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間真有一種感情值得人去一生的等待而不再去追求別的幸福嗎?這個無法評說,只能說這個女子夠痴情,充滿著悲劇的色彩。
相識
1935年10月31日,季羨林一路奔波到達了哥延根,這裡是一個大學城。和季羨林來此學習。
等待季羨林的女人叫伊姆加德,與她相識在她的23歲,是季羨林校友田德望房東邁耶家的大女兒。她租住的房子與邁耶家在一條街上。他來到德國幾個月後,受邀到邁耶家裡做客。
當時晚餐上,季羨林與伊姆加德遇見了,季羨林覺得她是個美麗的姑娘,俏皮中帶著羞怯。以後的日子,季羨林每兩周去邁耶家裡一次,每次都是伊姆加德開門,聊聊天,說說話。
已婚的愛戀一開始就是錯誤
從季羨林自己的說法裡是簡單溝通,但我覺得以前幾乎不會去,為什麼後來變得勤了,大概是對美色有些愛慕的。畢竟古言:「食色,性也。」大概被美麗的一行吸引是本能,家裡的妻子是包辦的,於是便想去體驗下談戀愛的感覺。
那個年代很神奇,一夫一妻制剛實行沒多久,舊的陋習還被保留著,比如包辦婚姻什麼的。而男人因為過去的思想並不完全的放棄,也並不明白家裡有了妻子就不能夠談,除非離了婚才能夠在一起。沒有完全的撇開上一段然後又來了新的一段,這就是錯誤。也許是舊的習俗才撇去百年,現在依舊還是有「家裡紅旗不倒,外面彩旗飄飄的現象。」
一般這種情況下,女性總是不會有好的結果。因為女性總是嚮往一生一世一雙人的。一種就是做個懂事的三兒,一種就是被拋下。妻子為什麼一般不會被拋棄?因為妻子是他社會身份裡所塑造出的一個,很少有為一個女人拋棄自己的形象。一個男人需要成為一個好的丈夫,一個孝順的兒子,而不是一個負心漢,為愛拋棄自己的地位。不過季羨林希望自己能夠努力的學習,然後回祖國工作的,他也斷不會一直留在外。
相知
季羨林在兩年裡和伊姆加德最多是愛慕與聊天交往,真正相知是在季羨林寫博士論文的時候。因為要求了在交給教授之前必須用列印出來。季羨林買不起打字機,更不會打字。
這時候伊姆加德對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她說自己可以幫他列印,她正好想練習打字。季羨林很高興,但是他想著伊姆加德會不會要很高的報酬,伊姆加德說:「當然了。」季羨林很尷尬的問多少。「我要的報酬就是要你陪我走遍哥延根的每個角落。」
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季羨林每天都會帶著書稿到伊姆加德的家裡,季羨林學習很吃力,梵文很枯燥。伊姆加德會在他的身邊安慰他、陪伴他,給他溫暖。她對他說:「你需要把你的作品當成你的孩子,請微笑並誠懇的面對它。」
季羨林也履行著對伊姆加德的承諾,他和她一起去很多的地方,走很多的路,哥延根的每條街道都留著他們的身影,這樣很難不產生感情。
細心的邁耶太太看出了兩個年輕人的想法,在季羨林不來打字的日子裡,她總是能找到理由請季羨林來到家裡。她也是真心的喜歡這個年輕人,希望他們在一起。
從此可以看出季羨林對其他人,至少是邁耶家隱瞞了已婚的事實。因為西方一夫一妻制歷史已久,一個母親斷然不會讓女兒當第三者的。不過相較於郭沫若,季羨林做的還夠意思,並且季羨林有著民族大義。郭沫若的日本夫人孩子都被拋棄了。而季羨林回國給出的理由是祖國需要他,至少他們沒有結婚與孩子。
1.陪伴是愛情的關鍵
季羨林對自己的夫人也是有感情的,畢竟為他生了孩子,他也是蠻感激的。但是,在留學期間為什麼季羨林會和其他人在一起(照今天的話來說是出軌)?
因為一個人再佛,也是希望有一個情感寄託的。尤其是在很艱難的歲月裡,一個孤獨的人如溺水一般,希望去抓住一根稻草,渴望有溫暖的出現。
而伊姆加德就是這樣的人物,在季羨林獨自一人在陌生的國度給他家人般的溫暖,這也是他所需要的,所以季羨林很難不心動。異國戀很多都會分手,也有些人因為要在不同的地方生活而分開,距離真的可以拆散人。而那些現在在一起的異地戀,也是因為他們艱辛未來的不久會在一起,從而沒有距離。
兩個人一起更多就是為了抵禦孤單,彼此陪伴。而無法陪伴的總會或早或晚就會離開。
2.有伴侶應與異性有適當的距離
作為一個已婚男性與女性經常的單獨見面,不產生感情才奇了怪。有問過一些女孩子,男友和別的女性獨處介意嗎?清一色的介意。甚至會分手。
記得一個知乎上的高贊回答是這樣的,我會管住自己,除了工作不會與異性過度接觸,我把一生的自由交給了我的妻子。
因為世界上的女孩子都會有著自己的個性又很可愛、很好、很溫柔,再加上一個隱瞞自己已婚的男人那更是非常的有可能。說實話,比如現在愛一個人是因為他對人好,然後體貼照顧,然後出去和另一個異性單獨的吃飯、看電影,他也會很好,那麼此時愛情就進了第三者,也覺得或許對方無所謂是誰,這就是不管控的結果。
不論是男女,我都覺得應該自我約束,並且與異性保持適當的距離。也可以兩個人有一些約定,彼此遵守。
離別
季羨林完成了博士學歷後想要回國,但是因為他的房東太太已經把他當成了親兒子不捨得離開。房東太太的丈夫去世了,於是只留下房東太太。這是季羨林寫的畢業後又留了三年的原因。
但是旁觀者都清楚,也有一個原因是伊姆加德。於是他又留了三年,季羨林決定回國了。他終於想起了他的父母妻子孩子了,還有他的故鄉。
於是季羨林決定離開,前面提到過他對伊姆加德說的,他說祖國需要他,他要去奉獻了。於是就回國了。季羨林回國後一直隱瞞著這件事。當時他與伊姆加德一起去喝咖啡時,有一對70歲的夫婦,伊姆加德問:「當我們70歲時,你會帶我到這裡喝咖啡嗎?」季羨林沒有回答。
他說:「伊姆加德小姐,一定會有一個比我更好且更愛你的男子,他願意永遠陪在你身邊。」
伊姆加德很懂事,她擦乾淚水,在打字機上打出了「一路平安!請不要忘記。」這一天季羨林在以後一直沒有忘記:1945年10月2日。
在1980年11月季羨林率領中國的代表團來到德國,在助手的陪同下,來到伊姆加德的門口。命運總是愛捉弄人的,季羨林敲門,他以為會是伊姆加德來開門,但是並沒有。那天伊姆加德正好有事,她也一直在等他只不過從一樓搬到了二樓。
又過了10年,季羨林才把這個事情寫了出來。直到有人找到季羨林要拍他的傳記,女導演去拜訪了那家,伊姆加德開的門。
女導演問:「還記得季羨林嗎?」
伊姆加德遲疑了一會,眼淚簌簌的往下落:「是羨林·季吧?我們都這麼叫他。他還好嗎?」
當導演說他尚在人間,並且成為了國學大師,伊姆加德欣慰的笑了,她說:「我知道的,他一直這麼優秀。」
屋子裡還擺著那臺印表機,伊姆加德說:「瞧,一切都沒有改變,我一直在等他回來,我的手指依然很靈活,我甚至還能打字!」
她多次想要去中國尋找季羨林,但是父母一直反對,父母死後,她可以自己做主時,她說:「也許他在中國已經有了自己的愛侶和家庭,如果我貿然前往會傷害更多的人。」
於是她選擇了與孤獨為伴,一個人默默的堅守,付出一生的光陰和時光。
不得不說伊姆加德是個很好的女孩子,她有情有義。她不捨得傷害別人,只得傷害自己。季羨林在不該與她發生愛戀的時間愛上了她,給不了她幸福,不能承擔起責任。後來季羨林也很是愧疚,後來有著很多的悔恨。
但季羨林與妻子恩愛幾十年,並且他出國就是希望一天回到國家做些事情,他又回到了祖國,品行很高,就是可憐了伊姆加德。不得不說季羨林很幸福,一生兩個女人,一個痴情,一個人相敬如賓、舉案齊眉,默默地支持他,為他孕育一兒一女。
但是誰又能說的清楚呢?畢竟她可以憑藉著與他的溫暖相信著愛,有人惦念。
有溫暖的事情可以回憶也是一種很幸福的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