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億年先生是蘄陽駱氏文化的繼承與守護者。他在散文《垇爾老六》中寫到:「……垇爾老六是鹹豐三年生人。在那個年代,我們蘄春駱姓的祠堂相當多,從馬路口到分路街這一路有宗祠十多所。祭祖的日期,大多定在十月,老歷,從初六起,初六是育祖,初八是師祖,翰儼師汝季叔是同一天,初十是檉祖,十三是前祖,我們景祖是十五,是最後。其他的宗祠,與年幼的我無關,就不知道了。祠祭的特點是,除祭祖外,就是聚會,本房子孫,不管住多遠,這一天都能見面,中午都能一起聚餐……」
想寫這篇文章,還得從檉祖祠寫起,因為檉祖輩份最高(除檀林河榮六祖祠在外,因為我記事起就未曾見過)。
檉祖祠位於分路街下街,左上角有柯姓屋(人家),門口有小池塘。門前有旗杆墩,已記不清有幾個;門外石獅一對,現在被移至蘄州李時珍陵園(範吉華在分路公社任職時經手操辦的);天井四角有銅鈴,清風徐來時,清脆悅耳。上堂正廳三列(房屋),兩邊各有房一列,一列又分兩間。1945年我父任分路小學校長時,我父子住右邊一列前間。我讀書在上堂正廳,時為三年級教室。
分路街街中間有武祖祠,橫街向株林方向眺望,山觜有超祖祠。超祖祠是少祖叔房支下,叫亭子學,定一的祖先曾在此教書,後邊正垇還有駱慶故居。小時候覺得這個房子(駱慶故居)很奇怪,門口有一小池塘,為避仇家,住戶常年不開大門,在小池塘中放一根竹篙,夫妻二人出門時用腳一踮,就跨塘而過,至今小池塘猶在。
傳說中的駱慶武功高強
檉祖祠往湯畈方向,有時祖祠,是三房輩份最高祖祠;向左拐不足百米,有鍾祖祠,九修宗譜最後就完工於此。
沿分路大路往北,從黃土崗到許涼亭路邊有載祖祠,是毛狗洞載祖房宗祠。
從武祖祠門前弄口向七裡衝大壠方向,鄰近周壪的大路邊,左首二祠並立。上首是嘉祖祠,嘉祖乃少祖支下叔祖之孫恭祖之子。與嘉祖祠相鄰便是少祖祠。
據說少祖本無產業,不知是哪位族長,向少祖支下宗祠半討半要地收取了一座祠堂的建築賦,事後還添置了許多祖產。從道光十七年,馬路口上王家壪敗落,姓王的王上壠,王上塝,王壪壠,老樹壠——都姓駱了,連一壠兩面的柴山,也都叫少祖山。
少祖山再往下,下周壪出口左邊,範塘壠右邊有一所氣勢宏偉,規模高大的祠堂,叫前祖祠。前祖祠位於七裡衝北側,七裡衝大壠和周壪壠月形地壠匯聚於門前,向螺絲地後山,誠風水寶地也!
前祖祠前簷為牌樓式結構,四根紅色大柱,拔地沖天,大上方直書「表海遺風」四個大字,大門洞內的門頭上橫書「駱前祖祠」四字。祠內瓦簷下上廳和下廳都有壁畫,非常精美,並且門外旗杆墩也與檉祖祠一樣。我所見宗祠,唯此祠可與檉祖祠嫓美。
從前祖祠往東南過範塘壠,大壪壠便是育祖祠。育祖是二十世祖,是前祖的五世孫,師祖之第六子。前祖入居大壪後,分少逵兩房,少祖移居螺絲地,逵祖居大壪。逵祖子予正,際逢戰禍,避亂於漢陽,共生四子,其中三子皆歿於尋父途中,唯我仁祖得天獨厚,寇亂靖後,歸大壪重振祖業,生翰儼師三祖。翰祖移居董家衝東河口,儼祖移居合城壪,將大壪留給師祖。師祖又分四房,希房移居大壪背後狗頭衝,惠祖房輾轉遷獅子口上面之古佛寺,赤祖遷牌樓壪,育祖最小頂承大壪祖業。育祖入國學捐監生,為赤祖妣吳氏請得皇恩旄表節孝牌坊,此牌樓壪名字之由來。
育祖又生六子,長秀祖移居東河口之老鸛山,次掄祖移居裡下衝,三奇祖居前祖祠邊,四國祖居李壪,五景祖六德祖居大壪。
重修祖業,再振家風,亦我育祖之功業也!育祖祠為駱氏最年輕祖祠,糸我祖父駱厚夫先生所建,育祖有祖產稞谷三百餘擔,毎年毎男丁分胙谷一擔。民國五年,六年兩年未分胙,建成宗祠一座,育祖祠也是最後拆的一座。
其實,育祖祠的特點是六根石柱,石柱都是從三門寨打來的。前簷滴水處鋪了石板。橫屋兩間後門租給別人賣肉,裡間有大鍋灶,供屠夫燒水和磨豆腐。正廳齊石柱砌有舖房,東頭賣小雜貨,西頭是我公的藥舖。首先是濟國先生當調劑,後來我公老了,將藥舖讓給濟國,我知二哥當調劑。正廳祖龕兩旁有一付對聯,上聯是:德望著蘄陽,不百裡兩廟尊嚴,永世遺邦人瞻仰;下聯是:家風承渭水,願後裔六房鼎盛,千秋溯先祖遺徽。下聯說的是育祖六房,上聯說的是育祖在廣濟邢家園墓地旁還有一座祠堂。
在大壪背後,還有一所師祖祠,它原是由師祖建立的一所學校,名叫求放齋。祠堂的磚上,刻有康熙卄二年癸亥,和康熙卄三年甲子,記載了求放齋建造的時間,磚上還有求放齋、尋樂園的字樣。和書齋連在一起的還有花園。不僅有齋有園,還有橫屋,橫屋從大門進來,右邊一列封兩間小房,左邊有一間洗澡的浴室,浴室裡有石頭鏨的大腳盆,盆底有一個小洞,洗澡時用破布堵住,澡洗完後,將布扯開,水自己流向了屋後溝。向前是一間廚房,有出水的小天井,裡邊還有一間廚師的休息室。
求放齋正廳,後有花園,園牆很高,能擋北風。正廳三列是先生授課,和學生讀書的地方,下堂是單間,很短,在長方形的天井外邊,可以擺四張大桌和書櫃。供四個學生讀書。兩邊一起可容八個學生。加上上堂一圈,可容二十人左右。
師書祖於順治五年,父母避亂於蔡家寨亂中所生。事見士恪所寫吳太夫人傳,體微胖,好讀書,入郡庠,我小時候還見到過蓋有駱師書三字的柳葉形印章的姜太公六韜與黃石公三略的合訂本,惜我年幼,未曾閱讀。
師祖的古建築,除了求放齋,還有泡爾塘園竹樓,求放齋門口的兩株古樟也記載了師祖的功德。這兩株古樟,其高、大、粗我也說不清楚,只記得有一天正在讀書的吋候,從天井上掉下來一條菜花蛇在書齋中溜來溜去,最後是廚師拿來火鉗夾住。父親信佛,不準殺生,最後只好放歸大自然。樹有多大,可見一斑。
求放齋的先生不乏名人,如駱喦、駱金門諸公,及後來的沛義,澤均厚夫,亞襄等先生,無一不是人中俊彥。
學生中的佼佼者首屈一指的當然是鈍甫公,鈍甫公還留有一則笑話,傳說在合城壪到求放齋的路邊,有一座土地廟——就是李壪清水塘角的那個土地廟——只要鈍甫過路,廟裡的土地牌就滾落下來。大家都說,這伢太調皮了,都是大半小子了!人家也不敢說。有一回鈍甫過路,一位老頭看到了,一心想抓個現行,鈍甫走的路是廟後,老頭走的是廟前,老頭只聽到卟通一聲,土地牌又倒下來了,可鈍甫並沒有進廟呀!等老頭兒將這事一傳開,大家就猜到他是個有出息的人,起碼他將來的官比土地大。
清一代的名人,如庠生、太學生都出於此(求放齋)。民國初年,改科舉辦大學,我父親是湖北法政專科學校畢業,民國廿一年又回求放齋教書,是求放齋最後的先生。銳鋒哥跟我談過,你爹教的學生,第一批的頭名,是駱煥生先生,第二批大概是我,他當時正躊躇滿志地寫小說(《向陽記》,《隔籬葵》等小說),第三批的頭名應該是你!我搖著頭說,不,不不,我算什麼,我什麼文憑都沒有,不過我心裡正在努力,爭取不負眾望,學問不是由文憑決定的。我父教的學生,許輝任石家莊師範大學教授,許亞武臺灣輔仁大學教授,駱嘯聲湖北大學教授,駱致遠中南財經大學講師。皆一時俊彥也!
除師祖祠,育祖祠之外,大壪中間還有節祖祠。
節祖祠是京選經手,三十夜一夜建成,祠的規模不大,而且是獨重,無天井,有五列,大門也不在正中,門外有五歩臺階,出進也不方便。節祖之下,人本不多,做祠時京選有權有勢,京選歿後,萬事皆空。節祖支下人本不多,燒香的人都少,誰來祭祖?所以節祖祠是一個有祠無祭的祠堂。
還有一個祠堂,那就是高屋的朋祖祠,在現在金明屋左右。朋祖祠也是獨重,但有人祭祖。朋祖是勝逸祖次子,並不富裕,但學了一雙好手藝。育祖改建大壪時,朋祖是繩墨師,凡屋上天井,屋下陰摟,毎間廚房配兩間臥房,間間廚房有天井,他深思熟慮,井井有條,屋下水,屋裡煙,從來未出事故。育祖為感謝他,將高屋上下兩片屋基免費贈與。朋祖有三個兒子:紹、善、近,將紹祖留在大壪。善祖沛智支下也有一房居此,即忠勳忠友這一大家子,忠元,雨生,分路街建華兄弟皆紹祖房後裔。
其實駱大壪西頭細學塘外,還有一所細學祠,是教剛發蒙的小學生用的。學生都是細伢,先生也是半撇子的讀書人,大學的學生毎年學費十擔谷,本姓學生只交現谷五擔,這五擔歸祖上出,外地學生的學谷當然是自己出。細學的學生毎年只交一擔谷。不過我出生以後,這座細學祠就垮了,成了細學坪。細學坪上的細學祠,名叫倣祖祠,是嘉祖的哥哥,恭祖之子,叔祖之孫。
修建宗祠需不需要風水,我不知道,這細學坪上沒留下一點風水的痕跡。他擋住了大學觜的趨勢,其他三面全是空襠的塘,田,壠。倣祖的祖墳,也有問題,他葬在與陳壠隔崗的的鐵匠壪,搶目一看,地勢不錯,三道羅城將梅大垇一窩風水全控制住,穴位叫燕子撲梁,也沒微話說。可惜中了地理書上的一句話,勸君莫葬虛花穴,葬後子孫一定絕。的確倣祖原來人丁不少,坳上壪那邊有個四保垇,四保的兒子叫中誠,還有一子一孫,何壪這邊萬字輩有壽和松柏清;芳字輩有米材林樹韻;秉字輩有少賓,少農,少賢,秉洪,秉遲,秉久;中字輩有水生中亞林生林雲,水生死後,中亞也慘遭車禍,中亞的老婆及兒子也斷了聯糸,什麼叫虛花穴,你登上效升家的祖墳山站在燕子撲梁上兩邊一望,就知道了。
倣祖之下,現只有七個男丁。連中亞的兒子喜接一起也只八個。
田壪對面,有一個祠堂叫魁祖祠,規模不小,解放後曾做過倉庫。魁祖屬時祖房,父親吉祖有祠,在古佛寺對河。魁祖是抒字輩,還留一房在湯畈。田壪有兩個大堂,上大堂原姓蔡,下大堂原姓田,魁祖進來之後,田蔡二姓逐漸消失。魁祖之下男丁漸多,氣勢漸大。在窯上背後買了一塊墳山。據說這墳山原是姓李的,年三十夜約李姓人來賭錢,李姓人說沒有錢,講定月半裡不討錢,李姓人說我月半外也沒有錢,魁祖說,月半外也不要你現錢,只要你賣一塊墳地給我。李姓人答應了,錢也賭了,錢也輸了,李姓人垂頭喪氣走了。第二年過了正月十五,魁祖去李姓討錢,李姓人只得起墳賣穴,魁祖死後就葬在這個穴位上,(後世子孫)還買了河壩上一塊地栽了棵松樹,做了向山。於是,魁祖房人丁興旺,產業漸拓。
原馬路口街上頭,有一所比較大的祠堂,叫華六祖祠。這是華六份祖先唯一享受香菸祭祀的地方,也是華六份子孫每年聚會的地方。華六份子孫,住地非常星散,老籍應該是盞爾壪,壪對面有墳山叫樽祖林,樽祖與我檉祖同輩,是十三世,也算的上一個早字。現在的住地有楊寨、中路、八裡湖的楊旦等村,以及最近認祖歸宗了的陝西鎮安宗親。在華字輩除華九、華一外,男丁六百多,可以與華一嫓美。
春壽祖的故事,以前講過,今天只講春壽祖祠。壽祖妣何氏收下了見桂公的饋贈,她一點也捨不得濫用。教兒子讀書,沛寅公高居州庠榜首。孫曾輩國學連科,居然望族。建祖敬祖,勢在必然。於是,一所規模較大的宗祠拔地而起,他充分記錄了春壽祖支下的文明昌盛。上堂正屋五列,正廳三列,兩側正房,亦可與檉祖祠嫓美!檉祖祠房間我讀過書,春壽祖房間我教過書。都是十多張課桌,二十幾個學生。僅(比檉祖祠)少天井上的四個銅鈴而已!
除以上所寫的宗祠外,我還見過桂花樹壪的白祖祠,是不是四房那個以白我都不知道,我不能亂寫。聽說牌樓壪那邊還有個雲祖祠,九修宗譜是在那裡始敘,因抗戰搗亂,顛沛流離,南轅北轍,最後在鍾祖祠完工,在徐林燒紅譜,祭祖大典,空前絕後,此1945年事也!當年我正在分路小學讀書,晚上因父親有事,安排我睡八娘家,八娘是我的嬸娘,當時住分路街。父親來回兩次背我到火場讀祭文。
再有一個就是河口駱邱壪的遠祖祠。
河口駱邱壪駱氏宗祠正門
遠祖派沛德,字仁遠,定祖之曾孫,翰祖之玄孫。二子澤興、澤旺,八孫——恭寛信敏惠福祿壽。十一家譜以萬派分房,僅此一家也!解放後,保祠不易,遠祖支下子孫,在困難時,將祖祠分給子孫,名曰私分,實為代管,一有機會,便重興祖業,俢葺一新,全壪人眾志成城。遂成壯舉。
河口駱邱壪駱氏宗祠側門
因保老祠同心,而邱壪人又共屬抒慧祖支下,故改名抒慧祖祠。
駱氏宗祠至此已經寫完,希望在你們的大腦中留下一些記憶,這一組文章中,特別缺乏的是四房,桂花樹的白祖祠,應該是四房的思白祖,雲祖祠應該是四房的十六世雲輩祖祠,但我沒有真憑實據,不敢妄言。請能者更正。另外我在湯畈德祖祠讀了半年書,也不知道這個德祖的根源,我也不能妄寫。
公元2019年12月25日老億記。
來源:武城弦歌,湖北駱聯會宗親群、駱維林;
駱姓論壇(www.luoxingbbs.com)創始於2007年10月,致力於推動駱氏文化之傳承,為全球駱氏宗親提供交流、學習、互助、研譜的綜合公益型家族社區,駱姓論壇已註冊用戶9萬+。投稿郵箱afa008@qq.com; 歡迎關注旗下正在初創的【駱氏論壇】公眾號(即駱氏商情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