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能上學」到「都上學」再到「上好學」

2020-12-23 騰訊網

本網通訊員 鍾祖彪 羅豔

「做夢也沒想到,我能順利大學畢業,還能考上研究生。」說這句話的姑娘叫陶瑤,家住沅江市共華鎮明月村。陶瑤從小由爺爺奶奶撫養長大,父親早年離家杳無音信,母親另嫁他鄉。逆境中的她從小勤奮好學,成績優異,2016年以優異成績考取了湖南師範大學。2019年沅江市教育局實施生源地助學貸款獎補資金資助貧困大學生項目,陶瑤成為資助對象,她將感恩化為前進的動力,大學期間一直勤工儉學,成績突出,2020年被保送到武漢大學讀研究生。今年,當沅江市資助中心生源地貧困大學生工作中心負責人劉源峰聯繫到她時,陶瑤誠懇地告訴劉源峰:「謝謝您,劉老師,我現在勤工儉學,能自食其力了,我想把自己的這個名額讓給更需要幫助的學生,讓他們也能像我一樣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像陶瑤這樣的學生每年都有。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沅江市聚焦「一個也不能少」,建立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蓋的學生資助體系,通過「補、培、籌、激、擴」五種途徑,將每一分錢用在刀刃上,實現了教育扶貧的精準資助。

「主要是下好先手棋,奏響『同心曲』,確保『能上學』。」劉源峰說。

今年9月,沅江市南大膳鎮四中的初三學生小蔡突然不想上學了,作為一名貧困學生,她現在一心想到長沙理髮店打工賺錢。學校的教導主任、班主任輪番上門做工作,在經歷5次勸返和40多次電話聯繫後,班主任王老師終於接到了小蔡打來的電話:「王老師,我還是想回來上學。」

每個學期都有像小蔡這樣因為某種原因而輟學的學生。為保證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學生入學,沅江市委市政府打好組合拳,聚焦「一個也不能掉隊」,確保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100%上學。沅江市教育局形成「黨委主責、股室主抓、幹部主幫、學校主體」的四級聯動工作格局,堅持政策宣講先行,摸排走訪先行,聯動控掇先行,幫扶關愛先行。今年以來,沅江市共勸返厭學學生11人,走訪行程突破2300餘公裡。

小高家住泗湖山鎮東安村,父母離異,家境困難,一直由爺爺奶奶照顧,一身的壞毛病一度讓老師頭痛,讓家長煩心。初二學期,政通中學牽手泗湖山鎮中學,支教老師曾桂賢接任小高班主任,多次找他談心談話,多次家訪,挖掘小高的優點,提供舞臺,讓小高發揮特長,組織班團活動。慢慢地小高找回了自信,找到了自己奮鬥的目標。經過一年努力,小高的成績直線上升,上學期通過學科知識競賽,還考上了三中的實驗班。

為讓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沅江市聚焦「補齊義務教育發展短板」,強化「一校也不能落」,堅持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緊扣「能上學、都上學、上好學」的目標,逐步實現讓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家門口上好學。

截至目前,沅江市累計發放各類助學資金2642.12萬元,資助學生41273人次;啟動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惠及學生1043人次,助學貸款金額達866餘萬元;成功搭建7對城鄉聯盟校、9個送教送培基地,輻射14個鄉鎮中心校,全市無一人因貧失學。

【來源:益陽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家門口「好上學」「上好學」 南京市棲霞區今秋新開辦13所學校
    加大教育投入、優化教育布局、增加學位供給……全面小康徵程中,棲霞區委區政府始終堅持「教育優先」戰略,不斷滿足百姓在家門口「好上學」「上好學」需求,逐漸由教育資源窪地變成教育大區、強區。深化共享理念,與名校合作「辦好學」「118年來,南師附中始終秉承『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校訓精神,銳意進取、推陳創新,以創新觀念行進在建設高品質學校的路上。未來,也希望南師附中燕子磯新城學校的全體師生能繼續發揚這種精神,讓每個孩子在學校健康成長、各自卓越。」燕子磯新城學校開學典禮上,南師附中校長葛軍這樣勉勵全校師生。
  • 中國青基會郭美薦:從「我要上學」到「上好學」,新時代希望工程大...
    但是,郭美薦認為,在解決了「我要上學」的問題後,還有更多「上好學」的期盼,這種需求意味著希望工程還大有可為。希望工程的實施一直是與時俱進的。
  • 烏當區:打造「教育強區」 讓學生「上好學,好上學」
    為讓農村孩子享受到高質量的教育,2015年,烏當區規劃建設了烏當區下壩九年制學校,並於2018年9月正式投用。烏當區下壩九年制學校坐落於烏當區東北角的下壩鎮宋二寨,環境幽雅,景致宜人。該區按照「高中聚集核心城區、初中整合居中區域、小學分布中心城鎮」的原則,以新天城區教育資源為核心,北部、南部鄉(鎮)教育資源為後勁,逐步打造形成「一心兩翼」的布局,推動優質資源均衡擴充,共投資39133.98萬元,新建成各級各類公辦學校、幼兒園13所,改擴建15所,新增校舍建築面積78547.43㎡,運動場地面積40000平方米,新增學位7130個,有效滿足轄區居民「上好學,好上學」的教育需求。
  • 「到內地上學視野更開闊了」
    數據顯示,今年到內地高校就讀的港生人數,較去年有大幅增長,達18%。  緣起——  內地升學機會「更誘人」  「高二時,我就有了來內地上大學的想法。內地和香港關係越加緊密,很多內地企業到香港設立分支機構。有了內地上學的經歷,回港就業會更有優勢。」黑框眼鏡、娃娃臉,一臉稚氣的男生林子淦談起自己當初的選擇,顯露出與年齡不相符的理性沉穩。
  • 走路上學:改變世界的是知識,走路上學卻是奢望!
    我不明白貧困是什麼概念,但看完此片,突然明白了貧困沒有底線,了解就連走路上學都是一種奢望時,那群孩子眼中滿是對知識的渴望!在這美麗的風景下生活的小姐弟瓦娃和娜香為了上學卻是每天都要通過滑索來橫跨怒江,面對命懸一線的危險,他們早已麻木。突然理解為何阿媽寧願不讓瓦娃去上學,也不允許他碰一下滑索,喪親之痛留在心中久久不能抹去。
  • 現在的農村孩子,到城裡上學難嗎?看完這篇就懂了
    其實按我個人的想法,如果是生活在農村,孩子還是低年級的話,我覺得還是在附近上學比較好點。就我們鄉下,現在把三年級以上的小學生都安排到鎮上去上學,因為離家遠,所以需要住校。三年級才十歲左右,如果不早早培養好,日常生活都自理不了。而且家長也不放心這麼小的孩子住校,所以就有家長放下農活去陪小孩讀書。
  • 非京籍孩子上學難北京上學難,有家長為孩子上學在農村租院子
    在北京工作沒有買房的孩子上學很難,沒有北京戶口的也很難,因為在北京城裡學位非常緊張,所以一些非京籍家長要麼舉家離京去上學,要麼上子女與自己分隔兩地。但也有一部分人通過美麗新鄉村這樣的農村房屋出租平臺去農村租院子。租農村院子跟上學有啥關係呢?
  • 上學後再學英語真的比早學英語的孩子成績差嗎?
    如果上學後繼續保持學習的熱情,肯定比上學習後再學英語更有優勢,具體到考試成績上就是碾壓,但只是幼兒時期學了上學後沒有堅持學習,那麼之前的領先優勢也會逐漸消失。一句話來說如果提前學習英語並能保持持續學習的熱情和投入,領先優勢無疑會更大;如果就此放棄或學習熱情不再,那麼幾乎就沒什麼優勢了;如果後學的孩子能夠勤奮努力刻苦學習,方法得當,那麼最終後來居上一切都是有可能的。一、孩子幾歲學英語比較好呢?
  • 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嬗變|快看,古藺教育登上《瀘州日報...
    12月14日,《瀘州日報》頭版頭條刊載了題為《古藺縣不斷改善教育教學環境,讓山區孩子享受到城裡孩子的優質教育——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嬗變》的文章,關注了古藺教育事業發展,重點報導了古藺縣推動教育均衡、教育扶貧等方面亮點工作!
  • 趣上學
    趣上學 學習辦公 大小: 4.49M
  • 一個「在家上學」孩子家長的親身經歷,原來不上學也可以很優秀
    「在家上學」其實並不難,只要家長想通了,找個合適的理由把孩子從學校領回家,這就算「在家上學」了。在家上學的形式,可以讓孩子自學,可以家長自己當老師教孩子,也可以聘請其他老師教孩子,或者幾個在家上學的家庭住在一起互助教學。凡在家上學的家庭,家長都很有個性。
  • 聚焦農村教學點:撤併導致新的上學難上學貴
    這兒的七江小學2010年被撤併,原來學校的300多名小學生只能到15公裡外的鎮中心小學上學,鎮上的初中在此之前也已併入位于澄江縣城的澄江二中。  「當時不少老百姓不願意搬遷的,可是鎮上這麼要求了,大家也就跟著把孩子送到了鎮上。」七江村的陳大姐告訴記者,不少學生家長對撤併七江小學有意見,「要是學校出事了可了不得,有意見又能怎麼辦呢?」
  • 三年級作文:上學路上的風景
    有書店,有飯店,還有文具店……一到上學的時候,我總會看到大人要麼牽著要麼騎車帶著小孩,匆匆忙忙向學校方向走去,或者高年級的大孩子走在一起,有說有笑地朝學校方向走去。快到學校門口時,馬路上更是擁擠……而馬路的另一旁是一排排高大的梧桐樹,每當秋天,秋風一吹,一個個金色的巴掌飄落下來,我常常把它撿起來做成書籤,它不值錢,卻獨一無二。
  • 日本公主身份高貴,為何仍被同學欺負到不敢上學?天皇也無能為力
    學生時代一直被認為是最單純美好的,因為這時不用承擔生活的壓力,不用面對利益的競爭,在校園裡我們能交到最要好的朋友,還能汲取受用一生的知識。然而並非所有人的校園生活都能如這般幸運,有一種孩子們之間的欺凌和壓迫讓一些學生經歷了這個年齡不該承受的痛楚,我們稱之為校園霸凌。
  • 上學路上能幹什麼?這部番告訴你
    相信大家對於上學都並不陌生(廢話),回想起上學期間每天起早摸黑,只為趕回學校參加早讀,讓人無限感慨歲月如梭。而提到上學,不知道各位上學時間要多久?半個小時?一個小時又或者更久,想必在上學的路上都不知道應該做些什麼。下面有這樣一部番,能告訴你每天上學或者放學回家可以幹什麼(大霧)。
  • 鄭州二七區上幼兒園,上學上的傷痕累累,夫妻倆為此爭執不休
    鄭州二七區朋友家孩子上幼兒園,上學上的傷痕累累。夫妻倆為此爭執不休。朋友家孩子今年2歲多一點,已經開始上幼兒園了。朋友說每次放學回來,孩子的褲子都是溼的,晚上回來還特別能吃,問孩子學校吃了什麼,孩子也說不清楚,每天早上去上學都哭的死去活來。
  • 不上學之後,還可以再辦理全日制學歷嗎?
    當代社會,不少人因為沒有學歷在工作中不少碰壁,不少人後悔當初沒有堅持上學,拿到文憑,現在在社會中想要走的更高更穩,不做一輩子體力活,學歷是很重要的,那麼,社會人士想要提升學歷該怎麼提升呢?步入社會之後還可以再拿全日制學歷?
  • 從必然到自由——哲學的開端·形上學的發端
    「靈魂是一種和諧」 畢達哥拉斯認為一切生物都有靈魂,並且在不斷的輪迴之中,靈魂是不朽的。「靈魂是一種和諧」,為了靈魂不受損傷,人的靈魂需要不斷地淨化。音樂與和諧畢達哥拉斯發現音律與數字之間存在關係,比如琴弦的長度決定了琴弦所能彈出的音符。所以他認為音樂是數字在所有事物中「普遍作用」的一個很好的例子。隨後又提出,音樂的和諧與人內在的生活的和諧之間有某種關係,音樂是某些精神錯亂極好的治療劑。
  • 受害者被打到腦震蕩不敢上學
    沒想到,不到一個星期,媒體就再爆一起:同樣是幾個女生暴打另一名女生,被打女生同樣留下巨大心理陰影,甚至不敢出門上學!被打的女生好不容易站起來,想要跑開,卻依然被人追上來,繼續扯頭、暴打……上周五,這段視頻被人發到網上之後,引發熱議,不少網友表達了自己的憤怒。
  • 提著火盆去上學
    由於地球的溫室效應,這些年來,冬天似乎變得不那麼冷了,我這個南方人已經有好多年沒有看到本地下過嚴格意義上的一場大雪了。忽然有些懷念童年的時光,那時候的冬天多麼冷啊!這讓我又時時想起小時候提著火盆上學的日子。數九寒天,人家屋簷上掛著長長的冰稜子,大地白茫茫的一片,田野裡到處是一派玉樹瓊枝的景象。每到冬天下雪的時候,我和小夥伴們既高興又發愁。