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通訊員 鍾祖彪 羅豔
「做夢也沒想到,我能順利大學畢業,還能考上研究生。」說這句話的姑娘叫陶瑤,家住沅江市共華鎮明月村。陶瑤從小由爺爺奶奶撫養長大,父親早年離家杳無音信,母親另嫁他鄉。逆境中的她從小勤奮好學,成績優異,2016年以優異成績考取了湖南師範大學。2019年沅江市教育局實施生源地助學貸款獎補資金資助貧困大學生項目,陶瑤成為資助對象,她將感恩化為前進的動力,大學期間一直勤工儉學,成績突出,2020年被保送到武漢大學讀研究生。今年,當沅江市資助中心生源地貧困大學生工作中心負責人劉源峰聯繫到她時,陶瑤誠懇地告訴劉源峰:「謝謝您,劉老師,我現在勤工儉學,能自食其力了,我想把自己的這個名額讓給更需要幫助的學生,讓他們也能像我一樣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像陶瑤這樣的學生每年都有。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沅江市聚焦「一個也不能少」,建立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蓋的學生資助體系,通過「補、培、籌、激、擴」五種途徑,將每一分錢用在刀刃上,實現了教育扶貧的精準資助。
「主要是下好先手棋,奏響『同心曲』,確保『能上學』。」劉源峰說。
今年9月,沅江市南大膳鎮四中的初三學生小蔡突然不想上學了,作為一名貧困學生,她現在一心想到長沙理髮店打工賺錢。學校的教導主任、班主任輪番上門做工作,在經歷5次勸返和40多次電話聯繫後,班主任王老師終於接到了小蔡打來的電話:「王老師,我還是想回來上學。」
每個學期都有像小蔡這樣因為某種原因而輟學的學生。為保證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學生入學,沅江市委市政府打好組合拳,聚焦「一個也不能掉隊」,確保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100%上學。沅江市教育局形成「黨委主責、股室主抓、幹部主幫、學校主體」的四級聯動工作格局,堅持政策宣講先行,摸排走訪先行,聯動控掇先行,幫扶關愛先行。今年以來,沅江市共勸返厭學學生11人,走訪行程突破2300餘公裡。
小高家住泗湖山鎮東安村,父母離異,家境困難,一直由爺爺奶奶照顧,一身的壞毛病一度讓老師頭痛,讓家長煩心。初二學期,政通中學牽手泗湖山鎮中學,支教老師曾桂賢接任小高班主任,多次找他談心談話,多次家訪,挖掘小高的優點,提供舞臺,讓小高發揮特長,組織班團活動。慢慢地小高找回了自信,找到了自己奮鬥的目標。經過一年努力,小高的成績直線上升,上學期通過學科知識競賽,還考上了三中的實驗班。
為讓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沅江市聚焦「補齊義務教育發展短板」,強化「一校也不能落」,堅持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緊扣「能上學、都上學、上好學」的目標,逐步實現讓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家門口上好學。
截至目前,沅江市累計發放各類助學資金2642.12萬元,資助學生41273人次;啟動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惠及學生1043人次,助學貸款金額達866餘萬元;成功搭建7對城鄉聯盟校、9個送教送培基地,輻射14個鄉鎮中心校,全市無一人因貧失學。
【來源:益陽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