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進行體育鍛鍊是預防和降低高血壓的健康方法,即使是在空氣汙染水平相對較高的地方,情況依然如此。空氣汙染會增加罹患高血壓的風險,但體育鍛鍊所帶來的健康收益大過這種危險。
根據美國心臟協會(AHA)的旗艦雜誌《循環》(Circulation)近期發表的一項研究,即使生活在空氣汙染程度較高的區域,經常運動的人罹患高血壓的風險也要低於不常鍛鍊的人。
空氣汙染與身體活動之間的風險-收益關係是公眾普遍關注的問題,因為全世界91%的人都生活在空氣品質不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標準的地區。
此項研究作者之一、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衛生與基層醫療學院副教授勞向謙(Xiang-qian Lao)博士表示:「在很多空氣品質比較差的城市裡進行戶外活動,毫無疑問會增加汙染物攝入量,進而使健康受損。不過我們發現,即使暴露在高水平的汙染下,體育鍛鍊總體上仍有諸如預防高血壓之類的保護作用。」
研究團隊對臺灣超過14萬名無高血壓病史的成年人進行了跟蹤回訪,人均追蹤時長5年。調研的指標包括他們每周的鍛鍊量——分級為不活躍、中等活躍和高度活躍,以及他們的血壓水平——通常來說高血壓的標準為140/90毫米汞柱。
此外,他們還將調研對象的細顆粒物(PM2.5,最常用的空氣汙染指標)的暴露水平分為低、中、高三級。
研究人員發現:
總體而言,運動活躍度高,且暴露於低汙染的人患高血壓的風險較低,低於不運動的人,也低於暴露於高汙染空氣的人。
那些適度運動的調研對象患高血壓的風險比不運動的人低4%,高強度鍛鍊的調研對象的高血壓風險比不鍛鍊人士低13%。
PM2.5暴露水平每升高一級,受試者罹患高血壓的風險就會增加38%,而運動水平每升高一級,患高血壓的風險會降低6%。
上述發現一方面說明減少空氣汙染是我們預防高血壓的有效方法,另一方面也告訴我們——就算空氣品質確實不好,定期進行體育鍛鍊也始終有健康助益。
2004年,美國心臟協會曾發表一項科學聲明,指出暴露於汙染的空氣可能會帶來更大的心血管疾病風險以及隨著而來的死亡風險。2010年,他們又更新了有關這些風險的詳細內容,包括心臟病發作、中風、心律不齊和心力衰竭等多項風險。
勞向謙說道:「這是迄今為止針對空氣汙染和有規律鍛鍊對高血壓風險的綜合影響的最大規模研究。我們的調研結果表明,對那些生活於存在一定空氣汙染的地區的居民來說,有規律的體育鍛鍊是一種預防高血壓的安全方法。」
這項研究證實了空氣汙染時運動的心血管受益。在獲得這項結論的同時,也需要理解研究的局限性。比如,臺灣空氣汙染程度中等(年PM2.5濃度是WHO推薦限值的2.6倍),其結果很難推廣到汙染程度更高地區的人群。
所以,我們仍期待有進一步的科學研究指引我們(比如空氣汙染對呼吸道的影響),在空氣汙染常態下,如何科學安排健身而不糾結。
END
資料來源:
Regular exercise helps prevent high blood pressure, even in areas of high air pollution
一鍵三連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