最美太空人王亞平:在太空中授課,成第一位「太空教師」
    雖然說在初中畢業之後,王亞平的家人並不希望她繼續讀書,但是,心懷遠大理想的她卻憑藉著自己的努力,成功考上了高中。在王亞平高中畢業那年,正趕上空軍來到學校招收第七批女飛行員,此時,王亞平對飛行員這個職業也產生了非常濃厚的興趣。憑藉著自身優秀的素質,最終,王亞平成功被選入了長春飛行學院中,並開始了對飛行技術以及其他知識的學習。
  • 中國首位女航天員,為何現在不見她的蹤影?原因讓人敬佩
    作為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不僅是佳人,更是一位強人。但就是這麼一位民族英雄,在飛天之後,卻幾乎沒了蹤影。正文2012年6月15日下午,神舟九號飛行組成員確定,劉洋入圍。在此之前,劉洋和王亞平都是神舟九號飛行組的熱門人選,即便之後王亞平也上了天空,但對於兩個人來說,這次的名單,代表的意義並不止能上天,更代表了「中國首位女航天員」的頭銜。
  • 中國僅有的兩位女航天員,其中一位是上校軍銜,她們現狀如何?
    雖然如此,在我國航天史上,有且僅有兩位女航天員,巾幗不讓鬚眉,她們經過層層選拔,成為航天員中的一份子,創造一個又一個不可能。那麼,中國僅有的兩位女航天員,她們分別是誰?現狀如何?一、劉洋劉洋是我國首位女航天員,1978年10月出生於河南林州。
  • 航天專家龐之浩:去火星,最好配備女航天員
    中國首位女航天員是劉洋,她於2012年乘神舟-9上天。中國首位太空女教師是王亞平,她也是世界第2個在太空授課的航天員,她於2013年乘神舟-10上天。從上述紀錄可見,美國佔了大多數,這是因為美國認為女航天員在太空有較大作用,因此很重重視。
  • 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 啟幕在即(解碼)
    亓 創攝(影像中國)  核心閱讀  5日,長徵五號B遙一運載火箭運抵文昌發射場。它將於4月中下旬,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執行首飛任務。更強大的運載火箭、更先進的空間站技術、更高的科學應用效益,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即將拉開序幕,空間站時代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闊步向前。
  • 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即將拉開序幕
    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即將拉開序幕 空間站核心艙初樣產品和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運抵文昌航天發射場 本報訊 鄧孟、記者安普忠報導:記者日前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獲悉,空間站核心艙初樣產品和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經過大約一周的海陸運輸,已先後安全運抵文昌航天發射場,將分別參加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發射場合練及首飛任務,標誌著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即將拉開序幕。
  • 航天員自述:聶海勝
    神舟五號任務時,我被選入任務梯隊。但直到火箭發射前一天下午,才最終確定由利偉執行首飛任務。我和翟志剛作為備份,將一直堅持到火箭點火的那一刻。整個飛行過程中,利偉的表現非常完美,我由衷地為他感到驕傲和自豪,因為他是在代表我們整個航天員隊伍去執行祖國和人民賦予的神聖使命。利偉凱旋後,我們大家在航天員公寓門前列隊歡迎他,我緊緊抱住利偉,不禁喜極而泣。
  • 王亞平太空演示單擺運動 演雜技教物理
    王亞平演示太空單擺實驗 人民網北京6月20日電 (記者 魏豔 實習生王甜露)中國載人航天史上的首堂太空授課,今日上午10時開講。神舟十號航天員在天宮一號開展基礎物理實驗,為全國青少年進行太空授課。在太空課堂上,王亞平向全國觀眾演示了太空環境中神奇的物理現象。 單擺裝置的小球在太空上不會像地面上一樣做往復擺動,而是靜止不動。如果輕推小球一下,小球會繞擺軸做圓周運動。王亞平解釋道,太空中小球處於失重狀態,沒有了回復力。所以不能像在地面一樣做往復擺動。同樣,在失重狀態下,即使給小球一個很小的初速度,它也能繞擺軸做圓周運動,這在地面上卻需要足夠大的初速度才能夠實現。
  • 我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回到地面後卻「斷聯」了,她現在在幹嘛?
    十三天後,三人圓滿完成任務,劉洋也終結了中國沒有女性航天員進入太空的歷史,同時成為世界上第57名女航天員。劉洋,河南鄭州人,1997年考入空軍長春飛行學院,成為我國空軍在河南招收的第一批女飛行員其中之一。2010年從15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第二批航天員,正式開始接受幾十個科目的航天員訓練,並於2012年3月被選入神九乘組。
  • 女航天員太空授課演示水膜變水球 如變魔術(圖)
    王亞平張嘴把飄浮在空中的水滴吃進去。王亞平把中國結貼到水膜的表面。王亞平用注射器向水球中注入顏色。航天員用吸水紙將水球回收。(新華社發)    神十航天員太空授課如變魔術  為我國載人航天史上首次,王亞平演示水膜變水球  據新華社6月20日電 「大家好!我是王亞平,本次授課由我主講。」
  • 獨家揭秘中國航天員的20年:電視直播背後的生死考驗!
    20年間中國航天員六上太空,連戰連捷,不斷刷新進軍太空的中國高度。輝煌背後,卻離不開中國航天員20年的拼搏與堅守。20年來從來都沒想過放棄!在加入航天員大隊前,他們都是有過1000多小時駕機經驗的優秀飛行員,雖然太空與天空僅一字之差,但對人的要求卻是天壤之別。
  • 今天聊一聊神舟航天員的夥食問題丨揭秘「太空廚房」
    李瑩輝主任告訴我們,受到狹小空間、有限能源和微重力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制約,自人類第一次踏足太空,航天飲食保障便成為航天員在太空生活期望最高而抱怨最多的項目。「腳踏實地的感覺真好,回家的感覺真好!」這是神舟九號任務中執行中國首次太空手控交會對接任務的航天員劉旺返回落地後發出的感嘆。從那一刻起,如何保障航天員在太空像在地面一樣飲食,吃出家的味道?就成為航天營養與食品科技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標。
  • 我國將於今年上半年發射空間站核心艙:航天員正在開展任務訓練
    目前,核心艙已經基本完成測試的全部工作,航天員乘組已選定,正在開展任務訓練。據了解,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將對空間站的新技術進行全面驗證,如再生生保技術、機械臂技術等,航天員還將進行多次太空出艙活動。2017年,隨著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的圓滿收官,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三步任務——空間站建造全面展開,並計劃於2022年前後建成空間站。
  • 我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生活幸福升級做媽媽
    千年以前的宋代婉約派女詞人李清照遙想「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的天帝之所在,一改纖弱女子之姿,發出了「九萬裡風鵬正舉」的罕見豪言壯語。時光流轉至21世紀,在載入史冊的2012年6月16日,景海鵬、劉旺、劉洋兩男一女三位航天員乘坐的神舟九號載人飛船隨著一聲「點火」令下,從酒泉衛星發射基地順利升入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