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
【唐】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
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朗讀詩詞
鮮紅渾圓的紅豆,生長在陽光明媚的南方,春暖花開的季節,不知又生出多少?
希望思念的人兒多多採集,小小紅豆引人相思。
⑴相思:題一作「相思子」,又作「江上贈李龜年」。
⑵紅豆:又名相思子,一種生在江南地區的植物,結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鮮紅色。
⑶「春來」句:一作「秋來發故枝」。
⑷「願君」句:一作「勸君休採擷」。採擷(xié):採摘。
⑸相思:想念。
這是借詠物而寄相思的詩,是眷懷友人之作。起句因物起興,語雖單純,卻富於想像;接著以設問寄語,意味深長地寄託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誼,表面似乎囑人相思,背面卻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後一語雙關,既切中題意,又關合情思,妙筆生花,婉曲動人。全詩情調健美高雅,懷思飽滿奔放,語言樸素無華,韻律和諧柔美。可謂絕句的上乘佳品。
詩歌首先寫道:「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紅豆」又名相思子。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紅豆一種生在嶺南地區的植物,樹高丈餘,結出的籽象豌豆而稍扁,半截紅色,半截黑色。有據《廣東新語》記載,傳說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邊地,她在樹下傷心極了,哭得死去活來,流下的傷心淚,化為樹子,於是人們又稱呼它為「相思子」,也是朋友間赤誠友愛的一種象徵。「南國」指南方,即是紅豆產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春來」即春天,「來」是語助詞。首句以「紅豆生南國」起興,這句不但暗示著朋友在南方,而且也表明自己對朋友的情感。次句「春來發幾枝」,這是一句問句,意味深長地寄託情思。這一句緊承上句「生」字,輕聲一問,好似表明春天來了,萬物復甦,紅豆也該發芽了,實則藉以這美好的春光,表明了對朋友產生了思念之情。詩人王維的詩歌,很有圖畫感,正如蘇東坡所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因為,王維在詩歌中,特別注重表現詩歌的畫面之美,注重表現景物的空間感。「紅豆」的鮮豔與「南國」大地蔥綠結合,眼前春回大地,想到南國春景如畫,在空間延伸和色彩的對照中,表現出「萬綠從中一點紅」鮮明的畫面感。這樣,不當使詩具有「詩中有畫」的特點,而且突出了詩人所要表現的「紅豆」,從而暗示著對身處南國朋友的思念之情。
「採擷」即採摘。第三句「願君多採擷」希望對方「多採擷」紅豆。在中國古代詩歌中,以採擷植物來寄託懷思的情緒是常見手法。比如,漢代古詩《涉江採芙蓉》:「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採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而「願君多採擷」似乎是說,看見紅豆,想起遠方的我。一個「多」字,表明詩人對朋友的情誼的深厚和對朋友的期望。這裡,詩人卻採用了視角挪移手法,不正面描寫自己是如此想念朋友,而從朋友那邊著手,以此暗示遠方的友人要珍重朋友間的友誼,同時,也表明自己對朋友的情懷深厚。真可謂語言婉曲動人,語意高妙。接著「此物最相思」,其中,「最相思」即最能達到相思之情。詩人以此點題,把「相思」與首句「紅豆」呼應,不但使「紅豆」切切合「相思子」之名,又關合相思之情,一語雙關。同時,詩句中一個「最」字,真可謂妙趣橫生,不但強化了「紅豆」與「相思」之關係,而且也就表明了「願君多採擷」的深層意蘊——對朋友的情感就如這紅豆一樣。這樣,既形象含蓄,有引人深思,同時感受到詩人對朋友無盡之情。
全詩洋溢著少年的熱情,青春的氣息,滿腹情思始終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話兒不離紅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達得入木三分。它「一氣呵成,亦須一氣讀下」,極為明快,卻又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話往往樸素無華,自然入妙。王維很善於提煉這種素樸而典型的語言來表達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此詩語淺情深,當時就成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