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周邊「最火的且免費,花最多的地方」十三陵水庫七孔橋花海!
咱先來說說十三陵水庫,十三陵水庫是時任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主席於1958年號召修建的,當年6月30日勝利建成。水庫面積是頤和園裡的昆明湖的20倍,總蓄水量為6000多萬立方米。水庫大壩建在蟒山和漢包山之間,為斜牆式,總長627米,高29米,底寬179米,頂寬7.5米。大壩外坡上有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的「十三陵水庫」五個大字,用漢白玉石塊鑲砌於紫色的安山巖護坡上,十分壯觀。水庫中上遊,兩岸有大片臺地、坡地,水面平穩,水深變化較小。水面受開闊度、水深和不同環境色彩影響,顯現出不同景觀效果。
-
2019北京昌平鐵人三項賽在美麗的十三陵水庫景區圓滿結束啦!
8月25日,在昌平區美麗的十三陵水庫景區,舉辦了2019北京昌平鐵人三項賽暨玄鐵系列賽北京站。
-
XLOONG運動智能眼鏡攝影實戰 梟龍鐵騎出徵十三陵 攜美同遊
出徵我們這一次利用周六時間組織的騎遊活動,起點位於梟龍科技本部所在的數碼大廈,前往十三陵康陵古村品味當地的春餅宴席,然後繞行十三陵水庫,最終返回起點,全程110KM左右。這個拍攝位置在十三陵神道的門口,年輕的騎友提議要進去裡面看一看,年長的大叔,煞有其事的說道,這裡是陰氣重,不適合進去,容易傷陽氣。我們瞬間感覺到,果然是老司機。
-
北京市水務局領導到十三陵水庫管理處調研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本站訊 10月20日,市水務局黨組書記、局長潘安君帶隊實地調研十三陵水庫管理處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創建和流域河長制工作。 潘安君一行首先來到十三陵水庫大壩長廊,聽取了水利工程運行情況的匯報,參觀了十三陵水庫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展廳,查看了當年修建水庫時的圖片資料及手推車、測量儀器等工具實物,並對實物展示、故事講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方面提出了具體的指導意見。
-
十三陵的地下新發現!
如果提起北京昌平的十三陵,你想到的會是什麼?大部分回答肯定是:「明代皇上家的墳地!」
-
北京郊區的5大水庫,規模宏大,既是利民工程也是賞景勝地
但是其實在北京郊區,就建設有5大水庫,規模宏大,解決了北京龐大的城市用水需求。而且這5大水庫,除了是利民工程也是賞景勝地。尤其是水庫的生態環境非常宜人,又是在北方春夏秋冬四時風景不同,值得一去,我就一起來看看這5大水庫。
-
看不見的十三陵
搜索微信號:dili360或中國國家地理到北京旅遊,十三陵是必去之處。往往,大巴車將遊人匆匆扔在十三陵中定陵的入口處,丟下1個小時的時間,僅此而已。然而,如此一遊對十三陵而言,實在是可惜。不如,先跟隨這組照片,去遊玩下看不見的十三陵吧。裕陵,明英宗朱祁鎮身後長眠的地方。
-
體長近1米、飛起來像戰鬥機,首次在十三陵地區露臉的是什麼鳥?
北京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中心和十三陵林場管理處的工作人員近日冒著嚴寒,對十三陵地區開展了一次鳥類調查,共記錄到野鳥27種,除了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毛腳、紅隼、大、普通,還首次監測到了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白尾海雕。
-
明十三陵那些事——明十三陵的選址①
未來幾期讓我們一起話說十三陵!就在我們昌平家門口的AAAAA級風景區明十三陵,為什麼只有十三個陵墓,為什麼古代皇帝要將陵墓選址在十三陵?舉世聞名的明十三陵究竟有哪些特色?本期充滿智慧的小編來為大家一一揭曉!屏幕前的你還知道關於明十三陵的多少故事?歡迎留言給我們!
-
《德清攝影圖片編輯工作坊》 | 李傑:山水談
李傑 浙江省攝影家協會編者按為期四個月的《德清攝影圖片編輯工作坊》在莫幹山鎮庾村莫幹山藝術郵票館圓滿落幕。本次活動由浙江省攝影家協會、德清縣文聯、德清縣攝影家協會聯合主辦、莫幹山藝術郵票館協辦。
-
北京周邊的七座水庫,景色宜人!
一、密雲水庫,位於北京市密雲區城北13公裡處,位於燕山群山丘陵之中,建成於1960年9月份。面積180平方公裡。密雲水庫庫容40億立方米,平均水深30米,是首都北京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飲用水源供應地。密雲水庫有2大入庫河流,分別是白河和潮河。
-
北京首個音樂半馬——2018悅節拍音樂半程馬拉鬆開放報名!
Run To The Beat悅節拍音樂半程馬拉松是北京首個音樂半馬 賽事基本信息:2018年5月20日將在美麗的昌平十三陵水庫景區開賽,設半程馬拉松、10公裡、5公裡三個項目,屆時賽道上將設有多個音樂站,有樂隊和DJ
-
登陽翠嶺 賞十三陵風景
遠望十三陵水庫。在這發現一處登山的近路,還好走。長陵是明十三陵之首陵,於永樂七年(1409年)開始修建,永樂十三年(1413年)完工。現存建築有寶城、明樓、石五供、兩柱牌樓門、祾恩殿、祾恩門、碑亭以及三進院落的宮牆和因牆而設的陵門、角門等。
-
十三陵:作為皇陵究竟有哪些風水亮點?
在北京大地上有座名山叫天壽山(原名為黃土山),它為明代皇家陵園,俗稱十三陵,是世界上保存較為完整和埋藏皇帝最多的的陵園,總面積一百二十餘平方公裡。這裡自永樂七年(1409)五月始作長陵,到明朝最後一帝崇禎葬入思陵止,其間230多年,先後修建了十三座金碧輝煌的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監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餘名妃嬪、一位太監。
-
走進北京明十三陵景區,感受這些不一樣的風景
走進北京明十三陵景區,看這些不一樣的風景。明十三陵景區位於北京市昌平區西北部,是明朝十六位皇帝除朱元璋葬於南京,第二帝朱允炆失蹤,第七帝朱祁鈺葬於北京西郊玉泉山,其餘十三位皇帝都葬於此景區之內。由石牌坊、大紅門、總神道、七孔橋、十三陵、妃子墓、太監墓等構成,是中國乃至世界最大最多的皇帝墓冢群。其位置得天獨厚,上風上水,環境非常的優美。前有龍山、虎山兩座秀山把守,後有天壽山、陽翠嶺、大峪山三座大山坐陣壓軸,跟前還有一條蜿蜒曲折的小河趟過。可以說昌平因十三陵景區而聞名,十三陵景區因昌平環境而更顯寧靜莊重。
-
2020年,北京的那些稀罕鳥兒(上半場)
鳥途攝影月展,通過徵集、梳理、匯總眾多鳥人的拍攝成果,以便公眾通過雲觀鳥的方式認識我們身邊的自然。在這個過程中,有拍攝者的野外採風和後期處理,有鳥途小編的匯總挑選和編排整理。一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大家的力量卻是不可小覷的。每個月,呈現在公眾面前的,都是一個精彩的世界!
-
2020年十一黃金周北京周邊適合去哪裡旅遊
地勢高峻,群山環繞,空氣品質好,年平均溫度9—11攝氏度,晝夜溫差大,山、水、林、洞等自然風光優越,素有北京「小西藏」之稱。 2、金水湖景區 依託泉水灣(鴿子臺水庫)資源而建,因其群山環抱的湖面陽光照射下猶如披上了一件璀璨金色的外衣,故得名金水湖。這裡有綠水青山,有紅色文化,也有生態採摘。
-
明朝共有十六帝,為何北京只有「十三陵」?
1、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寢——南京明孝陵永樂皇帝朱棣,把首都從南京遷北京後,開始建陵墓。所以,他前邊的兩個皇帝,當然沒葬在北京十三陵,是建在南京的鐘山腳下的;明孝陵規模宏大,建築雄偉,形制參照唐宋兩代的陵墓而有所增益。陵佔地長達22.5公裡,圍牆內享殿巍峨,樓閣壯麗,南朝七十所寺院有一半被圍入禁苑之中。
-
十三陵最近有點兒火爆 萬娘墳·仙人洞·黃泉寺·你家村子有何來頭
明十三陵位於北京以北30公裡的昌平區境內,明成祖朱棣及其以後共計十三位皇帝的陵墓建在這裡,構成莊嚴有序的整體布局,故名「明十三陵」,2003年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該地原來多蘋果樹,曾名蘋果園,1958年公安局在該地養警犬,1968年北京軸承廠遷至該地,稱新鎮。
-
燒烤,露營,與星空為伴,北京這些地方適合安營紮寨
3白河堡水庫:天然的紮營燒烤好地白河堡水庫是北京的第三大水庫,也是北京飲用水源的上遊。在那裡搭帳篷露營,水源的問題不用愁,而且還是無汙染的「純淨水」。行車線路:自駕京昌高速公路昌平西關出直行向十三陵方向,長陵路口左轉(永寧方向)-延慶永寧-劉斌堡-矽化木國家地質公園路口左轉(劉幹路)過了橋,前有個向左至燕山天池路標,向左行進至白河堡水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