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出土2200年前「樹棺」,墓主身穿羊皮衣,躺在掏空的樹幹之中

2020-12-22 江南朝史

不知道大家對葬具了解多少,葬具有棺、槨、骨灰盒,當然這個東西也跟民族文化有所掛鈎的,它還可以體現民族、地區的習俗,文化中。遠古時代的人們只能用柴草,樹枝,樹皮包裹屍體,由於這些太過簡陋,後來就出現了樹棺,人們把樹掏個洞然後把屍體放進去。今天要介紹的就是瑞士出土了一口2200年前的「樹棺」,墓主身穿羊皮衣,躺在掏空的樹幹裡!

瑞士發現的這個樹棺葬的主人是一位女子,身上穿著羊皮衣,就單單這一點來看,她必然不是一個普通人。這個女子是在瑞士的一座山上被發現的,叫做林登霍夫山,這裡還被考古學家發現有最早的人類生活痕跡,這個女人的身份看起來不普通,那麼她的樹棺自然也不會平淡無奇。她的樹棺是經過精雕細琢的,但是令人想像不到的是,這個墓主竟然還裡裡外外穿了一共有十件衣服,真是讓人好奇。

一個已經離世很多年的人早已經腐爛的不成樣子,因此考古學家只能通過屍骨來判斷這個人,一個很棘手的問題就是,這個屍體穿了十件衣服,要想看到最深處骨頭的情況,還得小心翼翼地把她身上的十件衣服給拆下來,而更值得一提的是,她的這十件衣服都是羊毛織成的!有羊毛披肩,羊皮大衣,還有羊毛連衣裙,看到這裡你是不是也覺得這個女人還挺精緻。

等專家弄完棘手的衣服問題後,屍骨才完全展現在我們眼前,她脖子上戴的還有珠寶,手腕上戴的鐲子,所以說女人愛美是不分時代不分年齡的,經過專家對其骨骼的勘察後,基本了解了她應該是個貴族人家,也不用幹什麼重活,從牙齒了解到她喜歡吃糖一類的東西。

除此之外,考古學家還曾經發現一塊墓地,也是採用的樹棺葬法,那是一群戰士的墓地,因為他們的隨葬品大都是長矛、劍、盾,而採用樹葬的原因,就跟我們開頭所說的一樣,是跟時代,民族文化,民族信仰有所關聯。

相關焦點

  • 躺在樹幹裡的「睡美人」,穿羊皮大衣戴青銅項鍊,2200年前貴夫人
    這位睡美人便是那位在瑞士被發現的,生活在距今2200年前的凱爾特女性。被發現的時候,她身穿羊皮大衣,帶著珍貴首飾,躺在掏空的樹幹裡,活脫脫一副高貴美麗的「睡美人」的樣子。
  • 北京出土一座清朝古墓,墓主身穿五爪龍袍下葬,他是誰?
    不過能在其衣服上繡上蟒文的一般也是身份十分好貴之人,在現代的考古發掘中,蟒袍的出土還不對,對於蟒袍服飾的研究更有待進一步的深入。但是又一次偶爾意外的考古發掘讓為蟒袍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材料,這是發掘是在2006年5月,當時是正在施工建設的京郊石景山玉泉路的建設現場,突然發掘出的古墓嚇壞了現場的工人,趕緊報了警,隨後專家趕往現場。
  • 廣西巨棺墓坑出土的怪異「手錶」
    2008年12月11日,上思縣前段時間出土的「三合土」巨棺的墓坑邊,居然發現一個「手錶」。當日,相關考古專家和中央電視臺記者來到巨棺出土現場考察時,居然出現了這樣匪夷所思的事情。當日,中央電視臺的2名記者和中國銅鼓研究會理事長、廣西文物專家組組長、原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館長蔣廷瑜先生來到上思縣,對該縣11月下旬出土的兩具石棺進行考察、採訪報導。
  • 四川最大北宋"土豪墓"墓主高貴 墓底有防腐水銀
    四川最大北宋"土豪墓"墓主高貴 墓底有防腐水銀     昨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對外公布了眉山象耳鎮棺山墓地的發掘成果。    考古發現 工地剷出青石磚    去年11月18日,眉山象耳鎮金象化工產業園新工程建設正在施工,一臺挖土機作業時,剷出了大量的青石磚。經過初步查驗,省考古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劉化石確定:眉山象耳鎮棺山墓為北宋雙室石墓,規模之大川內罕見。
  • 大氣靈動:兩漢中山王墓出土玉器賞析
    兩漢共十七代中山王,世襲達300餘年,在今河北省定州市境內,留下了大量的漢代中山王墓。自1959年以來,考古工作者先後發掘了中山簡王劉焉夫婦墓、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竇綰墓、中山穆王劉暢夫婦墓、中山懷王劉修墓、三盤山120~122號墓、陵北137號墓等。這些墓葬規格高,出土文物豐富,其中,中山王墓出土的玉器尤為引人矚目。
  • 韓國出土一雙1500年前的銅鞋 專家:墓主可能是王族
    韓國慶州發掘的鍍金銅鞋(韓國文物部門)據韓聯社27日報導,韓國慶州市皇南洞一座新羅王朝墓葬中,發掘出多件文物珍品,其中一件鍍金銅鞋,距今大約1500年,專家推測墓主可能是王族。項目組還在墓主的腿部和頭部發現修飾腰帶的銀板和瓔珞等首飾,墓葬內還出土鍍金銅馬鞍、青銅熨鬥、各種陶器等陪葬品。
  • 【王陵大墓】輝縣固圍村魏國大墓出土的絕世珍寶!
    墓室為長方形豎井式,口大底小,底部中心以枋木疊築槨室,內置內槨與棺,槨室上填細砂,砂上再填夯土,與墓上建築的夯土臺基銜接,1號墓南墓道口有放置兩輛馬車的木室,中部有守墓人住穴。各墓隨葬品多被盜,銅器僅剩小件器物,內多精美的錯金銀器。1號墓中出土的仿銅陶禮器組合為鼎、敦、壺、盤、匜、鑑,其中鼎有大小相次者九件,證明墓主身份相當於諸侯。在1、2號墓內出有魏國布幣。
  • 簪釵花鈿鎖雲鬢——明代江西藩王墓出土頭飾賞析
    通高27、鳳長10、鳳高7釐米1980年江西省南城縣明萬曆三十一年(1603)益宣王朱翊鈏夫婦墓繼妃孫氏棺出土鳳以金片錘鍱而成,鳳口各銜一串珍珠穿成的珠結,腳踏朵雲。焊接在雲朵下的金絲彎曲成「S」形,下部捶打成略有內凹的扁平形,內凹處簪腳上鏨刻「大明萬曆庚辰伍月吉日益國內寶所成造珠冠上金鳳每隻計重弍兩弍錢捌分正」銘文。
  • 婦好墓出土的玉器蘊含的歷史信息
    婦好墓是20世紀中國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是殷墟出土隨葬品最多的一座商代王室墓葬,隨葬品種類齊全,工藝精湛。尤其是755件精美玉器的出土,讓我們找到了它們蘊含的歷史信息。婦好墓共出土玉器755件,是商代出土玉器數量最多、最集中的墓葬。
  • 冬筍壩遺址出土4座船棺葬
    12月18日,重慶日報記者從九龍坡區冬筍壩遺址2020年度階段性考古工作新聞通氣會上獲悉,作為我國最早確認的巴文化遺址,冬筍壩遺址今年新發現了28座墓葬,其中船棺葬佔4座。這是1957年以來重慶地區首次集中出土船棺葬,專家將這次考古發現稱為「近十年來重慶地區巴文化遺存最為重要的發現」。冬筍壩遺址位於九龍坡區銅罐驛鎮冬筍壩,地處長江左岸的二級階地上,分布面積約1萬平方米。西南博物院(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等博物館前身)、四川博物館(四川博物院前身)等單位曾於上世紀50年代對冬筍壩遺址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共發掘81座墓葬。
  • 重慶冬筍壩遺址集中出土「船棺葬」
    12月18日,記者從九龍坡區冬筍壩遺址2020年度階段性考古工作新聞通氣會上獲悉,作為我國最早確認的巴文化遺址,冬筍壩遺址今年新發現了28座墓葬,其中船棺葬佔4座。這是1957年以來重慶地區首次集中出土船棺葬,專家將這次考古發現稱為「近十年來重慶地區巴文化遺存最為重要的發現」。
  • 德安周氏墓中出土700年前的老粽子,它們還能吃嗎?這是不可能的
    這一問題並不好回答,雖然史料典籍中不乏對粽子的描述,但總歸是乾巴巴的文字,不過好在德安周氏墓中出土了2個粽子……究竟是什麼樣的粽子呢?還能嘗嘗嗎?如果您也好奇,下面就讓小編給您從頭揭秘吧。(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金代齊國王墓,因出土稀世金錦服飾,被譽為「北方馬王堆」
    經文物考古專家認定,古墓為男女合葬豎穴土坑石槨木棺墓。石槨由10塊石板組成,石板間以白膏泥密封,內置木棺。木棺製作考究,邊、角均用如意紋銀片包飾,棺上有絲織品覆蓋。棺蓋正中置有銀質銘牌。它長65釐米,寬23.4釐米。用蓮花和蓮葉圖案裝飾,中部為長方形牌身。
  • 1964年出土青銅棺,2013年出土藍色骸骨,「大波那」是什麼地方?
    ,棺壁上動物圖案栩栩如生,可見當時青銅冶煉技術已經相當高明,這具青銅棺是雲南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此棺出土後,即被雲南省博物館作為鎮館之寶收藏,這個銅棺被稱為「大波那銅棺」,可是關於青銅棺的來歷以及主人是誰卻成了難解的謎題。
  • 新疆和田出土頭戴花環乾屍
    [導讀]新疆和田發現2000年前羊脂玉還發現繪有人面像的彩棺、形制獨特的獨木棺和箱式榫卯棺新疆網訊新疆和田地區自古以產玉聞名,和田玉更是享譽國內外的寶玉,但多年來新疆的考古發掘卻鮮有和田玉出土。新疆和田發現2000年前羊脂玉還發現繪有人面像的彩棺、形制獨特的獨木棺和箱式榫卯棺新疆網訊 新疆和田地區自古以產玉聞名,和田玉更是享譽國內外的寶玉,但多年來新疆的考古發掘卻鮮有和田玉出土。
  • 48年前出土一具栩栩如生的屍體,身穿龍袍,和康熙有密切關係
    48年前內蒙古赤峰巴林右旗出土了一座清朝公主古墓。與其他古墓不同,這位公主的古墓規格非常大,陪葬物品足以與鹹豐帝媲美。最讓人意外的是出土時公主身穿龍袍,而且屍體依舊栩栩如生。清朝到現在最起碼也有兩百多年了,為什麼這具屍體還能保存的如此完整?而且她一個公主為什麼會穿龍袍下葬?
  • 青藏高原首次發現吐蕃壁畫墓,青海泉溝墓出土的吐蕃王冠長啥樣?
    填土中距地表5米深處埋葬有一殉葬武士,仰身直肢葬式,腰佩箭囊,肩側有木弓遺蹟,足部有殉葬羊骨,身下及周邊鋪設大石塊為葬具,唐代文獻中稱之為「共命人」。    後室內發現大量彩繪漆棺構件,棺表髤黑漆,再施彩繪,內容有騎馬行進人物、獸面、飛鳥、花卉、雲團及幾何圖案等內容。人骨堆積散亂,可見至少2具骨骸,推測應為夫妻合葬墓。
  • 銀龍之墓,千裡同鏡
    M189號墓航拍俯瞰圖鎏金銀龍M1號墓主棺內出土的漢代玉璧從2017年起,河南考古人連續三年深入蒙古無人區,揭開了兩座匈奴貴族墓的面紗,出土的「鎏金銀龍」等文物,更是世所罕見。專攻植物考古的藍萬裡告訴記者,此地的樹,是近兩百年內,才由從西伯利亞吹來的樹種落地生根而成。2000年前,這裡還沒有樹木,荒原之上,數米高的石堆自然十分扎眼,也招盜墓者惦記。很多凹坑上已經長出了直徑五六十釐米的大樹,說明盜洞是很久之前的。
  • 四羊方尊出土的異說採風
    就是這件器物,廣宗人傳說,民國年間出土於威縣大高廟村漢代廣宗王劉如意墓旁。據廣宗南街周秀峰、吉廷貴老人傳講,上世紀三十年代,凡村的××在廣宗王劉如意墓旁刨樹根時,挖出一樣東西,俗稱「瓷羊」(老百姓可能認為文物一般是瓷器),是件寶貝。當時在社會上引起很大轟動。因大高廟村當時隸屬威縣,「瓷羊」是廣宗人挖出來的,又在廣宗王劉如意墓旁,「瓷羊」歸誰所有?
  • 成都挖出千年古墓,出土17具金絲楠木船棺,專家:墓主人是王族
    這點其實在中國古代尤其表現得非常突出,還有也影響了南北地區喪葬文化,比如北方墓穴一般是車馬坑,而南方則會把棺木打造成船的形狀,也叫船棺,意味著去往一個世界。而這裡要說的這座船棺墓就是位於四川成都,而且還是在鬧市區,起初一下子就挖出了17根「獨木舟」,獨木舟就是船棺,只不過看著像獨木舟而已,讓考古隊趕到興奮不已的是這些「獨木舟」居然都是用堪比黃金的金絲楠木鑄造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