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古典時的三個繁盛時期,最接地氣的時代,靜下心來品味紅酒

2021-01-13 信立美食坊

一般認為,在公元前六七千年的新石器時代,葡萄酒發源於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及高加索地區,自此以後,黑海沿岸最早孕育出葡萄酒文化。

南高加索、中亞等地的人們經歷了採集野生葡萄、有意識地馴化野生葡萄、有規模地種植栽培葡萄等階段,後來葡萄酒文化沿地中海經今敘利亞一線傳入了埃及。

在古埃及法老王時代,尼羅河岸的葡萄種植與釀造技術已趨於成熟,並發展成一門獨立的學問,流傳至今的金字塔內的浮雕描述著葡萄種植與釀造的整個過程。最初,葡萄酒的重要性只表現在祭祀方面,在埃及這個階級嚴明的社會,葡萄酒只能在法老宮廷和富商的宴席上才喝得到。中下層民眾間更盛行啤酒。

公元前2000年,巴比倫哈默拉比王朝頒布的法典中已經有關於葡萄酒買賣的條文,說明那時候的葡萄酒業已具規模。

葡萄酒古典時代的第一個繁盛時期:古希臘

有文獻記載的希臘葡萄酒釀造歷史至少可追溯至公元前1500年,航海家們從尼羅河三角洲帶回了葡萄,並開始釀造葡萄酒。在所有古老的文明裡,酒最初都和祭祀有關,因為喝酒能改變人的意識,因而被視為是一種神聖的行為,能夠使人更接近神靈。最神聖的希臘儀式是共飲會,這也是希臘古典時期的特色,被稱之為「男人間的輪番飲酒」。古希臘人認為稀釋葡萄酒是文明的象徵,也有助於避免酒醉,因此人們會將酒稀釋,通常葡萄酒和水的比例是1∶2或1∶3;他們還在葡萄酒中加入蜂蜜,使葡萄酒變甜後飲用。

希臘文明發端於島嶼,缺乏土地,經濟領域依靠海上貿易,農業也趨向於發展葡萄酒、橄欖油等經濟類作物。伴著海疆的拓展,葡萄酒文化在地中海沿岸推廣開來。

和西方現代文明的起源一樣,葡萄的種植與釀造在古希臘時代達到第一個繁盛時期,希臘神話和詩歌中皆留下了許許多多的文字來稱頌這一大自然的產物。

希臘人創造了專司葡萄酒之神祗——戴奧尼索斯(Dionysus),亦為果實之神與喜悅之神。葡萄酒也成為祭祀儀式以及慶典狂歡時的必需品。再加上公元前5世紀的醫藥鼻祖希波克拉提斯(Hippocrates)視葡萄酒為具治療性的藥品,認為其能夠促進身體健康,自此以後,葡萄酒和其他酒精性飲料隨著愛琴海文明而發揚光大。

葡萄酒古典時代的第二個繁盛時期:羅馬帝國

羅馬人從西西里島、義大利南部承接著希臘人的恩澤,將葡萄的種植和釀造覆蓋至整個半島。他們在地中海繁盛的貿易往來中,葡萄酒也是重要的商品之一,當時的文獻記錄了敘利亞的葡萄酒大量進口到羅馬本土。

羅馬人繼承和發揚了葡萄的種植和葡萄酒釀造技術,只是對釀造科學的認知仍然有限,口味與今天的葡萄酒相距甚遠。他們會純飲,也會混水喝,甚至加入各式各樣的香料或調味品,像蜂蜜和松脂,偶爾也用石灰或大理石、石膏,好增添另外一種風味,或讓酒看起來乳白些,不夠甜的話還會加鉛釀造。鉛原料的過分使用被歷史學家認為是羅馬帝國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羅馬人的酒神名之曰:巴古斯(Bacchus)。

雖然公元前5、6世紀前後腓尼基人創立馬賽時便將葡萄帶入當地,不過真正有系統地在高盧地區(Gaul)即今天的法國作全面推廣的卻是羅馬人。公元1世紀時葡萄樹已經遍布羅納河谷(Rh ne Valley),2世紀時葡萄樹出現在勃亙地(Bourgogne)和波爾多(Bordeaux),3世紀時抵達魯瓦爾河谷(Loire Valley),4世紀遍及香檳區(Champagne)。

公元4世紀初,羅馬皇帝君士坦丁(Constantine)正式公開承認基督教,而彌撒典禮中需要用到葡萄酒,更加助長了葡萄的栽種和葡萄酒的釀造。

到中世紀,同歐洲許多其他的藝術形式如音樂、繪畫、文學一樣,推動葡萄酒文化發展的也是教會和僧侶。在聖經中,葡萄酒被認為是上帝的血,因此成為了宗教儀式中不可或缺的道具,同時也是享樂和奢侈的象徵。修道院如勃亙地和萊茵高的本篤會(Benedidictine)及西多會(Cistercian)等,對葡萄種植與葡萄酒釀造做出了影響深遠的貢獻。公元800年左右,釀酒師這個職業即散見於文獻史料之中。

日耳曼的查理曼大帝(Charlemagne)堪稱葡萄種植技術最重要的改革者之一,他不但推廣葡萄的種植,而且頒布了必須遵循的葡萄酒釀造程序的法令。

但是,和基督教不一樣,伊斯蘭教反對葡萄酒,認為這種飲料會導致信徒身體和靈魂的迷失和錯亂。正是後來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勢力、領土的爭鬥,決定了今日世界葡萄酒的版圖。

葡萄酒古典時代的第三個繁盛時期:英格蘭的影響

到了中世紀晚期,歐洲的經濟、文化領域發生了許多重大的變化,城市與貿易路線開始出現,促成現代英語與羅曼斯語的誕生,葡萄酒工業也順應市場而興起。

10世紀時,法國香檳酒已經聞名於世,傳統用於加冕禮,被視為皇室用品。法國自12世紀已經外銷葡萄酒到英國等地方。13~14世紀時,世界人口激增,商業發達,葡萄酒的需求量大增,德國萊茵蘭(Rhineland)與匈牙利的託凱區(Tokaji)也出現葡萄園。1398年義大利北部的託斯卡納(Toscana)首度出現白葡萄酒——奇揚第酒(Chianti),恰巧與今天著名的奇揚第紅葡萄酒同名。

1395年,勃亙地公爵「大膽的腓力」(Philip the Bold)下令勃亙地只能種植黑皮諾(Pinot Noir)葡萄,因為另一品種佳美(Gamay)葡萄釀出的酒味道差、帶有苦味,敗壞勃亙地酒的聲譽,他命令將這種葡萄驅逐出他的領地。

14世紀的時候,法國波爾多主教做了教皇,由於政治原因在法國南部的阿維農(Avignon)建立了城堡以示取代羅馬教皇。這被稱之為「教皇的新城堡」(Ch teauneuf du Pape),周圍是大片的葡萄園。

後來,十字軍東徵更進一步促成葡萄酒業的發展,因為上戰場而離家的貴族,通常會將葡萄園捐贈給教會,希望僧侶能祈禱他們凱旋而歸;若不幸死亡,他們的家人也會捐獻葡萄園,請僧侶為死者的靈魂祈禱。到了中世紀末,西多會修士擁有的葡萄園已居歐洲之冠。法皇路易七世曾協助他們的葡萄酒免於貨運稅和銷售稅。葡萄酒也被用來當作貨幣,士兵的配給經常包括葡萄酒。

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等現今被稱為「舊世界」的葡萄酒產區,從那時開始成形、發展,慢慢成為了獨立的且各具特殊風格的葡萄酒產地。

17世紀隨著商貿和航海技術的發展,世界貿易空前活躍起來。中美洲的可可、阿拉伯的咖啡、中國的茶、歐洲的葡萄酒,皆成為世界性的產品。在18世紀之前人們對酒精發酵原理並不清楚,也無法將釀出的酒長期保存。在羅馬時代,酒一直被存放於木桶、陶罐內,但隨著玻璃吹制技術的發明、木瓶塞和開瓶器的出現,人們開始用玻璃器皿來盛放、運輸和飲用葡萄酒。可以說,利用橡木桶作為釀造和儲存的容器、玻璃酒瓶的發明、軟木塞的使用,成為葡萄酒發展的裡程碑,葡萄酒的質量開始逐漸達到高品質以及更長保存期的目標,也更適於運輸,葡萄酒的商業價值得以弘揚。

葡萄酒業的興衰與英格蘭人具有密切的聯繫,大英帝國軍事和貿易政策刺激了歐洲葡萄種植業的發展,也決定著葡萄酒的品味。英格蘭人不僅促使波爾多成為葡萄酒生產的重鎮,也催生了波特酒(Porto,葡萄牙)、雪莉酒(Sherry,西班牙)、馬沙拉酒(Marsala,義大利西西里島)以及幹邑白蘭地(Cognac,法國幹邑地區)的釀製,使很多地方成為新的葡萄酒產地。

經過幾個世紀的歷史積澱,葡萄酒的釀製工藝在歐洲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18~19世紀相繼出現的各種法定產區制度更是對葡萄生長的風土條件、氣候、品種和釀造過程作了嚴格的規定,葡萄酒從而一改其原始粗礪的面目,走向精緻優美。法國在酒類分級制度上頗具代表性,其複雜程度甚至達到令消費者厭倦的地步。但正是這些嚴苛的規定,使得法國葡萄酒具備多樣的風格和品質的保證,成為葡萄酒世界的箇中翹楚。

伴隨著發現新大陸、戰爭和貿易帶來的移民潮,美國、澳大利亞、智利、阿根廷等地開始種植葡萄,這些被稱作「新世界」的葡萄酒產區和傳統的歐洲「舊世界」產區之間的競爭也由此開始。

相關焦點

  • 邂逅義大利純正MSTPOLO紅酒,品味葡萄酒風土氣息
    熱愛旅遊的小夥伴們一定都知道,義大利人對於葡萄酒天生的直覺是大家公認的有品味,義大利葡萄酒主要用本土原生品種釀造,數以百計的種類和名目,各具特色及風採。葡萄酒,奔湧在義大利人身體裡的血液如果說頂級的美酒要能夠反映出獨特的風土氣息,那麼最能反映義大利熱烈風土的美酒是什麼呢?
  • 紅酒葡萄酒拉菲、張裕、奔富、赤霞珠、波爾多、美樂、可佩勳受寵
    葡萄酒的最初,就是一串串葡萄,經過壓榨、釀製,轉化成了葡萄酒。因為轉化的略微差異,和原材料葡萄品種的不同,甚至是葡萄採摘年份的不同,不同的葡萄酒瀰漫著出不同的香氣,散發著不同的味道。有的甘甜,有的略酸,有的奇香,有的味苦。每一瓶葡萄酒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活的生命體,會呼吸,在成長。
  • 「澳洲虎葡萄酒」NBA的紅酒潮流 「葡萄酒聯盟」深度揭秘
    巴特勒熱愛籃球,除此之外,最愛的就是葡萄酒了。他甚至草擬了一份退役之後的計劃,裡面就包括,去義大利開一家屬於自己的酒莊。NBA球員韋德曾接受一家名為《葡萄酒觀察家》的美國雜誌的採訪,談及了葡萄酒目前在NBA聯盟的受歡迎程度。
  • 為何說「元曲」是最接地氣的藝術?品味元曲也是在品味自己的人生
    當然不會,先說一事,白居易在杭州為官時,曾為一名伎商玲瓏和好友元稹鬥詩,據說,商玲瓏定了限制,按一定的詞牌填詞。結果,在那個夜晚白居易詩興大發。 他看著西湖平靜的湖面,略一思索,便提筆寫下了: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 來山東圓你一個莊園酒堡夢,還有熱紅酒等你品嘗!
    走過許願池,路過羅馬柱,你都會被這典型的地中海風格所吸引,穿梭於古典雅致的長廊間,仿佛自己是迪士尼的「在逃公主」。下過雪後,周圍一片肅穆幽靜,來到地下酒窖,濃鬱的酒香撲面而來,與法國波爾多同緯度的葡萄酒讓人忍不住多嘗幾口,酒足飯飽之後,還可以去船艙上眺望湖光山色,西側就是高爾夫酒莊,在這裡的每一刻都是古典與童話的世界。
  • 紅酒度數太低沒勁?加強型葡萄酒了解一下!
    加強型葡萄酒(fortified wine)比普通紅酒擁有更高的酒精度,常見的法國紅酒酒精度在13度左右,新世界國家的紅酒度數稍高些,能達到14度、15度。但是,加強型葡萄酒酒精度則要高得多,法國政府規定加強型葡萄的度數必須在17.5度以上,20度上下的也是司空見慣。
  • 神農·彩妹紅酒落戶珠海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典故也出自這裡。韓城自古也是文史之鄉,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世界文化名人--司馬遷的出生於韓城。古時代的「韓侯」國,「梁伯」國也位於韓城境內。自古而今,韓城處處有故事。當然,如果要講,可能幾天幾夜都講不完。好吧,今天,我就只給大家講一講,彩妹紅葡萄酒的故事……我們神農葡萄莊園,是韓城市神農果業專業合作社,投資興建的佔地千畝的葡萄園。
  • 探秘:高加索山防空洞的千年酒窖,感受世界最古老葡萄酒釀造工藝
    喬治亞被稱為葡萄酒的故鄉和發源地,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葡萄酒生產國,擁有適宜葡萄生長的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氣候適宜、土壤肥沃。葡萄栽培與釀酒在喬治亞已經有8000年之久的歷史,超過500個葡萄品種,讓這裡成為了紅酒的天堂。
  • 視頻內容營銷成就傳奇紅酒電商
    視頻內容營銷成就傳奇紅酒電商我們先來看看加裡·維納查克的成長曆程,他出生在蘇聯時期的白俄羅斯,1978年跟著父母移民到美國。剛到美國的時候,維納查克很難適應美國的文化,在學校裡學習成績也很差,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個十足的「學渣」。雖然學習不靈光,但是維納查克卻很有生意頭腦。
  • 揭秘詹姆斯紅酒品味:老詹酒櫃裡的這幾款佳釀 你可能也買得起!
    勒布朗·詹姆斯,NBA歷史上最偉大的球員之一,他的地位與身價如同陳釀,隨著時間的堆疊日益提升,詹姆斯本人也是一名紅酒愛好者。自古以來,好酒和名流就是相互成就的,近些年,他在社交媒體發布的每一瓶紅酒都會引起一陣追隨的風潮。
  • 建水一日:最接地氣的深遊,靜下心來品味民俗,看看什麼是最雲南
    其實深度遊不一定是難度遊,但一定是慢下來的品味與體驗,是一次輕鬆而愉快之旅。我在電腦的硬碟裡找出一天的建水縣城隨意的街拍照片,按圖索驥,看看我一天都做了什麼,有什麼收穫和感想,把它寫出來。其實這樣的旅遊體驗,誰都可以試一試。
  • 紅酒 | 選葡萄酒時無法避免的5個盲點~學到就是賺到!
    當然喜歡低酒精度的人多數認為酒精度過高會影響葡萄酒的口感,但事實上,葡萄酒的酒精度高好還是低好?一般來說,葡萄酒的酒精度大都在8%-15%之間,大家都知採摘時的葡萄含糖量經過發酵過程決定了葡萄酒的酒精含量,同時酒精含量也是對穩定性有很大影響!
  • 紅酒的種類有哪些?附葡萄酒分類專業詞彙中英文對照表
    葡萄酒的種類繁多,簡單來分有紅葡萄酒、白葡萄酒、桃紅葡萄酒、起泡酒、甜白……僅僅這些不同類型的葡萄酒讓人眼花繚亂,那麼它們究竟該怎麼分類呢?小編為您分享幾個常見的基本分類標準,幫您理一下思路。紅酒的種類紅酒如果以顏色來劃分,可以分為紅葡萄酒、白葡萄酒和桃紅葡萄酒這三大類。這也是最最常見的分類方式。
  • 冬日,喝一杯德國熱紅酒|葡萄酒|蘋果酒|熱飲_網易訂閱
    今年因為疫情,朋友們不能相聚,好在自製熱紅酒並不複雜,筆者和很多德國人一樣,提前準備好了各種原材料,可以在家裡一展身手,延續這份難以割捨的冬日情懷。  源自古羅馬的飲品  德國的熱紅酒是一種以葡萄酒和香辛料為原料的熱飲。熱度和糖分可以使酒精和香料更快地發揮作用,達到驅寒暖身的效果,引發積極愉悅的情緒。
  • 一杯熱紅酒,聖誕樂悠悠
    聖誕來臨啊,聽說今天要吃平安果,那不就是個蘋果嘛!咱是不是該來點特別的,沒問題,今天藍裕文化酒莊規劃設計院為大家帶來的是聖誕熱紅酒。
  • 法國有醒酒器,上海有開瓶器,青田東堡山攜紅酒博物館成大器!
    琳琅滿目的各種紅酒遍布在周圍,女主角喝一口就能品出是82年的拉菲,簡直是神人,這個我們忽略就好,但關於拉菲需要來說說,拉菲其實是出自法國波爾多的拉菲酒莊,是屬於法國波爾多頂級五大名莊之一,歷史悠久,由此法國波爾多名聲大噪。
  • 什麼樣的紅酒好喝又適合女生?
    ——"哪種紅酒適合女人喝?不喜歡酸澀的,有甜型紅酒推薦嗎?"——"女性適合喝較為濃鬱、強勁的紅酒嗎?比如:赤霞珠"——"喜歡較為柔和的紅酒,酸甜度適中,梅洛適合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口味,不同的喜好。
  • 「澳洲虎葡萄酒」葡萄酒年份越老越好?
    「來瓶82年的拉菲!」三十多年過去,這瓶82年的拉菲仍活躍在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網絡話題裡。對葡萄酒不甚了解的朋友,可能認為生產年份越久,酒的品質就越好,並在購買時爭先購買年份較長的紅酒。那到底是什麼讓大家覺得年份越老的葡萄酒品質就越好呢?今天就讓我們來探討一下。
  • 紅酒拾零系列 (五)
    38個晝夜激戰,埃格爾勇士們都抱定慷慨赴死的決心,好飲紅酒,怒吼衝鋒。面對這些血脈裡紅酒奔騰戰甲上紅酒飛濺,瘋狂衝殺的勇士,潰不成軍的土耳其士兵大喊:「匈牙利人喝了公牛血!」這場以少勝多的戰役,讓埃格爾紅酒以「公牛血」之名蜚聲四海。甚至國歌裡也包含葡萄收成及特有的紅酒元素。
  • 葡萄酒的味道很酸,為何歐洲人卻喝得甘之如飴?並非我們不夠品味
    從葡萄酒的流行說起過去的二三十年,我們共同經歷了中國經濟騰飛的大時代,逐漸富裕起來的國人,在改善完物質生活後,開始著手提高自己的精神品味,為此尋找了諸多捷徑,喝葡萄酒便是其中之一。我之所以這麼說,並非是對葡萄酒的全盤否定,而是出於國人的真實感受,雖然國人很難品味出葡萄酒的美,但對於歐洲人,葡萄酒的確有它獨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