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憩園」中的萬千風景 近20年巴金作品的海外傳播與研究

2020-12-22 人民網

原標題:「憩園」中的萬千風景

  日本巖波文庫版《家》

  韓文版《憩園》

  河村昌子著《巴金:貫穿其文學的要素》

  加泰隆尼亞語《寒夜》

  2020年是巴金逝世15周年。作為一代文壇巨匠,其作品不僅深刻影響了中國文學,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中國讀者,也從上世紀40年代傳播海外開始,讓世界讀者看到了一個古老中國的衰落、青春中國的新生,看到了奔向現代化的民族熾熱的追求。

  隨著巴金這一輩作家開始走入「萬神殿」,成為經典作家,其作品的翻譯、傳播以及對作家本人的研究,已經常態化,不會再像以往那樣形成某種熱點、潮流,用巴金的作品名來形容就是:不再有「激流」,卻迎來「憩園」的風景。「憩園」,少了波瀾,多了深入細緻的體會、觀察和研磨,呈現出萬千風景。

  海外影響依然強大

  重印新印生機勃勃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形成了一個巴金作品翻譯高峰,他的作品尤其是小說中的代表作不僅有眾多語種的不同譯本,比如《家》就有40多種外文譯本,甚至還出現一部作品同一語種有不止一個譯本的情況。以日文譯本為例,《家》有兩種,《憩園》有3種,《寒夜》有4種譯本;西班牙語的《家》有兩個譯本;韓文版《家》有3個譯本……在主要語種已有相當數量譯本的情況下,如果僅從數量上看,巴金作品的海外翻譯仿佛處在下降狀態,然而對這個背景有所了解之後,再回過頭來觀察,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巴金作為經典作家的持續影響力仍然很大,而且就作品外譯而言,近年來正向縱深的腹地「開疆拓土」。

  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巴金的重要譯本被重印,二是一些過去未譯過的巴金作品或過去未曾涉及的語種,開始有了新譯本。前者有法譯本《憩園》,鬱白(Nicolas Chapuis)、戴鶴白(Roger Dar-ro-bers)合譯,1979年初版後,又於2005年推出第三版;英譯本《第四病室》(孔海立、葛浩文譯),1999年初版,2005年重版。日文譯本的巴金經典作品近年也相繼重版,都收入到具有廣泛影響的巖波文庫。《寒夜》(立間祥譯介)最初收入集英社1978年出版的《世界文學全集》中,2016年,巖波書店又將其收入「巖波文庫」重印;《家》(上下兩冊,飯塚朗譯)巖波文庫版1956年問世後,到2019年2月,已重印8次……一個作家的生命力存在於他的作品中,存在於讀者的閱讀中,譯本的不斷重印恰恰說明了巴金作品在世界讀者中持久的生命力。

  以往不大被注意的小說作品推出了新譯本。如德文有《田惠世》問世,大春(Alexander Saechtig)翻譯,香港作家書局2012年出版。韓文版則開始關注巴金的短篇小說,學者樸蘭英近年翻譯了《爸爸買新皮鞋回來的時候》(創作與批評社2016年版)、《巴金小說選》(閣樓院2004年版)兩部短篇小說集,分別收錄《獅子》《愛的十字架》《我的眼淚》等13部短篇作品以及《狗》《將軍》《化雪的日子》等作品。

  翻譯瞄準不同文體

  傳播更多小語種地區

  小說之外,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大學出版社2008年出版了《巴金自傳》(May-lee Chai譯)。法國巴黎東方語言文化學院(INALCO)研究生索菲·阿克斯蒂尼2001年翻譯了《隨想錄》第二集《探索集》;2006年,韓國首爾金牛座出版社(Taurus Books)出版了韓文版《隨想錄選集》,書名《鷹的歌》,譯者為洪suk-pyo、李kyung-ha、jung-haeng,共選取《隨想錄》中51篇文章譯出。這些翻譯都改變了過去巴金作品在海外譯介以小說為主的局面,面向巴金創作多元拓展,對於了解巴金思想和創作全貌意義重大。

  在語種拓展方面,《寒夜》韓文譯本2010年出版,《憩園》韓文譯本2014年出版。《家》有了西班牙語新譯本,由巴塞隆納最具影響力的出版社之一——小行星之書出版社2014年出版,成為當年馬德裡書展上最暢銷的一部外語作品。懷著對中國文化和巴金作品的熱愛,在近15年裡,歐拉利亞(Eulalia Jardí)將《家》《春》《寒夜》譯成加泰隆尼亞文,在西班牙出版,是巴金作品海外傳播令人欣喜的收穫。其中,《家》由巴塞隆納維也納出版社2011年出版,收入該社「當代經典」叢書中。這套叢書收入了普魯斯特、毛姆、T·S·艾略特等眾多20世紀文學大師的經典作品。《家》是該社第一次出版中國作家的作品,吸引了媒體廣泛報導和評論。歐拉利亞翻譯的《寒夜》《春》,分別於2013年和2016年出版,她現在正在為《秋》的翻譯努力。

  研究成果回流國內

  形成中外攜手新格局

  在巴金研究方面,近20年來海外學者在穩步前進中也有積極開拓:研究的作品範圍不斷擴大;由作家生平傳記研究,拓展到思想領域等各個方面;由巴金的個案研究,拓展到將巴金放在更廣闊的文學史和文化背景中進行比較研究。

  首先,始終有一批穩定的研究者隊伍,他們是推動巴金研究活躍展開的力量,也代表著海外巴金研究的水準。如日本學者山口守、坂井洋史、新谷秀明、河村昌子、近藤光雄等,韓國學者樸蘭英、李喜卿等,法國學者安必諾,美國學者司崑崙等。相關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僅以專書而言,就出版有:樸蘭英《巴金傳》(韓國HanWool Academy2006年版)、河村昌子《巴金:貫穿其文學的要素》(日本中國文庫株式會社2016年版)、司崑崙《虛構中的事實:1920年代的中國與巴金的〈家〉》(美國史丹福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李喜卿《巴金的〈隨想錄〉與1980年代中國社會》(韓國全南大學出版文化院2018年版)、山口守《巴金與無政府主義:理想主義的光輝和陰影》(日本中國文庫株式會社2019年版)。此外,安必諾對巴金致明興禮書信的完整發掘和研究,也是引人矚目的研究成果。

  其次,由於作家的地位和貢獻,巴金成為海外多位研究者學位論文的研究對象,他們或專論巴金個人,或在論文中設有專章,如2008年猶他大學卡爾·蒙哥馬利的學位論文是《論激流:巴金的〈家〉中的身份認同與文化衝突》。此外宋明煒、馮進等人的博士論文中均有涉及巴金的專章。

  第三,海外學術成果開始回流巴金故土,或稱「逆輸入」。巴金作品不僅傳播海外,而且這些海外研究成果又比較集中地登陸中國,被譯成漢語在中國出版,這也是近年巴金研究比較突出的現象。日本學者山口守、坂井洋史繼出版合集《巴金的世界》之後,近年又分別有論著在中國出版,如山口守《黑暗之光:巴金的世紀守望》(復旦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坂井洋史《巴金論集》(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尋找巴金》(四川文藝出版社2019年版),兩位學者還經常用中文直接在中國學術刊物和研討會上發表論文。此外,還有樋口進《巴金與安那其主義》(近藤光雄譯,復旦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司崑崙《巴金〈家〉中的歷史:1920年代的成都社會》(何芳譯,四川文藝出版社2019年版)等。這種「回流」現象充分顯示:巴金研究的中心依然在國內。

  近年來,隨著巴金故居、巴金研究會等機構和學術團體的建立,國際學術交流日益頻繁,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海外學者將自己的研究成果貢獻給巴金的故鄉中國。這種「內外結合」的研究格局,對於海內外學者攜手共同推動巴金研究非常重要。

  巴金的語言和表達方式相對西化,西方讀者經常把它與自己所熟悉的左拉、屠格涅夫、託爾斯泰等人聯繫在一起,感到十分親切,這是巴金作品在海外受歡迎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從巴金的作品中,國外讀者可以感受到變動轉型中的中國,與中國古典文學所呈現的不同,巴金奉獻給世界一個全新的中國。他的作品蘊含著深沉的民族價值、追求以及巴金所呼喚的特殊道德力量,恐怕也是海外世界對他持續關注的原因。

  (作者系巴金故居常務副館長)

(責編:蔣波、劉穎穎)

相關焦點

  • 「憩園」中的萬千風景近:20年巴金作品的海外傳播與研究
    隨著巴金這一輩作家開始走入「萬神殿」,成為經典作家,其作品的翻譯、傳播以及對作家本人的研究,已經常態化,不會再像以往那樣形成某種熱點、潮流,用巴金的作品名來形容就是:不再有「激流」,卻迎來「憩園」的風景。「憩園」,少了波瀾,多了深入細緻的體會、觀察和研磨,呈現出萬千風景。
  • 巴金譯作合集出版,精選了巴金一生的翻譯作品
    巴金懂十幾種語言,這在中國當代作家裡,是非常少的。」 5 月 18 日,陳思和在《巴金譯文集》新書分享會上談道。在巴金誕辰 115 周年之際,由巴金故居策劃、浙江文藝出版社與草鷺文化合作推出的《巴金譯文集》出版。十冊譯文精選巴金一生中的翻譯作品,其中包括屠格涅夫的《木木》《普寧與巴布林》《散文詩》,高爾基的《草原故事》《文學寫照》,迦爾洵的《紅花集》,赫爾岑的《家庭的戲劇》等。
  • 30年發展,揭開網絡文學的海外傳播之路
    第2775期文化產業評論 中國網絡文學30年發展,經歷了由實體出版到IP多元化傳播,再到海外產業業態布局的「三級跳」,在這一過程中藉助「人+人工智慧」完成大量的作品翻譯,實現中國網絡文學規模化出海,並依託大眾化屬性及網際網路時代賦予的傳播的先進性,攜帶著中國精神
  • 中國影視作品在海外的翻譯與傳播
    中國影視作品在海外的翻譯與傳播 2020-01-24 11: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佛光山人間佛教海外傳播研究
    程恭讓教授在其著作《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中專設《佛光西來寺: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國際化的大試驗場——以西來寺參訪札記為主》一章討論了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國際化思想理論和在這種理論指導下美國西來寺舉辦的佛教國際化的活動及其影響。滿具法師的《人間佛教全球弘化問題略論——以美國為例》一文,作者以其在佛光山澳洲與美國分別院服務近二十年的經歷總結指出,當地人士接受佛法的速度遠不如預期。
  • 20年過去了,巴金筆下《鳥的天堂》,那棵大榕樹現在怎麼樣了?
    ——巴金《鳥的天堂》「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這是如今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所提倡的一句話。從古至今,達官貴族乃至普通百姓都十分嚮往風景優美的世外桃源,美不勝收的景色令人心馳神往。我國著名的現代作家巴金筆下的文章《鳥的天堂》也描繪了一幅絕美的自然美景,可能很多人都想知道巴金文章《鳥的天堂》在哪呢?鳥的天堂中的大榕樹現在又生長的怎麼樣了呢?美麗的水榕樹奇觀在廣東省新惠縣的天馬河上長著一顆古老的榕樹,巴金著名的文章《鳥的天堂,》就出自於此。
  • 中國圖書海外館藏影響力報告:中國出版海外傳播有何新變?
    9月24日,《中國圖書海外館藏影響力研究報告(2020年版)》發布。中國的哪些出版社在世界上最有影響力?哪些圖書的傳播範圍最廣?哪些國家的圖書館在收藏中國的圖書?基於全世界圖書館的書目數據發現,我國的中文圖書存在著一個巨大的全球圖書館網絡,通過海外圖書館的再次傳播,覆蓋全世界的人群數量不可低估。
  • 「新」火相「傳」,復旦大學信息與傳播研究中心20周年華誕
    弦歌不輟,復旦大學新聞學院一流基地建設成果巡禮  歲月如流,2020年的最後一月已悄然到來。而對於復旦大學信息與傳播研究中心來說,這更是一個特殊節點——20年前,2000年12月,中心正式通過嚴格評審,被批准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基地,是全國首批106個基地中唯一的傳播學研究基地。
  • 巨匠文選|巴金:揩乾每隻流淚的眼睛
    《百年巨匠·文學篇》第一季共拍攝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 老舍、曹禺6位巨匠。《百年巨匠·文學篇》研討會暨開機儀式於2014年12月14日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新華網、人民網、中國藝術報等報導了開機儀式。 1904年11月25日,巴金先生誕生於四川成都。今天,是巴金先生誕辰116周年。
  • 巴金:我只寫了一些耳聞目睹的小事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中國現當代著名作家。1928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長篇小說,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愛情三部曲《霧》《雨》《電》,《寒夜》等,中篇小說 《海的夢》《憩園》《第四病室》等,散文集《隨想錄》(5卷)等,譯著有長篇小說《父與子》等。 一九四四年冬天桂林淪陷的時候,我住在重慶民國路文化生活出版社樓下一間小得不可再小的屋子裡,晚上常常要準備蠟燭來照亮書桌,午夜還得拿熱水瓶向叫賣「炒米糖開水」的老人買開水解渴。
  • 紀念巴金逝世15周年,「溫暖的友情」手札展嘉興開幕
    10月17日,「溫暖的友情——巴金與友朋往來手札展」在嘉興開幕,展出巴金與魯迅、郭沫若、茅盾、老舍、曹禺、葉聖陶、冰心、沈從文等四十餘位友人及其家屬的往來手札。從1936年2月4日魯迅致巴金書信起,展出手札時間跨度近六十年,涉及的內容包括創作編譯、人際交往、社會活動、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
  • 卡西斯風景畫:陽光下的路、樹的研究-佩普洛|美術作品
    A.D 19C-20C蘇格蘭畫家_塞繆爾·約翰·佩普洛(Samuel John Peploe),生於1871年1月27日至1935年10月11日,蘇格蘭後印象派畫家,以其靜物畫而聞名,是後來被稱為蘇格蘭色彩畫家的四人畫家之一。佩普洛一生都深受法國繪畫的影響。雖然他的作品從未變得過於抽象,但它以用色強烈、構圖緊湊和執行細緻著稱。
  • 網絡文學海外傳播:與時代、世界和文化趨勢合拍
    1994年,網際網路接入大陸,這些早期的出版類連載小說,對大陸網絡小說創作產生巨大影響。直到1998年,痞子蔡在臺灣成功大學BBS發表網絡小說《第一次的親密接觸》,旋即風靡大陸,成為「第一部最有影響力的網絡小說」。此後,網絡小說藉助網際網路發表、傳播,迅速在大眾中流行。民間性裹挾著巨大的想像力與創造力,催生了一大批作者和作品。
  • 2019年國內學界海外中國學(漢學)研究綜述
    [15]在先秦史研究上,陳龍、梁修敬的《中國明朝與朝鮮李朝殿策中所引先秦史料比較研究》通過對明朝與朝鮮兩國殿策中所引述先秦史料的數量、頻率、內容和性質的統計分析和比較,考察這一傳統文化載體的傳播與發展狀況。
  • 泉州黎明職業大學欲成立「巴金與泉州」陳列室
    黎明職業大學舉辦了巴金文化與東亞文化之都研討會、巴金文學專題講座、「巴金與泉州」圖片展、巴金電影展映、緬懷巴金書法筆會、巴金作品讀書月、巴金文化採風、巴金特藏室開放周等活動,同時還將幾年來全國專家學者有關巴金研究學術論文彙編成紀念專輯。  過去,文學大師巴金先生對泉州,特別是黎明高中有著特殊的感情。
  • 巴金在山東|十天四次,巴金品茶趵突泉
    這次在濟南的停留時間分為三段,分別是7月26日至29日,8月2日、20日至24日,前後一共10天。巴金從上海乘火車在7月26日中午近12點到達濟南。在夕陽的映照下,讓巴金更體會到酈道元《水經注》中說的「泉源上奮,水湧若輪,突出雪濤數尺,聲如隱雷」的景象。天徹底黑下去,燈光漸次亮起來,趵突泉又顯出另一種容姿。他們興奮地指點著,議論著,直到9點半才回住處。
  • 一頁珍貴的巴金譯稿
    珍貴的手稿 前不久,在中國現代文學館手稿庫中,筆者偶然發現一頁翻譯在「開明B20X20」稿紙上的《草原上的李爾王正是其譯筆的活潑、纖細、動人,反而令巴金的翻譯顯得有些意味平淡。 對於妻子蕭珊的翻譯才華,巴金本人十分推崇。在1953年11月5日致蕭珊信中,巴金就對其翻譯做過點評,「你的文字有一種好處,就是清新氣息。……你不會去摹仿別人,因此也不會失掉自己好的風格。」在《懷念蕭珊》一文中,晚年的巴金再次深情地講到:「我同她一起生活了三十多年。但是我並沒有好好地幫助過她。
  • 文壇巨匠巴金8幅書法手札欣賞,行筆樸素明快,字中皆是真善美
    巴金眾所周知,巴金先生是現當代著名的文壇泰鬥,除了留下多篇經典的著作外,還是赫赫有名的文學翻譯家。他是繼茅盾先生之後的作家協會主席,曾被稱為20世紀中國傑出的文學大師之一、中國當代文壇巨匠等。除了寫作翻譯,巴金先生也同所有的傳統文人一樣喜歡在閒暇之餘練習書法。畢竟,正如我們之前所講:書法與文學自古以來便有著一種天然的聯繫。他們二者的最基本承載形式都是漢字,深厚的文學修養可以使書法作品更有可讀性,書法則可以為文學作品提供豐富的表現形式。
  • 胡翼青作品集合,小編力薦《傳播學科的奠定》
    《傳播學科的奠定》豆瓣評分:8.6作品簡介:本書站在知識社會學的立場上,從進步主義終結的20世紀20年代開始,通過解讀李普曼、杜威的民主觀點,芝加哥學派傳播思想的興衰,哥倫比亞學派的興起以及它與法蘭克福學派、耶魯學派之間的糾葛,拉斯韋爾的思想轉型,討論了1949年傳播學科在施拉姆手中成型的整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